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短板 拓展服务做好水利行业强监管的“尖兵”和“耳目”
——访水利部水文司司长蔡建元

2019-01-15 14:44吕彩霞,蒋蓉
中国水利 2019年24期
关键词:尖兵水文水利

2019年,在水利部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水文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3·14”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践行新时代治水思路,切实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改革发展总基调上,采取一系列务实管用的措施,着力加强水文现代化建设,提升水文服务能力,谋划水文事业发展,做好水利行业强监管的“尖兵”和“耳目”。日前,记者专访了水利部水文司司长蔡建元。

中国水利:近年突发性重大水旱灾害明显增多,对水文测报的要求也就更高,请您介绍一下在2019年水旱灾害防御方面,水文测报工作的情况与取得的成效。

蔡建元:2019年强降水过程多发,暴雨强度大;台风登陆强度大,影响范围广时间长;大江大河洪水南北并发,部分江河超警时间长,洪水量级大。面对严峻的汛情水情,部党组高度重视,对做好防汛水文测报工作做了专门部署。水文司从最不利的局面考虑,提早安排部署,尽最大努力,全力做好今年的防汛水文测报工作。一是超前部署各项备汛工作。2019年的汛前准备工作抓得早、抓得细、抓得实,共派出768个检查组次,现场检查覆盖7763个各类水文站次,实现国家基本水文站的自查全覆盖;及时开展水毁修复,细化完善各类方案、预案,升级完善业务系统;开展实战化应急演练,参与人员达8598人次,为历年演练规模最大、组织最为精细的一年。二是加大巡测和应急监测力度。各地积极应用无人机、ADCP、雷达波等先进装备,在迎战9号台风“利奇马”等极端天气和各类洪水过程中,累计出动应急监测队2634次,人员9470人次,抢测洪水7213场次,开展洪水调查367次,提高了测报时效。三是强化值守,准确预报。各级水文部门把做好水文测报工作作为底线任务,加强值班值守,充分应用中小河流测报数据等新增信息源,密切监视雨情变化,滚动预测预报,提高预见期与预报精度;针对部分省份严重干旱,各地及时增加河道水位、江河来水量等监测频次和旱情调查;全年共编写水情专报17383期,发布洪水预报30237站次,发送水情预警短信1079.24万条,编制墒情专报745期。在防汛关键期组织召开了水文测报工作视频会,以问题为导向对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和要求。

中国水利:水文司成立以来在业务管理和行政管理方面实现双加强,请您谈谈2019年在水文行业管理和业务指导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蔡建元:一是及早部署年度水文工作。2019年较往年提早1个月组织召开全国水文工作会议,提前谋划部署全年各项工作,引领全国水文系统深刻理解中央治水思路的转变,将思想认识及时统一到总基调上来,并将下一步工作重心全面转向服务“补短板、强监管”对水文提出的新要求上来。二是全面推进水文资料整编改革。2019年1月31日,比以往提前10个月全面完成2018年度全国10卷74册水文资料整编任务,水文资料整编时效取得历史性突破,由于水文资料整编时效的提高,使得有关统计公报和相关成果发布大大提前,为支撑水利监管各项指标制定和监督考核等方面工作提供了重要基础。三是加强水文站网管理工作。加快推进部分专用水文测站纳入国家基本水文站网管理工作,要求各地按照有关审批程序办理,加强水文测站报批报备管理工作,优化充实国家基本水文站网,为水利行业强监管做好基础支撑。四是加强行业管理和业务指导。为规范水文资料管理,促进信息资源共享,组织编制《水文监测资料汇交管理办法》,拟近期以水利部令印发;以水利部文件印发《关于加强水文情报预报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明确强化水旱灾害防御支撑、拓展水利监管服务、拓宽社会服务领域等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编制出台技术性指导文件《水文现代化建设技术装备有关要求》,提出了加快新技术新设备应用的要求和配套措施,为推动水文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技术依据;进一步明确了机构改革后水利部门水质监测的职能职责和工作定位,确定了下一步水质监测工作重点任务。印发《地表水国家重点水质站名录》,加快完善水质监测站网体系,加强水质监测业务指导。五是积极推进落实水文野外工作津贴政策。为做好水文支撑保障工作,维护基层职工队伍稳定,水文司配合部人事司加强与人社部的沟通协调,组织水文系统对津贴标准进行了测算,会同人事司起草了相关材料,以水利部文件报人社部,积极推进落实水文勘测职工野外工作津贴政策。六是深化水利“放管服”改革水文工作。按照统一部署,继续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工作,优化审批事项办理流程,简化审查工作程序,依法推进国家基本水文测站设立和调整的审批工作,并对审批时限进行了压减。

中国水利:2019年是水利部全面践行“补短板、强监管”总基调第一年,水文作为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开展了哪些工作?

蔡建元:2019年全国水文工作会上叶建春副部长提出,当前水文工作的主要矛盾是新时代水利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水文服务的需求与水文基础支撑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水文改革发展的工作思路是:深入贯彻中央治水方针,按照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以推进水文现代化建设为抓手,以完善站网布局和提升监测能力为主线,以强化水利监管支撑服务为重点,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保障,全面提升现代化水平,以优质的水文服务为水利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支撑。按照这样的工作思路,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第一,抓住补齐短板、强化支撑的关键点,着力推进水文现代化建设。一是提前部署,高位推动。2019年全国水文工作会议上叶建春副部长对加强水文现代化建设做出重要指示,对2019年度水文现代化建设工作进行部署。二是做好水文现代化建设顶层设计。启动了《水文现代化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组织相关单位开展了规划前期调研、专题研究、大纲编制和规划建议汇总等工作,厘清了水文现代化思路,确立了规划目标、原则、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其中信息采集要实现自动化,数据处理要做到智能化,水文产品要达到多样化,为未来15年水文现代化建设提供指导和依据。三是大力推进先进仪器装备应用。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安排全国水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9.4亿元,用于大江大河水文监测系统建设工程、水资源监测能力建设工程和省界断面水文监测等项目实施,新建改建了一批水文测站、水文监测中心和部分水文业务系统。结合水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指导相关水文部门以水文现代化思想为引领,积极推动水文建设项目实施中先进仪器设备的更新配备。四是积极推动新技术新仪器的研发应用。以制约水文测报时效性的流量测验等突出问题为导向,研究确定了基于侧扫雷达的在线流量监测系统等8项新技术研发示范推广项目,组织水文系统的30处水文站开展了为期一年的示范应用和比测分析工作,进一步发挥水利技术示范项目在行业内的示范效应。

第二,围绕水利行业强监管,服务各类涉水事务管理。一是组织开展生态流量监测。印发了《关于编制试点河(段)湖水生态水环境监测方案的通知》,研究确定了以生态流量监测为重点、分阶段推进实施的工作部署,拟选取一批水生态水环境问题突出的代表性河段,组织开展为期一年的试点监测。监测内容从单一藻类监测拓展到对底栖生物、浮游动物、水生植物及鱼类等水生态监测指标,在有监测条件区域开展河床演变和河道形态的监测。梳理完成水利部已部署开展生态水量研究的205个断面、2019年重点河湖生态流量(水量)研究及保障的48个断面基本信息,纳入省界及重要控制断面系统管理。组织研究编制适用于河道低、枯水期水资源监测和生态流量监测的技术指南。二是做好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水文监测工作。组织完成3条试点河段(滹沱河、滏阳河、南拒马河)地表水、地下水动态监测与分析评估,逐月对回补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并编制完成《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河湖地下水回补水文监测分析评价报告(2018—2019)》。按照后期补水计划,在完成为期一年试点工作基础上,不断补充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的监测数据,以实施生态补水的14条河流和7个湖泊为重点,继续实施好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河湖生态补水21条河湖监测分析评估工作,及时提供阶段性地下水回补效果评价成果。三是组织开展西辽河流域“量水而行”水资源监测分析。组织编制完成西辽河流域水文监测站网体系专题报告,印发了《2019年西辽河流域水文监测方案》。在现有工作基础上,拟加快调整补充内蒙古西辽流域水文监测站网,提升监测设施设备自动化水平,指导地方做好西辽河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监测分析评估工作,实施西辽河流域重要控制断面水量、地下水水位、水质要素的预测预警。四是做好水质水生态监测工作。印发《关于做好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工作的通知》,部署开展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水生态监测,组织开展水利系统2019年水质监测能力验证工作,提升水质监测数据及成果质量。

第三,践行总基调,切实加强水文自身监管。一是组织完成水文测站“百站大检查”。在部署开展全面自查基础上,会同监督司共派出14个检查组(46人次),以暗访方式对7个流域和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2处国家基本水文站进行了检查,以“一省一单”方式印发整改通知并督促整改落实。二是开展水文部门地下水监测井“千眼大检查”。会同监督司和信息中心组成15个检查组,选取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174眼(占全国总数的5%)作为检查对象,采用明察暗访的方式,对地下水监测站的仪器设备状况、监测数据质量和信息传输保障等进行检查,全面真实地了解监测站情况,督促落实问题整改,促进了测站的规范化管理。开展这几项强监管的监督检查,改变了多年来水文管理惯用的传统做法,首次采取暗访的检查方式,以基层水文测站为对象,以查找问题为重点,以督促问题整改落实为目的而进行的一次有益尝试,收效良好。

中国水利:结合近期中央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生态保护座谈会讲话精神,请您谈谈下一步水文贯彻落实各项精神的思路、措施及2020年工作重点任务。

蔡建元:加强水文工作,提高支撑保障能力,是破解我国新老水问题、缓解资源约束、实现高质量高品质生活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决策部署,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保障国家战略有效实施的必然要求。2020年紧密围绕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水文工作思路、措施和重点任务主要有:

一是积极拓展水文监测服务领域。加快调整转变思路,着眼当前水生态水环境需求,把拓展水文监测服务领域作为工作重要内容,制定具体工作方案,选取问题突出的河流先行试点,指导开展生态流量监测,积极探索建立水资源、水生态监测分析评价及预警机制,为开展水资源管理、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提供坚实支撑。

二是完善国家水文监测站网体系。根据国家安全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对水文发展布局作出统筹安排和重点部署,促进东中西部地区和流域上中下游协调发展,坚持地表水、地下水、水量水质结合,科学调整站网布局,完善站网综合功能,扩大信息源。

三是加快水文现代化建设步伐。组织做好水文现代化建设顶层设计,组织加强关键技术新仪器新设备研究,推进流量、蒸发、泥沙、冰情等水文要素监测自动化设备研发和比测,组织开展水文监测新技术新设备应用推广工作;组织修订水文测验、整编等相关标准规范,明确不同等级、不同功能类别水文站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标准和要求。组织对水资源监测、防洪、水生态、应急处置等不同需求的水文测验,提出不同的精度需求;对于新设备、新方法,提出实用的比测应用要求,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四是深化水文信息服务。加快各级业务应用系统集约化建设,打造多维立体智能的水文综合业务系统,提升水文业务管理和信息服务能力;加强对水文资料的统一管理,继续推进国家水文数据库建设,充分发挥多部门监测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实现国家基础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

五是推进水文改革创新。及时掌握各地水文机构改革进展,督促各地坚持问题导向,理顺水文工作职能,提升服务水平和支撑能力。全面深化水文监测改革,构建精兵高效的水文测报管理模式;整合基层水文人力资源,结合地方政府对水文工作需求,实践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培育基层水文服务体系。

猜你喜欢
尖兵水文水利
陆航尖兵,GO!
继往开来 守正创新——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继往开来 守正创新——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文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水文水资源管理
有哭有笑的《热血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