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南京现代园艺产业

2019-01-14 21:06江苏省南京市农业农村局
江苏农村经济 2019年5期
关键词:园艺蔬菜融合

张 悦 李 丽/江苏省南京市农业农村局

南京市园艺产业发展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紧密围绕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以效益为中心,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效益,推进转型升级,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2018年,蔬菜种植面积123万亩,总产量284.46万吨,总产值55亿元,园艺总面积102万亩,总产值59亿元。

发展成效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特色格局基本形成。全市现有常年菜地42万亩,消费自给率约30%,其中地产叶菜消费自给率85%以上。已基本形成江北多品种应时蔬菜、江宁设施蔬菜、溧水有机蔬菜、高淳食用菌、栖霞八卦洲芦蒿、近郊速生叶菜6大特色生产格局。花卉及绿化苗木、茶叶、果树、西瓜甜瓜等四大产业的优势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桃熏草莓、红心猕猴桃等新奇特园艺品种在我市均成功引种并示范种植。

基地建设水平提升,设施建设亮点突出。全市已建16个省级“菜篮子”蔬菜生产基地、50个市级标准化菜地和39个市级高效特色园艺基地,建设了江宁谷里、栖霞八卦洲等规模连片的标准化菜地示范方和六合“二龙戏滁”蔬菜基地(龙池、龙袍和沿滁蔬菜产业带),形成了以溧水玫瑰药材基地、六合软籽石榴基地等为代表的一批特色园艺基地。设施园艺建设提档升级加快,占耕地比重超过20%,位于全省前列,建设的档次不断提升,亮点不断涌现,谷里大生集团建设的高标准玻璃温室、白马金万辰公司建造的智能化菇房的先进水平均在全省甚至华东地区首屈一指。

绿色生产广泛推行,质量安全水平提升。打造高质量绿色蔬菜园艺产业,自2015年起实施蔬菜园艺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试验示范与推广,推行面积3万多亩,辐射带动30多万亩,集成了20余项实用技术模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20%以上。通过制标贯标,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促进安全生产管理逐步规范,经过几年的常抓不懈,南京市蔬菜园艺质量安全水平一直处于全国、全省前列。

产业体系构建日趋完善,产业附加值提升。

以建设品种展示中心和工厂化育苗中心为抓手,打通产业链构建第一环节,谷里现代农业示范园已实现工厂化育苗,创建了大生农业省级蔬菜品种展示中心,并连续两年举办“中国· 南京蔬菜种业博览会”。通过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培育出华成蔬菜专业合作社、大生现代农业、润康农业等一批省级蔬菜全程产业链示范园,永鸿集团旗下的“云厨一站”打造的“种植基地+加工中心+物流配送+云厨1站社区店”的发展模式成为南京全产业链构建典范。通过三产融合,拓展产业功能,有效提升了产业附加值,浦口永宁“西埂莲乡”、栖霞龙潭“在水一方”、溧水“五莓(梅)”采摘园、江宁菊花园等成为产业融合发展的亮点。

制约因素

比较效益下滑。蔬菜种植成本居高不下,据调查,全市蔬菜种植中人力资源成本占总成本30%~60%,茄果类人工成本更高,遇农忙时节价格更高,甚至出现无人可请的局面。此外,蔬菜生产增长势头逐渐减弱,种菜积极性在下降,加之流通环节过多等因素,使蔬菜生产的比较效益难以提升。

供需矛盾凸显。目前南京地产蔬菜园艺产品中大宗产品供应充足,供需矛盾主要体现在优质、精品、特色等中高端产品供给不足,难以满足南京市高端、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此外,生产端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极易导致个别产品生产波动性大以及过剩产品市场竞争压力过大。

三产融合不够。近年来,以园艺产业为支撑的休闲农业蓬勃发展,但融合的程度不够紧密,还主要停留在鲜果采摘、花卉欣赏的层面,还缺少对园艺产品价值的深度挖掘和相关衍生产品的开发。蔬菜园艺产品的精深加工发展还比较薄弱,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等多种融合方式发展相对滞后。

发展举措

着力提档升级,走现代化发展之路。持续加大标准化菜地和高效特色园艺基地的建设力度,改造提升基础设施,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为产业转型升级夯实基础。实施新一轮设施农业提升行动,进一步优化设施构型,推广新型农业设施,扩大集成示范应用。加快实施设施农业“机器换人”工程,推动基于互联网的传感技术、智能监测、远程控制等智能化装备、技术的应用,深入推进“互联网+蔬菜园艺”,提高设施现代化、智能化水平。

突出高质高效,走绿色发展之路。推动产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进一步健全蔬菜园艺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完善先进、实用、操作性强的安全生产技术规程,推进全程标准化,提升产品质量水平。继续以绿色防控项目为抓手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全面推广、普及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加快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深挖地方特色,走品牌化发展之路。加快培育特色产区,推动各地实行错位发展和差异化发展,进一步扩大现有地方特色产业的规模和市场影响力。依强化品牌创建和品牌化经营,加大“宁”字号品牌培育力度,鼓励开发具有地域特征和文化底蕴的区域公用品牌,通过“母子”品牌、品牌联盟等模式,创响一批南京地产蔬菜园艺产品的“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推动形成优胜劣汰、品牌强农的农业发展格局。广泛开展品牌宣传推介行动,加强对品牌的策划包装和名品的宣传力度,对特色产业实行IP化品牌开发,并推进相关衍生产品的研发和销售,变现品牌IP化的价值。

完善产业体系,走融合发展之路。以布局种苗培育、展示中心和构建现代化冷链仓储物流体系为抓手,推进全程产业链构建,补齐产业体系短板。通过政策支持和技术支撑,加速深加工产品的综合利用技术、设备的研发和应用,推动主产区就地加工转化增值,推广中央厨房、直营直销等产供销一条龙模式,打通生产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推进三产深度融合,拓展农业多种功能,积极培育休闲旅游、农耕体验、“互联网+”、 “生态+”、“文化+”、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鼓励创新融合模式,挖掘产业文化内涵,将产业发展与南京“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建设相结合,实现多模式跨界融合发展,打造农民增收新的经济增长极。□

猜你喜欢
园艺蔬菜融合
成都好特园艺有限公司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欢迎订阅2022年《北方园艺》
融合菜
奇怪的蔬菜
园艺奇葩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蔬菜
园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