陶行知六大解放教育思想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实践

2019-01-14 09:37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藏书实验小学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桑桑草房子邮票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藏书实验小学

“六大解放”教育思想是陶行知先生创造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其中“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等观点,与《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要求,不谋而合。下面,笔者具体从以下三方面来讨论陶行知“六大解放”教育思想在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实践。

一、读是获取习作素材的铺路石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人的一生离不开阅读,阅读是一个人获取文化知识,丰富人生阅历的重要途径。学生在阅读中不仅可以获得广阔的生活空间和生活阅历,还可以被引导回到生活中去观察、体会和求证,从而使学生的阅读和当前的生活息息相关,帮助学生加强积累,更好、更广地获取写作素材。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有力地说明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我们平时在阅读的时候,通常会有这样的经历。当你读到某本书、某篇文章、某一段落时,假使你的情感与它产生了共鸣,读着读着它就会不断触动你某方面的情绪,或者勾起了你对某件事的回忆或向往。如在课外阅读《草房子》这本书时,很多孩子都被书中的人物所吸引。从他们的口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对书中人物的喜爱、同情、尊重……他们喜欢主人公桑桑,喜欢桑桑的顽皮、淘气。那个拿碗柜当鸽子窝、用帐子做渔网、生病时坚强勇敢的桑桑,是他们羡慕、敬佩的对象。在他身上,他们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他们喜欢杜小康,那个曾经是麻油地首富的儿子,因父亲重病沦为赶鸭、摆摊,却渴求知识的杜小康。在他身上他们感受到了责任的重大,学会了坚持。他们喜欢秦大奶奶,那个开始惹人讨厌,最后却因一个南瓜失足坠河的秦大奶奶。在她身上,他们感受到了执着的精神,感受到了生命在最后一刻绽放的巨大光芒。借着他们对书中人物的那份特殊感情,我不失时机,引导他们在继续阅读时,选择最喜欢、最有感触的地方,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看完这本书时,学生积累了很多习作的素材。在阅读《草房子》这本书期间,班级中涌现了很多关于这本书或书中人物的精彩习作,如《我想有个精彩的童年》《草房子,不说再见》《做一个像桑桑一样的男孩》……读着孩子们的这些习作,我想这些不就是阅读的结果吗?给予学生静静的阅读时间,其效果远胜于教师口干舌燥的说教。

反思学生习作存在的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缺少阅读,没有素材可写,不知怎么写。要让学生想写、能写、会写,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解放他们的眼,解放他们的嘴,引导学生多阅读。

二、玩是挖掘习作素材的金钥匙

陶行知先生认为从前的学校完全是一只鸟笼,改良的学校是放大的鸟笼。我们小孩子的精神营养非常贫乏。因此,必须把鸟笼烧掉!让小孩回到森林,回到海阔天空。

陶行知在那样的年代,就能意识到要解放孩子的空间。在我看来这样的空间,就是要留给学生玩的机会。玩是孩子的天性,习作中加入玩的元素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因而教师应鼓励孩子玩,玩出个性,玩出点“名堂”来,这样能培养他们对习作的兴趣,使他们有话可说。

在上学期寒假前,我布置了三个寒假小任务,分别是:寻找年味、行走四方、亲子同行。无论是哪一项,孩子都必须参与其中,其目的就是,让孩子玩起来,在玩的过程中积累作文素材。寒假过后,我让班里的孩子围绕其中的一项写一篇习作。没有参与“玩”的孩子,不是写不出来,就是写得不够生动有趣;而参与其中的孩子,不仅写得具体,而且还很有感触。如一个学生与爸爸参观了舟山核雕艺术馆,她就在习作中写下了她串珠的经过、感受,她写道:

所谓的串珠,就是将一些漂亮的小珠子串到绳子上,然后再把核子串进去,打上结就行了。听上去很简单,可做上去就不如意了。那些漂亮的小珠子好像跟我有什么深仇大恨似的,我想让它钻进绳子里,可它只知道玩,不肯进去,这可把我气死了。但气归气,我还得使自己平静下来,我想只有专心致志的,心平气和的才能打败它们……可经过一系列的“战斗”,最终我还是以失败告终!可见,串个珠子都如此费力,那雕刻一个核雕呢?需要花费多长的时间,付出多大的精力和心血呢?

假使没有亲身的经历,哪里来这么深刻的感受呢?

这样的玩可以是多样的,作为老师,可以在学校里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让孩子参与其中玩起来;要引导孩子参与家庭劳动、喂养动物、种植植物等在劳动中玩起来;同时,更应该鼓励孩子走向社会、走进自然,在各种公益活动、旅游实践、亲近自然中,释放天性。

三、想是丰富习作素材的魔法棒

想象力是作家创作的基本素质,对学生来说也是他们提笔作文的基本素质。如果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遵循孩子的认识规律,注意保护并有目的地引导诱发联想、激发想象,就能拓展他们的思维,启迪他们的智慧,为他们的习作增添色彩。

前阶段,学校进行了一次集邮展。看着走廊中琳琅满目的邮票,孩子们感慨万千,都被邮票的巨大魅力所吸引。看着孩子们兴致勃勃的样子,我布置写一篇与邮票有关的习作。经过挑选,他们选择了一张长城的邮票。可刚动笔,他们就难住了,因为绝大多数孩子并未到过长城。于是,我先让他们描绘了邮票上面的画面。孩子们三言两语就说完了,但这并不妨碍我接下来的写作指导。我让他们继续说说联想到的四字词语。孩子们一下子就想出了很多,如:蔚为壮观、绵延千里、蜿蜒起伏、气势磅礴……有了这些词语的积累,我再一次让他们描绘邮票上的画面。很明显,孩子们的语言就丰富了许多。紧接着,我又问他们:“我们还可以想些什么呢?”孩子们的思维一下子活跃了起来。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出主要可以围绕这几方面来想:联想关于长城的古诗、文章、视频资料;想象自己站在长城上所欣赏到的景色 ;想象古代劳动人民筑长城的艰辛等。虽然孩子们没去过长城,但也不乏出现许多精彩的语句,如

站在长城脚下,极目远望,长城绵延起伏,气势雄伟,气度非凡。在崇山峻岭间蜿蜒盘旋,在两旁碧绿如翡翠般的山岭的衬托下,它仿佛一条气势磅礴的巨龙,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让我体会到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兴盛。

看着这一望无际的长城,我不禁想到:完成这项巨大的工程,得付出多少汗水与血水啊!都说长城是用血肉筑成的,一点也不为过。

就这样,通过引导学生多方面的联想、想象,原本寥寥可数的几句话,就拓展成了一篇篇具体可感、耐人寻味的佳作。

陶行知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作为教师,要尊重孩子的天性,捕捉孩子思想的火花,鼓励学生探索,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在学习、生活中获取更多素材。

猜你喜欢
桑桑草房子邮票
草房子(十)桑桑(下)
《邮票上的西游》——邮票珍藏册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邮票被谁拿走了
《草房子》第三章 白雀(七)
邮票上的“三月三”
暴风雨前夕
超重
爱着草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