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资本理论视角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激励策略研究*

2019-01-15 20:24
山西青年 2019年22期
关键词:行动者场域队伍

赵 艳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需要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

在新媒体时代,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平台因其及时性、便捷性、海量性、互动性等特征,深受青年大学生喜爱,也因此日益受到高校关注,逐渐成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重要平台。队伍是阵地建设的主体,如何调动微信公众号运营工作队伍的积极性,对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场域和资本

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围绕场域、资本等核心概念构建了社会实践理论,试图揭示与解释社会生活中的实践。该理论一经问世,便被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

场域就是“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它不是一般的领域,也不是被一定边界物包围的领地,是由社会成员按照特定的逻辑要求共同建设的,是社会个体参与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场域了充满力量,个体间的互动定义了场域的界限,“场域的界限在场域作用停止的地方。”

资本是场域力量之所在,也是场域活动竞争的目标与手段。场域与资本联系在一起,才能发挥作用。不同于马克思对资本所作的“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定义,布迪厄没有对资本下定义,而是把它分为四种类型: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符号资本。其中,经济资本是行动者拥有的经济资源;社会资本是个人或群体间各种关系网以及由此积累起来的资源的总和;文化资本是行动者对某种文化资源的占有;符号资本是一种无形的、象征性的资本形式。

依此理论,高校微信公众号运营工作也即一个场域,成员各有明确分工、各具责任与义务,角色之间开展各种互动,形成相对稳定的运行规则,由此形成一个客观关系的网络。资本作为一个场域的内生动力之源,决定了一个场域是否良性运行,充满活力。

二、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现状分析

从现实来看,许多高校的微信公众号运营工作队伍由指导教师和对微信运营感兴趣的学生组成。这种队伍构成在一定程度上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但也存在工作队伍动力缺失,热情淡漠,投入不足的现象,其原因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工作观念“落伍化”

有些高校还保留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资源倾斜在教科研或技能培养方面,没有将意识形态工作提到应有的高度,对意识形态阵地建设重视不足,对微信公众号运营工作关注不够,缺乏应有的各种资源投入,导致微信公众号运营工作在学校诸多工作中“边缘化”。这种现状会直接影响到工作队伍的自我定位和工作期待。

(二)工作能力“业余化”

微信公众号的指导老师以负责宣传工作的老师居多,单一的专业背景和知识结构导致其开展工作时会面临一些短板,如理论功底不足,对政治政策等阐释不透彻;技术能力不强,难以掌握和使用微信新技术,无法专业地指导学生等,这些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要么微信推文的高度、广度和深度不够,没能很好地“上接天气”;要么编辑技巧落后简陋,吸引力不足,没能很好地“下接地气”,都难以发挥微信平台引导舆论和立德树人的功能。

(三)工作机制“空壳化”

微信公众号运营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素材采集到学生工作,都需要学校各单位的配合和支持。成熟的做法是将与微信公众号运营工作有关的程序、环节和所需条件等内容制度化、规范化。部分高校制定了相关制度,但有的制度本身缺乏指导性,仅停留在泛泛而谈的层面,缺乏明确要求和具体措施;有的仅是制定制度,缺乏有效执行等,这些都会使微信公众号运营工作受阻不畅,甚至困难重重。

三、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激励策略研究

在高校微信公众号运营工作场域内,要用好四种资本形式,激励工作队伍,调动其积极性,发挥意识形态阵地作用。

(一)提供经济资本,进行物质激励

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成。高校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充分意识到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将其纳入学校全局工作的“一盘棋”中,加强对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重视和资源投入,为微信公众号运营工作提供必要的硬件,比如提供较为固定的工作场所,购置必要的工作设备,如电脑、摄像机等,保障微信公众号工作队伍的基本办公条件。对于工作表现优异者,适当予以物质奖励也是必要的。

(二)生产社会资本,进行行动激励

社会资本是一种无形的、特殊的资源,表现为对场域内人际关系的影响。微信公众号工作队伍的社会资本产生于线上和线下两个空间。在线上,指导教师对学生制作的微信提供内容或形式方面指导,队伍成员会在QQ群、微信群内进行交流、沟通等互动;在线下,队伍成员通过讨论、例会、执行策划、培训、团建等活动进一步接触和互动。在互动过程中,队伍成员相互得到知识技能、态度情感等方面的支持,人际关系会更加紧密。参与微信制作的学生群体是一个趣缘群体,围绕他们兴趣爱好而生产的社会资本会巩固群体,激发他们继续在队伍工作。如何发挥主导作用,生产社会资本以增强队伍凝聚力和吸引力,保持队伍稳定,降低学生退出率是指导教师或相关领导需要思考的课题。

(三)运用文化资本,进行制度激励

布迪厄将文化资本细分为三种类型:身体化形态、客观形态及制度形态。其中,制度形态文化资本介于前两者之间,是对行动者的一种合法化、制度化的认可,常体现为特定的设置安排。这种设置安排相当于场域规则,是行动者的行动逻辑和行为依据。高校需要利用制度形态文化资本使得微信公众号工作“去边缘化”。在队伍组建方面,整合学校优势学科的人才资源,如支持思政教师、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加入微信工作指导教师队伍,实现专业知识结构互补;在队伍培养方面,推行培训规范化固定化,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形式,定期对队伍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理论学习、舆论引导能力提升和微信技术指导,打造“又红又专”的队伍;在队伍激励方面,探索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学校师生科研成果统计、各类晋升评聘和评奖评优范围。

(四)利用符号资本,进行精神激励

按照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感到被认可、受重视等是人的高级需求,更能调动行动者的积极性,对其行为产生更稳定、持久的激励作用。符号资本恰好满足这种高级需求,它是指通过仪式性活动对某种行为赋予地位、声誉、威信等象征性意义,以此定义该行为“有价值,值得去做”,以此鼓励行动者重复该行为,激发更多行动者效仿,加入从事该行为的行列。高校可以通过表彰先进、颁发荣誉等形式,对微信公众号工作优秀者予以激励,这也会在一定范围内产生示范带动效应。

对于具体的行动者而言,不同资本的价值和意义有所区别,他们会进行比较、交换或者竞争,实现资本的再分配。在微信公众号运营工作场域内,高校需要注意如何有针对性地利用并引导资本转换朝着有利于激励工作队伍的方向进行。

猜你喜欢
行动者场域队伍
与异质性行动者共生演进: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政策执行研究新路径
新文科建设探义——兼论学科场域的间性功能
百年党史场域下山东统战工作的“齐鲁特色”
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行动者网络——贵州反排木鼓舞个案的体育民族志研究*
激活场域 新旧共生——改造更新项目专辑
中国武术发展需要多维舆论场域
行动者网络理论对社会网研究的启示
区域旅游行动者网络构建的路径研究—基于田野调查法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