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分传播群体才会多出科普“爆款”

2019-01-16 05:36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9年9期
关键词:爆款细分科学知识

新闻事件:买一份鱼头泡饼、北京烤鸭,吃完剩下的小骨头,大部分人都将其直接当作“湿垃圾”扔掉,但在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卢静的手中,这些骨头都能玩出花样。近日,卢静将自己“玩骨头”的科普视频发布到网上,引发不少网友点赞,有的视频点赞数甚至超过百万。

时至今日,科普的重要性已毋庸多言,科普的形式创新却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卢老师”这一无心插柳之举,成就了脑洞大开的科普“爆款”,带给人许多思考。

某些科学真理是亘古永恒的,但传播形式却不能一成不变。“若无新变,不能代雄。”如果不掌握新的传播手段,科学普及就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更不用说产生“爆款”了。尤其在信息技术一日千里、迭代加速的今天,科普工作更是面临“言之不微,行而不远”的境地,即如果不与“微时代”的各种传播平台相结合,不但无法抵达受众的心里,甚至可能陷入寸步难行的尴尬境地。

深层次地看,传播形式的背后站立着不同的社会群体。一篇科普文章、一本科普图书或者一部纪录片包打天下、覆盖全社会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短视频、微信、微博等不同的新媒体形态意味着群体细分,图书、报刊、影视、功能游戏等也各有自己的用户群。比如,抖音的用户主要是年轻人,被“黄焖鸡拼标本”圈粉并有可能从中学到一些科学知识的也是这个群体。

其实,群体细分的重要性并不止于科普的手段。处于不同年龄阶段、学历层次、职业领域的人,希望了解的科学知识并不完全一樣。所以,对于科普而言,除了一般性的科学知识介绍、科学精神宣传之外,科普的内容也需要进行群体细分,把科普的内容与形式、渠道对应起来,科普工作才更容易“适销对路”,让大家乐于接受和主动传播。因此,我们有必要呼唤“黄焖鸡拼标本”式的科普“爆款”来得更猛烈些,推动全社会科学素养进一步提高。(据《科技日报》)※

猜你喜欢
爆款细分科学知识
新媒体编辑如何打造融媒产品
5月男女童鞋爆版一览
购买一个度假产品
电信运营商集团客户价值评估及细分研究
饮料瓶中的云
探析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
爆款名字
科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
梦想中的学校
市场细分中的市场泛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