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中的“适者生存”

2019-01-14 02:32李好
文教资料 2019年31期
关键词:社会世俗婚姻

李好

摘    要: 刘震云的小集《一地鸡毛》,描写 “小林夫妻”碎片式的生活细节,对《单位》一文中的小林生活进行续写,展示出一幅普通群众世俗生活的生动画面,塑造了一些富于个性的世俗人物。通过世俗人物的生活走向、人生选择、情绪表达等,体现出作者对小人物精神困境的同情。在现实压力下,《进化论》中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观点仍有影响,人可以在世俗中进化,也可以在世俗中变异。

关键词: 爱情    婚姻    生活    社会    世俗

刘震云的小说《一地鸡毛》,看似写小人物的婚姻故事,让人们不断感叹“爱情屈服于现实”,并为小人物的感情发出悲鸣,但文章背后实则蕴含着深刻的主题。在现实生活中,夫妻相处、同事沟通、与人友好等都是一层又一层的复杂关系,好似一张大大的渔网将所有“池鱼”都网在了其中,生存空间的限制使其中的“池鱼”产生竞争、有了差距,并在这个阶段内不断地进化、异化,变成适应世俗的“模范式”人物。作品中,小林的家庭正是这样一个进化过程的缩小版式,所有人物都在这个世俗的大网中浮沉。

小说集《一地鸡毛》,主要讲述人生历程中一些比较复杂的生活关系,例如:宗族关系、家庭关系、工作关系等。《一地鸡毛》篇,我认为是其中最精彩的部分。作品通过叙述的方式,展现了小林夫妇婚后茶米油盐、生活出行、保姆相处等生动的生活细节画面。受到多种文化影响的现当代年轻人,正处于对婚姻、爱情向往的阶段,更处于对未来人生选择迷惘的阶段,此篇的出现正好起了“醍醐灌顶”的作用。针对这一篇,本文从主题、人物两个方面讨论。

一、“适者生存”的婚后生活

《一地鸡毛》中主人公小林及其老婆是一对在城市边缘生存的年轻人。他们有自己的家庭,但是这个家庭里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文章开头便是“小林家的豆腐馊了”,一句简简单单的话语却蕴含着多重意蕴,“豆腐”馊了或许直接暗示他们的生活已经变了味道。从豆腐开始引入一件件糟心的生活琐事,先是老婆与保姆之间的嫌隙,又是小林工作上的不顺心,紧接着还有老婆工作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其实小林的生活问题并不是个体问题,而是所有婚后家庭都会遇到的问题。这样的生活困局主要是由于两夫妇对现状认知不清且心态不平造成的。小林刚到办公室时,“穿着拖鞋,总是迟到早退,仿佛一切与他无关”,这样的工作心态必然没有意识到家庭的负担和为人夫的责任。此时的他只想做一个在生活上得过且过、在工作上随波逐流的普通人。但是与同事工作的比较、与邻居生活的差异让他开始燃起了生活的斗志,或者说激起了对美好生活的虚荣心。他在此后做出了一系列改变:工作态度积极,主动帮别人打扫卫生、处理事务;在为人处世上开始“活动人脉”,给领导、朋友一点小利以换取一些机会……在渐渐变得“努力”的过程中,他已然蜕变。他不再是社会边缘的小浪花,而是逆流而上的生活竞争者。他在与同事竞争、在与朋友竞争、与邻居竞争、与身边一切有形或无形的压力竞争。他的内心无比渴望生活的改变,他无比渴望在世俗中站稳脚跟。此时的他仿佛是大海中一叶无法掌握方向的小舟,在所有竞争者的海浪上迎风而上。

小林的妻子是小林生活上的助手,也是生活上的烦恼。她因为一块豆腐、一叶白菜与保姆大吵大闹,因为孩子的接送问题与小林锱铢必较,因为孩子幼儿园的名额问题对印度邻居产生怨言。所有生活细节都充满了小林妻子的抱怨。她就是这个世俗中最“苦”的人。她每天得早起两个小时坐班车上班,好不容易有的公车专线还是因为别人“走后门”顺带便宜她的恩惠;她想给孩子一个明亮的前途,却不想连幼儿园的大门都进不去,好不容易有让孩子上好幼儿园的机会还是因为做了别人家孩子的陪读……她的出发点是好的、是向上的,想在这个社会现实中有一席之地,但现实却是在一次次无形竞争中被别人“施舍”。她的境遇就像是超市中贵重物件的赠品一样,没有定位、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回想最初的两人,都是带着从大学课堂上学来的满脑子的不合时宜的欲愿和幻想,来到一个不曾给幻想留下丝毫余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中,在这里他们不仅总是身不由己地被生活的旋涡托着打转”。夫妻两个人在现实的婚后生活中不停打破最初的美好幻想,成为世俗竞争中的普通一员。但是他们的幼稚做法、激昂情绪都使他们在竞争中长期处于劣势地位。他们想成为“适者生存”的胜利者,却不想自己连“物竞天择”的资格都未得到。小林形容自己的生活是“被子上有一地鸡毛”,这一地的鸡毛他却无法解决,永远不知道事情和明天到底谁会先来?他们注定还要在这样的世俗中沉浮。

二、典型人物的性格分析

这篇小说中主要涉及两个主要人物,即小林、小林妻子。两个主角的性格,例如:小林的急躁、功利,小林妻子的直爽、火爆等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小林作为一个刚进入工作岗位的“外来者”,本应该兢兢业业地工作、与同事和和睦睦地相处,但是他总是不把这些当回事,直到发现同龄人已有人取得事业、家庭的成功之后才开始努力。这种努力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向上,而是和别人比较出来的虚荣心在作祟,他不愿意落于人后,开始变得功利,做事情也多了目的性。一个不谙世事、迷恋足球的男生变成了一个左右逢源、整天担心豆腐白菜的男人。婚后的他不只是一个社会的个体,一个家庭的顶梁柱,更是万千浮游者中的一員。高傲的自尊心让他受不了来自邻居好意的“施舍”,受不了保姆的冷嘲热讽,更受不了来自妻子的碎碎念叨。他妄图通过短暂的拼搏就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但是他连拼搏的时间都还没有达到规定的标准。他本不是一个流于世俗的人,却抛弃了潇洒、懵懂开始一步步异化向他理想中的“奋斗”,默默地变成了世俗竞争中的挣扎者,在“适者生存”的道路上步步为营……

小林妻子是这部小说中的典型的“现实性”人物。她可以因为一个馊了的豆腐和丈夫、保姆闹得满城风雨,也可以因为一些没有买到的白菜而碎碎念好几天。她不愿意接受来自别人善意的“施舍”,例如“印度女人”家提供的幼儿园名额、单位上因为领导关系而开通的专线汽车。但是没有骨气的她一面接受着别人提供的好处,一面谴责社会的不公。她无法直接拒绝这来之不易的便宜,因为她无法凭借个人之力获得;她无法心甘情愿地接受这种恩惠,因为她总是那么心高气傲。在她看来,她应该是生活在“城市中心”的佼佼者,她应该是别人命运的“主导者”或者说是别人行为的“发令者”,但是她没有这个权利。她仅有的权力就是向小林抱怨艰苦的工作,然后一觉起来,周而复始;她连自家的保姆都无法决定,因为她辞退保姆滞后,不确定自己能够找到下一个这样“廉价”的保姆。她一路在与人竞争、一路在与人比较,却从来没有胜利过,还差点因为急切的心理丢掉工作饭碗。她不懂人情世故,在调动工作时犯下工作忌讳,在收到别人好处时,不懂得如何调整心态。她就像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自己给自己贴上“大人”的标签,然后继续胡闹着。她很显然不是一个出色的竞争者。

两个想在世俗生活中竞争的人组成了一个家庭,一个想在现实中扬眉吐气的家庭却“一地鸡毛”。不是鸡毛拖累了他们,也不是他们沾惹了鸡毛,而是世俗竞争压垮了他们。在向上的激流中,就算是原地不动也是在步步落后。面对这样的现实,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就算是背负一地鸡毛、万两千金也会选择在这激流中拼搏一次,因为大家都想做“适者生存”的胜利者。

“生活是严峻的,那严峻不是要你上刀山下火海,上刀山下火海并不严峻,严峻的是日复一日的日常生活琐事。每一件事情,面临的每一个困难都比上刀山下火海还令人发怵”。刘震云在《一地鸡毛》的创作谈中写下如此的感慨。刘震云的《一地鸡毛》作为新写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具有一定的反思意识和批判意识,他揭示了日常生活中令人震惊的事实。作家的笔触关注的是平民生活的现实处境,并给予了他们很多的关怀和同情,一些人在物质繁荣和物欲膨胀的现实生活中普遍失去了反思精神和批判意识。作为大多数的社会小角色,在矛盾和痛苦中不断转变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应对着世俗生活带来的种种琐碎的事情和挑战。作品深刻展示了小人物在世俗生活中的无奈和性格转变,他们已经顺利地完成了被生活洗礼的全过程。小说展示了他们的生活困境和内在的精神困境,但是作者并没有给出一条适合他们的出路。出路是要自己去探寻、自己去发现的。只有自身真正意识到,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文学作品是照亮生活的明镜,也给人的精神带来启蒙,这正是小说的意义所在。我想,这才是一地鸡毛的真正含义。一地鸡毛可以是一地失望,也可以是满地希望。

参考文献:

[1]刘震云.一地鸡毛[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

[2]贾秀秀.被抛入世俗生活中的小人物——《一地鸡毛》人物形象分析[J].MASTERPIECES REVIEW,1980年创刊.

[3]胡瑛,王遠舟.在生活的海洋中沉浮——从《单位》《一地鸡毛》中看主人公小林的世俗化过程[J].安徽文学,2008(8).

[4]刘震云.磨损与丧失[J].中篇小说选刊,1991(2).

[5]刘俊峰.我们时代的精神症候——《一地鸡毛》的症候式阅读史[J].MASTERPIECES REVIEW,1980年创刊.

[6]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9.

猜你喜欢
社会世俗婚姻
婚姻是一门沟通课
不愿向世俗投降
婚姻中要“看见”彼此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一件新出于闐語世俗文書
那场猝不及防的婚姻 外一篇
门当户对的婚姻最幸福?
世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