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的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研究

2019-01-18 07:48赵继波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6期
关键词:防范措施儿科输液

赵继波

671000云南省大理州妇幼保健院门诊儿科,云南大理

静脉输液具有简单快捷以及起效迅速等优点。儿科门诊患儿好动,皮肤组织较为疏松,护理时难度大,另外由于护理风险因素多,因而易导致护患纠纷[1]。由此可见,采取有效合理的防范措施具有必要性。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静脉输液患儿76例,观察采取针对性护理防范措施的效果,汇总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静脉输液患儿76例,男39例,女37例;年龄5个月~4岁,平均(2.57±1.69)岁;疾病类型:溃疡性口腔炎10例,急性支气管炎20例,腹泻26例,上呼吸道感染15例,其他5例。

方法:回顾性分析所选患儿静脉输液中出现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环境因素:门诊输液室聚集的人群较多,环境嘈杂,各类人员来往频繁,因此患儿及家属极易出现不安、焦躁和郁闷等不良情绪,特别是患儿人数突然增加时,若秩序维持不佳、服务不及时或者输液室标识不清等,极可能引起误会,使患儿家属对医护人员不满,最终导致纠纷。②不严格执行三查八对:门诊输液患儿多,护理人员人力不足,输液操作时患儿极易哭闹,外加陪同的家属过多、活动频繁,输液时间不规律,因此护理人员的注意力极易被分散,进而使查对工作受到影响,如患儿同姓、同音不同字,护理人员在喊姓名时,导致错误应答;再例如医师字迹不清晰,无法有效分辨,易导致失误。此类因素的影响均有可能导致医患关系紧张,轻者可降低治疗效果,重者则会威胁到生命。③配液中的问题:儿科门诊输液室人员密集,极易滋生细菌,护理人员在配置液体时极易导致液体遭受污染,反复穿刺瓶塞、频繁加药等均可能导致大量微粒进入至液体内,从而引起污染。④穿刺技术:护理人员操作技术不佳,导致一次性穿刺不成功,使得家属投诉。年轻的护理人员缺乏穿刺经验,使服务质量受到影响;患儿年龄较小,外加血管条件差,特别是头皮静脉输液,患儿配合度低,增加了穿刺的难度;儿科护理要求高,护理人员开展操作时均是在家属的监控下进行,此举不仅增加了护理人员穿刺的压力,还会降低穿刺的成功率。⑤输液时:输液时护理人员未严格遵照护理制度规章进行,操作执行不具有规范性、巡视不及时、护理人员对穿刺难度大的患儿持有回避态度;健康教育力度不足,未详细讲解用药、疾病宣教与治疗等知识,家属不清楚药物效果、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易质疑用药,进而导致投诉。护理人员沟通技巧缺乏,部分护理人员对操作技术过于重视,处理问题时未耐心解释,忽视了患儿家属的想法,沟通的缺乏,使得误解产生,导致纠纷。

针对上述护理风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具体如下:(1)预防药物污染:维持输液室空气清新,做好卫生管理与消毒工作。静脉输液时,护理人员应当保持衣帽整齐,勤洗手,并按规定戴上口罩,确保环境始终处于清洁干净的状态;加药前需对瓶口、液体等情况仔细检查,包括瓶体是否出现裂缝、瓶口是否松动、液体是否浑浊等,一旦发现问题,需及时更换;输液器与注射器使用前需灭菌,并查看有效期;强化无菌观念,所有操作均按照无菌原则进行,注射器一人一管一针;做好消毒工作,避免感染。(2)强化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①首先要强化“三基”培训,使其专业水平得到提高:提高“三基三严”培训,使护理人员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所有操作均按照规范进行。②其次需确保“三查八对”严格执行:按照“三查八对”制度开展护理操作,若出现存在疑问的处方,需由2人以上核查,必要时可咨询处方医师,待无误后再执行;对输液卡与编号认真填写,查对的内容包括患儿姓名、性别、年龄、床号等,避免出现差错事件。③最后需提高穿刺技术:提高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同时加强其心理素质、应急能力、穿刺技术和操作速度等技能培训;安排专人巡视,密切观察患儿输液表现,掌握用药效果,对家属的疑问及时解答;嘱咐护理人员多学习小儿输液相关知识,掌握新技术,进而提高操作水平。若一次性穿刺不成功,需做好家属的安抚工作,加强观察与巡视,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增强家属的满意度。(3)强化健康教育:安排专职护理人员做好门诊输液健康宣教工作,依照输液操作顺序讲解输液流程和注意事项。接待患儿及家属时,需先自我介绍,向其告知药品寄存与交费等情况;注射前向其告知输液所需时间、药名、不良反应和药理作用,重点讲解输液速度过快的危害和拔针按压穿刺点的要点。

观察指标:对护理前后护理风险因素发生的情况详细记录。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实施针对性防范措施后,护理风险发生率显著降低,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49 9,P=0.002 8,P<0.05)。其中护理前,剂量错误2例,输液速度控制错误4例,药物错误1例,输液次数错误2例,操作不规范3例,其他1例,总发生率17.1%;护理后仅出现输液速度控制错误1例和操作不规范1例,总发生率2.6%。

讨 论

有研究显示,静脉输液风险主要是指输液时因诸多因素的影响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突发事件。儿科门诊收治的儿童年龄小,无法有效配合护理人员的要求完成治疗[2],尤其是静脉输液,与其他科室相比,儿童静脉输液的难度更大。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分析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并采取合理的防范措施,结果显示,实施护理防范措施前,风险事件的发生率17.1%,护理后2.6%,表明针对性护理防范措施效果显著,能显著预防各类风险因素,保障患儿静脉输液的安全性与治疗的有效性。护理防范措施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中的运用可为患儿提供高效优质、安全可靠的服务,有助于预防感染,还能通过制定针对性的措施,转变护理服务理念,提高护理质量,强化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使患儿获得高水平与高质量的服务。

总之,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护理风险因素诸多,开展针对性的护理防范措施能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保证护理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防范措施儿科输液
儿科专栏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网络支付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网络监听的防范措施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PPP项目中的常见风险识别及防范措施
圆梦儿科大联合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