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内河航运安全技术专利现状及发展建议

2019-01-14 02:39李慧
水运管理 2019年11期
关键词:安全技术专利

李慧

【摘 要】 为加强内河航运安全技术专利保护和利用,从专利申请情况、专利法律状态、专利运营情况、专利技术构成、专利申请人情况、地域分布等方面分析内河航运安全技术发展状况,并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阐明国内内河航运安全技术的研究进展。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科研单位或企业在提高创新能力的同时应注意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大专利申请和保护宣传及创新奖励;科研单位或企业应做好专利策略和布局规划;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淡化专利数量指标考核,产业界与学界应深入交流和合作研发;政府及相关部门应鼓励各地基于地区优势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创新和专利布局。

【关键词】 内河航运;安全技术;专利

0 引 言

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性、服务性行业,航运业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船舶安全事故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稳定有着严重危害;因此,航运安全是航运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国家对内河航运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对进一步促进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更好地发挥政府公共安全监管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交通运输部颁布的《内河船舶船员适任考试与发证规则》,对大型船舶船员的适任和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发展内河航运相关技术,保障内河航运安全已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基于内河航运安全技术专利数据统计,结合产业政策,综合运用文献计量、文本挖掘和可视化等方法,对内河航运安全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为内河航运安全技术发展决策提供参考。

1 技术发展现状

以“内河航运安全”为主题词,在全球专利数据库incoPat中对2007年1月1日至2019年4月30日期间我国内河航运安全技术专利数据进行检索,从专利申请情况、专利法律状态、专利运营情况、专利技术构成、专利申请人情况、地域分布等方面分析内河航运安全技术发展状况。

1.1 专利申请情况

从2007―2019年内河航运安全相关技术专利申请数量变化趋势(图1)看,2008年、2010年和2013年的相关专利申请数均有下降,但除2013年的增长率有些许下降外,其他年份的增长率均保持上升趋势。这说明该阶段是专利技术生长期,由此可预测未来几年的专利申请量将继续增加。

2008年,交通运输部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航运公司安全与防污染管理规定》,企业受政策激励,踊跃创新,次年专利申请量大幅提升;2016年,交通运输部颁布《水运“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基本形成保障充分、服务高效、平安绿色、国际影响力强的现代化水运体系的目标,要求发展现代水路运输服务、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强绿色平安发展等,给内河航运安全技术发展带来重大积极影响。

1.2 专利法律状态

对115项相关专利权状态进行统计后,可知我国内河航运安全技术领域的专利法律状态(图2):已获得实质性保护的专利40项,约占35%;已失去专利权保护的失效专利46项,约占40%;正在审查中的专利27项,约占23%。进入公知技术领域的失效专利可被无偿使用或改进利用,由此判断我国该领域的专利权保护存在一定风险。

掌握专利法律状态对侵权诉讼、产品引进、产品出口、技术转让、企业并购、新产品开发、新项目申报等都有重要作用。企业可通过掌握专利法律状态来了解和分析目标专利的权利状态及失效原因,以备作为专利价值或管理能力评估、专利风险分析、专利技术引进或专利运营等的参考依据。我国在此领域专利失效的主要原因是权利终止和撤回。这说明虽然近些年我国专利数量大幅提升,但质量并不高;高校等研究机构的专利保护意识薄弱,专利运营因各种因素受阻,也是专利失效的重要原因。

1.3 专利运营情况

2014―2016年这3年的专利年度转让数分别都是1项,2017年的专利年度转让数为2项。这说明专利技术的合作、转化、应用和推广较少。专利技术转让用于船舶、船舶推进或操舵装置上各2项,用于监测、预测或管理等方面的数据处理技术有2项,用于水利工程及交通控制系统的专利有1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日见成效,但专利推广、成果转化、无形资产运营基本局限于船舶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由此判断我国内河航运安全技术专利市场还处于初始阶段,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在内河航运安全技术领域暂无专利许可登记记录,这也印证了我国内河航运安全技术在专利运营方面還处于起始阶段的判断。

1.4 专利技术构成

根据《国际专利分类表》分类,内河航运安全技术专利在内河航运安全技术中的船舶、船用设备(B63B)方面的创新热度最高,创新技术达56项;其次是用于交通控制系统(G08G)、船舶的推进装置或操舵装置(B63H),以及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数据处理系统或方法(G06Q)方面的创新技术。

我国企业及研究机构的研发多侧重于船舶及相关配套设备技术,也较多涉及交通控制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和方法。对该技术领域专利专题词进行提取和聚类后发现,较多研究是关于内河船舶、内河航运和船舶安全航行中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TETRA系统)的应用;部分研究涉及液体化学品的运输、运输船、航道管理。由此可见,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现代化和信息化技术在船舶设备中的应用及其设备创新改进方面,这有利于提升内河船舶航行安全水平。

1.5 专利申请人情况

1.5.1 申请人排名及类型

从专利数量统计的申请人排名(表1)可知,创新成果积累较多的专利申请人为武汉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和上海海事大学等3家高校,分别是11项、7项和5项。从专利申请人专利类型构成及其专利数量和比例(图3)可以发现,内河航运安全技术创新主体除了企业外,大专院校占比较高,武汉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和上海海事大学都有航运特色专业,在该项技术研究领域优势明显。

1.5.2 专利申请人技术构成

专利申请人在各技术领域的专利研究项目多侧重于B63B和G08G,大专院校的研究面较为广泛,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研究更具有针对性。

1.6 地域分布情况

我国申请专利保护较多的省市分别为江苏、湖北、上海和广东,说明这些省市在内河航运安全技术领域的创新活跃程度较高。这与这些省市地理位置紧邻长江及珠江水域有关,也与这些省市是专利大省有关。内河航运安全技术领域的专利技术创新区域发展不平衡。

2 结论和建议

(1)我国内河航运安全技术领域专利总量较少,未见较为全面的专利布局,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相对薄弱。我国内河航运市场巨大,企业应在提高创新能力的同时注意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做好专利申请;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大专利申请和保护宣传及创新奖励,便利企业专利申请,降低企业专利维护成本。

(2)技术领域较为单一,集中于船舶及其装备改进方面。企业应做好专利策略和布局规划,抢占先机,同时未雨绸缪,规避风险。

(3)专利质量不高,专利运营存在空白。由于国家倾向于鼓励企业和个人申请荣誉性专利,以及受专利资助方面政策因素的影响,导致具备市场价值的专利仅占少数,同时也带来专利价值实现难等专利运营问题。此外,大专院校较多专利在数年后因高额年费而放弃权利,高校专利贯标及产学研方面存在的不足也是影响专利运营的重要因素。因此,应淡化专利数量指标考核,更精细使用考核指标;产业界与学界应深入交流和合作研发,共同推进专利产学研结合;加大对专利代理的纠察和“黑名单”代理的惩治力度,明确专利权运用市场化导向,打造高质量专利。

(4)专利技术创新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亟待解决。鼓励各地基于地区优势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创新和专利布局;优化新形势下我国专利信息管理工作,为专利技术创新提供支撑。

猜你喜欢
安全技术专利
王振义 放弃专利为患者
IBM2016年获得超过7000项专利
计算机网络管理及相关安全技术解析
Web网站安全技术探究
Domino安全策略研究
刍议数字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技术及其防护策略
2007年上半年专利授权状况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