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西南山区籼粳杂交稻品种再生能力及丰产性研究

2019-01-17 02:46雷正平林席跃谢芳腾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24期
关键词:再生稻栽培研究

雷正平 林席跃 谢芳腾

摘 要:为探究籼粳杂交稻品种在赣西南地区作再生稻种植的可行性,选取5个籼粳杂交水稻新品种在赣西南山区进行了再生稻种植比较试验,研究其生态适应性、再生能力及产量构成。结果表明,甬优1538、甬优4953、甬优4949、甬优5550、甬优4149等5个籼粳杂交稻品种均可在大余县等赣西南稻作区作再生稻栽培,产量较高,经济效益较好。但不同品种的农艺性状表现差异较大,生产上应配套适宜的栽培技术。

关键词:籼粳杂交稻;再生稻;栽培;研究

中图分类号 S31,S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24-0041-04

再生稻即种1茬收2季,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重新发苗、长穗,再收1季稻谷。大余县年平均温度20.54℃,年降雨量1458mm,日照时间1499.3h,光照率39%,全年无霜期长301d,是传统的双季稻种植区,非常适合再生稻的种植。近2年,再生稻生产规模逐年扩大。为提高再生稻生产水平,充分利用籼粳杂交水稻品种的产量潜力[5],本试验以甬优4949等5个籼粳杂交品种为材料,研究其丰产性、抗逆性、经济性状和再生力等[4] [6],以期为再生稻大面积种植提供品种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共6个,甬优4949、甬优4149、甬优5550、甬优4953、甬优1538等5个籼粳杂交品种,以籼稻杂交品种晶两优534为对照。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大区对比试验,不设重复,各处理区面积0.3hm2以上。试验在大余县池江镇池江村马龙里项目核心示范区内进行,试验地上年茬口为中稻,肥力中等,地力均匀;土壤类型为中潴灰麻沙田,排灌方便。2季均机收,中留桩收割。

1.3 田间管理 塑盘育秧,秧龄20d,抛秧密度18万穴/hm2。头季稻每hm2分别施纯N195kg、P2O5156kg、K2O195kg,再生季每hm2分别施纯N195kg、P2O545kg、K2O120kg。田间水份管理遵循“两次晒田,湿润管理”原则,重点防控纹枯病、稻瘟病、稻飞虱、螟虫等病虫。

1.4 观测记载 田间观测记载各品种生育期、株高、有效穗、群体转色、整齐度、株型及抗逆性等,室内考种调查2茬穗数、穗长、每穗总粒数、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再生节位、脱粒性等。各品种按成熟先后及时收获,单独机收计产。

1.5 数据分析 利用Excel 2016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进程 由表1可知,全生育期以甬优4949、甬优4149等2个品种最短,为208d,比对照晶两优534短1d;甬优4953与对照相当,均为210d;甬优1538比对照长2d,为212d;甬优5550比对照长16d,为226d。甬优4949、甬优4149、甬优1538、甬优4953和对照(CK)头季生育期在132~136d,均在8月15日前收获;再生季均在9月20日前齐穗。甬优5550头季生育期为149d,比对照长13d,8月25日收割;再生季齐穗期在9月30日,存在遭遇寒露风的风险。

2.2 主要经济性状

2.2.1 头季稻 由表2可知,甬优4953、甬优1538、甬优4949、甬优4149等4个品种株高头季与对照相当,在114.1~122.1cm,比较适中;甬优5550株高为133.2cm,比对照高18.9cm。甬优4949、甬优4149、甬优4953、甬优1538个等4个品种的穗长均比对照短,在23.8~24.3cm;甬优5550穗长为25.7cm,比对照长0.6cm。5个籼粳杂交品种的总粒数、实粒数均比对照明显多,以甬优4953总粒数和实粒数最多,分别为252、207粒/穗。甬优4953结实率明显高于对照,为85.2%;其他个4个品种与对照相当。千粒重以甬优5550最重,为25.7g,比对照重3.7g;其它4个品种千粒重在23.4~25.7g,均比对照重。理论产量以甬优1538最高,为11645.2kg/hm2,比对照高2591.1kg/hm2;甬优4953、甬优5550、甬优4949、甬优4149分别比对照高1815.7、904.4、851.1、262.9kg/hm2。

2.2.2 再生季 由表3可知,再生季以甬优5550株高最高,为91.2cm,比对照高24.7cm;甬优4949、甬优4149、甬优4953、甬优1538的株高在77~80cm。穗长以甬优5550最长,为23.8cm,比对照长5.1cm;甬优4949、甬优4953分别比对照长4.9、3.1cm,甬优4149、甬优1538分别比对照短0.8、1.1cm。5个籼粳杂交稻品种的总粒数和实粒数均比对照多,其中甬优1538的总粒数和实粒数最多,分别为144、119粒/穗,比对照多40、33粒/穗;其余品种依次为甬优4953、甬优4949、甬优5550和甬优4149。结实率以甬优4953最高,为84.6%;其余品种结实率均与对照相当。5个籼粳杂交稻品种千粒重均重于对照,以甬优5550最重,为24.3g,比对照重3g。理论产量以甬优1538最高,为9230.9kg/hm2,比对照高1522.5kg/hm2;甬优4953、甬优4949、甬优5550、甬优4149分别比对照低131.1、578.6、621.7、180kg/hm2。

2.2.3 再生能力 从表4可知,非碾压区再生穗数以甬优1538最多,为33.7穗/丛,比对照多10.4穗/丛;甬优4149、甬优4953与对照相当,甬优5550、甬優4949分别比对照少2.6、6穗/丛。从非碾压区稻桩的再生率来看,甬优4953、甬优1538分别达到2、1.9倍,再生能力较强;甬优4949、甬优5550为1.7倍,再生能力中等,与对照相当;甬优4149仅为1.3倍,再生能力较差。从碾压区稻桩的再生率来看,甬优4949最高,为1.6倍,比对照略强;甬优4953、甬优1538则表现较差;说明甬优4949的耐碾压能力比对照和其它4个籼粳杂交品种都强。从非碾压区再生穗不同节位的发生情况看,甬优4949、甬优5550基部第1~2节位明显多,甬优4149第3~4节位明显多,甬优4953、甬优1538和对照的第1~4节位均表现较多,说明甬优4949、甬优5550和对照适宜低桩收割,而甬优4149适宜中留桩收割,甬优4953、甬优1538适宜高留桩收割。另外,各品种非碾压区和碾压区稻桩的再生穗穗长均是第1~3节位的明显较长,说明低节位再生穗对再生季的产量贡献较大,适当低留桩收割有利于提高再生季产量。

2.3 实收产量 由表5可知,各品种2季实收总产量差异较大;甬优1538、甬优4953、甬优5550、甬优4949等4个品种均比对照增产,增幅在1.95%~24.7%;其中,甬优1538、甬优4953增产极显著。甬优4149比对照减产,减幅8.8%,达到显著水平。从头季实收产量来看,5个籼粳杂交品种均比对照增产,增幅在2.8%~28.6%;从再生季实收产量来看,仅有甬优1538比对照增产,增幅达到在19.8%;而甬优4149、甬优5550、甬优4949、甬优4953均比对照减产,减幅在1.7%~23.4%。

2.4 抗逆性 从表6可知,甬优4949、甬优4149、甬优5550、甬优4953、甬优1538等5个籼粳杂交品种株型适中,茎秆较粗壮,分蘖力中等;其中甬优5550植株较高,茎杆粗壮。对照晶两优534株型适中,分蘖力强。6个品种抗倒伏性均较好,头季成熟均表现整齐一致;但在再生季,甬优4949等5个籼粳杂交品种成熟相对整齐一致,而对照表现相对不太一致,部分迟发或低发的再生稻穗成熟期相差10d以上。6个品种均未发现叶瘟、穗瘟和稻曲病,甬优4949、甬优4149、甬优5550、甬优4953、甬优1538等5个籼粳杂交品种有轻度纹枯病。粳稻品种在赣南地区作中稻栽培易感稻曲病[1],但作再生稻栽培的头季稻扬花期在7月上旬、再生季稻扬花期在9月中旬;同时试验期间天气雨水较少,不利稻曲病的发生。

2.5 品种综合评价

2.5.1 甬优1538 该品种全生育期为212d,其中头季为136d,再生季为76d。头季有效穗数为265.2万穗/hm2,株高111.3cm,穗长21.5cm,总粒数225粒/穗,实粒数185粒/穗,结实率82.0%,千粒重23.8g,理论产量11645.2kg/hm2;再生季有效穗数为344.8万穗/hm2,株高77cm,穗长17.6cm,总粒数144粒/穗,实粒数119粒/穗,结实率82.8%,千粒重22.5g,理论产量9230.9kg/hm2。田间未发现稻瘟病、稻曲病等病害,茎杆相对粗壮,不易倒伏。再生能力强,非碾压区再生率达到190%,碾压区再生率在120%左右,在留桩高度31cm收割情况下,稻桩基部第1~4节位均表现较多的再生苗,且第1~3节位的再生穗的株高、穗长表现较为一致,适宜高留桩收割再生季田间成熟度表现较为一致;较难脱粒,适宜迟收。该品种着粒密度大,穗粒数多,容易获得高产;但头季分蘖能力中等,栽插时应注意增加基本苗数。

2.5.2 甬优4953 该品种全生育期为210d,其中头季为134d、再生季为76d。头季有效穗数为224.3万穗/hm2,株高119.2cm,穗长24.2cm,总粒数252粒/穗,实粒数207粒/穗,结实率82.2%,千粒重23.4g,理论产量10869.8kg/hm2;再生季有效穗数为291.5万穗/hm2,株高79.4cm,穗长21.8cm,总粒数135粒/穗,实粒数114粒/穗,结实率84.6%,千粒重22.8g,理论产量7577.3kg/hm2。田间未發现稻瘟病、稻曲病等病害,茎杆相对粗壮、不易倒伏。再生能力强,非碾压区再生率达到200%,碾压区再生率在120%左右,在留桩高度31cm收割情况下,稻桩基部第1~4节位均表现较多的再生苗,且第1~3节位的再生穗的株高、穗长表现较为一致,再生季田间成熟期表现较为一致,适宜低留桩收割;较难脱粒,适宜迟收。该品种着粒密度大,千粒重较大,穗粒数多,容易获得高产。但头季分蘖能力中等,栽插时应注意增加基本苗数。

2.5.3 甬优4949 该品种全生育期为208d,其中头季为132d、再生季为76d。头季有效穗数为230.1万穗/hm2,株高122.1cm,穗长23.8cm,总粒数215粒/穗,实粒数183粒/穗,结实率85.2%,千粒重23.5g,理论产量9905.2kg/hm2;再生季有效穗数为299.1万穗/hm2,株高80cm,穗长23.6cm,总粒数126粒/穗,实粒数105粒/穗,结实率83.6%,千粒重22.7g,理论产量7129.8kg/hm2。田间未发现稻瘟病、稻曲病等严重病害,茎杆相对粗壮、不易倒伏;再生能力强,非碾压区再生率达到200%,碾压区再生率在120%左右;在留桩高度31cm收割情况下,稻桩基部第1~4节位均表现较多的再生苗,且第1~3节位的再生穗的株高、穗长表现较为一致,适宜低留桩收割,再生季田间成熟期表现较为一致;较难脱粒,适宜迟收。该品种着粒密度大,穗粒数多,结实率高,容易获得高产。但头季分蘖能力中等,栽插时应注意增加基本苗数。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甬优1538、甬优4953、甬优4949等3个籼粳杂交品种组合均可在大余县等赣西南稻作区作再生稻栽培,2茬总产量达14123.2kg/hm2以上。甬优1538产量高达17283.2kg/hm2,田间表现丰产性能好,可在大余县池江镇以北地区推广种植;甬优4953、甬优4949等2个品种的头季分蘖能力相对较弱,生产上应注意确保基本苗数;甬优5550虽然丰产性能较好,产量潜力较大,但因其生育期偏长,宜在大余县池江镇以南的低纬度地区作再生稻栽培,并应适当早播。甬优1538、甬优4953适宜高留桩收割,甬优4949、甬优5550适宜低留桩收割,甬优4149适宜中留桩收割。参试品种间的生育期、再生能力等存在较大的差异,生产上应配套相应的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林席跃,郭善明,雷正平等.中稻杂交超级稻品种小区对比试验初报[J].中国种业:2013,04:57-60.

[2]扬秋生,孙小成,朱志华,等.湘南中稻-再生稻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模式及技术[J].作物研究,2017,31(4):446-447.

[3]梁建红,梁中卫.涟源市中稻-再生稻全程机械化高产模式的优势及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8,04:26-27.

[4]张元虎,孙立军,张梅.籼粳杂交稻甬优4949再生稻栽培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8,16:42-46.

[5]熊梁,刘丹.甬优4949再生稻全程机械化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2018,57(9):16-19.

(责编:孙迎春)

猜你喜欢
再生稻栽培研究
“稻+再生稻+马铃薯”种植模式适用栽培技术
再生稻促芽追肥机研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油麦菜栽培要点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自然栽培的味道
粮食 超级稻再生稻平均亩产创世界纪录
夏季苦瓜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