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质本位视角下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2019-01-18 21:54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体育训练体育老师医学院校

王 凯

(厦门医学院 公共课教学部,福建厦门 361023)

目前的很多职位是需要复合型人才的,高端性的人才要想突破单个区域的未知,改造点通常是交合型学科,为此,职业素养不单单只是一种单个的理解以及能力的表现,而是对所有能力的有机统一。教育行业的发展不应当低于时代成长的速度,要具有前瞻性。所以,医学院校体育专业的改革工作就需要在职业素养本位的视域下展开。职业素养本位指的是具备从事具体职业以及事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以对人品等职业综合素养的培育为根本目标与价值取向。只有以这种方式培育出的人才,才可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并满足于职业的要求。但是医学院校相比较其余的综合性院校来讲具有特殊性,对学生的培育也应当具备明确的职业类别。

1. 职业素养本位视域下的医学院校在体育教学当中所存留的问题

经过对各个医学院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学生意向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进行研究,了解到医学院校体育教学的现况,在职业素养本位的视域下实行探析,发现目前所存留下来的以下三点问题。

1.1 体育教学内容以及医学职业特征之间的联系松散

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虽然容易受到诸多方面的要素影响,但是单单从现实的选择成果进行探析,就能够获得最真实的现况,从而有助于探析其根本的影响成分,并寻找解决方案[1]。很多医学院校的体育教学内容主要是跑步、足球以及篮球等,而有一小部分院校包含了街舞、跆拳道等,几乎所有医学院校的体育教学内容都是与医学专业无关的,但和其他综合类院校的体育教学内容是相一致的。

其实,不同的职业在工作当中对体育训练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2]。目前,有少部分流行体育项目的教育内容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并未与医学专业的职业特征进行结合,所以还不能使学生真正满足于就业后对体育的需求,所以医学院校在自己的体育专业中应该涵盖一些相关医学知识。

1.2 学生在体育课当中的参与性以及学生的训练意识存在差异

各个医学院校的学生在体育课上的主动参与性存在差别,但是总体数据较低,62%的学生表示对体育课的感觉还行,而10%的学生表示对体育不感兴趣。数据表明还是有许多的学生认为体育课是比较重要的[3]。这就表明医学生本身的自我训练意识还是比较强的,但是很明显体育训练并未满足学生的要求,导致学生积极性过低,体育教学没有完全发挥出作用。经过调查发现:体育课的训练成果不好;学生对体育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有些训练项目容易造成学生受伤;反感体育教师。

1.3 师资力量和医体教育要求之间存在差异

体育老师是体育科目的创造者、研发者以及实施者[4]。经过对各大院校体育老师的专项、学历以及职称等进行研究,发现医学院校的体育老师专项覆盖面很小、学历层面很高、职称主要是处在讲师这一级别上。因此医学院校体育老师的专项与之所在的医学院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基本吻合,即使研究生以及更高的学历所占的比例为80%,但是职称还处在讲师级别,也并不排除其余的影响要素。这表明医学院校体育老师的能力不够,对体育教学内容的探究也是一种实用性较强的研究,能力不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体育教学内容的创新[5]。目前的医学院校体育教学已经不能满足于医学职业要求,所以医学院校必须重视对人员的招聘与培养。

2. 职业素养本位视域下医学院校体育教学的变革思想

2.1 以身心健康为基础

体育的实质就是锻炼身体,为此,医学院校体育教学的关键任务就是要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具有针对性的训练。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身心健康是最基础的要求,尤为重要的是要依据学生以后的就业道路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为学生以后的就业生涯建立一个好的身体基础[6]。更高级别的要求就是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实行更具体的划分。有些工作的状态是以站姿为多,有些是坐姿最多,因此所要调节的力量以及肌肉与耐力等条件也会有所不同,在长时间的工作状态下肌肉很容易出现疲劳的状态。在医院工作的忙绿程度可想而知,因此对医院工作者的体能要求是非常高的,所以要先对自身的体能进行系统的提高,再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是目前医学院校体育教学变革在身体素养方面的具体要求。

2.2 医体联合是根本途径

医学和体育之间具有许多的交合点,学生不仅要具备专业学科的知识,同时也应对体育教学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而提升学生参加体育训练时的积极性。同时,当学生自身得到了好的运动体验后,也能够丰富其在医学造诣里面的知识结构,尤其是运动医学或是健康医疗专业。中国的传统体育养生方法和中医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其中利用了中医的经络以及穴位知识,而且在古代有很多的行医方式,比如中医接骨以及铁打损伤等[7]。这些都说明了体育和健康的关系。为此,医学院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健康出发,通过医学专业知识的引入让学生更加了解体育这门课程。

2.3 以体育终身为目的

医院工作者的自身健康程度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情绪,经过体育方式进行治疗,对医护人员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因而,医护人员的忙绿首要影响到的就是医务人员参加体育训练的时间,要是在校期间不能够帮助其养成一个良好的体育训练习惯,那么当其真正进入工作阶段自动参加体育训练的意识就会变低,终身体育训练也就不复存在。一个好的体育训练习惯的养成取决于兴趣[8]。为此,医学院校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尽可能地覆盖到更多的运动项目,并以提升兴趣为前提,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从中得到一个好的运动体验,并且逐步形成一个良好的体育训练习惯。另外,应当教育学生要给自己开一张合理科学的运动处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运用知识,并由此设计出一系列针对医护人员常见职业病的运动项目,比如脊椎病、静脉曲张以及脖子酸痛等,满足更多人员的锻炼要求。终身体育,是医学院校体育教学变革的最终目的。

2.4 最重要的还是身心康健

医院工作者在长久的忙碌以及紧张状态下,很容易产生忧虑、烦躁、急迫、不安等这些对身心健康不好的情绪。参加体育训练会促使身体自动释放多巴胺、内啡肽与血清素,而人体所分泌出来的这几种物质对降低烦躁情绪、提升抗压能力、调理情绪、产生愉快的心情、有效地缓解忧虑以及转换负面情绪都有着极好的成效[9]。为此,体育训练在缓解医院工作者的工作压力方面具有很好的成果。身心健康是医学院校体育教学变革当中所不能忽略掉的内容。

3. 结束语

医学院校的体育教学变革兼备着专业性以及特定性,拥有着极好的交合式学科优点,以职业素养本位为起点,对医学院校体育教学变革进行充分的探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性职业素养,有助于学生以后的职业成长[10]。

猜你喜欢
体育训练体育老师医学院校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的逻辑起点——读《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战略研究》有感
体育训练教学中的平衡发展
体育老师在电影院上语文课
体育训练中的兴趣与培养
有些唐突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智能终端在体育训练过程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医学院校内药用植物园规划与建设初探
四百秒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