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十大科技进展

2019-01-19 15:05天工
天然气工业 2019年1期
关键词:采收率震源勘探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2018年取得了十大科技进展,分述于下。

1.陆相页岩油勘探关键技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相关理论技术成果有效指导和推动了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二段、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三塘湖盆地二叠系等陆相页岩油的勘探突破与规模建产,助推引领页岩油成为中国石油重要的战略接替领域。

2.注天然气重力混相驱提高采收率技术获得突破

中国石油针对塔里木盆地砂岩油藏埋藏深、地层压力与温度高、地层水矿化度高和化学驱提高采收率不适用等难题,创新形成“三高”油藏注天然气重力辅助混相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引领塔中和哈得逊等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

3.无碱二元复合驱技术工业化应用取得重大进展

我国陆上油田整体进入“双高”开发阶段,无碱二元复合驱技术是继三元驱后新一代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战略接替技术,具有“高效、低成本、绿色”的特点,是“双高”油田实现效益开发的重要技术途径,对助推“双高”油藏稳产、保障国内石油供给安全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4.可控震源超高效混叠地震勘探技术国际领先

对高密度地震资料的旺盛需求和低油价带来的巨大成本压力,推动了可控震源高效地震采集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石油历经两年技术攻关,开发形成可控震源超高效混叠地震勘探技术,推动了陆上可控震源高效地震采集技术的升级换代,较好地解决了陆上高密度采集经济技术一体化问题。

5.地层元素全谱测井处理技术实现规模应用

元素全谱测井技术可精确确定地层氧化物与矿物含量、计算有机碳含量以及评价含油气性,适用于裸眼井和套管井,是复杂岩性地层评价和老区剩余油分析的有力技术。元素全谱测井处理复杂、难度大,中国石油经多年持续攻关,关键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6.抗高温高盐油基钻井液等助力8 000 m钻井降本增效

塔里木盆地库车山前带是中国乃至全球钻井最复杂的地区,面临着盐膏层和高压盐水层、溢漏塌卡并存,以及砾石层等高研磨地层机械钻速低等难题。中国石油通过持续攻关,自主研发抗高温高盐超高密度油基钻井液、非平面齿PDC钻头、高压盐水层精细控压钻完井等关键技术,助推库车山前8 000 m复杂超深井钻探技术水平迈上新台阶,将强有力助推8 000 m以深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与塔里木300×108m3大气区建设。

7.应变设计和大应变管线钢管关键技术取得重大进展

大口径高压油气管道途经特殊地质环境时的失效控制是世界级难题,中国石油历经十余年攻关,应变设计和大应变管线钢管关键技术取得重大进展。

8.化工原料型加氢裂化催化剂工业应用试验取得成功

中国石油自主研发的化工原料型加氢裂化催化剂(PHC-05),具有原料适应性强、反应活性高、重石脑油选择性好、液体收率高等特点,不仅可最大量生产重石脑油,还能兼产乙烯裂解原料和优质航煤。

9.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生产技术开发及工业应用取得成功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是一种新型工程塑料,集多种优异性能于一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中国石油辽阳石化自主开发的UHMWPE催化剂及连续生产成套技术已成功实现稳定生产,整体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10.中国合成橡胶产业首个国际标准发布实施

中国是全球合成橡胶第一大产销国,但一直没有主导制定合成橡胶国际标准的话语权。中国石油历时5年、自主创新,制定热重分析法测定橡胶灰分的国际标准。该标准2018年7月发布实施。

猜你喜欢
采收率震源勘探
油气勘探开发三年滚动计划编制的思考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征稿简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征稿简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第六届编委会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征稿简则
Pusher端震源管理系统在超高效混叠采集模式下的应用*
勘探石油
立秋
浅析测绘在煤矿勘探中的应用
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前震源区应力状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