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数学助学课堂之实施策略

2019-01-15 07:58何雪君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9年12期

何雪君

[摘要]助学课堂就是依据学生的发展规律来重构课堂教学,让学生从“被动学”走向“主动学”。从助学的主体看,有自助、互助和师助。教学中,教师要运用任务驱动、合作交流和引领提升,探寻助学策略,使助学课堂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达到“质”“智”双赢!

[关键词]助学课堂;自助学习;互助学习;师助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19)35-0084-02

德国思想家海德格尔说:“教难于学,乃因教所要求的是‘让学”。这是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将着眼点从知识转向人。助学课堂就是依据学生的发展规律来重构课堂教学的。所谓助学,是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从“被动学”走向“主动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提供帮助,助推学生学习。从助学的主体看,有自助、互助和师助。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任务驱动、合作交流、引领提升几个方面去探寻助学策略。

一、任务驱动:自助学习

任务驱动是一种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法。所谓任务驱动,是指教师以任务为载体,将教学内容融人、渗透、附加在任务之上,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獲得知识技能、积淀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从本质上说,任务驱动是通过任务来诱发、引导、维持学生的数学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任务就是学生数学学习的“脚手架”,任务让学生学有所依。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加减法”时,笔者为学生设计了一张“助学单”,引导学生自助学习。

这样的“助学单”将任务分解、细化,形成具有挑战性、实践性的任务。这些任务能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的提升。而且,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进阶。比如第一个任务就是充分运用学生的学习经验,鼓励学生大胆探索;第二个任务就是对第一个任务的评价,也是对第一个任务的认知深化;第三个任务是在第一、第二个任务基础上,进行深度交流的结果。这种任务驱动,不是依靠教师的灌输,而是依靠学生的自主学习。

相对于其他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将数学知识蕴藏在任务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充分赋予了学生思考、探究的时空。借助任务,学生的自助学习不是信马由缰,而是有了方向。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能触摸到数学知识本质,还能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二、合作交流:互助学习

建构助学课堂,不仅要注重自助,还要注重互助。所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倡导互助互学,即要求学生与同伴展开交流、研讨,通过相互启发、补充,进行质疑、答疑。当学生之间展开交流时,互助学习也就发生了。互助学习让课堂成为一个开放的、有情感的课堂。通过互助学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全面。

互助学习倡导学生学习方法、探究方式要多样。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笔者首先出示一张“助学单”。

这样的“助学单”,每一环节都引发了学生的深度交流。比如经过对环节一的讨论,有学生认为,圆的周长与半径、直径有关,因为画圆时半径越长,画的圆就越大,所以圆的周长也就越大;有学生认为,圆的周长与圆的大小也就是圆的面积有关,面积越大,圆的周长也就越大。学生因为这两种意见而产生了思考:是什么直接决定圆周长的大小?对于环节二,学生之间相互提醒怎样测量圆的周长。对于“绕圆法”,学生认为线要紧贴着圆周;对于“滚圆法”,学生认为要做记号,从哪里开始滚的,要滚到哪里。这样的互助学习,有助于学生规范操作流程。对于环节三,学生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都很接近某个数。这样的结果引发了学生的热议:为什么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总趋向于某个数?怎样让实验结果更为精准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比如滚动时圆不能打滑,尽量用大一点的圆进行实验等。

互助学习要有目标,知道要学什么;互助学习要有动力,知道为什么互助;互助学习要有方法,知道怎样互助。在互助中,学生有提问、有质疑、有辩论、有反驳,才会让互助学习变得高效、扎实。互助学习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生长的土壤,使学生的思想充满活力,富有生机。

三、引领提升:师助学习

由于学生受知识水平、年龄特征等方面的限制,使得他们的学习略显肤浅,不能触及数学知识的本质,以及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因此,助学还需要教师的引领提升,这就是师助。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自助、互助并不能取代师助。通过师助,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能从模糊走向清晰、从肤浅走向深刻、从片面走向全面、从零碎走向整体。最重要的是,在师助学习中,教师要树立“以学定教”的意识,助推学生破除学习障碍。

师助学习,主要做什么呢?笔者认为,师助学习不仅要助学生获得知识,更要助学生形成能力、发展思维。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教材例题中有一个问题情境:小明和小芳看同一本故事书,小芳已经看了3/5,小明已经看了4/9,谁看的页数多?在教学中,笔者首先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进行自助学习。学生有了异彩纷呈的解题方法,如画图法、化小数法、和中间数1/2进行比较、通分等等。正当学生为成功解答而沾沾自喜之际,笔者出示了两个分数5/13和4/17,引发学生的深度交流。学生发现,画图法比较麻烦,而化小数法、与中间数进行比较的局限性又较大。在比较中,学生还发现画图法与通分法之间的关联。为什么通分法比较方便呢?有学生认为,原来的两个分数由于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进行比较,而经过通分后将不同的分数单位变成相同的,就可以进行比较了;有学生认为,两个分数的分母无论是什么数,都可以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显然,师助学习不仅能让学生探寻到分数知识的本质,更能让学生灵活地比较分数的大小。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教是为了不教。”在师助学习中,笔者坚持“三助三不助”原则,“三助”即在学生学习方向发生偏离时助力,在学生需要提升时助力,在学生的学习方法需要点拨时助力;“三不助”即学生能自助的教师不助;学生能互助的教师不助;对于超越学生知识范围的,助了学生也不会的教师不助。这样,教师的助学才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缘助而学”能成就学生的“深度之学”,“沿学而导”能成就教师的“深度之导”。

在助学课堂上,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成就学生的“学”,这就是德国思想家海德格尔说的“让学”。从数学核心素养的内容来看,助学课堂让学生习得了观察、实验、推理的能力,让学生获得了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培养了质疑、探索、创新的精神。助学课堂会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达到“质”“智”双赢!

[参考文献]

[1]储冬生,教学主张:名师专业发展的脊梁[J].小学教学研究.2015(10).

[2]沈建新,以“学”为中心设计数学“全程助学单”[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3(4).

(责编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