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不同产区丹参种植现状调查研究

2019-01-14 02:40张鸿杰陶珊施田田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23期
关键词:丹参品质栽培技术

张鸿杰 陶珊 施田田

摘要    为初步掌握巴中市各区(县)丹参种植情况,深入了解巴中市丹参栽培中存在的问题和关键技术,对巴中市5个区(县)种植丹参的村镇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巴中地区目前丹参产业发展态势较好,但丹参产业想要健康有序的发展,除了科学的规划、逐步扩大规模、提质增效外,还需要解决目前存在的种源混乱、方法各异、人工成本高等问题。

关键词    丹参;产量;品质;栽培技术;不同产区;四川巴中

中图分类号    S567.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3-0071-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茎,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的作用[1]。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丹參中所含的丹参酮ⅡA有改善心肌、降低血小板凝聚的功能,丹酚酸B具有抗氧化、抗血栓、调节血脂等作用[2-3]。丹参在四川栽培历史悠久,目前认可的道地产区为中江,但据巴中县志记载,在1916年,巴中丹参就已经畅销汉、南、渝、成等地。为推动巴中市中药材产业发展,近年巴中市开始大面积种植丹参,但由于种植区域生态气候、土壤条件差异大,栽培技术普及不高,导致全市丹参种植的效益较低。为此,本课题组对巴中市丹参种植情况进行系统调查,对各区域丹参种植环境、种植方式、成本、效益等方面进行初步调查,并采集丹参样品对各区域丹参有效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再结合相关信息初步掌握巴中市各县(区)丹参种植情况,为探索全市丹参产业布局、提高丹参品质和种植效益提供参考。

1    调查地概况与方法

经查阅相关资料,在巴中市5个区(县)中种植丹参的20个村社进行调查取样。通过问卷调查不同地区丹参的种源、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加工储藏等栽培技术及种植效益。于每个取样点现场测定产量,并采集样品用于后期品质测定,每个取样地样品依次记为Y01、Y02、Y03……Y20,丹参取样地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巴中市丹参种植区域总体情况

调查发现,截至2018年底,巴中市3个县2个区中,共有37个乡镇种植丹参710.9 hm2,其中巴州区13个乡26个村,种植面积为194.2 hm2;恩阳区1个镇,种植面积为35.7 hm2;通江县12个乡16个村,种植面积65 hm2;平昌县8个乡9个村,种植面积297 hm2,南江县3个乡6个村,种植面积119 hm2。

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巴中丹参种植整体较为分散,37个乡镇平均每个乡种植面积仅为19 hm2。各县(区)发展差异较大,南江、平昌种植较为集中,巴州区种植较为普及,这与当地丹参种植模式、种植历史等相关,巴州区种植时间最久,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丹参种植模式也较多,如巴州区白庙镇及曾口镇,前者采用专业合作社提供技术、统一收购、农户自行种植的模式,后者采用业主成立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统一种植的模式。缺乏业主牵头的乡镇如大坡村等,是由当地村委会成立专业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的方式进行的种植。因此,规模化程度相对较低,但种植普及程度高。平昌等地多为企业等流转土地进行种植,更青睐选择集中连片田地进行大规模机械化作业从而降低成本。

这也反映出目前巴中市丹参种植情况,总体来看,部分地区规模化程度低,多为散户种植,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的范围较少,这可能也与巴中处于浅丘地区,适合大规模种植的田地较少有关。

2.2    丹参生长环境

调查丹参种植的20个地区中,平梁镇后溪沟村及南江沙坝乡,土壤类型为砂壤土,其他地区土壤类型均为壤土,样品采集地海拔范围在389~1 281 m之间,其中海拔最低为389 m,对应样品为Y10;海拔最高为1 281 m,对应样品为Y19。种植方面除阳岭村丹参种植时间为2年,后溪沟村为重茬地外,其于田地均为首次种植,前茬多为玉米、红薯或撂荒地。

总的来说,巴中地区丹参种植环境差异较大,土壤类型壤土、砂壤土均有,砂壤土在南江地区较为集中;海拔跨度从300 m到1 000 m以上均有,不同的环境条件对丹参生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砂壤地区丹参根较壤土地区细小且须根较多。

2.3    丹参种源

巴中地区丹参种植使用的种根多数从中江采购,仅有白庙、曾口等8个地区为自行留种,但种根也是来自中江,平昌县龙岗镇浪楼种植的鲁丹参从山东引种。

在中江采购的种根由于进货商不同,导致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出现同一块田中大叶、小叶丹参混种,收获时丹参质量、产量差异较大的情况,这极大地影响了巴中地区丹参产业的发展。

2.4    丹参种植技术

从表2可以看出,调查的20个丹参种植区域,垄宽主要集中在50~60 cm、沟宽30~40 cm、沟深30 cm左右,丹参栽种行距为20~30 cm,株距20~30 cm,除Y12鲁丹参外,其余各地均每厢2列,错窝栽植。理论上丹参种植密度在80 000株/hm2左右。另外,由于病虫害极少,大部分区域丹参种根未进行预处理。施肥方式主要以一次底肥为主,后溪沟村、芦山村、双山村及平昌地区追肥1~2次,但肥料的种类、施用量差异极大。

总之,巴中地区种植技术方面除个别地区外,其他地区基本大同小异,但肥料使用差异较大;同时,因为各地环境的不同,因而对丹参产量、品质等都可能造成影响,亟需制定相应的范化种植技术并进行推广,以使巴中丹参种植业能够高质高效发展。

2.5    各区域丹参品质

从表3可以看出,20个区域的样品丹酚酸含量均能达到药典标准(≥3.0%),但丹参酮含量差异较大,仅有Y02、Y04、Y07、Y12、Y17、Y20这6个样品丹参酮含量达到药典标准(≥0.25%)。采集的样品中,丹参酮含量最低的来自通江县诺江镇何家村,含量为0.088 2%,丹参酮含量最高的是龙岗镇浪楼村的鲁丹参,含量为0.606 1%。

另外,样品中Y01为种植时间超过2年的丹参,其根部木质化严重。由于丹酚酸B主要集中在木质部和韧皮部[4],因而丹酚酸含量反而较高。Y02为重茬地丹参,产量受到一定的影响,但其丹酚酸、丹参酮含量却均达到了药典要求。Y19丹参播种时间较晚,在4—5月,对其丹参酮含量可能存在影响。Y20倒苗时间较早,在9—10月基本全部倒苗,地下部分发育迟缓,因而根细小、产量低[5-6],由于丹参酮主要集中在丹参根的周皮部位,其含量一定程度上和丹参根茎粗细成负相关[7],故其根细小,丹参酮反而较高。相对的,Y03样品虽根茎粗壮、产量高,但丹参酮含量反而较低。

整体看来,巴中市采样的20个地区中,南江地区样品丹参酮含量较高,平均含量0.280 9%;其次为巴州区,平均含量0.271 5%;通江县丹参酮平均含量最低,为0.112 7%。巴州区后溪沟村虽为重茬地,但有效成分含量也较高,有研究表明,年均温度与丹参酮的积累成负相关[8-9],除鲁丹参外的5个达标的样品中,有4个海拔都在700 m以上,温度较其他地区低;另外,这5个样品中,有3个土壤为砂壤,这与黄  勇等[10]的研究结果相似。不同环境对丹参产量与质量也可能存在不同影响,Y03壤土环境产量较高,但质量却不达标,而南江地区的砂壤土环境虽然产量较低,但丹参酮含量却较高,说明顺境出产量、逆境出品质[11],最适合丹参生长发育的条件不一定能生产出最好品质的丹参,而影响丹参产量与品质的其他条件还需进一步试验验证。

2.6    丹参种植效益分析

调查发现,巴中地区丹参种植户偏老龄化,青壮年勞动力流向大城市,农村劳动力相对缺乏,优质劳动力减少,工作效率低下。丹参种植主要成本集中在人工费用、种根、肥料地膜、地租等。人工费用约为每人80元/d,用种量约750 kg/hm2,地租每年4 500元/hm2,肥料、地膜等按市场价格估算,通过前期调查得到的数据整理出巴中各区域丹参种植效益。

从表4可以看出,产量以Y01最低,为10 485 kg/hm2;Y03最高,产量为33 060 kg/hm2,取样地丹参平均产量为22 089 kg/hm2,平均成本为33 498.75元/hm2,且产量与实际成本并非成正相关,如Y11取样点金家坪村,施用羊粪30 000 kg/hm2,若按照市场价估算,仅肥料投入成本就达30 000元/hm2,而如Y03取样点大坡村,其总成本约为34 500元/hm2,但收益可达124 188元/hm2。因此,对于丹参种植的投入更应该进行科学的规划。在33 498.75元/hm2的成本中,人工费用平均为18 000元/hm2,占成本的53.7%,部分缺乏劳动力的地区甚至人工成本更高。

丹参收购价格在4元/kg左右,但Y17、Y18、Y19、Y20所在的南江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收购价格较低,在2元/kg左右。Y14所在的小湖村因业主为农户提供种子、肥料、地膜,农户只负责种与收,因而收购价较低,也在2元/kg。若实际收益按照4元/kg浮动的收购价计算,收益在50 000元/hm2左右。部分地区如Y01所在的阳岭村,由于缺乏管理,种植等各方面问题,导致产量较低,收益在10 000元/hm2左右。一些地区农户自行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收购,减少了人工费用与地租,实际收益应较高。

收益低于30 000元/hm2的地区共5个,除由于管理原因导致产量低下、效益较低的1个地区外,余下4个地区是由于收购价较低导致产值较低。由此可以看出,除人工费用外,收购价格对丹参种植收益也有较大影响。

虽然高产带来较高收益,但高产却不一定拥有较高的品质,如Y03,虽然其产量较高,但其丹参酮含量却未达到药典标准,对于种植户来说,产量关系着收益,极为重要,但对于药厂来说,品质要求也高。而目前丹参的销路,除有效成分达标进入药厂外,部分品相较好,即较粗的丹参主要是作为出口产品,因欧洲、日本等国家对丹参丹酚酸或丹参酮含量要求较低[12],这部分有效成分含量低但品相好的丹参作为出口产品反而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

3    结论与建议

调查结果表明,巴中地区目前丹参产业发展态势较好,但丹参产业想要健康有序的发展,除了科学规划、逐步扩大规模、提质增效外,还需要解决目前存在的种源混乱、方法各异、人工成本高等问题。

对于上述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解决。一是保证种源优质。优质的种源是保证丹参高产、高质、抗病强的前提,各地区在购买丹参种根时,应尽量选择正规渠道购买,保证种根的品质。有一定条件自行育种的地区,种根在自繁自用时,留种丹参应选择长势较好的、无病虫害的丹参作为种源,从源头上保证丹参的产量与品质。栽种丹参时选择优质无病虫害的种根且把握好种根大小,在保证出苗率的同时,降低种植成本。二是进行科学种植。对于种植方面,各地区相关单位应统一标准,同时结合各地的情况因地制宜的科学做出改动,适时适量施肥,合理密植,做好病虫害防控工作,保证种植方式的科学性、高效性。建立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基地,开展丹参规范化栽培技术示范和培训,加快丹参规范栽培技术推广,推进全市丹参栽培规模化、规范化等,让丹参产业发展事半功倍。三是开源节流提高效益。调研发现,丹参种植成本中劳动力消耗占50%以上,针对劳动力成本日益增长的问题,一方面,可采用引导方式,鼓励专业合作社等以适合机械化的连片大田种植丹参,并加大相应的农业机械化的研究,从而降低劳动力成本。对于地理环境不适宜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种植的,应该增加丹参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的相关研究,保证丹参在种植过程中高质量、高产量、少病害;另一方面,也可通过完善丹参生产链,从上游的种根、种植,到中下游的初加工、相关产品开发来建立丹参种植、管理、采收、加工的完整体系,提高丹参附加值,进而提高其经济效益。

4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2] 曾令杰,梁晖,陈悦,等.丹参酮ⅡA与丹酚酸B在丹参药材中的分布研究[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6,20(2):7-9.

[3] 胡璟华,马凤彩,王瑾.不同条件下丹参的质量比较研究[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3,19(3):219-220.

[4] 段增强,刘媛媛,郑小军,等.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在丹参根组织中的分布特征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2):178-182.

[5] 李建军,孙华,高致明,等.施肥对丹参根结构发育及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4):405-408.

[6] 郭亚勤,刘德辉,迟传德.施肥对丹参产量及丹参根主要有效成份含量的影响[J].土壤通报,2007(3):523-526.

[7] 韩建萍,梁宗锁,孙群,等.施肥对丹参植株生长及有效成分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02(4):67-71.

[8] 梁林波,习学良,李俊南,等.不同海拔核桃林下紫丹参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变化[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8,32(5):12-13.

[9] 李倩.环境因子对丹参生长及活性成分累积的影响规律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10] 黄勇,张红瑞,周燕,等.不同立地类型和土壤类型对“裕丹参”生长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7,26(1):91-96.

[11] 黄璐琦,郭兰萍.环境胁迫下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及道地药材的形成[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4):277-280.

[12] 李东,张纲,宗梁,等.中国药典丹参质量标准与美、欧、日药典对比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8,14(2):3-6.

猜你喜欢
丹参品质栽培技术
本草园——丹参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工商联副主席潘刚:让中国企业成为“品质”代名词
治神经衰弱
丹参酚酸B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增殖、粘附和迁移功能的影响
丹参行情在震荡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