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要处理好四对关系

2019-01-14 03:42
江苏教育 2019年60期
关键词:职教江苏办学

邢 晖

今天来到苏派职教大讲堂,我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体会。

首先是对大讲堂的总体印象,我有三个字:第一个字是“新”。名字新——用“讲堂”的形式来宣传江苏职教特色、探索职业教育发展问题,有“江苏气派”,有新意、很大气。机制新——大讲堂容纳了行政、媒体以及学校等多种力量,媒体主办,学校唱戏,多方协同。第二个字是“好”。主题好——讲堂有两个主题词,一是“校企合作”,二是“教育品质”。一个是路径,一个是目的,二者有机结合,刚好能够展现当今职业教育发展的两大主题。形式好——有领导带来的新鲜及时的信息,有7 个主题发言,有听众和主讲的互动,还有专家逐一的点评,信息容量非常大,体现了讲堂的互动性和立体性。第三个字是“实”。讲堂发言实在,内容丰富;不仅有做法,还有想法;不仅谈经验,也谈了困惑、问题和建议;不仅有高职,也有中职;谈的问题既有宏观的也有中观和微观的。

其次是对苏派职教的一些感受,有四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叫“双元融合”。先说“广度”,江苏的校企合作不仅有区域之间、省域之间,还有跨国的合作交流。二是“深度”。江苏的校企合作已经进入人才培养过程,体现在课程的开发、实施和评价层面,涉及教材、教师和教法,以及校企共同开展创新创业。三是“高度”。江苏省颁布的由省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校企合作条例,对于本省乃至全国的校企合作法制化进程来说是推进了一大步。校企合作在经过多年操作层面的实践之后,非常需要法律层面的支撑和保障。这部法规是校企合作地方专门立法的一个重要典范。第二个关键词叫“地方特色”。为什么要提“苏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职业教育是地方的教育。全国有高职1418 所,中职10300 所,都是地方财政支持,显然我国职业教育的地方性非常强。江苏职业教育在办学模式的呈现、校企合作的运作、地方课程的凸显等方面都体现了地方特点。第三个关键词叫“改革创新”。江苏职业教育的发展以改革和创新作为驱动力,在制度创新、模式创新、规则创新等方面很有借鉴意义。第四个关键词叫“办学品质”。我经常推荐别人到江苏来考察,因为这里确确实实是一个职业教育办学的高地。为什么江苏能够取得这么多的成绩?为什么江苏给全国树立了榜样和标杆?我从主讲人的发言中看到了他们对职业教育的信念,对职业教育的情怀,对职业教育的执着和对职业教育的思考、探索、协作,我看到了政府的高瞻远瞩,看到了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广大教师这些年的不屈不挠、负重前行。缺少任何一点,可能江苏的职业教育就不是今天这样。

再次是想和大家交流自己对校企合作的一点思考。我认为校企合作要处理好四对关系。首先是国家顶层设计和地方改革创新的关系。职业教育是地方的教育,国家的教育意志如何贯彻?现在主要靠层层开会、层层发文来推动。改革开放40 年,国务院颁布过4 个关于职业教育的重大决定,分别是1991 年《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2002 年《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5 年《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14 年《关于大力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再加上2019 年1月29 号通过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都是顶层设计。在我看来,职业教育制定政策的模式可能逐渐地由国家的顶层政策为主,转为国家政策和地方政策并重,这样地方的探索和改革创新就会有更大的空间。对于职业教育一直走在前面的江苏而言,面对新时代的新形势,这方面要求可能就会更高。其次是职业教育多样化与均衡化的关系。多样化是职业教育的一个特点,因为各地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不可能一刀切,有的可能是德国的低重心发展原则,初中后分流,有的可能是美国化的高中内分流,也有的是新加坡的发展模式等。就是在江苏一省里头,苏南和苏北可能不一样,工科、文科和商科也不一样,这就是多样化。但是均衡化是发展的方向,区域之间的差异要缩小,办学水平、办学条件等方面的差距要拉近。校企合作在这方面的路应该怎么走,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再次是职业教育的工具性和人本性的关系。目前职业教育的功能价值定位是清晰的,就是要服务于国家战略,要把职业教育融入地方经济发展,体现职业教育促进就业、提升劳动者素质的社会功能。但同时职业教育也是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要满足人民多种多样的发展需求。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七大特征体现了工具性,同时也体现了人本思想,比如说中高职衔接、职普融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等。“职教20 条”(《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规定体现了工具主义和人本思想有机的结合,二者是并重的关系,所以要处理好公益性和功利性、长期效益和短期效益的关系。最后是校企合作和办学品质的关系。有些学校现在是为合作而合作,不知道合作背后到底是为了什么?合作是手段和路径,对职业教育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是本质。但职业教育的目的是立德树人,是培养人,总体上二者辩证统一,协同才能致远,互利才能共赢。所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根本的目的在于“合”和“融”,校与企在一个命运共同体里面。办学品质没有最好的评价,只有“适合”和“更好”。

然后说建议。一是江苏有13 个设区市,“苏派”要关注到区域均衡分布的问题。二是“产教融合”的主题如果有来自产业、行业和企业的声音,可能就更加完美了。

最后,祝江苏的职业教育越办越好,苏派职教的影响越来越大,谢谢。

猜你喜欢
职教江苏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数读江苏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江苏职教助力国家扶贫攻坚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