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文:在推进《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的价值*

2019-01-17 07:50刘云章刘于媛赵金萍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内涵人文战略

刘云章,刘于媛,赵金萍

(1 河北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7,liuyz2712@sina.com;2 云南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作为学术概念的“健康人文”是在2010年由英国诺丁汉大学克劳福德教授提出,它扩大了“医学人文”的范畴,是一个更具包容性、更加开放和更面向现实应用的学科,健康的主体不仅是医生,还包括医生以外的医疗从业者、护士、护工和患者以及为人类健康作出贡献的所有人员。健康人文超越医学本身,以一个更为宽广的视域解读什么是健康以及怎样获得和保持健康。这一概念契合了当今社会健康发展与人们对健康的需要,一经提出就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美、英多所大学设立了健康人文研究机构[1]。在中国,学界围绕着健康人文展开了多层面探讨,“全国健康人文学术研讨会”从2017年至今已经举办了三届。2019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以下简称《健康中国行动》),这是贯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这表明,“健康中国”已经从国家战略层面的设计开始走向“行动”、走向实践,而“健康中国”的实现需要健康人文的理念与理论指导,本文基于健康人文的视角,阐释其在健康中国行动中的价值。

1 “健康人文”对阐释“健康中国”战略内涵的价值

党的十九大制定了“健康中国”战略,对这一国家战略内涵的深度理解与把握需要从多角度、多视域进行,其中“健康人文”提供了独特的理念与理论。

1.1 “健康中国”战略的文化价值内涵

“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有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基础,健康是中国人的价值理念与生活向往,比如“五福临门”就是中国人追求的幸福生活的重要指标。据《尚书·洪范》载,所谓“五福”即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其中第一福是“长寿”,即命不夭折而且福寿绵长;第二福是“富贵”,即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第三福是“康宁”,即身体健康而且心灵安宁;第四福是“好德”,即生性仁善而且宽厚宁静;第五福是“善终”,即是临终时身体没有病痛、心里没有挂碍和烦恼,安详地离开人间。在《礼记·礼运篇》中对“大同”社会的理想追求是“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同时,中国传统医药学也把“治未病”作为医生水平的最高境界。这些都表明中国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健康人文思想,从健康人文的角度有助于我们揭示“健康中国”战略的文化价值内涵。

1.2 “健康中国”战略的历史价值内涵

“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是基于文化的,更是基于历史的,国民健康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民健康,把健康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人民健康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健康领域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健全,人民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持续提高[2]。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我们提出了“健康中国”战略。只有从健康人文的角度联系中国的近代历史才能深入挖掘“健康中国”战略的历史价值内涵。

1.3 “健康中国”战略的时代价值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健康。2014年12月他在考察江苏镇江市世业镇卫生院时提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重要论断。 2016年8月召开了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2016年10月通过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健康中国”战略,2019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促进委员会制定《健康中国行动》。 国家把“健康中国”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础。在新时代,健康成了时尚,成了人们生活追求的目标,人们从没有像今天这样追求健康,这样的健康人文理念进一步彰显了“健康中国”战略的时代价值内涵。

1.4 “健康中国”战略的人类价值内涵

“强起来”以后的中国以什么样的形象展现在世界面前,我们提出建设“健康中国”战略,要以“健康”的形象走向世界,并引领世界走向健康。因此健康中国的内涵不仅包括了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国家团结凝聚与民族蓬勃向上,更要中国尽己所能地帮助其他国家与地区,消除贫穷与疾病,实现人类健康。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战略思想就是“要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3]。”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因此健康中国有着广泛的人类价值内涵。健康中国与健康世界是不可分割的,没有健康中国就没有健康世界,同样没有健康世界也就没有健康中国,这就是健康人文所诠释的“健康中国”战略的人类价值内涵。

2 “健康人文”对解读《健康中国行动》核心理念的价值

在《健康中国行动》中贯穿着一系列核心理念,如“以健康为中心”“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大卫生、大健康”“公平公正” “共建共享”等,需要从健康人文的角度理解、把握与应用这些核心理念。

2.1 “以健康为中心”理念

“以健康为中心”是《健康中国行动》的核心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政理念在卫生健康领域的具体体现。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大幅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这都是在“以健康为中心”理念支配下取得的成就。同时确立“以健康为中心”的理念使医疗卫生事业工作着力点与价值取向进一步科学化、合理化, 医疗卫生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移适应了当前健康发展趋势与人民对健康的客观要求。社会各领域、各方面都将在“以健康为中心”理念指导下统筹推进、协调发展。

2.2 “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理念

在我国,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是健康的主体。“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健康理念涵盖的正是每一个人的健康与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生命周期的健康,这是我国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如果说在“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那么在健康路上也是一个都不能掉队。健康要惠及全人群,通过不断完善健康制度、扩展健康服务、提高健康质量等形式,使全体人民享有所需要的、有质量的、可负担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同时,针对生命不同阶段的主要健康问题制定相关政策与体制机制,实现从胎儿到生命终点的全程健康服务和健康保障,维护人的全生命周期健康。

2.3 “大卫生、大健康”理念

“大卫生、大健康”理念集合了实现全民健康的社会各方面因素与力量,以实现健康的综合社会治理。其中有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个人心理环境;国家政策与体制机制因素,需要“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并为此构建围绕健康、实现健康的各种体制机制;健康供给与需求因素,不断增加健康供给总量以满足人民对健康需求不断增长的需要,并创造新的健康需要;健康责任主体因素,包括个人、国家与社会都承担着健康责任;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因素,要为人们提供健康的工作环境并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2.4 “公平公正”理念

健康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在推进健康中国进程中,必须坚持“公平公正”理念,目标是实现全民健康覆盖,促进社会公平[4]。要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把更多的健康资源下沉到基层,通过逐步缩小城乡、地区、人群间基本健康服务和健康水平的差异,努力实现健康领域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化发展,体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公正与公益性,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平可及的健康政策、资源与服务。

3 “健康人文”对明确《健康中国行动》主体责任的价值

基于健康人文的角度,健康的责任主体是广义的,包括个体、家庭、社区、城市、国家以及全球等[5],其中尤其是个人与家庭、政府以及社会三个层面。

3.1 个人与家庭的健康责任

个人与家庭是维护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与第一场所,包括鲜明的健康意识、强烈的健康责任与全面的健康管理能力等。健康意识确立的基础是要正确认识健康。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个人生活方式和医疗卫生服务等。健康责任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对自己健康负责并营造良好的家庭健康氛围。家庭成员之间互敬互爱、和睦相处、幸福美好。主动学习相关健康知识,掌握一般急救与护理等医学技能。有消化道疾病成员的家庭提倡分餐制,有家族病史的家庭要有针对性地做好预防保健,配备家庭常用急救药品与一般急救包等。其次,要注意自身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吐痰,积极配合垃圾分类处理,注意防控疾病、交差感染等。健康管理方面要注重健康保健,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6]。患病后及时就医,尊重、信任、理解并配合医师[7],遵医嘱,不轻信偏方,不相信“神医神药”。

3.2 政府的健康责任

我国政府承担着实现国民健康的重要责任。一是加强健康的宣传教育,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书刊、动漫等形式,广泛运用门户网站、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等平台,加强对国民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教育。通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健康中国行、中医中药中国行、重大卫生主题宣传日等项目和活动,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二是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09年国家启动“新医改”,颁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确立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核心理念,进一步明确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提出建立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四大体系”和医药卫生管理、运行、投入、价格、监管、科技和人才、信息、法制“八项支撑”,推动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是建立国民健康保障体制机制。构建了世界最大的全民基本医疗保障网,建立大病保险制度、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健全医疗救助制度等,为实现病有所医提供了制度保障。四是加强健康立法。通过法律手段促进国民健康。我国政府批准了《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履行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把健康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履行保障健康权的责任、义务。不断制定与完善健康的相关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等。

3.3 社会的健康责任

社会也承担着大众健康职责。一是要营造出健康环境。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自然环境因素以及社会环境因素。通过建立国家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制度,推进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建设,打造健康环境,为人民提供健康环境保障。二是要积极发展健康产业。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健康文化产业和体育医疗康复产业。制定健康医疗旅游行业标准、规范,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健康医疗旅游目的地。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三是不断扩大健康服务。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健康服务,鼓励发展健康体检、咨询等健康服务,促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发展,培育有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探索推进可穿戴设备、智能健康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移动应用服务等发展。通过发展健康产业与扩大健康服务,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健康需要。

健康人文是一次范式更新,实现了健康视角转变、健康视域拓展与健康内涵的丰富与提升。健康人文为推进健康中国行动提供理念、理论、意识、思维、能力与路径等,成为继医疗卫生服务之后又一引领大众健康方向并提高公众健康水平及幸福感的源泉。我国有着丰富的健康人文资源,恰如克劳福德所说,“公园内从街舞、瑜伽、敲锣打鼓到诗歌朗诵,中国艺术与人文之丰富令人惊讶。尤为重要的是,无论个体还是团体均参与其中来改善健康状况,提升幸福感[1]。”当下迫切需要加强对我国健康人文的理念提升、理论完善与相关实践活动的开展与推广,构建能够引领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健康中国”进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人文社会氛围,不断提高人民的健康人文素养,为实现“健康中国”提供理论支持与思想动力。

猜你喜欢
内涵人文战略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挖掘习题的内涵
内涵漫画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