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政策背景下亲子关系的紧张原因和家庭社会工作之开展

2019-01-15 13:05杜玉玉
山西青年 2019年10期
关键词:二胎萨提亚家庭治疗

杜玉玉

(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4)

一、背景与问题

从“二胎”政策的提出到全面放开,中国计划生育政策中“独生子女”的时代结束了。与此同时,随着这种政策的改变,中国家庭结构、家庭状况和人们生活状况也发生了改变,家庭亲子的冲突问题也接踵而来。面对独生子女的反对,让想要生育二孩的父母感到震惊和纠结,从而导致了家庭中亲子关系发生变化,亲子之间从比较亲密无间的关系变得疏离与冲突,这也引来了社会的关注。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从家庭社会工作的视角出发,以再生育的独生子女家庭中独生子女与其父母为服务对象,运用家庭系统理论,介入“单独家庭”的亲子关系的冲突,探索本土化的家庭社会工作方法,促进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

二、“二胎政策”下大孩子排斥二胎的成因

在全面二胎政策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生育两个孩子,这一现象使原本的“3—2—1”式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动,尤其对家庭中的独生子影响较大。近些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很多家里的大孩子为了反对父母生育二胎离家出走或是逼迫父母写保证书等新闻报道。可见,在生育二胎前,独生子女会在心理和行为上存在各种排斥现象,导致与其父母的关系出现冲突,造成了一系列家庭问题。本文将运用定性研究的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当今二胎政策下,独生子女与其父母发生冲突的原因。

(一)家庭亲子关系之间需求的矛盾

马斯洛在需求层次理论中指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安全、情感和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等五种需求。通过文献分析,笔者认为大孩子的危机感主要来源于对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少数孩子可能因为物质方面的需求与父母发生冲突。面对即将发生的家庭结构的变动,孩子则会通过一些“不恰当”的举动,希望引起父母的注意,以求得父母的注意和呵护,以最大程度满足自己的需求。在家庭系统中,父母生育二胎的想法,会与大孩子现阶段的某种需求形成一种冲突,从而造成家庭中子系统之间的需求不能满足,带来一系列的家庭问题。

(二)家庭中不良的互动模式

在我国,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大部分家庭中只有独生子女,导致家庭结构中缺失了同胞关系。所以,面对同胞的出现,原本稳定的家庭结构会因此受到冲击,大孩子会因为自身利益受到侵害后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在家庭系统理论中,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一种健康的结构模式,它不仅可以稳定家庭结构,还可以增进家庭功能。本文通过分析新闻报道中大孩子“逃学”或“离家出走”等行为,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出现了家庭功能的阻碍。

(三)孩子自身性格因素

在儿童认知发展阶段性理论中,2—11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因为自身心智的发展逐渐出现了自我意识加强和中心观念等显著特征。所以,在该年龄段的大孩子因性格因素会出现排斥二胎的现象。不过,儿童自我意识和排它意识的会因为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而出现差异。比如,在管束孩子时,有的父母所表现出的不耐烦或者厌弃的态度,会使孩子产生不安全感,会更排斥二胎的出生,甚至与父母发生冲突,导致亲子关系的破裂。

(四)周边的社会环境因素

从社会环境因素分析,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孩子产生排斥二胎的心理是因为生活当中不恰当舆论导致的。例如,在成人看来的不经意的玩笑话,会使儿童感觉自己会被父母“抛弃”,产生一种恐惧心理。而另一方面是“道德绑架”,当两个孩子发生冲突时,“老大要让着老二”的处理方式会让大孩子感觉是不公平的,长期以往,“不公平”的心理会让大孩子把原因归结到二胎身上,产生一种排斥和抵触心理。

三、家庭社会工作的介入

通过上文中对大孩子排斥二胎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本文将从家庭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视角出发,进行方法介入,尝试探索具有可行性且科学的方法以解决亲子之间的冲突关系的问题。同时,本文在进行家庭社会工作介入时,将以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作为专业的指导方法,以此确立家庭社会工作的目标和介入措施。

(一)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介入的可行性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是家庭社会工作中一个具体的应用领域,由家庭治疗流派的维吉尼亚·萨提亚所创立的一套心理治疗模式。在1951年,萨提亚开始研究家庭治疗的方法和探索对整个家庭系统的治疗。在学习和探索中,萨提亚致力于个体和家庭之间的交互作用,通过不断完善与实践,最终创立了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在理论与实务体系的不断发展过程中,萨提亚主要使用家庭重塑、雕塑、冰山探索、冥想等干预技术等,认为良好的家庭互动模式可以促进个体的改变和成长。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采用人本主义取向的系统治疗方式,倾向于利用“冰山图”挖掘案主内心的期望,以及案主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同时也关注家庭系统的运作。萨提亚的理念运用到家庭治疗中,可以帮助工作者更加容易得到案主及其家庭的接受和认可,便于家庭治疗顺利开展。

(二)家庭社会工作介入的过程

首先,建立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社工与家庭成员建立信任的专业关系。在与家庭进行会谈时,运用倾听、同理心等技巧,与案主及其家庭成员之间建立足够信任的专业关系。与此同时,社工还要充分了解家庭成员的信息,通过观察与分析,确定服务对象家庭中的家庭结构和互动模式。

在社会工作者进行亲子冲突关系的治疗时,要注意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技巧安抚大孩子情绪,使其与父母之间可以理性沟通,建立良性沟通互动方式。通过冰山图的方式,使得大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认知偏差,帮助其改变错误的认知,建立健康的沟通方式。

其次,家庭重建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重新建立家庭规则,改善互动模式,形成良好的家庭系统体系。在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态度时,父母需要考虑自身和孩子之间共同的需要,向着共同期待的结果与孩子耐心交流。比如,面对大孩子胁迫时,父母应该尝试建立沟通关系,通过良好的沟通缓解家庭问题。

在家庭重建阶段,社会工作者需要帮助案主分析可能存在的未知风险,关键在于必须清晰、坚强有力地帮助服务对象度过承担未知风险的难关。在工作者与案主建立坚定的信任关系的前提下,工作者可以采取强硬的态度帮助案主度过难关,强调此时此刻的真实感觉。

最后,整合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案主及其家庭建立新的家庭规则,练习良好的沟通模式。通过社会工作者前两个阶段的干预,大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紧张关系已经得到缓和,不过还存在潜在的家庭问题。在家庭系统中,家庭代表着一个完整的系统,其组成部分就是每个家庭成员,而且每个成员之间都是交互作用的。所以,大孩子产生的危机感来源于整个家庭系统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社会工作者要通过“家庭重塑”的干预技术,使得家庭成员认识到本身错误的沟通姿态,同时通过练习新的沟通方式,改变以往旧的沟通姿态,重新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提高自尊和自我价值感。

在进行干预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清楚他们所生活的家庭里的情感系统的运作方式;针对家庭成员的行为模式,工作者要研究他们之间怎样相互影响的,对症下药,才能找到新的更加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儿童干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必须掌握一定的儿童心理发展的专业知识,并相应地辅以社会工作的专业技巧。

四、总结

本文通过对亲子关系的研究发现,“二胎”政策的到来,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因为家庭关系的重大转变,家庭系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大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冲突关系。不过,家庭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不是由某一家庭成员的到来而造成的,关键在于家庭内部潜在的不健康的互动模式的产生,以及内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进行家庭社会工作介入时,社会工作者要在“情景”中,全面了解整个家庭系统的互动状态,帮助案主及其家庭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以商量和谈话的方式,解决问题,重新构建家庭关系中新的平衡关系。

猜你喜欢
二胎萨提亚家庭治疗
萨提亚心理学理论视角下的文学人物分析
一例人际交往敏感的个案辅导报告
萨提亚“冰山”隐喻理论对生命化写作教学的启示
孩子,妈妈对你的爱是不会改变的
青少年学习障碍的家庭治疗
老年糖尿病患者家庭治疗方案执行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不停歇的家庭三人舞
萨提亚家庭治疗对处理人际关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