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桥赋

2019-01-17 03:19方义华
东坡赤壁诗词 2019年6期

方义华

南山巍巍,湖水坦荡。老街之南,念桥毅然。借青山之铁骨,得水上之城墙。配地理之水道,成人工之拱圆。土堤行道,桥洞敞亮。拱桥曲水,渡口货船。

生产经营,买卖来往。行者匆忙,士农工商;经年累月,日夜循环。街长铺多,河宽堤弯。一壶好酒,品够茶香;三五清友,漫步神侃。春风拂柳,夏雨采莲;秋水流云,冬雪飞天。朝霞初起,桥头早见祥光;古时日落,江帆平安归航。稚子学书,乐购笔墨于街店;老翁迈步,欣见秧苗长水田。

春夏洪讯,浪涌弄前;岁月潆洄,清波荡漾。前途艰苦,携玉手于念桥之上;大路漫长,感道义在方寸中间。

以智博通,学究天人道广;民族忠义,英勇效法天祥。姚康贤能,经历风尘凶险;老大眉长,安心吐秀云天。方苞清雅,慧得义法真源;桐城文道,开派清正流长。姚鼐苦行,身登泰山顶上;文成学精,魂归乡村阮畈。汝纶高风,藏真五里山庄;勉成国器,重在人才培养。东美幼学,抚摸门前白杨;终老台湾,灵魂梦渡故乡。文轩爱国,菁华中学创办;烽火连天,救国开来继往。

天下之大,万里不远;宇宙之小,义念之间。道行正修,不在重奖;德性承传,贵在发扬。光前业绩,裕后因缘。

秀云青山,天野湖面。风霜雨雪,念桥泰然。石桥高在,义水深长。起步念桥,回归乡壤。何山无石?何石成桥?何桥名义?义津石桥,正是念桥。

方子颂之,赞曰:明清风雨,江湖波涛。义念民生,募石成桥。多次修缮,往来需要。方便行人,石铭功高。

附注:

[1]老街:义津街,地处长江菜子湖水道,是主要商品集散地。宋代經济就已兴隆。

[2]念桥:单孔圆形石桥。传说明代有位乞丐老奶奶募捐建桥,方便行人。她常常感念奉献者义举。桥建成后,故取名曰“义桥”或“义津桥”。老奶奶去世后,人们感念她的功德,又称义津桥为“念桥”或“念家桥”。义,正路。津,渡口。

[3]以智:方以智,明末清初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桐城(今枞阳义津浮山)人,属“桂林方氏”十四世。因抗清就义,其生平经历颇似宋末元初文天祥。

[4]姚康:明代枞阳会宫人。其墓地在念桥西对面的吐秀山上。碑文,传说是民族英雄史可法题写的。

[5]方苞:清代古文家,桐城派开山者,首倡“义法”古文理论,属“桂林方氏”十六世。其祖居即在义津方高庄。他时常往来义津与南京之间。清时,今天所属的江苏、安徽省合称“江南省”。

[6]姚鼐:古文家、教育家,方苞再传弟子。其代表作《登泰山记》。祖居枞阳钱桥姚王集。其墓地在义津镇阮畈村。

[7]吴汝纶:清代文学家、教育家。枞阳会宫老桥人。其墓地在义津镇五里拐庄。“曾门四弟子”之一。创办桐城中学,并作校训“勉成国器”。

[8]方东美:现当代美学家,杰出的爱国诗人。祖居义津镇杨湾,属“桂林方氏”二十三世。病逝于台湾,骨灰投放台湾海峡。

[9]方文轩:乡贤教育家、爱国者,太湖县人大代表。曾列席省政协会议。抗日战争时期,在义津杨湾,他组织民主力量毅然创办菁华中学,为国家培养抗日人才。并撰校训“顶天立地,继往开来”。时至今日,民间仍然流传着他“一马救菁华”的佳话。

[10]泰然:虽历经几个朝代风雨,因桥身为山石构成,念桥安然。政府百姓都重视,曾作多次修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