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竞选获连任原因及对中印关系的影响

2019-01-16 02:36张根海
时代人物 2019年28期
关键词:莫迪印度

□文|张根海

莫迪领导的人民党在此次选举中获得下院303个席位,[1]显示莫迪在印度国内有强大的政治基础和民意支持,这与其执政理念有一定关联。莫迪获得成功连任,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周边国家的高度关注。根据印度外交部发布的信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写信给莫迪总理,祝贺其当选印度总理,表示“印中关系非常重要,愿与莫迪一道,把两国‘发展伙伴关系’推向新的高度,”[2]显示中国领导人已将中印关系看作是相互关联的“命运共同体”。

莫迪胜选的原因分析

莫迪成功获得了连任,这不仅与其对内政策有关,而且与印度的对外政策有一定联系,包括经济政策、外交政策以及莫迪个人特点等多个方面。

经济保持快速增长。莫迪在执政期间,将发展经济作为其开展国内事务的主要内容之一。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至2018年财年,印度的GDP增速为7.3%,[3]经济保持着较快的发展势头。2019年,印度在全球最大经济体的排名中已位列第5,成为世界经济体系内较有影响的行为体。印度经济近年来保持良好的发展状态,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这为莫迪竞选成功增加了一定份量。毕竟,印度国内民众最关心的是生计问题,而贫富差距和发展不平衡等经济问题,依然是印度面对的棘手问题。虽然莫迪政府进行的“废钞令”损害了一批富人的利益,但其遏制腐败的做法以及缩小贫富差距的行为,赢得了中下层民众的支持,毕竟富人在印度社会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小。这为莫迪选举获得了大批民众的支持。因此,经济上的出色表现,成为莫迪竞选获胜的加分项。

大打“民族主义”牌。印度社会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强烈的民族主义,对其内政外交的制定和实施产生着一定影响,自然也涉及到印度的大选。这包括印度政府上层人士的发言、媒体的推波助澜以及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对于边界争端问题、选举问题和区域安全问题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联系。2019年年初,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因为克什米尔地区的爆炸案而发生了激烈冲突。此次冲突事件的发生,正值印度大选期间,莫迪利用国内高涨的民族情绪,大打“民族主义”牌。这为莫迪选举赢得了很多人气。从历史角度看,印度曾经被英国殖民长达几个世纪,因而遗留了西方殖民者曾有的战略文化。在现代印度社会中,包括领导人选举和党派竞争擅用民族主义这张牌,通过在边界冲突和局势紧张时推动民众的情绪,来为自身的选举和党派利益造势,以获得更多的选票。因此,莫迪竞选连任,与“民族主义”这张牌是分不开的。

人民党对选举组织有力。人民党和国大党是印度社会最具影响力的两个政党。从现实情况看,国大党拥有良好的政治基础。包括印度开国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英迪拉·甘地、拉吉夫·甘地等政治领导人都曾是国大党主席,为竞选者拉胡尔·甘地留下了深厚的政治遗产。然而,拉胡尔·甘地却在此次大选中失利,与其所在政党的组织不利有一定关联。莫迪领导的人民党在一些重要的邦选区,进行了多轮演讲和宣传。印度下议院有543个席位,另外还有2个席位,由盎格鲁印第安共同体以及印第安和欧洲人混血的提名者补充。在印度29个邦和7个联邦所在属地的投票区,北方邦拥有80个下议院席位,马哈拉施特拉邦占48个,西孟加拉邦42个,比哈尔邦40个,泰米尔纳德邦39个。这几个邦占下议院席位为249个,占比为45.86%,是印度大选的票仓。莫迪所在的人民党,从竞选开始就将这些地区列为重点宣传区,通过电视、报纸、广播和互联网等公共媒体平台进行大范围造势。莫迪本人也深入到城市和基层,进行演讲和宣传,表达自身的政治主张,赢得了很多民众的支持。然而,拉胡尔所在的国大党,无论在宣传方面,还是组织力度上,与莫迪领导的人民党相比,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实施相对平衡的“多边”外交政策。莫迪在第一任期内,通过与中美俄等大国关系的构建,并积极发展与日本、东盟和非洲等国家的对外关系,在国际上为其赢得了良好的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海外印裔人士对莫迪竞选的支持。在外交关系上,莫迪采用“家乡外交”、“穿梭外交”、“走廊外交”和“会议外交”等多种方式,积极发展对华友好关系。在对美关系上,印度日益深化印美“战略伙伴关系”,无论在奥巴马时期,还是特朗普执政时期,双方都视对方为“21世纪真正的伙伴”,使印美关系朝着更加积极的方向发展。同时,印度在与中美加强对外关系时,也努力提升印俄战略伙伴关系,使印度同中美俄等大国关系处于较好的发展状态。这显示出莫迪运用“平衡”的外交策略,在世界主要大国之间进行纵横捭阖,以获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此外,印度同日本和越菲等东盟国家展开进一步的对话与合作,并与非洲国家实施“自由走廊计划”,使印度在“印太”地区的战略地位和区域作用快速提升。莫迪的一系列做法,为印度在国际社会中营造良好的环境,以及扩大莫迪自身的国际影响,赢得口碑和认同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些对于莫迪参加竞选,赢得海外印裔选民的支持,无疑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莫迪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莫迪虽然出身于草根,有着坎坷的人生经历,但其心里存在着一个强大的“印度梦”。从莫迪成长的环境及过程来看,其坚定的意志磨练出坚韧的性格,使其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然而,在关系到国家利益时,莫迪有时又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因此,在竞选期间,莫迪依靠坚强的性格,大胆表达人民党的政治主张和其本人的治国方案,吸引了许多年轻选民的支持。毕竟,年轻选民在印度选举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力量,他们渴望拥有良好生活和未来发展,因而对候选人的理念和抱负,关注度较高。莫迪鲜明的个性显示出的强国心理和未来规划,使印度年轻人看到了发展的希望,因而莫迪的治国理念和鲜明个性,迎合了印度年轻选民的需求,从而使人民党获得了大批印度青年选民的支持。此外,莫迪在印度不同党派和宗派之间进行协调,并尽力化解种族之间的矛盾,使其灵活性在选举期间表现出来,得到了印度社会不同阶层的支持。莫迪在竞选后期,回到家乡古吉拉特邦拜见母亲,为其树立了尊母亲民的形象,得到了中老年民众的赞赏。这反映出莫迪坚强刚毅和灵活变通的鲜明个性特点,为其领导的印度人民党在大选中的胜利,产生了积极的效应。

莫迪连任对中印关系的影响

印度与中国在地理上相邻,两国关系从历史到现实,总体上处于向前发展的波动状态。莫迪连任后,印度仍会将发展对华关系,作为其对外关系的重点。然而,由于中印之间在一些问题上的分歧和看法依然存在,尤其是莫迪自身拥有的民族主义倾向较为强烈,将对第二任期内的中印关系产生利弊共存的影响。

利的影响

经济合作力度加强。莫迪在对外政策的制定中,最重视的是经济利益,因而在对华关系上,将增强两国的经济合作力度,一如既往的推动双方在经贸领域的对接。印度和中国都是当今世界体系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中国的国际大市场地位,吸引着印度对华进行贸易和投资。莫迪在第一任期内,通过“经济外交”的形式,实现了近5年内两国贸易的快速增长。根据中国商务部贸易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印中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902.7亿美元,增长6.5%,[4]显示两国贸易额已突破900亿美元大关。这与印度积极发展对华经贸关系有很大关联。毕竟,印度目前的人均GDP还比较低,而莫迪心中的“大国梦”,需要加快国内经济建设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莫迪不仅不会忽视中国的经济作用,反而会更加重视同中国的经济合作,为印度经济带来活力和新的增长点。

外交关系进一步深化。莫迪在第一任期内,通过积极主动的方式,加强印度同中国在外交层面的深入发展。这不仅有两国领导人之间的高层互访,还有包括外交部长和国防部长在内的多位政府部门负责人之间的友好往来,使中印关系得到了有效拓展。莫迪本人多次来华访问,并邀请习近平主席对印度进行了成功访问,使两国领导人对发展双边关系高度重视,也培养了二者之间良好的私人感情。这些对于莫迪开启第二阶段的对华外交关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印领导人和各部门之间的频繁互动,开展多轮的中印战略对话,对于增进相互间的理解和信任,促进两国在外交领域的深层次对接,将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前期积累的外交成果基础上,莫迪第二任期内的对华关系,将会继续向前深入发展,朝着“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方向迈进。

多边对话更加频繁。随着印度国家实力的不断提升,其在亚太乃至“印太”范围内参与地区事务的机会明显增多。尤其是莫迪积极融入多边合作机制的意志日益增强,使印度同中国在官方层面进行了更多的接触与交流。中印两国不仅是“金砖国家”(BRICS)成员国,而且还是“上海合作组织”(SCO)成员国,双方共同推动多边合作机制朝着常态化的方向发展,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维护国际局势安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建设性作用。此外,印度还主动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的构建中,同中国一道努力推动亚洲地区的繁荣与发展。莫迪通过这些多边合作平台,同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等中国领导人进行了坦诚的沟通与对话,不仅促进了中印在地区事务中作用的发挥,而且对于保持地区稳定和繁荣,起到了大国责任的担当。因此,在现有多边合作机制建设的基础上,莫迪在第二任期内必然加强同中国在多边体系内的进一步合作,展开更多的对话与交流,不仅为了自身的安全与发展,而且推动中印“利益共同体”建设,将会产生良好的效应。

弊的影响

对华战略猜疑依然存在。面对中国在东亚地区的日益崛起,印度社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恐慌,导致其出现一定的猜疑心理。从客观情况看,印度的这种心理不仅现实存在,而且变得越来越强烈。一方面,印度社会至今留存有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中战败的阴影,导致其多年来在战略层面出现对中国的不信任感,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不能同中国达成一致。另一方面,莫迪政府至今仍未接受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这与印度长期以来缺乏对中国的信任感有一定关联。印度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将影响到印度在南亚及周边地区的地缘政治,显示出莫迪政府对华具有较强的猜忌心理。由于莫迪心里有着从地区强国走向世界大国的梦想,因而在地缘上的“龙象之争”,必然成为其强烈民族主义在现实政治中的战略思维显现。在这样的背景下,莫迪在其第二任期内,印度对华的猜疑心理仍然存在,将不利于中印战略互信的建立和双边关系的深入发展。

边界争议问题难以得到圆满解决。从莫迪执政的第一任期来看,中印边界争端谈判进展较为缓慢,甚至还因为“洞朗事件”的发生而导致谈判出现中断的情况。这一方面反映出两国边界争端问题复杂和敏感,双方都不急于求成,而是保持较为谨慎的战略定力。另一方面,这也折射出印度在周边地区谋求霸权地位,加强其对占有地区的领土控制,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边界争议地区进行蚕食和扩张。由于莫迪自身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特性,对边界争议地区的领土极为关切。莫迪本人分别于2015年、2018年和2019年年初多次访问中国藏南地区(印称“阿鲁纳恰尔邦),在该地区修建长桥和铁路,并进行大量移民。此外,印度前总统慕克吉,现任总统科温德,以及国防部长西塔拉曼等高层人士都曾前往中国藏南地区造访。这充分显示出莫迪政府对印控中印边界地区的领土仍然具有较强的占有欲。目前,印度实际控制两国争议地区的东段、中段和一部分西段领土,面积约为12万平方公里。随着印度对周边区域的战略扩展和实际控制地区占有欲的增强,莫迪在第二任期内将会进一步控制印控地区的争议领土,并加快向外进行地缘拓展。这将导致中印边界争议问题谈判进展缓慢,难以取得圆满解决。

潜在威胁中国的边海安全。莫迪为加快步入世界强国的行列,在2014年上台后不久,便出台了“东向行动政策”(2.0版),以推进印度的“东向”进程。由于中国南海在地理上位于印度东北方向,因而被印度纳入其“东向行动计划“的目标范围。近年来,随着印度海军实力的增强,其由“近海”向“远海”延展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印度同越菲等东盟国家在南海的合作力度进一步增强,涉及军事演习和海洋开发等多项内容,并对南海问题进行公开介入。尤其是,印度同美日澳等国在南海地区的潜在战略组合正在逐渐形成。基于此,莫迪政府在南海问题上的一系列做法,将威胁到南海地区的安全和稳定。此外,印度还制定了“大周边”计划,通过“季风计划”、“香料之路”、“棉花之路”等措施,在陆上和海上对周边地区进行战略扩展。这包括对中印边界争议地区、印巴克什米尔争议地区进行蚕食和地缘扩张。随着澳美等国相继提出“印太”(Indo-Pacific)战略构想后,莫迪不仅公开支持,而且还将其扩展范围进一步扩大,从西太平洋至印度洋和东非海域的广大地区。这不仅威胁到中国的边海安全,而且还会影响到正在建设的“陆上丝绸之路”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长期运行。在此情况下,中国应对印度的扩张心理和实际行动保持一定警惕。

中国的应对措施

习近平主席强调,“我们要谋大势、讲战略、重运筹,把周边外交工作做的更好,”[5](P297) 体现出中国领导人对发展周边外交工作的重视。中国作为亚洲乃至世界体系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和重要担当的区域大国,应本着“互谅互让、求同存异”的交往理念,不断加强同印度在经济、政治、外交和安全等层面的合作与对接。这不仅要继续推动中印领导人之间的高层往来,开展战略对话和人文交流,还要加强公共外交和民间交往,使两国官方和民众之间保持持续畅通,对于增进友谊,提高战略互信,将会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此外,面对长期存在的边界争端问题,中国应运用中国智慧,同莫迪政府拟订谈判计划,提出双方都能够接受的一揽子方案,并设立时间表,稳步推进谈判进程,为早日解决复杂敏感的边界问题共同做出努力。同时,中国应对印度同美日澳等国在南海及“印太”地区的战略组合加以关注,并对印度近年来在周边地区的扩张心理和相关行动保持高度警惕,提升陆上安保能力和加强海上防卫建设。总之,中国应同莫迪在第二任期内的印度政府友好相处,大力推动双方加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为南亚及周边地区的繁荣与稳定做出积极的贡献。

猜你喜欢
莫迪印度
印度总统定了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如果可以去印度
莫迪 印度做上百App表达对总理的热爱
印度人拿莫迪做了上百个App
山哈·印度摄影
印度总理莫迪首次访华
印度式拆迁
印度运载火箭的现在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