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全实践”语文口语教学模式的构建

2019-01-17 02:06徐蔚
广西教育·B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口语教学教学模式

徐蔚

【摘 要】本文论述构建渗透“全实践”理念,融入“+互联网”“+幼儿园”“+社团”“+证”“+赛”“+演”等,集课堂教学、课外实训、校外实践“三位一体”,分层次、相互衔接的“全实践”语文口语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多种平台,进行日常化、有侧重点的口语能力训练,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全实践 口语教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B-0107-02

农村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羞涩不敢说、想说不会说、普通话不标准、对口语训练重要性认识不足等问题,同时,学前教育专业语文口语教学中存在课程内容脱离幼儿园教育实际、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教学空间单一、实践不连贯等问题。这导致学生在实习或进入工作岗位后,口語不规范、不生动;朗诵、故事讲述表演能力薄弱;由于缺乏日常式训练等导致语言教学能力差。口语表达能力的欠缺已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发展的瓶颈。因此,语文教师应紧扣幼教职业特性,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际情况及语文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跳出传统思维及模式,融入“+互联网”“+社团”“+幼儿园”等多种思维,进行切实长期、多方位的口语能力训练,构建语文口语课堂教学、课外实训、校外实践“三位一体”,分层次、相互衔接的“全实践”语文口语教学模式。

一、“全实践”语文口语教学模式

“全实践”语文口语教学模式,指结合学生实际及学前教育专业特征,融入“+互联网”“+幼儿园”“+社团”“+证”    “+赛”“+演”等,针对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口语能力培养,进行日常化、有重点突破的训练。从时间来看,学生从入校至毕业,口语能力培养实施全程贯通实践教学;从实践的空间、内容来看,拓宽教学空间,多方融合内容,由校内的课堂、课外的教学实训、赛演到校外实训基地的见习、实习、顶岗实习,全方位、系统推进口语实践教学的开展,提高学生朗读、说话、故事表演、教育教学口语等口语能力。

二、构建“全实践”语文口语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构建“课堂+互联网”语文口语教学新生态。“课堂+互联网”通过多媒体、智能手机,结合微信、QQ 等平台,创设模拟情境的实践性口语教学环境和师生及生生交互平台,构建新型“看、听、说、练”口语课堂教学。简单来说,就是结合中职语文教学内容及幼儿教或保育员岗位工作情景进行线上线下的师生互动来完成“课堂开花,课后结果”新模式,形成一个巨大的、移动式的云学习空间,是口语教学的主要阵地。例如教学古诗词和名家名篇时,多媒体播放经典诵读视频,让学生整体、分组或个别跟着视频反复诵读,通过诵读对语言、语气、语调、语速的训练,理解声音的高、低、缓、急所表达的情感效果,做到语言流畅、字正腔圆、情感充沛,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又如教学“交谈”一课时,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大战老鼠精》及案例《唾液为什么不能说成口水》。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讨论交流:为什么两女妖二话没说拿起水瓤给了八戒一顿好打?(八戒叫两女妖“婆婆”,把人叫老了。)猴哥给八戒支了什么招才让八戒顺利地问到了路?(猴哥告诉八戒见到年轻的女子得叫“姑娘”,见到老的才叫“婆婆”。)医生的话为什么让人倒足胃口?(医生在饭桌上讲“唾液”“口水”,让人反胃。)教师小结:在交谈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对象的年龄、身份、文化程度及场合等方面选择恰当得体的语言进行交流。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实训任务:明明是一个家里人疼爱的可爱小男孩儿,不过最近一段时间,他出现了咬人的现象,今天在和兵兵玩游戏时又咬人了。请与家长沟通一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模拟训练)。通过“课堂+互联网”设置熟悉、有趣又实用的内容,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会说,切实提高口语能力。同时,教师利用互联网平台提供资源链接,发布课后学习任务,学生完成任务上传平台。例如让学生每天倾听一篇经典美文(如《故都的秋》《雨巷》等),或一个幼儿故事(如拔萝卜、三个小猪等),观看一个幼儿教学视频(如应彩云老师的《罐子的声音》《老鼠娶新娘》等),并模拟练习故事、视频中的职业口语技巧(语音、语气、语调、语速、语言儿童化)、体态语(表情、手势语、身姿语)等,微信、QQ 平台上传模拟练习音频;或定期选择一些口语话题与学生共同模拟训练(如如何与家长沟通交流),实现师生一对一或一对多的点评、互动。“课堂+互联网”课堂,是互联网环境下口语教学改革实践。强调学生课中学、课中参与、课后延伸,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实践中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线上线下“看、听、说、练”口语训练的良性循环,掌握口语运用规律和技巧,提高口语能力,做到表达规范、科学、生动,具有感染性。

(二)构建“+幼儿园”走园实践性口语教学模式。针对提高学生职业口语能力培养,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与县域多家幼儿园成立区域学前教育“实践共同体”,建设一批可供“走园”口语实践教学实施的实训平台,开展“走园”实践性口语教学模式,将学习、见习、实习贯穿于学生入校至毕业整个过程始终。该模式的构建基于三个维度:时间上,第一学年度设置 2~3 周幼儿教师口语教学见习课,让师生进入幼儿园课堂听课、观察揣摩幼儿的活动和心理,初步感知与幼儿面对面交流技巧;第二学年度设置 3 个月幼师口语实习课,让学生入驻幼儿园担任教师、保育员,与幼儿零距离交流,倾听幼儿园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学习与模拟幼儿园教师、保育员与幼儿、家长的沟通技巧。教学内容上,将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口语交际部分与《幼儿教师口语》《幼儿园语言活动设计与指导》等教材相整合,适当增删,融入“你是一名新幼儿教师,第一节课如何给幼儿介绍自己?”“幼儿有尿床的习惯,你如何与家长沟通?”等丰富多彩的幼儿园实际教育教学案例,实施“普通话语音、幼儿化口语、教育活动口语”等模块化教学。教学评价上,园校共同对见习实习学生进行口试、课堂展示、情景模拟等考核,促进学生职业口语能力培养。“+幼儿园”走园实践性口语教学模式,凸显职业特色,切实提高学生职业口语实践能力。

(三)构建“+社团”口语强化训练实践模式。按照“强化实践教学、活化课外研学”的口语能力培养思路,以“文学社”“幼儿故事表演社”“朗诵演讲社”等社团为载体,鼓励和支持学生加入自己感兴趣的社团,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强化口语技巧训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社团平台进行幼儿故事表演、儿歌朗诵、经典诵读、演讲等,充分认识角色体验的重要性。如通过《拔萝卜》《小蝌蚪找妈妈》《丑小鸭》等经典幼儿故事演绎训练,掌握如何通过灵活运用音高、音色、语气、肢体语言等来表现角色的年龄、性别、个性等,巩固、锤炼、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使自己口语表达具体、生动、形象。

(四)构建“+模拟”口语实践教学模式。在口语教学中,教师以一个视频或话题(故事、问题等)创设一个口语教学情境,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学生轮流扮演“教师”或“幼儿”角色,结合幼儿语言领域活动的儿歌、故事等,模拟中职语文儿童题材内容,进行模拟教学训练,或模拟幼儿生活情景中人物(大人或幼儿)的日常对话、唱儿歌等活动,侧重于培养学生幼儿化语感、体态,提高幼儿语言教学能力。例如在教学《接待》时,创设《小花猫的新房子》故事情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教学设计,分组轮流扮演“老师”和“小朋友”,进行“师”“幼”互动,及模拟幼儿接待客人情景。“模拟”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在实践中学习”的平台,培养学生教学活动设计能力,更能使学生掌握幼儿化口语技巧,提高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能力,毕业后能快速地适应岗位工作。

(五)构建“+證”口语实践模式。在进行语文口语教学中,对接职业标准,紧贴学生实际需求,注意收集资料,融入“幼师资格证”“普通话等级证”等考证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要求,将学生口语训练与幼师资格证考试、普通话考试内容相融合,注重训练的实用性和适用性,达到良好的教学实效。如将普通话历年考试的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作为训练题材,或设计“家长来幼儿园找到你说孩子胳膊有抓伤,你该怎么办?”“你为什么选择当幼师?”“绘画课上,小朋友们都画红太阳,小强画了黑太阳,你怎么办?”等话题进行幼师资格证考试面试的模拟训练,强化学生的口语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活动能力、教学能力,提高考证的通过率。

(六)构建“+赛”口语实践模式。在教学中,贯彻学校“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人才培养方案,定期开展讲故事比赛、朗诵比赛、辩论赛、教学技能竞赛等,鼓励并组织学生参加市级、省级的大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检验自我、交流学习、开阔视野的机会,增强对语文口语学习的热爱。并把比赛过程(含培训过程)与结果列入评价体系中,以赛代考,或作为评优、奖学金的重要参考依据,激发学生参与赛事的积极性和重视度,在“赛”字上做足文章、下苦功夫,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赛出水平,赛出风格,提高学生有话大声说、有话会说、有话说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七)构建“+演”口语实践模式。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校内文化艺术周、文艺晚会关于朗诵、演讲、儿童戏剧表演、故事表演等展演活动,校外走进幼儿园、社区进行演出活动,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口语实践机会。“演”口语实践模式,学生参与面广、积极性高,锻炼了胆量,增强了口语表达信心,教学效果显著。如 2018 年 5 月 30 日,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县“三月三”文化艺术节时展演了改编的《拔萝卜》幼儿故事情景剧,生动、形象、个性化的表演得到了观众的好评,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更好地激发了学习兴趣,在“演”中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运用多种“+”思维,对学生进行多方位、切实、独具特色的“全实践”口语学习和训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实现了中职语文教学体现专业特色、为专业服务的人文性与功用性。

【参考文献】

[1]钱孝红.中职幼教专业学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7

[2]钱卫青.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途径[J].文理导航(下旬),2014(9)

[3]钱秋菊.苏教版必修教材文言文基础知识教学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

[4]张 艳.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研究报告[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11

[5]覃志毅.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口语能力的实践与探讨[J].文教资料,2012(9)

[6]张 庆.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语言教学中的运用[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6(3)

【基金项目】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研究项目“‘+思维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全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GXZZJG2018A054)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徐 蔚(1971— ),女,广西昭平人,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高级讲师。

(责编 江月阳)

猜你喜欢
学前教育专业口语教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有效实施的探究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铜仁市学前教育专业新生科学素养现状的调查
小学英语口语教学方法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