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9-01-15 13:37孙海明
时代人物 2019年34期
关键词:中华思政政治

□文|孙海明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该摆在首要且关键位置,通过学校的高度重视并整合力量,潜心研究运用,将其贯穿在整个教育当中,其成就和利益不可小觑。当下大学生思想存在诸多问题,如理想信念缺失,价值观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失等等,无不迫使我们积极行动,矫正和培育他们走向成熟,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为踏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述

“一个国家的强大,最后会落实到文化上,只有文化上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来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社会主义建设中作用巨大。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有学习与传承。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传家宝。中国人民应该以使命感和责任感来运用和发扬自己的学习成果。历年来,大学生负面新闻频繁见诸报端和媒体,甚至发生了很让人同情的伤亡事件,情况和形势不容乐观。究其原因,是这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些问题。他们思想价值观存在问题、道德观念不强等,警示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培养大学生身心健康、自我控制能力强、诚信意识强、社会责任感强等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和影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故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应创新方法和手段,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方合力,调动资源,让优秀文化精髓入心入脑,达到“脱胎换骨”,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没有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就业压力日益渐增的情况下,高校教育教学中也开始对学生专业技能培养逐渐加强力度,却过于忽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而致使学生思政教育中传统文化知识内容较为匮乏。在课程革新和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大力支持,对高校思政教育进行了明确要求,要求其应在开展思政教育时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从各高校思政教育实际情况来看,却没有对其加强重视程度。一些学校在开展思政教育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往往过于表面形式,而相应的实际落实难以实现。究其原因可以发现,在高校中严重缺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加之思政教育教师自身知识水平和能力等都较为弱化,一些教师因自身传统观念和理念所束缚,进而导致其在进行思政教育时没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用进行充分认知和了解;其次,因高校教学课时的影响,其在进行思政教育时往往以专业课程知识内容等为主要教学内容,但从这些课程实际内容来看,其中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内容十分稀少。虽然不乏一些高校为确保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水平和能力得以不断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选修课程进行了积极开展,但从学生学习实际情况来看,缺少学习兴趣和热情,而其选择选修课程学习的主要原因也是为了自身的学分和毕业考核等,不能做到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相关选修课的热爱和喜欢,因而导致思政教育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得不到良好实现,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思政教育的功能作用等也得不到充分全面发挥[1]。

高校学生没有充分认知到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

在社会经济和信息全球化发展势态下,社会中形成了大量的多元价值观,基于各种思想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背景下,严重冲击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中以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最为显著。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当下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学生高度热衷各种外来节日;而对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和其来源以及相应的典故等却很少详细了解。并且与此同时,因学生自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等方面的双重影响,如客观的现实性以及主观的功利性等因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过于侧重专业知识,而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往往过于被动、机械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记忆以及掌握等往往是为了对考试进行应付了事,不能保障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的内涵意义等进行深入的了解[2]。而对于高校来说,其开展的课程教学内容主要都是专业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教学,学生希望的是通过自身教授给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等,为学生的就业和生活等提供帮助和保障,因此针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知识内容却很少涉足,导致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没有足够的认知。从社会角度来说,企业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往往也会以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等的掌握以及学历和相关证书等为主,将此作为考核学生优秀程度的衡量标准,而对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人文素养等却没有进行高度重视,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不会重视和喜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学生不具备学习兴趣和热情的情况下,也不能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功能作用的充分发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选修课程中优化设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

高校开设的选修课程,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吸引和引导大学生积极学习,高校应积极采取学分双倍制政策,确保学生积极参与性得到切实有效调动。在选修课程内容方面,可着重列入与理想信念、价值观、诚信、社会责任感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编排应图文并茂,让大学生有兴趣学,并通过学习实现学生内心深处的触动得到引发,加大学生的参与度,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通过绘声绘色的选修课程内容,实现课堂氛围的活跃,确保课上有讨论、课后有活动的精品课程,优化高校思政教育[3]。与此同时,应兼顾吸引导理工科学生选修,改变以往工科学生不关心时事政治,不懂中华文化,发挥文科学生的,表率作用,采取激励和奖励,营造出大家比学赶超,互帮互助,人人都追崇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潮,争做堂堂正正的自信中国人。

利用大学宣传媒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校园内的文化墙是大学传播信息的窗口和宣传主阵地,对此,高校在进行思政教育时可以对此加以高效利用。学校可提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孝”、古人勤奋读书、惜时如金、精忠报国等经典故事进行宣传教育,确保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利用校园广播开设传统文化学习传播频道,每日饭前和睡前对学生进行传播教育,勉励和鞭策大学生珍惜学习机会、专心学习、回报社会。在重大节日和活动中,学校还可以设置传统文化展板,配备专职老师进行宣传教育,以此来启发学生能够从心灵上产生共鸣。值得注意的是,学校和教师等还可以利用微信建立传统文化学习群,并在校园中积极开展多样化讲座等,实现师生的实时对话,即时解决学生的问题,循序渐进的确保学生良好道德修养等的形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实践活动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校开展的各类活动应注重学生的参与,与学生兴趣爱好等进行充分全面考虑基础上,科学合理的设置思政教育主体实践活动。学校可以积极开展传统文化学习月、国学背诵大赛等,以此来鼓励学生利用假期等闲暇实践积极自主的参加公益活动,积极为社会服务。通过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进步、提升以及自我的升华,激发学生从被动学习向自觉学习传统文化转变,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切实的培养学生与他人相处的能力、通过多样化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进行视野的开阔、帮助学生进行不断的进步和成长,提高社会适应能力[4]。可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的教育活动,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采取丰富的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发挥大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培育出思想政治过关、社会认可度高的高校学子。

总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不是一蹴而就,除了统筹各方力量,从校方管理者、老师都应有使命,新形势下,创新思想,创新手段,灵活掌握,将现代教育与传统文化密切融合,形成合力,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社会建设输送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中华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