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与重构*

2019-01-15 23:21崔照忠
山西青年 2019年20期
关键词:精神政治思想

毛 英 崔照忠 王 瑾

(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000)

时代是思想之母,书籍是思想载体。人类通过阅读获取到的思想加以实践,引领人类走出野蛮荒地,步入文明之路,从而改变历史进程,改变人类社会。教育是传播思想火种的有效方式。实现教育本质——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永恒的话题,也是思想政治工作者为之奋斗的目标。

当下,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关系进行深刻的调整,经济版图不断重构。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是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抱负、积极人生态度和良好的政治素质,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教学内容落地生根

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重在内容,教学内容具有政治性、思想性、价值性和学理性。要做到因班级而异,因专业而异,因形势而异,因学生而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红色基因就是传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欲灭其国,先灭其史。”对于历史我们重点关注的是其知识,其自身的价值更在于“知其所来,识其所在”才能“明其将往”,这正是高职生所要补齐之处。军民水乳交融,源于共同信仰。民族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成长于齐鲁大地的是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等地方红色精神,在不同时期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红色精神历久弥新,传承永不褪色的红色基因,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政治课教师要用红色故事、白求恩、李时珍的故事、南丁格尔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人生道路中遇到问题全面、辨证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开阔视野,放大格局。让学生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让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大理想和中国建设中,激励学生与时代同向,与祖国同行。例如在学习“中国精神”时,首先让同学们分析主题,找出核心词。其二,提出问题“何谓精神”?它存在吗?有没有感受到它的存在?它在什么样情景下出现呢?给你带来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此时此刻,老师让学生闭上眼睛好好体会这种感觉,找学生描述这种感觉。最后,让同学归纳出自己对“精神”的理解。紧接着跟学生一起进入探寻“中国精神”的环节。“中国精神”在哪里呢?把你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讲出来。然后在大屏幕上放映关于“中国精神”的视频——古代屈原故事、当代南仁东和“天眼”的故事以及沈克泉、沈昌健父子研究油菜花的故事,看到同学们一双双眼睛静静的盯着屏幕聚精会神的看着视频,或担忧、或心疼、或高兴、或欢呼、或遗憾。我知道学生的心动了,情感爆发,视频结束后教师趁热打铁让同学说一下视频中最打动人心的部分,凝练出“中国精神”的内涵并给予强化。从学生们的眼神看到对人文精神和科学的敬仰,这不就是思想政治课所期待的吗?在此基础上,为了达到最大教育程度,教师进一步追问:每个同学希望自己的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国家的建设离不开每一位公民的努力,你有没有想过你所期待的自己最美的样子。然后,让同学们闭上眼睛自由畅想自己喜欢的样子并用笔勾画在纸上。写出自己身上的十个优点告知周围的同学。闭上眼睛好好的用心体会,把最美的自己深深的印在心里。在让学生思考如何做才能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并再三给予强化以此改变对自己不良认知,关注学生思维变化继而进行逻辑思维的调整,寄语学生按照自己的设想把它落实到日常行动。“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兴则国家兴”,唯有如此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问题是开启学生学习大门的摁钮,通过层层递进的设问,启发式、体验式学习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深度学习,直击学生灵魂深处,启发学生重新思考,重新看待,给予积极暗示和正面引导,让学生在感悟中领会,在行动中实现;让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走进课堂,进入学生耳朵,用脑反思,植入心底,改善学生们的精气神,促使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成长,增强学生政治认同,获得内心深处的赞同和认可。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情感作为突破口产生共鸣,以问题为导引产生思考,关注学生认知、思维变化,促进学生内在品质和能力发展,调整学生的学习方法。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追求知识的生成,实现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知识的传递构建,搭建脉络框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落实到行动上实现知行合一。

政治理论教材是是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强有力的物质载体。对于历史,学生有着好奇更多是欠缺,课本知识相比其他文学而言,晦涩无趣,令人生畏,势必忽视、冷落课本。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们要享受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成果,唯有坚持移动优先策略”。因此统一安排学生组建微信读书群,每天在喜马拉雅或者荔枝平台阅读政治教材并分享到微信读书群里或发布在朋友圈,不仅自己受益,身边朋友从中获益同时见证自己蜕变。既是一种爱的分享,又是自我净化、自我修正,自我超越,实现人之为人的自我实现,利己又利他。让心灵浸润在阅读中进行滋养重构自我,激发出自我内驱力改变自己;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思,有所感,有所得,提升阅读中的价值感、成就感。用不同形式亲近教材,拥抱教材、学习教材提高思想政治修养,加大学习投入度,增强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在阅读中不断思考为什么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在炮火战争的岁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领导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在一穷二白的日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领导人民艰苦创业成就显著;在和平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领导人民走向富裕并以昂扬姿态踏上强起来的新征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领导人民书写民族复兴的未来篇章?帮助学生形成政治态度,付诸政治行为,筑牢精神支柱,助力自我成长成才;帮助学生养成问题意识、质疑精神、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以史为鉴、以史为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上用事实真相来一锤定音,深入挖掘师生身边故事,特别是反映当代学生勇立时代潮头精神的故事,帮助学生澄清模糊认识,指明学习典范。

二、语言是课堂教学润滑剂

教学是一场师生互动的“舞台剧”,有“主角”,有“配角”,有“观众”,有“听众”。“对白”主导“剧情”的发展趋势。人的信息70%通过声音接受到的,语言是有力量的。表述的内容、方式构成了思想,它犹如人的心、人的魂。如果人心不能归根,会感觉生命如同无源之水,不系之舟,心如浮萍,内心失去平衡感和力量。恰当的语言方式,如清澈之水甘之如饴,滋养人心。不当的语言方式,如污浊之水,臭气熏天。不管“主角”、“配角”,“观众”还是“听众”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或外显,或内隐从中夹杂无味情绪。人的学习会受到先前经验、情绪和意志因素的影响。不良情绪、对抗意志是学习的最大敌人,是影响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在交流中适时采用积极语言、生动鲜活的时代话语,给予积极暗示和正面引导,让学生保持一种积极昂扬的斗志。传播党的理论时,适当采用一些网络话语,让理论回归实践,让话语亲近生活,亲近学生,更重要的是避免给学生贴“标签”。

人一旦习惯某种事物就不会产生反抗。曾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固化了学生大脑,为考而学,为考而背,留下难以忘怀的痛苦,痛定思痛,放之弃之。思想政治课的熏陶作用学生没有真正体验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为了学生成长发展,为人才培养保驾护航,助力健康中国,服务国家发展,积极思变改变。

三、教学技术穿针引线

技术应该服务于教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学过程中要借助信息技术之力发挥出思想教育之力。”用蓝墨云班课搭建智慧课堂让学生充分利用手机采用线上线下教学模式,以学生为圆心,全方位,多方面、立体式实施。线上线下同心圆相互支撑,师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交融,充分运用平台,彻底打通课前、课中、课后壁垒,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跨越时空、及时、个性化思想交流产生最优化实现最大公约数。

四、教学理论实践糅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人的思想道德属于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正如恩格斯所说:“一切观念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正确的或歪曲的反映”。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形成于实践,发展完善于实践并且在实践中启发和激发创新思维。因此,破除培养机制壁垒,鼓励学生走出校园积极投身政府部门或公益组织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认识事物,深入思考,身心感悟,增加政治认同,培养品德。爱是宇宙包容万物,创造万物最核心的动力,是人与人相互链接,相互吸引内在纽带。每个人的心里种植一颗爱的种子,每个人都有爱的能力。鼓励支持学生利用休息日、传统节假日自主组织开展跟专业链接的实践活动进入社区或者农村献爱心活动——义诊,让学生在了解国情、社情中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和亮点;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体验到善意的行为带给他人的帮助是多么愉悦,真正理解责任和担当,感受到未来职业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提升自我价值,锚定自己职业理想,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强大动力、筑牢精神支柱。

21世纪将是更加注重质量的世纪,重视质量是一个时代的命题。课堂教学重构实质是课堂自我革命。我们要不断反思,不断学习,把有意义的课上得有意思,实现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猜你喜欢
精神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