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中历史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2019-01-17 02:06刘芳
广西教育·B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终身学习高中历史规划

刘芳

【摘 要】本文阐述中学历史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分析影响高中历史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社会、家庭、个人因素,提出高中历史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规划设计措施:完善教学理念,明确教师自我定位;开阔自身视野,豐富历史知识储备;与多媒体技术深度融合,改进教学方法,培养教学创新能力;建立职业目标体系,实现自我管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促进职业生涯发展。

【关键词】高中历史 职业生涯发展 规划 终身学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B-0090-03

历史教师肩负着传播文化、启迪智慧的社会责任,要把传承人类的文明、博古论今、展望未来作为最高价值目标。党的十九大明确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因此,历史教师需要与时代同步,明确职业定位,合理地规划职业生涯。这既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为国家输送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负责。本文探索新时代高中历史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影响因素、方法建议,以供参考。

一、中学历史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的职业历程,它会随着时间的变化与人的成长而不断发生变化,能够反映自我价值的程度。因此,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发展的过程、自我成熟的过程,也是一个职业实践的过程。

纵观高中历史教师的职业生涯,不难发现职业发展呈现出顺序性和阶段性的规律。从刚开始的彷徨紧张、不知所措到后来的沉稳如山、得心应手,教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虽然每个人情况会有所差别,但是基本上历史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初入职场阶段;二是厚积薄发阶段;三是关注学生个体,自我实现阶段。有研究者从专业化成长的角度概括了历史教师职业发展阶段,即“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教育家”。因此,历史教师需要在职业生涯中探索教学方法,完善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而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成为学生、家长满意的教师需要投石问路、砥砺前行,逐渐由不成熟走向成熟。

二、影响高中历史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现代教育学认为,教育受生产力、经济政治制度的制约。从宏观的层面看,教育受制于人类社会。历史教师的职业发展离不开社会支持和鼓励。若是社会对教师这个职业有着足够的尊重、重视,上至政府的政策导向、财政扶持、待遇提升,下至民间的尊师重道,重学风气的舆论导向,都会驱动教师主动探索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

(二)家庭因素。教师的工作繁重,除了登上三尺讲台授课讲学,还要课前准备各种讲课材料,课后还要辅导学生、批改学生作业,配合学校完成其他的工作。兢兢业业地工作耗费了教师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使得教师无法全情投入自己的家庭。“管得了别人的孩子,却耽误了自己的孩子”是不少教师的真实写照。若是没有亲属的支持和配合,教师自身又缺乏协调家庭与工作关系的艺术,就会影响职业发挥,容易遭受职业挫败感,严重影响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

(三)个人因素。入职几年后,部分教师因为晋升空间有限而出现职业倦怠,产生了教学只要满足现阶段学生学习的需求就足够了的误区,不思进取,观念陈旧,思维老套,按部就班,闭门造车,无法呈现教育的融合性、创新性。长此以往,除了影响了学生的感观,加深了社会对历史教师的偏见外,放弃自我提升也让自己沦为平庸的教书匠。

三、高中历史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规划设计

(一)完善教学理念,明确教师自我定位。作为新时代的高中历史教师,应明确意识到教师功能和作用正在悄然改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课堂中心,而是课堂的引导者、促进者、组织者。地位的转变决定了教学方法的改变。传统、刻板、专制、“一授到底”的方式被淘汰,转向师生平等、教学相长的民主课堂。教师以现代教育理念创设问题情境,开展头脑风暴、生生沟通、师生互动,探索历史发展多样性而非单一性。例如,教师在讲述“洋务运动”时可以采用以小见大、以人代事的方法,从细微处入手,抓住那个时代的核心人物李鸿章,从他的身上牵出洋务运动的宏大叙事。设计问题:“你眼中的李中堂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研读史料,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让学生加深对唯物史观的理解。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能力。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为德育开展坚实的基石。

(二)开阔自身视野,丰富历史知识储备。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重要概念,他认为要发展学生的潜能,教学就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而教学的主导者和组织者是教师,所以教师能否拥有广阔的视野和大气的格局,决定着学生最近发展区达到的高度。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教导出优秀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打造高屋建瓴的学术视野、追求历史教育人文情怀,提升格局。教学采取文本解读、究踪溯源、生成感悟、以史为鉴等行动策略,带领学生进入历史的殿堂。名师李惠军就是一位学者型的教师,学生听他的课总有一种春风化雨、醍醐灌顶的感受。他的教学风格、人格魅力尽管无法直接复制,但是他在课堂中呈现出的厚重的历史积淀、宽泛的知识、扎实的功底、人文素养和人文关怀的历史课魂等,值得教师学习。广大历史教师要想实现专业自我提升,应该利用课余时间多阅读像《史记》《汉书》等经典著作,翻阅林肯、罗斯福等名人传记,观看制作精良的纪录片如《大国崛起》《中国通史 100 集》,聚焦学术热点和前沿选题,多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故事,必要时可以引用相关的内容对教材进行补充,丰富历史的细节,还原历史的温度和质感;还可以举出反面证据,引用与教材截然不同的历史观点,让学生比对判断,倒逼学生必须全面审视,综合分析,然后得出结论,无形中强化了学生的证据意识和实证意识。

(三)历史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深度融合,改进教学方法,培养教学创新能力。1999 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把培养创新精神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历史教育除了体现文明的传承、文化的融合等功能外,还有文化创新的功能。进入 21 世纪,我国信息技术发展高歌猛进,尤其是大数据发展风生水起。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历史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历史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历史教学如何与多媒体技术深度融合这一创新课题中多做尝试。

猜你喜欢
终身学习高中历史规划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基于终身学习理念高职财经教育品牌建设的探微
我国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