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刻简述

2019-01-19 12:57顾跃鸣
中国陶瓷工业 2019年6期
关键词:篆刻家刀法朝向

顾跃鸣

(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江苏 宜兴 214221)

壶刻即是在紫砂壶胚体上用刀刻之的书画装饰,属陶刻范畴,但又区别于陶刻。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艺术的追求、理念的更新、审美的趋向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对壶刻的重新认识、重新理解、重新探讨、重新拓展也就成为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

1 必须懂壶,方能将壶刻好

看起来,壶刻与懂不懂壶没有多大的关系,与做壶也是两项不同的工作。其实不然,如果连壶都没有看懂,又怎么能把壶刻好呢?试想随手拿着一把壶就刻,是否能切壶切题、切书切画、切意切刀?举例来说,“美人肩”壶,用较细的泥制作,其型似江南美女,亭亭玉立,配以金文、大篆刻之,则肯定不切壶了;反之一把用粗泥或铺砂的仿鼎壶,配以隶书、小楷,亦是如此,使人感觉不伦不类。而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刻壶者必须懂壶,要多看壶、多研究,经常与制壶者交流。对于壶的主题理念,创作设计、以及点、线、面的结合,做到心中有数。要理解壶的造型、结构、比例、神韵等,方能懂壶,壶刻才可得心应手。

2 围绕主题,确立创作内容

主题决定内容。壶刻内容必须围绕主题确立创作内容,否则都是徒劳。壶刻前要与制壶者密切交流,构思出创作的理念、主题、内容、素材等。这个过程对于壶刻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有益的。同时也为壶刻提供了创作源泉。

3 摆正位置,方能主客有序

壶由制作者精心创作而成。在未经壶刻书画装饰时,它就表现自身的文化内涵、形体美感、艺术价值。因此,摆正位置,服务好主体(壶体)显得尤为重要。一把好壶,经过壶刻,能获得“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艺术效果。也就是壶界常说的“壶随字贵、字随壶传”的真正含义所在。反之,就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如有些壶刻,把壶当纸,按照自己的想法将书画刻于壶上;有些则将壶刻得满满的,自认为功夫多花了,其附加值也应高一点。结果形成壶与刻完全不搭,眼花缭乱,让人不知是看壶还是看刻,这就是定位不清,喧宾夺主。

4 依据壶型,形成书画构图

壶型本身就是艺术。它是点、线、面的巧妙结合,也是精、气、神的充分体现。因此书画的构图就决定着壶刻的成败。是添彩,还是破坏?壶刻者必须做到在刻之前,精心构图,反复推敲,还要考虑采取何种书体,何种刀法,甚至字数的多少与大小以及画现的图式等等。因为壶是点、线、面的结合,无论什么构图,都必须以不损害或不破坏这个结合为前提。多一点不行,少一点也不行,要达到妙处。而一些壶刻者恰恰对于这个前提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甚至忽略这个前提。总之,壶刻应因壶而刻,与壶本身融为一体,以丰富壶的艺术文化内涵。

5 讲究朝向,方能恰到妙处

众所周知,从古至今的建筑房屋是讲究朝向的。有句老话:“八字大门朝南开”,这就说明了房屋朝向的风水。紫砂壶亦是如此,它蕴含着“金、木、水、火、土”五行。一把壶的基本构制是围绕壶身、壶盖、壶把、壶嘴组成的。如果画面的朝向(如:人物、花鸟或山水等),背部朝向壶嘴,试想在把壶时是什么感觉?因此,壶刻的画面构图,要讲究朝向,精心构思,其虚实、轻重、远近、比例、朝向等,都应运用得当,恰到妙处。只有这样,把壶品茗者才心旷神怡。

6 掌握泥性,决定用刀有度

紫砂壶的泥有粗细之分,泥片有厚薄之分。一般而言,精泥或铺砂壶不宜干刻。因为一刀下去易产生爆砂现象。不干净利落,这样就势必补刀,产生僵硬死板现象。故需半干半湿的时候壶刻为宜。而胚体的厚薄决定着壶刻的用刀力度。为什么有些壶刻者会出现将壶刻穿的现象?就是不清楚胚体厚薄而造成的。用刀力度没有因胚体厚薄变化而变化。壶刻者必须强化技术训练,一是经常性地训练拎壶,根据壶的轻重决断胚体厚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数;二是刀法的度,要强化训练多种胚体泥性,厚薄壶的刻法,掌握性能。其用刀力度、角度、深浅、疾迟、顿挫、层次、飞白等。如此方能既不失书画原味,又体现刀法的自然流畅,达到笔中见刀,刀中含笔的效果。

7 博采众长,汲取艺术养分

壶刻者必须具备四种技能:书、画、印、刻,却又与书法家、画家、篆刻家有着根本的不同。后者普遍是专攻一、二项。是书法家,可能不是画家;是书画家,可能不是篆刻家;是篆刻家,又可能不是书画家。而壶刻者可能既不是书法家、画家,也不是篆刻家,对于各种书体(正、草、录、篆、行),各类画种(山水、人物、花鸟),各种篆刻刀法、篆刻风格及陶刻各种刀法,却又均能上手。反之,如果只会某种书体、画种、印风、刀法,甚至采用书画复印,那是远远不够的,也就达不到壶刻的要求与标准了。与此同时,壶刻者还必须养成汲取其它艺术养分,如石刻碑刻、玉雕根雕、漆雕漆画以及建筑与古代家具等良好习惯,以增强艺术素养,拓展艺术眼界,积累艺术素材,创出艺术新品。这样,才能真正把壶刻做好做精,做出艺术特色。

综上所述,只有紧随时代,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传承创新,才能使壶刻这一独特的艺术发扬光大,绽放出更加灿烂、绚丽、多彩的光辉。

猜你喜欢
篆刻家刀法朝向
朝向马头的方向
朝向马头的方向
刀法
简析陶刻作品《枫桥花瓶》的刀法特色
陈巨来印学思想举要
乌龟快跑
每日挥刀五百下
用劲刻
当年为汪曾祺治印的两位篆刻家
论刘孟伉先生的书法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