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古城 寻一段旧时光

2019-01-15 07:06文丨
遵义 2019年1期
关键词:面线古厝西街

文丨■陈 涛

朱熹曾经如此称赞泉州:“此处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得益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基督教、摩尼教、日本教、犹太教和拜物教等几乎全部的教派,都柔和在这座古城之中。

梦到君了,遂想起在泉州的日子。

如果不是君要我去看她,我估计不会将泉州列入我的旅行目录,就不会认识红,也不会见识到素有“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之名的泉州。

恋上泉州

五月的泉州,已经很是闷热。走在街上,浑身大汗淋漓,君提议找一个地方休息。

穿过一条条小巷,我们来到一片古朴而雅致的别墅区,这里庭院花开、绿荫浓浓。虽然60多年过去了,这个中国首个归侨高档别墅区,却并未就此没落,而是带着历史的沉淀演绎新生。

现在,一幢幢糅合闽南风和南洋风的老别墅,有些已改成了咖啡馆、客栈、书画吧、文化沙龙、艺术家创意工作室……让人们在围墙之后,可以忆及那些斑驳的旧时光。

我们去了君常去的咖啡馆,在小院的树荫下,聊着聊着就说到了红,“这个咖啡馆还是红发现了带我来的,她说老板是个有故事的人,她喜欢听那些故事。”

而红也是个真性情的人。当时,君也是喊她来泉州看她,没想到她真的喜欢上了这座城市,索性就留了下来。

第二次再来咖啡馆的时候,红已坐在二楼的阳台边。君冲着她招手,我一时无法把这个时尚的女子,和喜欢泉州金苍绣的她重叠起来,还有坚持在这里学习刺绣的她。

“人生太短,得为自己喜欢的事情用心。”红说,可能很多人不认可我的生活方式,但每天专注于刺绣的我,是开心的、幸福的就好。何况,泉州还需要我细细地品味,不留下来怎么去感受它的千年繁华。

除了金苍绣,红还喜欢南音,所以她一定要带我去听一听。

到了夫子泉茶馆,台下坐满了人。主人贴心,怕观众听不懂戏文,还在舞台两侧备了普通话显示屏。我原以为听南音这些古乐的,应该都是老年人,没想到也有年轻人在此。

丝丝南音悠扬婉转、淡淡茶香扑鼻而来,再看看一旁凝神细听的红。她的时尚融入到传统古乐中,世上所有的事情,唯有喜欢是最没有隔阂的存在。

在泉州,传统文化的传承亦是做得比较好的。像我们在通政巷里,看的提线木偶表演,每周都有固定的时间免费表演,去看的人也挺多的。尤其是,有些表演者还是年轻人,让一种希望得以延续。

即使外来人,如君和红这样,也会在这种文化氛围中,融入到当地的情怀,并大力宣传闽南文化。因此,闽台缘博物馆成了此次行程中的一站。

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跟台湾自古息息相连。在此建设的闽台缘博物馆,正是一座反映祖国大陆(福建)与宝岛台湾历史关系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

我们去的当天并不是节假日,可是来博物馆参观的人仍然不少。给我印记最深的是镇馆之宝——世界最大的火药爆绘壁画《同文、同种、同根生》,一幅壁画道尽多少千古事。而在参观完博物馆后,那种割舍不了的两岸情缘,真的会驻留心间。

为了听闽南语,她们带着我坐上了泉州公交车,每一次听到闽南语报站,就想到了那首《爱拼才会赢》。虽然很多人都听不懂唱的什么,但那种积极向上的生活信念,依然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

红尘古厝

听红说,逛完泉州大大小小的寺庙,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难怪朱熹曾经如此称赞泉州:“此处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得益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基督教、摩尼教、日本教、犹太教和拜物教等几乎全部的教派,都柔和在这座古城之中。

世界宗教博物馆,泉州当之无愧。就算我们不刻意去,也会在路途中看到各种不同的寺庙。

其实,来到泉州,不去逛任何景点,就是在古老的街道上走走停停,也是件很舒服的事情。

我喜欢闽南古厝的建筑风格,在西街附近的小巷里逛逛,不难看到“闽南红”的古厝外墙,山头廊檐上都装饰着精美的浮雕,雪白的吉祥图案印在红墙上分外夺目,成为吸睛的一大亮点。

君给我介绍,这里的一般民居,通常以不甚规整的白石块和红砖片混砌而成,因所成墙面石块稍凹,砖片稍凸,泉州人形象地俗称“出砖入石”。在建筑材料局限的古代,这类墙体的出现,是泉州人就地取材在建筑上别具一格的创造。

每每经过时,我总要感慨一番,看起来杂乱的东西,在这里却有着一番精致的感觉,不仅美丽,而且富有艺术气息。

闲逛于小巷中,君指着各家各户大门上的门楣牌匾,让我看都有什么衍派、什么传芳的字样。让我想起小时候看的台湾剧,闽南小院的格局,就如这般的生活场景。

走进西街,可以让人看到它与时间顽抗后留下来的,那些古朴的、天然的、鲜活的碎片——唐朝的祠堂粉雕、元朝印度教的花纹……在时代的洪流中,这条古街区犹如一串耀眼的珍珠链,把唐宋以来泉州众多绚丽多姿的文物胜迹和古厝古塔等贯穿起来。

除了开元寺、东西塔、城心塔、近现代洋楼,西街上大量风姿独特的古大厝和古色古香的木楼群,构成一个活的建筑博物馆,不仅蕴含古城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又诉说着古城的千年沧桑巨变。

当然,西街上最重要的是有很多地道的传统小吃,比如:满煎糕、润饼、肉燕汤、面线糊、石花膏等等,很多东西在别处都是吃不到的。

“泉州的早晨是从一碗面线糊开始的。”君说完这话,就带我们钻进了西街一家小店,一人一碗面线糊,根据自己口味选择不同配菜,满满的一大碗吃完,仍回味无穷,且价格还挺实惠。

在泉州的日子,我每天都要来一碗石花膏,这是当地人盛夏必备的甜品。它的主要原料石花菜,是生长在台湾海峡中潮或低潮带礁石上的一种食用海藻。再配上莲子羹、红豆沙、绿豆沙、枣糕、仙草蜜、芋丁、鲜果丁等,颇受人们喜爱。

感谢君和红,让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泉州。因为在去之前,浏览了各大旅游网站,看到的关于泉州的游记和攻略,说实话大多数都不尽人意,所以我想着只是去履行一个约定。没想过,会有意外的惊喜,属于这座城市才有的思绪。

猜你喜欢
面线古厝西街
思念面线糊
面线糊
古典艺术审美——闽南古厝特色窗格
梦中古厝
泉州西街尽显“古韵新风”
陈修俊 甘做古厝守护者
松茂古道从西街到松州古城
西街往事
红砖古厝 珍藏的记忆
古城鲜味面线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