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内河港口航道通过能力的改善方案

2019-01-14 02:41黄涛
科技创新导报 2019年24期

黄涛

摘   要:对于内河运输来讲,港口航道通过能力将会直接影响到船舶航行,要想增强内河运输能力,为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便利交通,便需要设计合理的内河港口航道,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可行的改善方案,以提高内河港口航道的通过能力。文章将根据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原则,分析影响其通过能力的主要因素,结合具体案例从不同方面进行考虑,提出几条有效的改善策略,希望有所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内河港口  航道通过能力  影响因素  改善方案

中图分类号:U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8(c)-0243-02

航道作为内河港口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其通过能力从侧面反映出了航道适航程度及船舶通行能力。在设计内河港口时,必须充分认识到航道规划的重要性,并结合航道的宽度、深度、长度特点,船舶的吨位和行驶速度特点,港口航道交通属性等,对内河港口航道通过能力进行分析、计算,在做出最优选择的基础上提出改善方案,实现内河港口航道通过能力的最大化,这是当前内河港口建设改造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1  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原则

在规划内河港口航道时,应在确保航道安全、稳定的前提下,根据河道特性及环境特点进行设计。内河环境不同时,所遵循的航道规划原则也不同,如果河口潮流动力较大,会对航道造成一定的冲刷,则应在落潮线路上设置航道中心线,并确保工程量的最小化,以提升航槽的稳定性。如果航道线所在位置为河口三角洲,通常会沉积有大量泥沙,此时应根据河床变化规律、河水挟沙量、泥沙沉积特点等因素考虑,并提高河水流动速度,借助其冲刷力形成较为合适的航道。如果内河潮流波浪较大,则在设计港口航道时应结合落潮线路进行考虑,为防止沿岸流及风浪干扰船只的正常航行,还需采取必要的防沙与防洪措施,保证港口航道通行的安全性及稳定性[1]。这些都是在规划内河港口航道时需遵循的原则,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规划方案。

2  内河港口航道通过能力影响因素

内河港口航道规划运行过程中,多种因素都会对其通过能力造成影响,主要包括规划布局、自然环境、船只属性等。首先,港口的整体规划情况,与航道通过能力的强弱有着直接关系,不仅要科学设置堆场和仓库,而且还要考虑航道大小与船只数量,同时协调好水域与陆域之间的关系,提高交通便利程度,进而确保内河港口航道有着较强的通过能力。其次,内河港口航道的各种自然环境,与其通过能力也存在紧密联系,包括所在位置、气候天气、断面系数、水文特性、船只吃水情况、潮汐变化等,当这些自然因素存在差异时,也会导致港口航道通过能力的不同[2]。另外,船只自身的各项属性也会对内河港口航道通过能力造成影响,包括船只大小、速度、货物类型、货物装载量、装卸作业流程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航道的通过能力。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采取有效改善对策,提升内河港口航道的通过能力。

3  内河港口航道通过能力改善方案

某地区内河运输条件优越,现有航道189条,总通航里程约为1649.46km,生产用码头泊位1086个,年均货物吞吐量高达8000万t以上,其中规模在5万t以上的码头情况如表1所示。但该地区内河港口通航道条件和交通条件较差,且管理服务水平不高,不利于内河港口的现代化、规模化发展。为改善当前现状,此次研究提出了几条有效策略仅供参考。

3.1 改善航道条件

基于货物运输需求的不断提高,以及来往船只数量的增加,要想确保内河港口航道具有较强的通过能力,就必须对航道条件加以改善。首先,应做好航道疏浚整治工作,定期开展清淤作业,避免对船只航行造成阻碍,并使航道水流速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其次,应根据当地内河港口航道实际通行情况,对其进行加深、加宽改造,方便尺寸和体积更大的船只通过,以此来提高航道通过能力。

3.2 优化交通条件

对内河港口航道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快速航道上的大型船只及非货运船只较多,并且航行速度较慢,阻碍了其他船只的快速通行,对此,应通过对港口航道交通条件的改善,来提升航道通过能力[3]。比如可以采取船舶标准化策略,在新建船只时严格按照国家船型标准进行,确保其长度及吨级的一致性,实现航道交通管理的规范化。同时,对于等级较高的航道,应对允许通行的船只规模做出严格规定,逐步淘汰行使速度较慢、体型较小的船只,减少其在航道通過船舶中所占比例。另外,还可以建设分流航道,根据船只吨位的不同,将其划分至对应等级的航道内,实现内河港口航道交通条件的优化,提升其通过能力。

3.3 加强航道管理

在改善内河港口航道通过能力时,必须注重航道管理,采取有效对策提升管理水平。一方面,应采取动态测量分析法,了解航道的具体运行情况,保证其畅通性。当地航道部门需时刻掌握航道的动态信息,发现不符合通行标准问题时,应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妥善处理。另一方面,应加快内河港口航道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构建航道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各类信息的快速录入、审核、发布等,并建立专门的数据库,用于存储航道历史信息,为航道管理提供可靠依据。并将计算机微处理器应用于航标灯系统中,了解航标灯的实时运行情况,实现无人值守及现场数据的无线传输,提升航道的管理水平,进而确保其顺利通行。

3.4 提升服务水平

内河港口航道服务水平的高低,也会影响其通过能力,对此应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实现对航道通过能力的改善。第一,应注重整合内河港口通信系统的建设,借助先进技术手段确保通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为船舶调度及航道疏通提供可靠依据,提高船只通行效率。第二,应做好港口基础设施设备的保养维护工作,包括码头、泊位、装卸设施、港口仓库、起重机械、装卸搬运机械等,提高货物卸载速度,减少船只的停靠岸时间[4]。第三,应加强机构间的协调机制,实现船舶运营单位、港口航道管理单位、海事监管部门以及客户各单位之间的有机协调,实现有序和均衡的货物运输,最大限度的发挥航道通过能力。

4  结语

对于任何一种交通方式而言,道路或者航道的通过能力将会直接影响当地的交通运输情况,要想充分发挥内河的通航作用和优势,便需要从港口航道规划环节入手,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最佳设计方案,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当地交通运输。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对内河的管理力度,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方案,对港口航道通过能力加以改善和提升,促进内河港口的现代化、规模化发展,为实现当地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全裕龙,黄志明.内河港口航道通过能力及其改善问题探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6):1916.

[2] 杨利.内河港口航道通过能力及改善研究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4(6):34-35.

[3] 叶永华.提高内河港口航道通过能力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2):173.

[4] 刘骁.内河港口航道通过能力及改善研究分析[J].商品与质量,2016(23):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