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活水 生机涌动

2019-01-15 07:10文丨唐果果李佳旭
遵义 2019年1期
关键词:高梁永乐驻村

文丨■杨 韬 唐果果 李佳旭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么?

以党建工作为纽带,深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最终让政令畅通,社会和谐,产业聚集,脱贫有望,永乐镇在这冬日阳光里气定神闲,生机涌动。

党建激活内生动力

新蒲新区永乐镇,镇如其名,偏居一隅,却乐在其中。这里山水如画,峰峦如聚,恰如一颗明珠,稳稳当当地镶嵌在黔北大地上。千层之塔,起于累土。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某种程度上是我们党的建设之根本,也是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保障。

近年来,永乐镇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夯实基层基础,聚焦脱贫攻坚,狠抓社会民生,统筹推进全镇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以党建提高凝聚力,永乐镇镇党委坚持按期召开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会议或扩大会议来提高整体素质。用权上,实行“各负其责、各施其职、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大胆放权于班子成员。工作中,实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重大事项,广泛征求意见,及时召开班子会议,民主集体决定,充分发挥每个班子成员的优点和特长,优势互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的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为推动镇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政治保证。近年来,永乐镇把农村“知村情、懂行情、有感情”的党员群众选进村支“两 委”,定期对各村(居 )、各单位部门班子队伍进行考核评定,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调整6个村支部书记。并结合上级要求,进一步选优配齐驻村工作队伍,组建了1个驻村工作分队,1个驻村工作临时党支部,5个驻村工作组,21名驻村干部深入永乐村、官田村、高梁村、新民村、工农村开展同步小康驻村工作。

山再高,也要把它踩在脚下

沿新蒲新区永乐镇集镇往东,绕过蜿蜒曲折的通村路走到底,有一座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水库,名“永乐水库”。

水库外面的一条深沟,一直延伸至永乐镇,深沟的两边,自然成了两座大山。在这两座最高海拔达1200余米的山上,居住着永乐村的2942名村民。水沿深沟顺流而下,滋养着永乐人民。他们依山而建、傍水而生,祖祖辈辈过着波澜不惊的生活。

一声脱贫攻坚冲锋号的吹响,惊醒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就此,这片24.8平方公里的土地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

55.8公里通村通组路、34.452公里串户路、18处安全饮水工程、250户老旧危房改造、91户人居环境整治、1000亩精品水果基地、500亩的茶叶基地等等一揽子项目落地永乐村,住房、教育和医疗全面保障,庭院经济持续发力,彻底改变了这里贫穷落后的面貌。

“用电饭锅煮出来的饭香哦。”位于永乐水库源头的代家沟村民组群众陶兴亮高兴地说,以前没有进行农网改造,电压不够导致电灯都不亮堂,如今新安装了电杆电线和变压器,家里的电饭锅电磁炉都派上了用场。

香湾村民组因病致贫的贫困户代义贤,在政府补贴下新建了住房,妻子在医疗扶贫政策保障下报销了大部分医疗费,身体已经基本康复,自己和儿子在附近的工地或水果基地打工,妻子在家里养了4头猪和一些鸡,全家一年有四五万元的收入。谈到现在的生活和今后的打算,代义贤乐呵呵地说:“我啊,现在就想多存点钱,娶个儿媳妇等着抱孙子。”

脱贫攻坚,如春风般吹醒了万物,让永乐村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改变的,不仅仅是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群众生活,更为重要的是大家的精气神。

永乐村党支部书记蹇朝贵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二十多年的基层工作让他见证了永乐村这一蜕变的过程。他说,艰巨的脱贫任务、频发的矛盾纠纷、紧张的工作节奏考验着亲历这场战役的每一个人。加强基层党的建设、村级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将全村70多名党员干部紧紧拧成了一股绳。在引领群众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为民服务办好事实事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整村脱贫出列贡献了不可估量的力量。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7年底,永乐村283户889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顺利脱贫246户813人,贫困发生率降至2.58%,实现了贫出村脱贫出列的既定目标。

如今,站在山的这边看山的那边,小青瓦、白粉墙的黔北民居,古朴宁静的传统木房,一条条的水泥路,或疏或密的点缀在一大片山林中,甚是喜眼。走近,干净整洁的水泥庭院,明亮卫生的厨房厕所,屋檐下挂满的一大串一大串火红的辣椒,俨然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秀美景象。

初冬,永乐的风格外寒冷,拼命的往袖口里钻。站在村里最高的山头,放眼四望脚下这片土地,回想近几年村里的变化,蹇朝贵紧握拳头,掷地有声:“山再高,我们也要把它踩在脚下!”

高高山梁上的小小村落

高粱与高梁,前者表示五谷丰登,后者表示山高路远。一字之差,差之千里。

新蒲新区永乐镇的高梁村就是这样。

一个小小的村落,聚居着600来户人家,世世代代承袭着农耕文明,生活自给自足。而山的另一边,是繁华的都市,霓虹闪烁,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下,这个小村渐渐被扔到了后面。

这里的百姓朴实而纯真,没有太多“穷”的概念,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屋前屋后圈出一块地来,养上一些鸡鸭;更或者在茅官河养几条生态鱼,基本的生活保障就有了。脑子更灵光一点的,外出务工也能挣来不少收入。然而,在脱贫攻坚的浪潮下,政府要求他们必须要有的不仅仅是基本生活保障,而是要富起来,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战就在这里拉开序幕。

记者获悉,高梁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01户690人,贫困发生率17.6%,其中2014年已脱贫60户267人,现有未脱贫贫困户141户423人。今年拟脱贫109户363人,贫困发生率降至2.74%,实现整村脱贫。

近年来,高梁村以党建为抓手,坚持以“抓党建促脱贫、抓脱贫促党建”的工作思路,从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产业发展等多方面开创了脱贫攻坚工作新局面。

蒲朝阳是新蒲新区住建局的干部,现任高梁村第一书记,他上任以来通过走访调查,收集意见,并带领村干部及党员到邻近乡镇考察学习,逐步制定了一系列脱贫攻坚的思路。

“高梁村是今年新蒲新区重点脱贫出列的对象之一,永乐镇党委、政府极其关心和支持高梁村的发展,从政策层面的倾斜到实际项目的支持,都是独一无二的。”蒲朝阳说。

俗话说,路通财通。高梁村目前已完成了13.7公里的通村公路建设、21.8公里通组公路建设。产业方面,高梁村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如今已种植300亩高山葡萄,100余亩“稻+鱼”养殖,20亩冷水鱼,30亩中药材基地。

刚入冬的高梁村虽然秋风萧瑟,但不乏生机涌动。

这里的村民们开始有了更为长远的打算,他们明白,这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在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好的社会环境下,在全面脱贫攻坚,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党和政府不会让任何一个人掉队,他们必然要迎头赶上。

可以预见的是,在这个高高的山梁上,小小的村落里,不日即将树上一面胜利的旗帜。

今年以来,永乐镇着力抓好“六项小康行动”,狠抓组组通、通组路和串户路建设,以组组通、通组路和串户路通达率和硬化率、群众安全饮水覆盖率、危房改造竣工率、电网改造和农户安全用电达标率、村村通宽带通电话和网络通讯覆盖率、“三改三治”贫困户覆盖率均达100%为工作目标抓建设。与此同时,紧抓产业脱贫这个关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引领,种植辣椒5万亩,种植蔬菜中药材5000亩,种植烤烟5000亩,种植茶叶5000亩,种植精品水果5000亩。一系列“党建+”的有力举措,永乐镇在群众利益联结机制方面实现新突破,有效激发了政治经济社会建设的内生动力。

猜你喜欢
高梁永乐驻村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驻村博士
彩色笔动起来
从脱贫攻坚转向推进乡村振兴刘志杰在驻村帮扶点说了些啥?
洪武、永乐、宣德、成化古瓷鉴定技巧
足球抓小偷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杨永乐油画作品
高梁红了
向日葵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