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变局”下的中俄关系

2019-01-18 23:22赵鸣文
统一战线学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中俄俄罗斯

赵鸣文

“百年变局”下的中俄关系

赵鸣文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北京 100800)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秩序和国际格局发生深刻调整和变化。以中俄等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崛起,世界多极化势头强劲。以美欧为代表的西方发达经济体影响力日渐式微,民粹主义沉渣泛起,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全球化进程受到严重干扰,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风险和挑战增多。面对前所未有的嬗变局势,值此中俄建交70周年重要节点,中俄元首不失时机地将两国关系提升到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新高度。两国背靠背、守望相助,共同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坚定不移推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必将造福于两国民众和世界人民。中俄关系虽然面临诸多内部和外部严峻挑战,但已然成熟并充满韧劲。

百年变局;中俄关系;中俄美关系;新时代

二战结束后,世界秩序和战略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在成立之初只有不到50个主权国家加入的联合国,如今已有近200个成员国。全球的“南升北降”“东升西降”力量对比日趋明显。中俄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不断壮大,西方的整体“色彩”日渐黯淡。欧洲债务危机余波未消,难民问题接踵来袭,民粹主义蠢蠢欲动,新老欧洲矛盾迭起,英国脱欧一波三折,导致“黑天鹅”事件频发。昔日“冒险家乐园”的美国风光不再,“9·11”事件和次贷危机成为美国时代的拐点,国内保守势力的焦虑和危机感不断加剧。这一届美国政府的霸凌和保护主义色彩更加突出,不断退出国际和地区多边机制,导致现有国际秩序摇摇欲坠。随着反恐不再是美国的第一要务,中美之间“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的矛盾被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某些政客共同视为对美国地位的挑战,再次引发中美关系发生“质”变的争论。受涉嫌“通俄门”事件影响,特朗普团队的对俄政策被美国两党绑架,以至于俄美关系临近转圜又突发逆转,两国关系非但没有缓和,反而更加恶化。面对纷繁复杂的地缘形势,如何应对变局、营造各自和平发展的环境,成为摆在中俄面前的严峻课题。

一、中俄关系的背景

冷战结束后,世界秩序和国际关系的演变进程没有戛然而止。美国一超独霸、单边主义横行,继续谋求单方面的绝对战略优势,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面临严峻挑战。21世纪以来,以美欧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在军事、政治、经济和科技等方面保持巨大优势,但其影响已经开始走向衰落。与此相反,作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中俄风景独好,中俄关系逆势发展并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和国际公平正义的压舱石和稳定器。这使西方一些政客因对世界权力重心东移而产生的不安全感和焦虑急剧上升,尤其是在反恐已经不再是美国头等要务后,特朗普政府不顾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一改美国一贯倡导并维护的以契约、规则和制度为基础建立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做法,接连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巴黎气候协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伊朗核协议以及美苏(俄)中导条约等国际多边机制和协议,甚至扬言要退出世贸组织和联合国,给现有世界政治经济秩序造成巨大冲击,带来了极大不确定性。

(一)国际力量发生有利于新兴经济体的变化

21世纪初,“9·11”事件和次贷危机给冷战结束后的美国造成了重大打击。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都开始出现衰退迹象。无论是小布什政府还是奥巴马政府都没能扭转美国对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力迅速下滑的颓势。特朗普上台以来,喜怒无常、朝令夕改,加之党争纷沓、相互倾轧,导致白宫创下史上“政府关门”时间最长的纪录。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著名节目主持人法里德·扎卡里亚公开表示,人们已对特朗普“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地位上胡乱动用霸权并滥用权力的种种方式感到震惊”,“美国的霸权已经结束”[1]。欧洲也不再是人们往日趋之若鹜的美好世界,英国脱欧使本就矛盾重重的欧盟雪上加霜。相反,以中俄为代表的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实力持续走强,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全球经济增长重心开始从发达国家转向新兴市场,世界秩序进入从美国主导的一极体系转向多极体系的重构期。在过去10多年里,包括新兴经济体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50%,到2035年,其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或达60%,在全球贸易和跨境投资中的比重将相应大幅上升[2]。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不但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是全球GDP 超过10万亿美元的第二个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提高至近30%。对此,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也无不感叹,完全想象不到这么多年中国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这是一个超越人类极限的梦想,也彰显了人类精神的巨大胜利。”[3]与此同时,自2000年以来,俄罗斯经济连续9年保持增长,年均增速达7%左右。即便在美欧制裁情况下,2016年俄罗斯的平均家庭收入仍达到10 344美元,比2000年的2 935美元多出3倍以上。2018年俄罗斯预算盈余达到其GDP的2.5%,为近7年来首次。俄罗斯央行黄金储备突破2 000 吨,在全球储备总量中占比高达18%。

(二)中美关系进入“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冲突期

出于争霸世界的需要,尼克松在1972年主动开启对华开放大门,推动美国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然而,美国历届政府都没有放弃遏制中国崛起的政策。苏联解体后,美国遂将中国作为“和平演变”的下一个主要目标,不遗余力地强化对华围堵战略并利用所谓的“与台湾关系法”牵制中国统一大业。“9·11”事件和次贷危机打乱了美国全球战略,出于反恐和复苏经济的实际需要,小布什政府和奥巴马政府都暂时淡化了对中国是否会成为美国主要战略竞争对手的忧虑,对华都采取了“接触”多于“遏制”的政策,为中美关系赢得了一段相对平稳的发展期。然而,在奥巴马政府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后,美国对华政策中的“遏制”力度开始加大,不断在中国周边排兵布阵,导致中国地缘环境急剧恶化。特朗普上台后,在“美国优先”和“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施政背景下,中美之间既有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显现。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内的保守势力在对华认知和政策上保持空前一致,妄称中国对美国国家安全及其主导的全球秩序构成严峻挑战和威胁,不断从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全维度加大对华战略打压力度,并将美国太平洋司令部更名为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以强化印太战略,将中美关系几近推入谷底。

(三)俄美关系“症结”越拉越紧

冷战结束后,美国没有放弃遏制俄罗斯全面“西倾”的政策,仍在加紧向后苏联空间渗透,在独联体国家接连策动“颜色革命”、建立亲美政权,打造反俄前哨,瓦解和剥离前苏联地区国家与俄罗斯的传统关系,企图将俄罗斯的战略生存空间压缩到其本土,使之沦为二流国家,永远不能东山再起。在美国一些精英看来,改制后的俄罗斯理应按冷战结束后美国为它撰写的脚本,“成为民主国家并按美国为它指定的位置在欧洲就座”。在完成这一切之前,“美国将继续通过制裁和其他措施向俄罗斯施加巨大压力”[4]。在此背景下,无论是叶利钦执政初期奉行全面“西倾”的对外方针,还是普京入主克里姆林宫后不断向美国释放善意,支持小布什政府发动对阿富汗的反恐战争,抑或是两人在后期都推行了对美国及其西方势力的抗争路线,都没能彻底走出俄美关系时好时坏的怪圈。在美国推动下,1999年北约将波兰、匈牙利和捷克一并收入麾下,其战略防御前沿向东推进650~750公里,使俄罗斯受到“兵临城下”的严重威胁。2004年4月,北约示威般地将中东欧地区的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以及波罗的海的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等7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和原苏东集团国家一并纳入囊中,致使俄罗斯不仅失去对波罗的海出海口的控制,甚至退回到欧亚大陆东北部“原料和产品产地与运输线相距数千里”的原点[5]。2005年3月,继格鲁吉亚和乌克兰爆发“颜色革命”后,美国等西方势力又在吉尔吉斯斯坦策动“街头革命”,导致俄罗斯主导的独联体四面楚歌、危机四伏。小布什政府不顾俄罗斯的强烈反对,一意孤行退出《反导条约》,加紧研发和部署导弹防御网络,旨在进一步削弱俄罗斯战略和战术打击能力。尽管奥巴马上台后试图通过缓和对俄关系,进而带动与俄罗斯在诸如尽快签署新的《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等方面的合作,但由于美俄战略利益相悖、价值观迥异,在一些国际和地区重大问题上分歧严重,使两国关系“重启”虚多实少、效果不彰。虽然特朗普在当选总统前后都一再声称要扭转美俄关系的低迷状况,但由于共和党和民主党派系掣肘,俄美关系非但未能转圜,反倒使其不断升级对俄的遏制和制裁,一度使两国关系出现自冷战结束以来的最糟糕局面。

(四)中俄来自地缘环境和经济下行的压力不断上升

自奥巴马政府宣布“重返亚太”,并宣称在2020年前将60%部署在海外的空军和海军力量调往亚太地区以来,中俄两国的外部发展环境和各自国内经济形势的压力持续加大。2014年,在美欧对俄罗斯轮番制裁的同时,中国遭到西方势力新一轮战略打压。美国支持其盟国及有关国家频频制造事端,导致中国周边地缘形势异常严峻。2015年,美国国防部情报局局长文森特•斯图尔特公开鼓噪,俄罗斯和中国是关乎美国生存的最大潜在威胁。美国国防部的新版《国家军事战略》大肆渲染所谓的中俄威胁,妄称中国在南海的行动加剧了亚太地区紧张气氛,指责俄罗斯偏好用武力手段实现国家目的。2017年以来,美国同时打压中俄的频次明显增多,特朗普政府的首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声称中俄是美国面临的首要挑战。《2018年美国国防战略报告摘要》进一步强调,美国安全环境发生变化,大国竞争取代恐怖主义并成为美国国家安全主要关注点,中俄等国对美国构成主要挑战[6]。美国国防部《核态势评估报告》对2010年奥巴马政府的评估报告作了修正,将俄罗斯、中国和朝鲜视为主要核威胁来源。美国某些政客更是煽风点火,妄称近年来“北京和莫斯科关系的深化程度已超出观察家几年前的预期。两国采取一致行动完全可能对美国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害,即使它们从未结成联盟”。他们认为,俄罗斯和中国的非军事合作也会削弱美国,甚至威胁到美国民众的生活方式[7]。

为牵制中国,美国及其盟国不断在中国周边网罗盟友,编织反华小圈子,蓄意制造事端。美军“卡尔·文森”号核动力航母战斗群,“拉森”号、“霍珀”号、“马斯廷”号、“迪凯特”号等导弹驱逐舰,B-52战略轰炸机和海军EP-3侦察机等,频频闯入中国南沙岛礁临近海域炫耀武力。美国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一再批准对台军售案,签署旨在鼓励美台官员互访的所谓“台湾旅行法”,接连不断派遣驱逐舰和巡洋舰等大型舰只穿越台湾海峡,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严重错误信号。

为保持对俄罗斯的高压态势,美国和北约先后向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增派4 000人的兵力,并拟再向波兰增派1 000人的兵力,其侦察机和舰只不断在俄罗斯边界及位于地中海和黑海地区的海军集群驻地附近出没,导致双方战机和战舰频频发生几近碰撞的险情。美国及北约高调举行由14个成员国外加芬兰和瑞典参加的应对俄罗斯可能进犯的大规模军演,“旨在打破俄军与北约军队责任区交接地带的现有平衡”[8]。2019年初以来,美国国防部开始制定耗资约1 350亿美元,专门针对所谓来自中俄威胁的新作战方案,旨在“秘密侵入”敌方(中俄)纵深地带,攻其薄弱部位[9]。

随着特朗普政府断然发起对华贸易摩擦和西方持续升级对俄制裁,中俄各自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骤然上升,俄罗斯经济复苏面对的挑战更加严峻,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更加艰巨。2014年底至2015年初,俄罗斯卢布一路暴跌,经济金融形势严重恶化,包括俄罗斯外贸银行等27家银行不得不申请国家救助。惠誉、标普和穆迪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接连将俄罗斯长期主权信用等级降至“BBB-”和“BB+”垃圾级,评级展望为负面。为解决民生问题,俄罗斯不得不将包括总统在内的所有公职人员月薪削减10%。2016年,俄罗斯GDP在上年下降基础上又下滑0.2%。为缓解财政窘况,俄罗斯不得不将国防开支和筹备2018年世界杯足球赛的开支分别削减5%和60亿卢布,以出售国有的俄罗斯石油公司19.5%的股份来换得110亿美元资金应急。2018年,俄罗斯经济增幅继续受阻:其GDP在一季度同比增长1.3%,在二季度虽回升到1.9%,在三季度又下降至1.3%,在四季度增长2.7%,经济年化增幅仅为0.5%,低于政府和央行预期,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比2013年下降8.3%。2019年5月,俄罗斯制造业PMI指数从上月的51.8降至49.8;6月,加工业PMI指数降至48.6,继续沿荣枯线下行。由于无盈利可图,美国福特公司决定结束在俄罗斯境内的业务,退出该国市场。为此,世界银行认为,即便欧美制裁结束,俄罗斯的经济前景依旧黯淡,要彻底摆脱经济危机至少要10至15年[10]。俄罗斯联邦政府预测其经济增长减速会持续20年,GDP年增幅在最好的情况下也只能约为2%[11]。自2011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开始放缓,但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当然,受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上升等因素影响,中国经济也面临一定下行压力[12]。

二、中俄关系的定位

中俄关系的定位是根据各自国内发展进程和国际及地区形势演进不断调整变化的,但不管如何调整,两国都始终坚持发展两国关系不针对第三方和不结盟的原则。尽管如此,自1996年两国将双边关系确定为面向21世纪的平等互信“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来,有关中俄关系到底是“权宜之婚”还是会重走“结盟”之路的议论一直不绝于耳。尤其在中俄战略生存环境恶化,双方不约而同地加大战略协作力度时,有关国家和人士做出“中俄结盟”的错误猜疑。中俄关系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新型国家关系模式。

(一)中俄没有与西方为敌的政策

从对外关系维度看,西方中心主义一直是俄罗斯外交的主要优先方向,而发展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关系也始终是中俄对外政策的主轴。虽然两国都将发展与对方的关系作为各自对外关系的“优先方向之一”,但双方都把对美国的关系置于重要的位置。俄罗斯前驻外大使鲍里斯·皮亚德舍夫认为,两国伙伴关系只是为了补充,而不是取代各自与美国和欧洲的关系[14-15]。

中国始终把维系与美国的良好关系作为稳定外交全局的关键所在。实现中美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优先方向[16]。中国的振兴与发展离不开西方的现代化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离不开稳定与和平的外部环境。无论是从对外政策上还是国内需要上,中国都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去挑战甚至颠覆当今国际体系和秩序的基本框架。1996年,中国同俄罗斯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997年,江泽民在访问华盛顿期间提出建议,中美也在按“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的提法发展,与俄中正式文件中的提法并没有太大区别[18]。2010年5月,中国首次提出与美国探索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倡议。2013年6月,中美元首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会晤期间,确认了共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共识。只有不与西方发生争端,“才能扫清实现中国梦这一长期战略道路上的外部障碍”[19]。即使是在美国对华发起贸易摩擦的情况下,2018年中美双边货物贸易额仍增加到6 598.5亿美元,同比增长3.9%,双向投资累计超过2 400亿美元。

尽管对华关系极为重要,致力于国家复兴、重回西方文明世界的俄罗斯,始终在寻求与美国建立正常国家关系,甚至是“战略伙伴关系”[20]。2003年10月,普京在卡塔尔半岛电台发表谈话时强调,莫斯科和华盛顿有着保障世界战略稳定和人类安全的共同任务。因此,俄罗斯和美国结成战略伙伴关系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俄罗斯外交和国防政策委员会主席谢尔盖·卡拉加诺夫认为,俄美如果消除地缘政治偏见,两个最强大的军事大国的联合军事行动将是对付任何潜在侵略者最好的遏制因素[21]。即便是在美国与俄罗斯关系恶化的情况下,普京等核心领导层也没有放弃改善与美国的关系,与其发展正常国家关系的努力。普京在接受美国福克斯新闻频道的采访时呼吁,美国国内的政治博弈不能让俄美关系成为“人质”。俄美应停止相互争斗,齐心协力面对共同困难[22]。2018年10月,普京在瓦尔代论坛上表示,特朗普总统愿意倾听他的意见,而并非像一些美国媒体所说的完全不听劝告的人,这位美国领导人正致力于恢复良好的美俄关系[23]。有的人士认为,一旦制裁解除,俄罗斯更倾向于瞄准欧洲而非东方国家[24]。

(二)中俄两国坚持结伴不结盟

有的人士认为,“俄罗斯和中国的联合反制措施会让美国人冷静下来”[25]。有的人士断言,不单是20世纪50年代的苏中联盟曾令西方提心吊胆,如今的俄罗斯核力量、科技和资源潜力与中国经济结合起来也足可推翻美国秩序并将世界格局拉向有利于自己的一边[25]。美国军事专家声称,俄罗斯和中国在未来战争中“无法一对一与美国匹敌,可它们的合力无疑会给这个超级大国制造严重麻烦”[26]。国与国的结盟已不符合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在中苏关系史中,双方结盟没能确保两国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相反,“政治上的尖锐对立客观上却使两个伟大社会主义国家的必要合作中断近30年”[27]。为此,1994年9月,中俄在《联合声明》中郑重宣布,两国决心发展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既不结盟,也不针对第三国。这也是中俄发展双边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2001年7月,双方签署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不同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摒弃了不结盟即对抗的冷战思维模式。然而,随着国际形势急剧演变和中俄不断提升战略协作水平,国际社会乃至中俄两国内的部分人士对中俄是否会始终坚持不结盟的立场再次产生质疑。在这些人看来,中俄不结盟不过是双方在具体情况下的某个时间段作出的表态。在如今美国新军事战略已将中俄视为自己主要对手的情况下,不排除“或迫使莫斯科和北京将其作为考虑军事政治结盟的因素”[28]。有的人士认为,中国坚持不搞军事政治同盟的原则并“不是任何情况下不容变更的教条”,“如果美国真的转向武力压制,这个封印就会解除”[29]。中国有学者认为,目前出现新大国结盟概率较小,但十年后国际格局很有可能出现质变,届时中俄结盟概率将提高[30]。也就是说,中俄是否结盟取决于美国给两国的压力有多大。然而,结盟无疑是冷战和集团政治的产物,历史经验和教训使双方清醒地认识到,中俄结盟不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中俄结盟虽然可以成为应对美国压力的有效工具,但这个联盟将被视为攻击性和挑衅的行动,而非防御性反应[31]。这“不啻为向美国发出两国欲对其展开全线对抗信号”[32],给西方政客提供中俄是西方威胁的口实,加剧国际地缘形势恶化,影响两国对西方的整体战略推进。中俄在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恰恰都不希望一纸盟约影响各自对外交往的更大空间,而是希望建立一种既能“背靠背”守望相助,又能感到相对自由舒适的关系。“中国对20世纪50年代末产生的国家利益被莫斯科破坏的感觉似乎是与俄罗斯牢固地缘政治、意识形态和军事联盟瓦解的主要原因。”[33]2019年,中俄发表的《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向外界发出两国将继续致力于维护多边主义和国际秩序的强音,但“中俄携手维护全球战略稳定,不是为了一已私利,更不是走结盟对抗第三方的老路[35]。

(三)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20世纪80年代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时,双方即达成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基础上发展两国关系的共识。苏联解体后,中俄继续强调的上述原则是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的基础。1992年12月,双方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中重申,两国将按照《联合国宪章》,本着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及其他公认的国际法准则来发展双边的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关系。1994年9月,双方在《联合声明》中首次确认“两国已具有新型的建设性伙伴关系”。2001年7月,双方签署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成为两国不以意识形态为标准建立面向21世纪新型国家关系的重要基石。俄罗斯前驻华大使罗高寿表示,俄中“两国关系经历半个世纪以来的坎坷道路”,终于“找到了一种能够以最佳方式考虑到现在和未来两国国家利益的合作方式”[36]。中俄历史和文化不同,思维方式存在差异,但共同的利益和使命将两国的命运连在一起。在西方世界普遍担心所谓“文明冲突”会影响世界“和谐”秩序的背景下,中俄这两个不同文明的毗邻大国友好相处本身就证明,只要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本着尊重对方主权和领土完整、互谅互让、求同存异、互利共赢的精神,“大国间、核国间、邻国间、东西方间、南北方间、不同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国家间建立和谐关系是完全可能的”[37]。2017年7月,双方在《关于进一步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进一步强调,中俄开创性建立新型国家关系的基础是相互尊重、平等信任,其核心价值是相互支持,目标是两国人民共同繁荣。中俄在国与国交往中提出了全新的思维和理念,为冷战后的国际关系体系创建了一种全新的国家关系模式。两国创建的新型大国关系模式,打破了西方对大国关系的传统理念,也为不同历史、不同文化、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间建立平等互利的关系提供了有益借鉴。

(四)面向新时代的守望相助

根据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形势,中俄元首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对两国关系再定位,确立了面向新时代“守望相助、深度融通、开拓创新、普惠共赢”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相互给予对方走自身发展道路和维护本国核心利益方面更加坚定有力的战略支持;强调要体现双方作为世界大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使命和担当精神,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推进全球治理改革,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双方进一步强调两国发展关系不针对第三方,不结盟、不对抗。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赋予中俄关系新定位和新内涵,既是历史的传承,也是时代的召唤,既是双方的选择,也是各方的期盼,具有特殊重要意义[35]。

三、中俄关系的发展

在顶层设计的战略引领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协调下,中俄两国关系迅速进入稳步发展期。21世纪以来,中俄关系快速发展,两国不断深化和丰富务实合作内涵,持续提升政治互信和战略协作水平,不断扩大各领域合作,日益加深两国世代友好的民意基础。

(一)不断实现双边关系的跨越式发展

苏联解体后,两国顺利实现从中苏关系到中俄关系的平稳过渡。1991年,双方确认了俄罗斯继承苏联与中国的外交关系。1992年,中俄宣布相互视为友好国家。1996年,两国将双边关系又提高到“发展平等信任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到5年的时间,中俄关系顺利实现“三连跳”。进入21世纪,中俄关系更是一年一个台阶,几年一个发展阶段,进入两国关系快速发展期。2001年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为两国关系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面对共同安全风险和挑战上升以及中俄关系发展的实际情况,两国元首在2011年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失时机地提升至“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在2014年宣布进入“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2015年和2017年,两国签署《关于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倡导合作共赢的联合声明》和《关于进一步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中俄元首又将两国关系提升至“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更高层次。短短八年时间里,中俄关系又成功实现“几连跳”,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显著表明两国关系更加牢固、富有韧性。

(二)持续提升政治互信和战略协作水平

其一,政治互信不断加深。1992年12月,中俄双方在《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中承诺,两国互视友好国家,相互不参加任何针对对方的军事政治同盟,不同第三国缔结任何损害另一方国家主权和安全利益的条约或协定,相互不以任何方式,包括不利用同对方接壤的第三国领土、领水和领空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即使是在“9·11”后俄美关系空前拉近之时,普京也认为,无论从政治互信,还是经济合作层面,俄中关系都从未达到如此高的水平。“就俄中合作性质而言,要高于俄罗斯同美国关系。”[38]而在特朗普政府上台后试图通过解除制裁换取俄罗斯高层“理解”美国对中国的牵制政策时,俄方也始终“拒绝与美方背后谈论有关中国问题”[39]。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明确表示,虽然特朗普的竞选口号及其承诺有可能变为切实政策,但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俄罗斯而言,中俄两国关系都是政治方程式中的常数,不是变化不定的[40]。普京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着重指出,“中国的核力量发展水平远低于俄美……当今主要的核大国是俄美。因此,我们两国应首先缔结条约。我不认为中国将来会产生任何威胁。我很难想象这一点”[41]。同样,在美国等西方政客鼓动建立“中美两国集团”时,中国没有理睬“中美共治”问题。2019年6月,中俄两国在《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宣布,将进一步开展相关领域的互信合作。

其二,战略协作水平不断提升。1997年4月,中俄两国首次以联合声明方式就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阐述共同立场,双方将本着伙伴关系努力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和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强调独联体是欧亚地区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21世纪以来国际地缘形势的急剧变化,中俄“抱团取暖”的需求愈加强烈,两国相扶相助、战略协调与配合更趋紧密。中俄两国不断阐述对一些相互重大关切、全球和地区战略稳定与安全问题的观点,在国际事务上相互协调。中俄认为美国在欧洲和亚太地区部署“岸基宙斯盾系统”和“萨德”系统与导弹扩散领域面临的实际挑战和威胁毫不相干,其真实目的是谋求本国及其盟国单方面的军事和安全优势,这将对俄罗斯、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安全,对美国及盟友的自身安全和全球战略稳定造成最严重的消极后果。2017年7月,中俄双方在《关于进一步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强调,两国将全面加强国际领域战略协作,在外交工作中优先重视彼此就国际问题进行沟通,就各自重大政策和行动加强协调,深化各自外交部门、驻对方国家使领馆、各自驻第三国外交代表机构之间的合作。

其三,两国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坚定支持。俄方支持中国统一大业,反对一切有关“台独”的言行;中方认为车臣问题纯系俄罗斯联邦内政,支持俄罗斯中央政府为打击恐怖分裂势力而采取的行动。两国在捍卫二战历史真相问题上也彼此策应,都“不接受破坏二战后形成的国际安全架构、损害战略稳定以及用某些规则暗中替换包括《联合国宪章》在内的国际法准则的企图”[42]。在西方普遍唱衰俄罗斯企业时,中国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给予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本、外币信用等级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银行信用等级“AAA”和“A-”的评级和稳定评级展望。同样,正值美国等西方势力煽风点火,企图扩大中国南海问题事态之际,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公开表态,俄罗斯主张中国南海、东海或其他海域的任何争端都“应在没有外部势力干预前提下找到各方均满意的解决方案。我们不认为将这些争端国际化是有益之举”[43]。在特朗普政府不择手段伙同盟国封杀华为之时,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再次表示,华盛顿授意加拿大拘捕中国华为公司高管孟晚舟事件无疑是美国“非常傲慢”的大国政治又一例证,“这甚至引起美国最亲密盟友的排斥。应该到此为止了”[44]。普京认为,美国制裁封杀华为的事例表明,“在当今世界非市场的竞争手段频频被使用”[45]。双方在各自国家发展战略上相互支持。中方视俄罗斯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伙伴,俄罗斯可以在这一倡议中发挥独特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始终对欧亚经济联盟框架内一体化进程和大欧亚伙伴关系计划持支持立场。在双方遭遇西方冷遇或抵制情况下,两国元首相互出席对方举办的大型主场外交活动并发表主旨演讲。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中俄两国在《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宣布:两国将以“守望相助”的更加坚定有力的战略协作姿态,支持对方走符合自身利益的发展道路和维护本国核心利益,保障各自安全、主权和领土完整,携手有效应对各类传统和新型安全威胁与挑战,保持双方在重大国家安全问题上的密切沟通和协调配合。

(三)军事及安全合作不断深入

其一,两国武器贸易、军事和安全合作不断加强。双方从起初的单一武器贸易和两军的礼节性互访逐步发展到军事技术和安全领域的深度合作。2014年以来,俄罗斯对华军售政策出现明显变化,其武器制造商不再拒绝向中国出售最先进的军事装备[4]。中国在俄罗斯武器装备订单中的占比从2013年的5%上升到2018年的14%~15%,中国成为俄罗斯允许出口S-400“凯旋”防空导弹系统的第一个外国客户和已交付苏-35战机的首个国家。双方联合研发重型直升机项目取得积极进展。

其二,中俄联合军演愈加贴近实战。自2005年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和中国山东半岛及附近海域举行中俄“和平使命-2005”联合军演以来,联合军演成为两国军事领域常态化的合作形式,两军从主要针对非传统安全挑战逐步向应对传统安全威胁拓展,并连续创下一系列联演“首次纪录”。2015年,两国海军在地中海海域和彼得大帝湾海域、克列尔卡沿岸及日本海空域举行代号“海上联合-2015(Ⅰ)”和“海上联合-2015(Ⅱ)”实兵联合演习,双方首次实现火控雷达和声呐等“核心数据共享”。2016年,中俄首次举行“空天安全-2016”首长司令部计算机模拟导弹防御联合演习。中俄“海上联合-2017”军演再度创下多个记录:两国海军首次在波罗的海水域举行军演;中方首次将海军作战力量投送至波罗的海并首次将最新型战舰——052D型导弹驱逐舰投入两国军演;俄方首次邀请中方进入波罗的海水域和鄂霍次克海举行演习并首次与中方演练对“失事”潜艇救援,俄罗斯海军与外军首次演练此类科目,再次展现两军的超高互信水平。2018年,俄方首次邀请中方派兵参加俄(苏)军40年来举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东方”系列战略演习,首次允许非前苏联国家参加这类演习。中俄“海上联合-2019”联合演习首次实现水下互救潜艇艇员和实现舰机联合反潜,首次实现实射导弹武器。所有这些充分表明两国和两军战略互信和军事合作水平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两军海上联合演习的实战化、信息化、规范化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联合军演巩固和完善了两国高度战略互信的军事联演指挥机制,极大地提高了两军的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应对能力,为各自国家稳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四)科技、经贸、能源、金融及人文合作全面跟进

其一,科技合作深入展开。从2001年起,中俄两国开展了一系列国家层面的科技合作项目。双方制定的首份航天领域(2004—2006年)合作纲要,将探月计划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在连续完成几轮合作计划后,双方提出在实施2018—2022年航天合作大纲基础上,继续拓展并深化两国在航天领域的长期互利合作,包括在运载火箭及发动机、月球与深空探测、对地观测、航天电子元器件、空间碎片监测、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等重点领域的合作。同时,两国联合研制大型客机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双方先后签署研发新一代远程宽体客机备忘录和关于落实联合研发、生产、销售新型远程宽体客机项目合同和政府间协议。两国的互联网技术合作突飞猛进。华为与俄罗斯移动通讯系统公司(MTS)签署发展5G技术合作协议。中俄还决定在2020年和2021年互办“科技创新年”、定期举行创新对话等活动,大力推进两国联合科技创新基金建设和大科学合作,包括中方参与俄方基于超导重离子加速器的离子对撞机装置项目的实施,加强两国科技创新人才交流与合作等。

其二,经贸合作提质增量。2001年两国贸易额首破百亿美元大关,达到106.7亿美元。2007年和2008年中俄贸易额实现两连跳,达到481.65亿美元和568.3亿美元。受金融危机和国际贸易低迷及大宗商品价格走低等多重因素影响,两国贸易额在2009年和2015年两度大幅下滑。2010年,中俄经贸合作水平重拾升势,双边贸易额回升至554.5亿美元。2014年中俄贸易逆势增长达到创纪录的952.8亿美元。2017年,双方贸易额从2015年的680.7亿美元(俄方统计为635.52亿美元)重新回升至840.71亿美元。2018年,两国贸易额首破1 000亿美元大关,达到创历史纪录的1 070.6亿美元。中国连续八年保持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2019年6月,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美国的制裁对中俄经济关系有影响,但两国能够自主应对,“不论国际经济形势如何,我们两国的贸易额都将不断增长”[46]。

其三,金融合作持续发展。中俄双方金融机构互设,本币结算规模日益扩大。2014年以来,在美欧对俄罗斯持续实施制裁后,俄罗斯希望进一步扩大对华金融合作。在此背景下,俄罗斯首次向资本金低于50亿卢布的中资银行开放并允准其向具有战略意义的公司投资,莫斯科交易所正式开设人民币兑卢布期货交易业务。与此同时,包括俄罗斯对外经济银行、外贸银行和俄罗斯农业银行等在内的多家金融机构都相继得到中方资金支持。中国人民银行与俄罗斯联邦中央银行签署规模为1 500亿元人民币/8 150亿卢布的三年期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中国进出口银行与俄罗斯外贸银行签署约20亿美元的等值人民币或卢布贷款协议。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与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签署建立人民币结算的联合投资基金(总金额680 亿元人民币)协议,并与俄罗斯对外经济银行签署投资期限为15 年的总额8.5亿美元合作框架协议。对此,俄罗斯有关人士表示:事实证明,俄罗斯同中国合作得到的益处“是对西方亦步亦趋所得不到的”[47],“没有与亚洲尤其是中国的合作,俄罗斯经济不可能在结构上成为真正发达的经济”[48]。截至2018年底,人民币在俄罗斯央行黄金外汇储备中的占比接近15%,人民币在两国贸易中的使用比例上升至17%。2019年4月,俄中投资基金、黑龙江省大正集团与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正式启动一项以人民币计价的总价值60亿至70亿元的基金,旨在支持“一带一路”相关项目和其他有前景领域的合作。6月,中俄双方签署两国过渡到本币结算的政府间协议,今后数年,俄罗斯对华卢布结算的比重可能从目前的10%上升至50%。

其四,能源合作扎实推进。中俄能源合作起步早,但进展一度滞后于其他领域。21世纪以来,两国能源合作奋起直追,石油贸易和上下游合作不断扩大。2005年至2010年,俄方以“石油换贷款”方式对华提供了总计4 840万吨石油。自2011年1月中俄原油管道正式运营,2013年12月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签署过境(西线)对华供油政府间协议以来,俄方对华供油稳步增长。随着中俄原油管道二期正式运营,2018年俄方对华出口的石油达到创纪录的7 149万吨,俄罗斯连续3年成为中国第一大原油供应国,供应量占中国石油进口的15.47%。中俄两国天然气大规模合作蓄势待发。两国政府和能源公司分别签署总价值4 000亿美元的《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备忘录》和《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并计划于2020竣工运营。未来30年,俄方每年将向中方供应不少于380亿立方米天然气。双方的西线“阿尔泰”天然气管道合作项目谈判积极推进,从哈巴罗夫斯克和符拉迪沃斯托克对华供气的第三条天然气管道项目也在磋商之中。中俄亚马尔合作项目的首条液化天然气生产线正式投产,中方每年可从此项目获得400万吨液化天然气。在西方切断俄罗斯大型能源企业资金链的情况下,俄方加大了从中方寻找融资渠道力度并成功获得支持。2019年4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海油与诺瓦泰克公司签署收购北极液化天然气二号项目20%的权益合同。随后,普京在会见俄中能源商务论坛与会者时表示:“能源业是俄中合作最关键、发展最积极的领域之一。”两国元首都“高度重视能源合作问题,对共同倡议和合作项目给予支持”[49]。中俄油气合作迎来历史最好时期。

其五,交通基础设施合作取得积极进展。中国地铁技术和标准赢得俄方信赖。2017年,中国铁建成功中标莫斯科地铁第二条环线的第三换乘环线西南段工程,开创俄方首次在地铁建设中引进外国企业施工先河。这也是中国地铁首次带着设备、设计、技术、管理和“中国标准”全产业链挺进欧洲地铁市场的第一个项目。随后,中国铁建先后赢得包括莫斯科地铁西南线项目等其他工程的订单。两国道路和通关便利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双方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俄罗斯联邦政府国际道路运输协定》和《中国-俄罗斯-欧洲快速和高速跨国货运铁路的备忘录》,将中俄国际道路运输开放范围扩大至两国全境并取消对货运线路限制,历史上首次允许两国运输汽车在对方境内自由通行和在任何地点装卸货物,从根本上改变了两国跨境汽车货运不畅的局面。两国跨境铁路、公路大桥和索道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同江—下列宁斯阔耶跨江铁路大桥和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的黑龙江(阿穆尔河)跨境公路大桥相继成功合龙,为两桥尽快投入运营打下坚实基础。两国首条跨境索道——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跨黑龙江(阿穆尔河)索道也正式开工建设。

其六,人文合作有声有色。2006年以来,中俄连续互办“国家年”“语言年”“旅游年”“青年友好交流年”和“媒体交流年”等大型主题年活动,极大地促进了两国民众的相知相亲,进一步夯实了两国关系的民意基础。由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今日俄罗斯国际通讯社联合主办的“乐动中俄”大型媒体活动创下参与人数最多纪录,点阅互动突破10亿次,“中俄头条”新闻客户端获得近600万下载量。两国民众对对方的人文地理和历史文化兴趣日渐浓厚。中国赴俄罗斯旅游观光的人数连年攀升。2015年至2017年,前往俄罗斯的中国游客分别增至约112万、128.8万和147万人次。2018年,入境俄罗斯的中国公民人数超过200万人次,中国是俄罗斯第一大入境客源国。同时,中国也成为俄罗斯民众旅游度假的第三大热门目的地,前往中国的俄罗斯游客数量大幅增长:2015年和2016年俄罗斯来华旅游的人数分别达到158.23万人次和118.3万人次,2017年和2018年分别达到230万人次和200余万人次。两国民众对对方语言的兴趣越来越浓厚。2018年有3万名中国学生赴俄罗斯高校深造。近7年来,中国在俄罗斯85座城市就读的学生人数增加了近一倍。同样,有超过1.9万名俄罗斯学生在中国留学。在“汉语热”推动下,俄罗斯教授汉语的中学不断增多,从此前的1.6万所增至2018年的1.9万所。俄罗斯相当一部分学校将中文作为学生基本必读科目并将其考试分数计入总成绩,中文考试已覆盖所有设置汉语课程的中学并成为其国考第五外语。截至2019年,俄罗斯有542所高校文凭被中国承认。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师范大学、远东联邦大学等多所高校都与中国有共同教学大纲。两国计划在2020年将双方的留学交流人数增加到10万人。

四、结 语

诚然,同国际关系中的任何一对双边关系一样,中俄关系的发展过程不会一帆风顺。中俄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是长期的,两国关系发展始终会面临严峻的地缘环境挑战。但也应看到,如今的国际大环境以及中美俄的自身情况已与冷战时期不同,相互间已有了某种“共生关系”,中俄包括同美国在内的西方仍有足够的对话与合作空间。尽管中俄关系中还有不少尚待解决和完善的方面,两国民众的相互认知还不够充分,两国经济金融合作无论在深度还是在广度上都与两国高水平的政治安全合作不相符,但所有这些都不过是“发展中问题”。双方既有意愿,也有能力妥善解决好这些问题。聚焦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俄关系已超越双边范畴,成为维护国际战略平衡与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因素,两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肩负着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特殊使命,任何一方都不会以舍弃对方的巨大代价来换取西方的好感。正如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沃洛金所言,俄中关系发展符合两国人民利益,“我们不想改变,我们的中国朋友也不想改变”[50]。历经70年的风风雨雨,睦邻友好已成为中俄双方深思熟虑的国策,两国关系更加成熟、坚韧。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和坚实的民意支撑下,中俄关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将迎来新时代的发展机遇。

[1] Farid Zakaria.The Self-Destruction of American Power//Foreign Policy's,June 11,2019.

[2]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隆国强,张琦,王金照,赵福军.未来国际经济格局变化和中国战略选择[N].经济日报,2018-12-20(13).

[3] 亨利·基辛格(美国前国务卿).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如何共处[EB/OL].(2015-04-04)[2019- 06-10].http://www.hqrw.com.cn/2015/0404/21550.shtml.

[4] John S. Van Oudenaren.America’s Nightmare: The Sino-Russian Entente-The most dangerous threat to America “would be a grand coalition of China and Russia, united not by ideology, but by complementary grievance.”//The National Interest, January 12,2019.

[5] Юрий Котенок-Интервью с президентом Фонда исторической перспективы, доктором исторических наук Натальей Нарочницкой.У России в запасе осталось два года//Газета Утро.13.03.2008.

[6] China and Russia:The new rapprochement,by Alexander Lukin//Financial Times,March5,2018.

[7] Andrea Kendall-Taylor and David Shullman,A Russian-Chinese Partnership Is a Threat to U.S. Interests// Foreign Affairs,May 14,2019.

[8] Американский ядерный бомбардировщик заметили у границ Ленинградской области//РИА Новости.Москва, 18 марта 2019 года.

[9] США готовят стратегию "троянского коня" против России и Китая, сообщили СМИ//РИА Новости. Москва,22 февраля 2019 года.

[10] Ольга Соловьева.Для выхода из кризиса России потребуется 15 лет-Революционный план новой индустриализации предполагает сокращение потребления на 30%//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 13.02.2018.

[11] Анастасия Башкатова.Россия потеряла 20 позиций в глобальном рейтинге МВФ-За четыре года ВВП на душу населения сократился почти вдвое//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29.11.2016.

[12] 李克强接受俄罗斯塔斯社书面采访[EB/OL].(2019-09-16)[2019-09-17].http://politics.people. com.cn/n1/2019/0916/c1024-31355735.html

[13] Федор Лукьянов: Уже непонятно, куда движется мир//Российская газета.13.04.2019.

[14] Пядышев Борис - доктор исторических наук, Чрезвычайный и Полномочный Посол, главный редактор журнала «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 жизнь». Пекин выбирает «ось удобства»//Журнал «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 жизнь»,№ 9, 2009.

[15] Александр Храмчихин. Россия может получить "Большую двойку"-Бжезинский выступил за союз, состоящей из США и Китая //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30.01.2009.

[16]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会晤[EB/OL].(2015-09-25)[2015- 09-28].http://www.xinhuanet.com// world/2015-09/25/c_1116681366.htm.

[17] 傅莹.中俄关系:是盟友还是伙伴?[J].现代国际关系,2016(4):1-10+48+63.

[18] Александр Георге Ларин, "Американский фактор в российско-китайских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их партнерствах"// Проблемы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 № 6,2001.

[19] Сергей Строкань, Татьяна Едовина. Российско-китайская суперсерия-Владимир Путин и Си Цзиньпин будут в этом году встречаться много как никогда//Газета "Коммерсантъ" №78 от 6.05.2015,стр.6.

[20] Dmitri Trenin,The Modernization of Russia's Foreign Policy//Carnegie moscow centr,August 02, 2010.

[21] 赵鸣文.普京大外交——面向21世纪的俄罗斯对外战略(1999—2017)[M].北京:人民出版社,研究出版社,2018:640.

[22] Дмитрий Смирнов.Владимир Путин - телеканалу Fox News: Не пугайте свое население угрозами, которых не существует-Президент рассказал, почему они не поругались с Трампом и куда нацелены российские ракеты //Комсомольская правда. 17 июля 2018 года.

[23] Vladimir Putin uses speech to herald end of US hegemony//The Financial Times,October 18,2018.

[24] Китай и Россия вырабатывают совместный ответ на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терроризм США//Экономика сегодня. 30.05.2019.

[25] Геворг Мирзаян.России не нужен альянс с Китаем//Expert Online. 12.12.2014.

[26] Антон Мардасов,Судьбу союза России и Китая определят США-В Вашингтоне обеспокоены сближением Москвы и Пекина в военной сфере//Мировое обозрение.28 апреля 2017 года.

[27] Александр Яковлев, профессор, главный научный сотрудник ИДВ РАН. "Третья угроза":Китай — враг № 1 для России? (Как и зачем из перспективного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ого партнера делают cтратегического противника)//Проблемы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2002(1).

[28] Юрий Тавровский – профессор Российск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 дружбы народов.Российско-китайские отношения нуждаются в ручном управлении-Торгов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е связи должны взять под личный контроль лидеры обеих стран//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 12.02.2018.

[29] Владимир Скосырев.РФ и КНР договариваются, как противостоять санкциям США-Военные маневры в Сибири с участием Китая бросили тень на Владивостокский форум//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10.09.2018.

[30] 谢超.与中国结盟吗?——俄罗斯国家利益与中俄结盟概率[J].当代亚太,2016(4):44-69+153-154.

[31] Антон Мардасов.Судьбу союза России и Китая определят США //СВОБОДНАЯ ПРЕССА.28 апреля 2017 года.

[32] Петр Акопов,главный редактор"Политического журнала".Почему Китай не встает на сторону России в «деле Скрипаля»//Взгляд.30 марта 2018 года.

[33] Петр Акопов.России и Китаю выгодно оставаться «партнерами, но не союзниками»//Взгляд.19 мая 2015.

[34] Антон Мардасов,Судьбу союза России и Китая определят США-В Вашингтоне обеспокоены сближением Москвы и Пекина в военной сфере//Мировое обозрение.28 апреля 2017 года.

[35] 外交部就中俄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中俄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等答问[EB/OL].(2019-06-06)[2019- 06-08].http://www.gov.cn/xinwen/2019-06/06/content_5398117.htm.

[36] Интервью Чрезвычайного и Полномочного Посла в Китае Игоря Рогачева Российскому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му агентству "Новости"//РИА Новости.22 мая 2003 года.

[37] Евгений Верлин. Путин и Ху не будут ссориться с Бушем//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28.05.2003.

[38] Двуглавый орел смотрит и на восток//газета Труд из номера 097 за 7 июня 2002 года.

[39] Болтон пытался излагать претензии к Китаю, заявил источник//РИА Новости.Москва,23 октября 2018 года.

[40] 俄驻华大使:俄中关系完全去意识形态化[EB/OL].(2017-02-08)[2017-02-10].http://sputniknews.cn/ russia_china_relations/201702081021806921/.

[41] Интервью Владимира Путина THE FINANCIAL TIMES в преддверии Саммита G20-Что сказал Путин в интервью Financial Times. Главное//ТАСС.28 июня 2019 года.

[42] Черноморский фронт-Главы МИДов России и Китая в Сочи похвалили друг друга и отчитали США//Газета "Коммерсантъ" №80 от 14.05.2019,стр.1.

[43] Лавров: учения с КНР не означают поддержку в ее территориальных спорах//РИА Новости/05.08.2015.

[44] Лавров прокомментировал задержание дочери главы Huawei//РИА Новости. Милан,7 декабря 2018 года.

[45] Путин уверен, что отношение Запада к России кардинально не изменится-Этому не поспособствуют даже значительные уступки со стороны Москвы, уверен президент//ТАСС.20 июня 2019 года.

[46] Песков заявил, что влияние санкций США ощущается в отношениях России и Китая-При этом представитель Кремля отметил, что Москве и Пекину хватает суверенитета, чтобы принимать важные для себя меры//ТАСС. 3 июня 2019 года.

[47] Дженнифер Ковтун, Денис Тельманов, Марина Балтачева.Не только газ-Россия и Китай расширяют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о в сфере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и военных поставок//Взгляд.21 мая 2014 года.

[48] Дорога в Поднебесную-Политик Борис Титов — об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х предпосылках российско-китайского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Газета Известия.19 мая 2014 года.

[49] Путин отметил важность 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ого форума с Китаем//РИА Новости.7 июня 2019 года.

[50] 范伟国,胡晓光.俄中关系模式应成各国交往典范——专访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沃洛[N].参考消息,2017-04-21(11).

D822

A

2096-3378(2019)05-0039-15

10.13946/j.cnki.jcqis.2019.05.005

赵鸣文,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赵鸣文.“百年变局”下的中俄关系[J].统一战线学研究,2019(5):39-53.

责任编辑:孙德魁

猜你喜欢
中俄俄罗斯
中俄今起海上联演
俄罗斯猫展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强强联合!中俄将在航天领域深度合作
另辟蹊径
穿越新丝路——渝新欧暨中俄两河流域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
美想用亚洲反导网罩住中俄
同舟共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