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现状及策略分析

2019-01-15 10:18周亚东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9年2期
关键词:管理人员建筑施工智能化

周亚东

(东华理工大学)

1 引言

某建筑位于该市东北角,占地面积600.00m2,总建筑面积为450.00m2。依据该建筑后期的使用需求,智能化系统主要包括物业及设施管理系统、集成管理系统、安全防范系统、楼宇自动控制系统、智能一卡通系统、通信系统和结构化布线系统等几个模块。其中,安全防范系统包括门禁控制、电视监控、访客管理、停车场管理及防盗报警等几个子系统。本文对该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情况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2 建筑智能化施工概述

建筑智能化主要是在传统建筑设计的基础上,利用智能化技术,结合可行性方案分析结果,在投招标工作开展过程中构建与建筑施工目标相符的施工方案。建筑智能化施工具有系统化、专业化及节能化等突出特点。系统化是在建筑智能化施工过程中将建筑信息、建筑性能、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进行有机集成,保证整体建筑建设的安全性;专业化主要是在建筑智能化工程开展中体现,主要核心技术为数字技术,对整体施工管理人员的智能技术掌握程度要求较高;建筑节能化主要是通过对建筑信息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合理安排各项资源,保证建筑资源的有效应用[1]。

3 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现状

3.1 系统功能短缺

基于我国现阶段的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情况,可得出我国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系统功能短缺程度明显。且整体系统智能化技术运转效率不高,导致整体建筑工程施工延期问题频繁出现。

3.2 系统规划理念缺失

在建筑智能化建设阶段,施工现场调度、物资管理是建筑智能化施工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缺乏系统规划管理理念,导致各参建单位在建筑智能化建设阶段的观点不一致,甚至出现施工方盲目迎合建设方要求的情况,致使建筑智能化标准成为简单的数字技术的堆积,对整体建筑智能化工程实际效益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3.3 建筑智能化管理水平不足

由于我国智能化施工技术大多由其他国家引入,在本土工程施工过程中并没有配套的管理措施,导致核心施工技术的自主独立专业性不足。同时,建筑智能化在技术集成整合过程中,对集成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施工经验具有较高的要求。现阶段,施工人员经验缺失对建筑智能化施工造成了不利的影响[2]。

4 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策略

4.1 合理设置建筑智能化施工组织机制

首先,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分析阶段,应对建筑业主的需求进行全面分析,然后以建筑智能化系统规划设计为要点,进一步细化建筑设计规划。从技术设计、施工组织设计2个层面,合理协调建筑智能化施工中各模块的关系,保证建筑智能化施工各模块的要求与岗位职责一致。同时,以总体设计问题为核心,严格依据建筑智能化的施工流程,明确建筑智能化施工的质量控制节点,以具体质量控制活动为主体,对具体工序活动结果进行动态分析,保证建筑智能化各模块施工工序有序、稳定地进行。

其次,依据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特点,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人员应摒弃以往以单向子系统承包为主的工程管理理念,而是以智能化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为目标。通过系统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项目的构建,将建设单位、工程监理单位、智能化工程总承包单位、单向系统承包方及建设单位进行有机整合。

4.2 更新建筑智能化现场施工管理理念

建筑智能化现场施工管理理念的提升是整体建筑智能化施工效益提升的主要指导。因此,为保证建筑智能化现场施工质量,首先,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人员应严格依据建筑具体要求制定现场施工管理方案。并综合考虑建筑智能化施工地域、建筑工程规模及应用需求等因素,对现场施工管理方案进行优化改进。

其次,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人员应主动加强与建筑设计人员及其他专业人员沟通,以客户需求为核心进行各项信息技术集成,保证建筑智能化施工每道工序的质量标准符合施工要求。

最后,强化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是智能化行业健康发展的保证。因此,依据现阶段智能化行业发展情况,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人员应从技术开发、科研设计层面进行深化研究,依据现有建筑智能化施工理论,积极参与建筑智能化施工研讨会。综合分析建筑施工方、建筑建设方、建筑业主和技术集成商对建筑智能化施工的要求,确定建筑智能化施工的总体目标。

此外,为保证整体建筑智能化施工行业稳定发展,可以以行业专项研究基金、奖励基金的形式,为建筑智能化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提供依据。

5 构建建筑智能化施工全过程施工管理机制

依据建筑智能化施工特点,在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为保证建筑智能化施工各模块施工的全方位覆盖,可从建筑智能化施工的前期、中期和后期3个阶段构建全过程建筑施工管理机制。

5.1 建筑智能化施工前期控制

在建筑智能化施工工程开展过程中,建筑工程开展前期控制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首要工序,也是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因此,为保证后续施工作业的顺利开展,首先,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人员应收集与建筑智能化相关的技术规范,依据建筑智能化设计图纸的要求,结合具体施工水文地质条件,对整体建筑智能化施工方案进行深度设计。同时,协同建筑智能化安装单位、机电设备供应单位及系统设备供应单位等相关单位,对建筑智能化施工界面进行全面确认。如前期配合土建预留管道、数据中心楼板层高、设备接口要求和用电需求等。保证建筑智能化系统与各专业分工界面良好配合。

其次,在建筑施工前期,建筑智能化施工项目经理可依据分层、分级原则进行智能化工程施工工期时间表的合理设置,并依据时间表内容组织主要施工模块,依据施工图纸信息进行技术交底。通过对技术指标合理性、施工方案完善性的分析,可为建筑后续施工工程技术指标的有效达成提供依据。若在技术交底期间发现建筑施工问题,建筑智能化施工负责人员可协同甲方或者设计机构对相关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进行设计方案变更。必要情况下,可形成书面交底资源,为施工人员了解施工技术变更内容提供有效的指导。

最后,施工组织设计是建筑智能化施工工程顺利开展的保障。在建筑智能化工程实际开展前期,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人员可依据现有情况,综合考虑施工程序、施工资源配置、施工技术应用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建筑智能化施工方案。在这个基础上,以“安全第一、质量重于效率”为原则,对各工种施工人员进行培训。

此外,在建筑智能化施工材料、设备入厂前期,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人员应依据具体施工方案要求,督促项目施工仓库管理人员对各模块设备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以保证施工设备及耗材满足施工要求。

5.2 建筑智能化施工中期控制

在建筑智能化施工阶段,管线埋设、防雷接地施工和末端设备安装为主要施工工序,其对整体建筑智能化施工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施工阶段,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应依据施工技术标准,严格控制各模块建筑施工质量。特别是在智能化系统设备安装模块,应控制智能化系统设备安装方向、标准高度、安装位置与设计方案一致。如建筑智能化施工中水流量传感器的安装,应将其安装在直管上段,且水流量传感器所安装位置与前5D、后5D(D是指管道的直径,5D为5倍管径)直管段要求一致。而在水流量传感器插入阶段,应以水管中心轴垂直方向为基准进行插入,并控制水流量传感器与水管角度在水平方向向上45°;而在电视监控设备安装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安装高度、角度、被监控范围、被监控目标、画面比、干扰以及光线等因素。

5.3 建筑智能化施工后期控制

在设备安装后调试试运行阶段,应在一定的时间内设定维修保养计划,以便保证设备异常风险的及时处理。在具体设备调试阶段,可依据线路检查、系统通电→现场设备及控制器设置→拔码→现场设备单点调试→现场设备联网调试及图形界面设置→跨系统联动等流程,以末端设备安装为重点,保证整体系统获取数据的全面、准确性。

6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建筑智能化施工的项目管理需求将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合理应用。因此,在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过程中,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应加大计算机的应用,更新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理念,优化建筑施工组织机制,加强建筑施工团队建设。同时,从施工前期、施工中期和施工后期3个阶段入手,构建全过程工程智能化监督管理机制,为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真正实现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施工管理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管理人员建筑施工智能化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探讨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建筑施工及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初探
以“5×3”立体模式打造外派管理人员队伍
大型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统造价控制
医院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与对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