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内蒙古锡盟阿巴嘎部落服装服饰特点*

2019-01-15 03:37刘丽梅王伟英
山西青年 2019年14期
关键词:服饰文化部落蒙古族

刘丽梅 王伟英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一、阿巴嘎部落历史由来

美丽神奇的阿巴嘎,由一个古老的部落演变而来。史载元朝烈祖也速亥之子別力古台直系后代及所赐封民统称阿巴嘎部。“阿巴嘎”汉语为“叔叔”之意。因部落首领为元太祖成吉思汗同父异母弟别力古台后裔,故将其所率部落称为阿巴嘎部落延用下来。1948年,阿巴嘎右、阿巴哈纳尔右旗合并为西部联合旗,阿巴嘎左、阿巴哈纳尔左、浩齐特右旗合并为中部联合旗。1952年,中、西部联合旗合并统称为西部联合旗,旗政府设在汉贝庙。1956年,西部联合旗改称为阿巴嘎旗。1959年、1962年先后将阿巴嘎旗的伊利勒特人民公社、阿尔善宝拉格人民公社划归阿巴哈纳尔旗(今锡林浩特市),此后一直到1999年末行政区域再无变化。

二、阿巴嘎旗名片——“骑黑马,看草原,品策格,听潮尔”

美丽的阿巴嘎四季分明,各具特色。这里夏季气候凉爽宜人,天高云淡、鸟语花香。冬天较长,茫茫草原被冰雪覆盖,银装素裹分外妖娆。近年来阿巴嘎旗全力推进文化大旗建设,积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特别注重部落文化传承与弘扬,彰显“黑马文化之乡”、“策格文化之乡”、“潮尔道文化之乡”等文化品牌的魅力。辽阔的草原,绿色的阿巴嘎,以她广阔的丰林茂草、雄浑的北国风光吸引着众多游客,成为风景独特的草原旅游胜地。

三、阿巴嘎部落服装服饰的主要特点

蒙古族人民在漫长的劳动生产生活中逐步完善和丰富传统服饰的种类、款式、风格、面料色彩及缝制工艺,创造了精美绝伦的服饰及博大精深的服饰文化。蒙古族服饰款式多样,但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肥大宽绰,色彩明朗,体现了蒙古人热情、豪放、勇敢、率直的个性。蒙古袍既保暖又防风,在游牧生活中还可以当被褥使用。做为别勒古台属下后裔的阿巴嘎人,阿巴嘎部落在千百年的生产过程中形成了大体与蒙古族生活基本相同的习俗,但在服装、饮食和居住等方面也有其自己的独特之处。在历史的进程中创造出既具有蒙古族共性、又有地区特性的服饰文化。

阿巴嘎部落服饰以雅致优美、简洁大方而著称,与之其他部落服饰相比较不同之处是庄重朴素。近年来,随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发展变化,阿巴嘎服饰在日常生活中穿着,走向时装化、礼仪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其典型特征为:袍子周边、袖口均镶三条边,立领且领口略尖,脖领两道扣、襟角三道扣,女袍腋窝一道扣,腰部三道扣,男袍腋窝远距离三道扣,腰间没扣子,便于骑乘。阿巴嘎长袍纯手工缝制的三道窄条沿边儿和三三成排的扣袢儿装饰在选料、配色、格式安排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每一部落各自不同风格造型的服饰特点就是该部落的服饰名片,即便不用介绍,单从他们的穿着就能一眼辨认出明显的地域所属。阿巴嘎四五十年代的袍子短而肥,随着年代发展逐渐偏长偏瘦。

阿巴嘎服饰有帽子、长袍、围腰、马蹄袖、围脖、护腕、夹袄、坎肩、光皮大衣、单衫,裤,靴,袜……等等,随着时代的变迁,阿巴嘎男子所戴哈阳披帽与女子所戴孔雀帽、“巴图鲁”坎肩已不多见,而简便舒适的三道窄条镶边的阿巴嘎长袍仍不过时。女性首饰耳坠、连垂、额箍,男性饰品褡裢、鼻烟壶、火镰等虽已少见,但作为固有的文化,在一些地方又趋恢复之势。

阿巴嘎服饰由于历史、生活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等因素,为保暖、防风、马背上长年巅簸等因素,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服饰款式和工艺,并以其造型优美、整齐庄重等特点而独树一帜。任何事物有继承才有创新,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才能有进步。深沉的文化底蕴和丰厚的生活情景像沃土一样滋养着古老的阿巴嘎人。服饰文化作为蒙古民族传统文化体系血脉相承,为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增添了灿烂的光辉。

猜你喜欢
服饰文化部落蒙古族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非遗视角台湾高山族(原住民)传统服饰文化研究
甘丹颇章时期藏族服饰文化解读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现代流行服饰文化视阈下的符号化消费
哼哈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