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往开来迈向新高

2019-01-19 06:21郭轶
大众摄影 2019年10期
关键词:国展纪录摄影

郭轶

2019年7月、8月,正值火热的暑期,而中国广大摄影人同样火热关注的第2了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被摄影人亲切地简称“国展”)评选工作,也在万众期待中顺利完成。354件优秀作品最终入选(另有组委会致敬作品2件),并将于9月底在2019潍坊国际摄影周上隆重展出。

作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举办的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泛、规模最宏大的全国性国家级摄影展览,自195了年创办以来,国展已经成功举办过了26届,累计共推出逾万幅佳作,在全国摄影人的心目中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历届国展所评出的优秀作品,都成为了同一时期国家发展、社会变迁、审美趣向、观念潮流的时代写照,也成为了引领一代代摄影人研究学习、创作方向的标杆。而今年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摄影术发明180周年,在这样一个重要历史时间节点上举办的国展,必然又被赋予了特殊的使命和意义,作品体现的应不仅是对当下生活的纪录和艺术追求的成果,更需要充分体现出新时代中国摄影不忘初心、守正创新、与时俱进、勇于开拓的精神风貌与思想活力。

为此,在总结以往经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本届全国影展既保持了优良传统的延续性,又在征稿方式、规则设置、评选程序等方面做出了比较大的调整,相比以往力度空前。总体上,各项改革措施基本取得了较好的反响和明显的成效,对本届国展的参与程度、投稿数量和质量都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虽然随着新规则的施行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但只有勇于担当、不断推陈出新并不断自我完善,国展才不会停留在过往的辉煌上固步自封,才能保持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号召力。继往开来,本届国展的变化使我们对未来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更加具有新时代精神高度的国展充满信心和期待。

第27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

组织委员会名单

名誉主任:

李屹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主任:

李前光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

副主任:

刘尚军 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主任

李舸 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

郑更生 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田庆盈 中共潍坊市委副书记、市长

秘书长:

高琴

中國摄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

彭文玲 中国摄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

刘宇 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主任

初宝杰 中共潍坊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马清民 潍坊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委员(排名不分先后):

柯洪坤 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协会工作处处长

矫红 山东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

刘玉祥 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张仁科 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李传江 中共滩坊市委宣传部副县级干部

肖建华 潍坊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

周玉林 中国摄影家协会办公室主任

陈瑾 中国摄影家协会理论研究处处长

吴艳华 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副主任兼信息处处长

徐艳娟 《中国摄影》杂志社主编

晋永权 《大众摄影》杂志社主编

赵迎新 《中国摄影报》社长

高扬 中国摄影出版社总编辑

赵青 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展览处处长

监审:

孟经纬 中国文联机关纪委办公室干部

观察员:

贾虹萄 山东省摄影家协会驻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

技术专家:

李涛 数码影像专家、影像鉴定专家

第27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

评委会名单

评委会主任:李舸、郑更生

评委会副主任:高琴

评委会秘书长:刘宇

第一阶段评委名单:

纪录类:

评委(以姓氏笔画为序):

马列、王翮、冯晓伟、许国、李世雄、李刚、李毅、谷永威、陈荣辉、赵迎新、施兴良、晋永权、徐渊明、高扬、傅拥军

艺术类:

评委(以姓氏笔画为序)

史民峰、朱洪宇、许益民、岳鸿军、贾跃红、徐艳娟、梁达明、谢爱军、樊尚珍

创意和商业类:

评委(以姓氏笔画为序)

朱汉举、李嘉宾、崔小曼

监审:

彭文玲、刘大伟、杜宏山

观察员:

赵青、唐国志、王启运

第二阶段评委名单:

纪录类:

组长:李舸

评委(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文澜、孙京涛、吴笛、严志刚、线云强、傅拥军

艺术类:

组长:李学亮

评委(以姓氏笔画为序)

叶文龙、刘铮、朱洪宇、金平、高琴、彭邦

创意和商业类:

组长:潘朝阳

评委(以姓氏笔画为序)

白辰、周梅生、贾云龙、崔小曼

多媒体类:

组长:雍和

评委(以姓氏笔画为序):

冯严、刘占崑、徐希锦、常河

27届国展第一阶段评审会于2019年7月17日召开,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前光出席并代表中国文联党组传达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所担当职责使命提出的明确要求,号召国展评委会重新发现自己和时代的关系、和人民的关系、和精品的关系、和引领风尚的关系,评出真正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向社会传播,向世界推广。 张双双摄

变革迎来发展

国展自1957年创办,60多年来一直在不断改进完善,而本届国展一方面要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一重要历史时刻交上合格的答卷,另一方面也面临着新时代国家、人民对影像影响力越来越深刻、广泛的摄影社会功用的新要求,以及如何更精准地把控和引领摄影事业下一步发展的方向与重心。不夸张的说,本届国展实际上也担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

因此,为了提高来稿水平、拓宽来稿渠道,吸引更多高水平作者的参与,组委会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综合多方意见,充分研究讨论,对征稿方式、规则设置、评选程序等方面做出了力度相当大的调整。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首次设立国展征稿推荐委员会,发动摄影界的专家、社团和专业媒体的力量,举贤荐优,为国展推荐优秀作品,以构筑国展坚实内核。

第二、减少入选作品数量,提升国展质量,在艺术创作领域展现高质量发展新趋势。

第三、首次增加“长期关注单元”,发掘长期关注某一题材,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潜心创作的摄影师,用照片讲述70年来与国家共同发展的生活故事,用影像向伟大时代致敬。

第四、征稿启事对于纪录类作品的后期处理作出更详细、明确的规定,用规范的建设推动行业的良好发展。

第五、新规定对所用拍摄器材不作限制,适应时代变化,为大量手机摄影创作者打开绿灯。

其中,推荐制和长期关注单元尤其备受关注。推荐制是第一次在国展推出,在听取了各方面声音后,也为了展示国展的一致性、公平性,被推荐的作品也从第一轮评起,并没有享受特殊待遇,这也可以看做是对推荐制的首次考验。结果被推荐的约610名作者中,有153人进入到终评,比例远高于普通投稿作者。一些原本对国展关注较少的优秀作者,因为有了推荐制的动员,也参加了国展,甚至有80多岁的老摄影家,已经多年不参评,这次也投了稿。事实证明,推荐制对国展来稿水平的提升作用是卓有成效的。长期关注单元不仅鼓励了那些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植根某一题材持久创作的摄影人,其实也弥补了以往的空白。往届国展规定投稿作品必须是近两年创作,组照也至少有一张是在近两年完成,那么曾坚持拍摄十几甚至几十年的摄影人,或许就因为拿不出近两年的作品而无缘国展,这是作者的遗憾也是国展的遗憾。现在有了长期关注單元,为这些摄影人提供了最高规格的展示机会。

纪录类作品后期处理规定更详细明确

上届纪录类作品后期处理规定:

纪录类摄影作品除构图剪裁外不得对原始画面的影像内容进行增加或删减。在后期制作中,对影调和色彩等视觉效果的调整须为适度,以不违背拍摄对象客观真实属性为原则。彩色可以整体(不可局部)转变为黑白或单色。

本届纪录类作品后期处理规定:

纪录类作品要准确客观地展示拍摄现场的状态,不会对客观真实产生误导性的判断。对纪录类作品的后期处理须符合以下规定:(1)使用图像软件处理照片时,不允许对原始图像做影响照片真实属性的调整和润饰。(2)不允许对画面构成元素进行添加、移动、去除(去除图像传感器及镜头污点除外)。(3)允许裁切、旋转画面和调整水平线。(4)不允许对画面进行翻转和破坏原始比例的拉伸、压缩。(5)禁止投送二次或多次曝光拍摄的作品。(6)允许对整体影调及局部影调进行适度调整,但不允许破坏原始影像的基调与氛围。不允许为隐藏画面元素而进行大幅度的明暗层次修改。(7)允许将彩色照片整体转化成黑白或单色,不允许做局部黑白或单色调整。(8)数字影像须保留原始文件,胶片拍摄转化为数字照片须保留底片,以作为判断该影像真实性的最终证据。

除此以外,评选规则中也有一些变化,比如征稿启事特别说明第2条提出,评委会有权选择组照中的作品作为单幅评选。这也是首次出现。这是组委会本着对作者充分负责的态度,以挽救个别非常突出的单幅作品,并且要经过本组评委全体投票通过才行。并不是说以后大家都投组照,反正组照水平不够单张也可以被评委挑出来。此外,评委会推荐作品的方式和数量也与上届不同,从每位评委一个推荐名额,改为每类入选作品的约十分之一。并且不仅由各类别本组评委推荐,还要经过所有类别全体评委的投票,才能最终产生。

值得一提的还有,本届国展第一阶段电子评审全部采用了明基公司提供的明基SW系列专业摄影显示器,配有广色域和专业色准等技术,并特别根据评审现场光线条件,做了精确校准,最大限度地还原了照片的真实色彩,提升了评审的专业性、严谨性。

每天评选前后,评委都要分组讨论。 张双双摄

纪录类来稿众多,终评现场评委需要反复观看比较作品,每天平均要走3万步。 张双双摄

吃透规则与不碰红线

再完善的规则,也需要参与者的明晰和遵守。而每届国展都有一部分作品在这方面吃亏乃至被淘汰,有的还成为反面典型。关于纪录类作品的后期处理就不必多说了,尽管规则不断完善细化,仍然还有一些作者在这方面犯规。相对来说,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更是绝对不能触碰的红线,而确实有不少作者在这方面了解甚少,非常需要及时补课。比如国旗法明确规定升旗时应面向国旗肃立致敬,而有的作品中却出现了用手机拍摄升国旗的画面。国旗、国徽也不能出现在画面中不恰当的位置。艺术创作者在作品中往往会附加上自己的观念、态度、情绪,这本是艺术创作的好事,但如果违反法律、道德、公共秩序或善良风俗,则也是不被允许的。新闻造假也是近年来比较突出的问题,本届国展就有作品拍摄的火灾场面,图片说明写的是真实事件,时间地点都有,但评委感觉画面过于完美,经查证实际上是消防演习,如此便违背了纪录类摄影立身之本的真实性原则。

本届国展终评于2019年8月5日-7日在潍坊举行,2067件作品进入终评。除多媒体类外本轮所有作品采用纸质照片评选。图为全体评委在现场合影。 张双双摄

还有一些作品,并没有违规,但对规则的理解过于死板或者出现偏差,也会造成落选的遗憾。比如组照的张数,本届对纪录类增加到8——12幅,长期关注单元更多达20——30幅,于是多数作者都尽量投到上限,或许认为多投评委就会多看,从而占得先机。而恰恰本届评委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很多组照的编排水平太低,凑数、混乱、逻辑不清的现象较多。评委吴迪(原《摄影世界》主编、新华社摄影部资深图片编辑)就介绍说,新华社举办或参与的国际、国内展览上,很多优秀新闻纪实组照的张数都并不很多,画面突出、编排精巧的几幅作品反而令人印象深刻。而国展上的许多组照张数过多,给人重复、堆积之感,大大削弱了整组作品的表现力。

普及和专业的权衡

本届全国影展自今年4月启动征稿以来,得到了广大摄影人的热烈响应,至了月15日截稿,共收到22629位摄影人投送的作品88181件(247445幅),来稿人数和作品数量打破上届18466人、212065幅的纪录,再创历史新高。

评委通过网络对比查证图片作者。 张双双摄

评委用放大镜仔细检查作品细微之处。 张双双摄

其实,早在年初,摄影圈里就可以感受到空前的“国展热”。各地都在举办各种与国展有关的辅导班、冲刺班,曾经的国展评委和入选“专业户”都是被邀请去讲课的热点人物。广大摄影爱好者对国展的关注度和参与度甚至令很多业内人士都感到惊讶。人气旺、参与积极性高当然是好事,但同时也带来了另一方面问题,许多投稿质量不佳,题材老套、集中创作、画面雷同、缺乏个性的作品依然还有不少,“临摹”、“抄袭”往届入选作品的现象也时有发现,说明在众多投稿中业余乃至初学层面占了相当比例,这与代表国家最高艺术水平的国展显然不相符合。评委尤其是初评评委为此感触颇深,而终评评委也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觉得初评过于严格,使进入终评的作品过少(从上届的4990件减少到本届的2067件),留给终评评委的考量余地太小;另一种则感谢初评将大量水平不够的作品过滤掉,终评可以把精力更多集中在精品上。

其实这届组委会在评委的选择和搭配上比往届多做了大量工作,充分考虑了评委年龄结构的合理搭配,体现不同创作领域、不同学术背景的要求。本届国展评委当中,80%以上为首次担当全国影展评委,其中有中国摄协理事、专委会成员,也有来自中国摄协团体会员单位的负责人、媒体从业者、高校教师、摄影理论工作者、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以及新摄影群体的青年摄影创作者等,评委数量也大大增加了。每一幅投稿作品都至少要经过3个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评委眼睛,保证了评选不受个人审美取向或疲劳程度的影响。即使如此,评委们的一致意见仍是专业高水平的作者在国展中的比例还不够高。

怎样权衡普及性和专业性,怎样兼顾数量和质量,是国展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这次推荐制的引入就起到了积极作用,今后,组委会还将不断完善推荐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升全国影展作品的整体水平,探索出更多有利于繁荣摄影事业的解决之道。

本届“国展”收到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直、解放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港澳台、海外华人华侨的来稿共计88181件(247445幅)。最終354件作品入选,另外还有组委会致敬作品2件。

纪录类

第27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1957-2019

纪录类从来都是历届国展最接地气最受关注的单元,也一直承担着“为时代写真,为人民留影”、“以影鉴史,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使命。而本次27届国展正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文联成立70周年,更具有特殊意义。国家和时代都要求摄影人自觉担当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而广大摄影人也一直坚持努力践行,做到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从本届国展的投稿量也能看出摄影人对纪录类的偏爱,在总共247445幅的投稿作品中,有144438幅是投给了纪录类,占到了一半以上。而长期关注单元的增加,也受到摄影人的普遍欢迎,更多通过时间积淀下来的宝贵影像得以面见世人,也为沉心静气长期坚持拍摄某一题材,用照片纪录下国家和人民生活发展变化的基层摄影人提供了高规格的展示平台。

评委声音

评委们对这次纪录类的作品总体评价还是比较好的,是有所提高的,但与预期还有一定距离。纪录类作品呈现出来的样态还不够多元化,表现的手法还应更丰富,涉及的题材还应更广泛。纪录类不应只是通常理解的新闻纪实,或对某一事件、某个人群的关注和表达,也不仅仅是胶片或数码、彩色或黑白这种表现形式上的固化概念,应有多样的表达,多种艺术形式的呈现。在日常的交流、沟通、教育、培训上还有缺失,比如一些组照的编辑思路不清晰,作者对自己作品的把握度不准确。

——李舸(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

本届国展有些作品是让评委非常感动的,尤其是长期关注单元,有的作者的坚持让评委都意想不到,比如《生命的礼物——23年见证:坠洞幼女当娘了》,从小女孩落井一直拍到她长大成人结婚生子。还有一些作品对特殊历史的纪录也是非常深刻的。好的纪实摄影家,一定是对国家、社会、环境、人性做出了透彻地解析,并具有先知先觉的意识,他们的作品是引领时代的。摄协的工作就是团结、引领、协调、服务于摄影人,而国展就是应该把代表这个时代最美好最深刻的作品呈现给国家和人民。

——线云强(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1995年10月15日,坠洞女童李恒被救出。

1999年6月3日,李恒展示珍藏的照片。

2006年10月19日,李恒在中牟县第二中学初中教室学习。

2011年12月8日,李恒在大学的美好时光。

2018年3月7日,李恒的儿子出生。抬起头看到儿子那一刻,李恒露出幸福的笑容。

纪录类-长期关注单元 评委会推荐作品

生命的礼物——23年见证:坠洞幼女当娘了(组照选登)陈更生摄

1995年10月15日,1岁半的女孩李恒随母亲来到郑州看望在建筑工地打工的父亲时,突然跌入工地一个8米深的桩基洞中,被卡在直径不到40厘米的洞体中间。郑州的武警官兵、市政工人、医护人员等300多人展开立体营救。3个多小时之后,将李恒从深洞救出。

这组照片持续纪录了23年来.李恒从一个牙牙学语的幼童,到考上大学,就业、结婚、生子的过程。

评委会推荐语:

《生命的礼物》获得本次国展新增设的长期关注单元显示了它的专业难度与人性温度:对反映人性情感题材长时间不间断的关注、关键节点上的瞬间纪录、朴素而诚恳的视觉语言、言简意赅的文字表述,均显示出摄影者对待被摄人物的态度与感情——你拍摄的不是你看到的,而是你理解的——这種态度与感情,决定了摄影者对题材的理解程度、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如何掌握拍摄节奏,并最终决定着会拍成什么样子。这组作品叙事角度平实、节奏张弛有度、影像风格统一,相当有感染力。(孙京涛)

2017年11月24日,尹志宽行一个标准的军礼。

2017年12月19日,营口预备役师贺营长代表部队及老兵协会的退伍军人代表慰问尹志宽。

2017年12月3日,亲人对老人依依不舍。

纪录类 评委会推荐作品

最后的军礼(组照选登) 于文钧摄

2017年12月,在辽宁省盖州市,参加过辽沈战役、后在乡退役的九旬老战士尹志宽,面对摄影镜头,在病床上执意让儿媳扶起来,颤颤巍巍地坐在炕上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他是辽宁省营口市盖州陈屯乡人。在辽沈战役大元山一战中,为伏击敌人卧雪一天一夜,脚趾冻掉留下残疾。

评委会推荐语:

《最后的军礼》讲述的是92岁的老战士尹志宽生命最后的故事。作者长期关注尹志宽,抓住了老战士生命最后时刻与病魔抗争,内心坚强、刚毅、永不言败的军人特有潜质,用镜头真实地纪录了退役老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信念,也体现了党和部队、社会对退役老兵的关注。读者从老战士那沟壑纵横的容颜上仿佛能看到战火纷飞岁月的印记,平淡的晚年生活掩藏不了军功章上卓越的战绩。直到最后的军礼,呈现出的扔是一位解放战争老战士不朽的传奇!(线云强)

陈云,38岁,工种:装橡皮头。肢体残疾

纪录类 评委会推荐作品

小铅笔大梦想(组照选登) 陈拥军摄

在“中国铅笔第一镇”浙江省庆元县竹口镇.许多残疾人工人师傅承担着铅笔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他们制造的产品销往欧美、东南亚、中东等地区。

评委会推荐语:

《小铅笔大梦想》是一组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铅笔的色彩和构成有着鲜明的主观创意,比一般意义上的纪录类影像更具有情绪化和艺术性。于平淡的客观日常中无干涉地呈现主观创意,显示出作者把控影像语言的功力。而黑白小图中残疾工人的神态更打动人,虽然与彩色大图对比强烈,但这种特殊并置传递出的正是一种平等的价值观。纪录类影像同样有着更丰富更多元的表现形式,前提是创作者有没有能力,或者愿不愿意去深度思考。(李舸)

沈警官,男,浙江省丽水市公安局莲都区分局民警,2018年6月9日,在处置警情过程中车辆侧翻,造成腰椎压缩性骨折,致八级伤残。

王警官,男,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公安局民警。2011年8月31日,在追捕逃犯时,所乘警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右肩粉碎性骨折,腰椎横突性骨折,致八级伤残

江警官,男,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公安局民警。2011年8月26日,在执行公务时,右手拇指被犯罪分子持刀砍伤,致九级伤残。

杨辅警,女,浙江省丽水市公安局莲都区分局警务辅助人员,2017年3月31日在执行公务时,造成腰椎爆裂性骨折,致九级伤残。

纪录类 评委会推荐作品

钢铁战士(组照选登) 王菊萍摄

评委会推荐语:

并置艺术来自绘画,如今在摄影创作中运用很多,只有把那些游离与叙述过程之外的意象和暗示、象征和联系进行相互参照,发生碰撞,而且必须碰撞出更深层次的思想,并置才成立。《钢铁战士》这件作品至少在两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敘事上千净利落。要讲述人民警察幕后不为人知的付出和牺牲,如果按照传统方式,可能需要一连串镜头。在这里.摄影师只用了两个特写就能交代清楚。二是在材料呈现上用了医学x光片。警察因追捕、抢险等工作而受伤遗留在身体里的痕迹,既一目了然,也让读者揪心。(傅拥军)

2017年8月17日,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旋耕机正在新开垦的沙地里作业,沙地将被加入一种特殊植物性纤维黏合材料并使其拥有土壤的特性,播种后不久这里将变成绿油油的农田。

2017年9月5日,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沙漠中的试验地绿意盎然。

2018年10月26日,在新疆和田塔克拉玛干沙漠重庆交通大学“沙漠土壤化”中试基地.工人邱明礼收割成熟的高粱露出丰收的喜悦。

纪录类 评委会推荐作品

漠上花开——重庆交大科研团队力学治沙纪实(组照选登)万难摄

中国有近20%的土地是沙漠和戈壁。重庆交通大学科研团队从2016年起在内蒙古、四川和新疆开展“沙漠土壤化”试验,利用力学原理,将沙漠改造成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地,已经累计改良上万亩。

评委会推荐语:

这件作品完整而生动地纪录了科技把沙漠变良田的故事。科研题材用照片这种空间化的叙述方式,在时间轴上展开,原本复杂的叙述则可能变得简单。作者显然多次深入现场,作品才能关注所有重要的部分,纪录了“沙漠土壤化”项目的开展,描述了阶段性目标如何一步一步实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这也是一组内容与形式结合非常好的作品,大部分照片在构图、取景、光影上的选择,颇有可圈可点之处,在拍摄对象的选择上自然生动,分寸拿捏巧妙,形式的表达既有意境又意味深长。(吴笛)

纪录类

车厢面膜 阮忠 摄

2018年7月22日,在K560次由南京开往延安的卧铺车厢,一位女乘客在休息前敷上面膜。

重症监护室的胶囊宾馆 曾宪平摄

2018年11月24日,在河南省洛阳市河科大一附院景华院区外科重症监护病房配套设置的患者家属休息室内,患者家属住上免费的“胶囊宾馆”。

天匠 陈跃正摄

2018年1月1日早晨,在上海的白玉兰大厦楼顶上,工人在做清洗大楼外墙作业前的安全检查。

艺术类

第27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1957-2019

本届国展艺术类的释义最简明,以表达拍摄者自身意趣、感受、审美为主要目的。但仍有不少明显是纪录风格的作品投到艺术类。许多作者因为对作品有后期调整,投纪录类怕违规,为了保险干脆投艺术类。但考评的标准不同,缺乏艺术表现力的作品即使纪录的事件再重大、讲述的故事再动人,在评委眼中也并不具有竞争力。艺术作品的核心价值就是表达创作者独特、超凡的审美修养和精神境界,因此以往那种创作团打卡地、“糖水”复制片在国展也没有了立足之地,创新性、观念性的作品多了起来。

评委声音

從这次艺术类终评的作品来看。而且创新性的作品多了,说明我们摄影的潮流在往前进步,这一点是可喜的。一些探索性的作品多起来,虽然有些还不够成熟,但毕竟好过停滞不前。创作题材也更加广泛,对应的观看人群也非常全面,不同背景不同年龄都有适合的作品。评委在评选时也会反复比对,考虑更加周全。作为中摄协主办的国家级展览,一方面作用是发现优秀人才,另一方面也有普及推动的重要作用。从本届作品中看,有些作者有想法有深度,但不会运用恰当的手法来表达,而有些作者手法熟练,却没有想法,唯图像做图像,而不是唯内容做图像,两者兼具的不多。

——彭邦(香港中国摄影家交流协会秘书长)

这次看到了很多优秀作品,但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一些作品在制作方面影像品质应该更上一层楼,参加国展应有相应的认真态度,必须对作品、对自己负责。在众多作品中想脱颖而出任一环节的马虎都是不行的,必须要有摄影师严谨的作风。在创意上不能步人后尘,而要独辟蹊径,探索更好的表现手法,而不是去复制前人。比如拍风景,壮观的风景和艺术创作其实没有太大的关系,我们不是拿相机去复制风景的,而要加入自己独特的审美和感受,这样创作出的作品才有生命力。本届国展一点遗憾之处就是好的风光作品太少了。

——叶文龙(中国摄影家协会艺术摄影委员会委员)

艺术类 评委会推荐作品

中国智能制造(组照选登)

李志良摄

评委会推荐语:

拍什么?怎么拍?一直是令摄影人困顿的话题。实践证明,但凡这两件事情能想清楚并落到实处的创作,作品的价值都会在不同的层面得到体现。《中国智能制造》关注的是中国工业“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间的大事,但抽象的目标如何以影像的方式呈现?作者借助重叠、重构、透视以及色彩、距离、层次等表现手段,营造出不同的空间感,将人物与场景置于其间,渲染出梦幻般的意境,引发人们对传统工业陌生感的扣问,完成对“中国智造”的感知与期待,实现作者“用直击心灵的影像,为我们崭新的时代立传”的初心!(高琴)

艺术类 评委会推荐作品

漓水出岫有林泉(组照选登) 滕彬 摄

桂林山水诗情画意的表象后面,一定蕴藏着她的“道”和“理”。空漾的烟雨如轻纱,抽离了色彩的山水,让人归于宁静,用心感悟到那一抹深邃。

评委会推荐语:

风光摄影的格局不在山水本身,而是山水之下蕴含的思想、感受和素养。《漓水出岫有林泉》以令人眼前一亮的桂林山水为媒,让观者感受到诗情画意表象之美后面蕴藏着的“道”和“理”。空濛的烟雨如轻纱,抽离了色彩的山水,归于寂静亦有空灵。源远流长的中华山水、文学诗词和文化审美意识让作者尽收漓江奇峰精气于心,得中华山水之精神,有意料之外的出新。(叶文龙)

我的中国“芯” 程周平摄

圆舞曲 闫惠英摄

艺术类 评委会推荐作品

“美”·梦(组照选登) 刘素利 摄

社会对于“完美的女人形象”有着日益增加的期望,让女性感受到了变美的压力。但变美是每个女孩的梦,整容对于渴望变美的人来说也是一种小美好。

评委会推荐语:

观念摄影的魅力,在于能触发观看者的联想和思辨,而且会带给每位读者不同的感受。在《“美”·梦》这组作品中,作者在赋予观念影像的语言里,表述了画中女子对于“美丽”的追求与梦想;在真实与虚拟的空间中,作者又大胆地使用色块影像描述着他心中的“视界”,用主观意向再现思想意识的真实……通过这些努力,完成了一件极具视觉表现力的优秀作品。(朱洪宇)

艺术类 评委会推荐作品

七彩视界(组照选登) 陈茂盛 摄

通过飞机高空航拍,摄影师撷取出世界各地色泽地貌各异的七个俯瞰景像,对应了大自然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七个基本色。

评委会推荐语:

《七彩视界》包含的作品分别在四个国家航拍完成。作者利用俯瞰大地的独特拍摄视角,通过不同地域中地貌、色彩和影调的丰富、多元和变化,充分展现出大自然的奇特、神秘与多彩。“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所谓“七彩视界”,更像是“奇彩世界”!站在作品面前.读者会感叹于在大地这个千变万化、包罗万象的天然调色盘上,造物所呈现出各具一格、惊艳幻彩的霎间。(李学亮)

艺术类 评委会推荐作品

山海经·生花(组照选登) 颜劲松 摄

自上古先秦神话传说以降,古人自有原始的植物崇拜与信仰。然而,花者,于我究竟还是喜爱之物,毕竟它与生命繁衍有关,况且总令人充满了各种幻想与浪漫。

评委会推荐语:

《山海经》为先秦著作,作者引用作为图题,阐明了本组作品的创作主旨。作品拍摄对象是岩石上的苔藓类植物,作者运用抽象的创作思维,将具象的形态形成了抽象又有章法的影像。整组作品既有主题的共性,又有单幅作品神态各异的个性,特别是内容隐喻性和拟人化的效果,给了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采用简洁流畅的黑白视觉呈现方式,增强了作品的可看性和可读性。(彭邦)

艺术类 评委会推荐作品

大山人家 白丽文 摄

评委会推荐语:

一幅《大山人家》拍出了与众不同的视角,把建筑自然草木山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融入当下的视觉体验,呈现了梦幻一般的色彩。从作品中看得出来作者深受中华美学的影响,心中有“境”,眼里有“意”,镜头下才有神韵。《大山人家》既是照片又似画卷,天然而成无需雕饰才能恰到好处!洋溢着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精神,亦是艺术风光摄影表现形式的有效探索。(叶文龙)

创意和商业类

第27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1957-2019

本届国展将上届纳入在艺术类中的创意影像单独分离出来,与商业影像合并为创意和商业类,也是较大的变化。虽然带有实验性,但也不無道理。毕竟商业摄影本身考察的主要就是创意水平,在前期拍摄和后期加工上都有很多相通之处。但商业摄影又与创意摄影不完全等同,必然要具备商业活动的商品宣传、商业理念、企业形象等功用属性。往届常有作者将不具商业特征的创意作品甚至艺术作品投到商业类,而被淘汰出局,这次将两者合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这种遗憾的发生。不过,优秀的创意和商业摄影作品,还是需要更多具有专业背景的作者参与。

评委声音

创意和商业类作品的作者,相对来说应该是前、后期水平都较高的,尤其是商业摄影对作品品质的要求应该是很苛刻的。但是很多参评作品的制作都过于粗糙,不仅表现在影像质量,在输出材料上也非常随意,有些很好的作品因为制作低劣严重影响了评委的打分,甚至对作品的真实性都产生怀疑。作为参评国家最高水平的展览,还是要在品质方面多加注意。

——崔小曼(中国纺织摄协会长助理)

创意作品,首先在“意”上就要有所表现,这不单纯是后期上多高明的技法,很多作品都缺少高深的艺术内涵和丰富的想象力。其实中国古代的神话也好,平时能够看到的视觉信息也好,都能给人带来很丰富的灵感体现。作品中具有宏大构思的创意几乎没有,更多的都是一些带点梦想的现实小创意,这种梦想与创意还是有别的,在品位、格调、体裁、内容、手法上还都缺少磨炼,更像是学生的习作。商业摄影也是一样,很多作品在拍摄手法上陈旧,有的太过随意,对拍摄物的质地表现都不过关,也体现了作者专业背景的缺失。

——周梅生(世界遗产影像学专家)

商业类 评委会推荐作品

期会东坡(组照选登) 张霆 摄

评委会推荐语:

《期会东坡》以前期拍摄的影像元素和后期制作的意境表达,完成了“重旨、复意、余韵”的美学效果。作者以诗词立意,用当代摄影语言表达,追古存今,逸思神飞,隐微涵远,精致深邃。东坡诗意作者影像观众体验重复交织,意蕴深远。诗意的苏东坡。遇上了远方的摄影者.一期一会的诉说,意象与心象的契合,摄影家与诗人对酌,叩问生命的蹉跎。寂寞沙洲冷上短松岗的明月,大江东去浪淘尽今古空名悲喜若何,卜算子难算孤舟一夜的落寞,此心安处是我乡挥手定风波。哲学的思辨与情怀的寄托,已不是少年时的照本宣科。蓦然回首.镜头里的眩光,照亮指尖上的山河。(周梅生)

商业类 评委会推荐作品

莫让垃圾成为生命之“束”(组照选登) 任恩猛 摄

人类不断制造垃圾,就像亲手孕育的大树,如果不能有效遏制,不久的将来就会遮天蔽日,毁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本组作品从不断关注环境变化中取得灵感,摄影师从日常生活中搜寻并拍摄了众多垃圾图片,按照一定类别创意制作,从而警示人类对环境的保护。

评委会推荐语:

对创意摄影师来说,想象力决定了他们能走多远。《莫让垃圾成为生命之“束”》营造出了真实的不真实感——作品的画面是不真实的,但画面中的一切却是如此理所当然。作品从对环境变化的关注中取得灵感,从日常生活中搜寻并拍摄了众多垃圾图片,按照一定类别创意制作,从而警示人类对环境的保护。垃圾本是美的负值,但在作者的镜头中,丑陋的垃圾被还原成“不忍直视”的美丽,作品立意紧扣时代步伐,视觉语言赋予观者深深的思索甚至振聋发聩的警示。(白辰)

烘焙工坊 高仕源摄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 唐小平摄

商业类 评委会推荐作品

天马入梦(组照选登) 蒋澍 摄

评委会推荐语:

《庄子·齐物论》上说:“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匹貼近自己理想的马。《天马入梦》作者提炼、定格马儿的特质,镜头下马的不同面——眼睛、尾巴、臀部、鬃毛、马蹄等,总会让人感到一种神奇的魔力,让我们更近距离地理解马和人之间情感联系的力量。在作品结构上,作者借鉴了昆剧舞台的布景方式,并部分融入明胶蚀刻工艺,营造出类似电影闪回的背景效果。多了几分微妙的感觉,使人仿佛能够窥见马儿生命本质的灵性,其镜头下的马儿,纯真、自由、飞翔。(潘朝阳)

商业类 评委会推荐作品

天籁之音 曹建平 摄

评委会推荐语:

优秀的广告创意,不但需要独特创意和巧妙构思,同样需要通过个性化的艺术表现手法来吸引观众,从而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在创意中,以狗作为主要角色,狗十分通达人性,听力又十分敏感,这个创意充分又不过于夸张地抬高了“耳机”的魅力。“狗狗”面部所展现出来陶陶欲醉的表情,也将观众带进了一个充满美妙音乐的境地。作品构图简约完美,画面整体的色彩鲜明,搭配十分和谐,达到了突出了主体的效果。(崔小曼)

商业类 评委会推荐作品

不朽·老兵 林海 摄

评委会推荐语:

《不朽·老兵》最醒目之处.是占画面比例最大的五角星,五角星画面由许多老兵的画面组成,寓意革命和建设之路上,无数前辈的奉献与牺牲。作品左下角一位老奶奶指着五角星的缺口,旁边一个小女孩用拼图去填满缺口,代表革命精神需要引导与传承。老奶奶的红色与五角星的红色相互呼应,同时与小女孩的蓝色形成了对比,中间的一束光让画面更具光影故事感。就整体效果而言,图片主题突出,画面简洁大方,色彩鲜明、寓意深远。(贾云龙)

多媒体类

第27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1957-2019

自24届国展创立多媒体类以来,争议的声音就一直没有断过。这首先来自于对分类规则没有完全理解,多媒体类明确是以融合静态影像、动态影像、音频、特效等多种手段而创作的视听作品,既不是以往“幻灯片”式的纯静态照片PPT,也应与纯动态的纪录片、微电影等有别。其次,这一类别的设立,是符合阅读、欣赏方式紧随时代发展而产生的新要求的。

评委声音

相当一部分多媒体类作品在专业性方面做得还是不够好,有些非常好的故事,评委可以领会,但在叙事逻辑上还有问题,在技术手段上,比如画面、声音、剪辑过渡等方面总有一些生涩的感觉。有些作品技术还不错,而故事与现实、与时代又有脱节。

——雍和(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

本届国展多媒体类的整体水平比前两届有了明显提高,这次有些作品讲述的故事非常感人,比如《我为劳动者拍时尚大片》,比如《我觉得自己是条汉子》,很多也是平面拍摄很好的题材,虽然在视频表现上还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但观看的时候还是很感动的。有些作品在时长的把握上有误区,硬撑到8分钟显得过长。还有的作品在细节处理上不够到位,比如很多片头、字幕、字体、字号、颜色、位置等方面不合理,这都是基础的问题,需要引导和规范。

——刘占岜(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

多媒体类 评委会推荐作品

我为劳动者拍时尚大片

付增凯 摄

评委会推荐语:

普通劳动者与时尚大片的关联,给作品赋予现代气息,引发观众对故事的期待。短片通过对摄影师和被摄者的采访,以自述推进叙事,讲述了这次特殊的拍摄过程的幕后花絮。拍摄前后人物心理、工作现场与拍摄场景、工作照与时尚照等交错蒙太奇的应用,虽然没有体现太多故事细节,但是细腻深刻地表现了拍摄前的忐忑不自信和拍摄完成后看到成片的欣喜。每个人的心态变化将直接影响他们对生活的态度,或许这也是这次公益拍摄活动的意义所在。而通过被拍摄者所希望的照片分享对象,从只言片语中能感受到他们对父母、对家庭、对学生、对职业的热爱。作为独立的拍摄传记,本片传递的信息丰富,能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徐希景)

组委会致敬作品

第27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1957-2019

紅旗渠 魏德忠 摄

1969年,红旗渠全面竣工。半个多世纪以来,红旗渠水在太行山间欢快地流淌着,已经成为林州市的大动脉。在红旗渠水和红旗渠精神的滋润下,一个经济发达、社会和谐、生态优美的新兴城市已然巍然屹立在红旗渠畔。

20世纪60年代初,年轻的共和国正经历着最艰难的岁月。为了尽早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林州人民10万大军上太行,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勇于拼搏的精神,一锤一钎,逢山凿洞,遇壑架桥。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林州人民终于在太行山上修建了一条长达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并孕育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被世人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时任《河南日报》摄影记者魏德忠跟随红旗渠进行了长达lO年的拍照和纪录。10年间,他和修渠民工同吃同住,用镜头定格了红旗渠建设者许多难忘的瞬间,纪录了他们勇于吃大苦、耐大劳的无私奉献精神。红旗渠是一代人的创业史诗,红旗渠精神永恒。

我的家 张甸 摄

我叫张甸,今年90岁了。我是1953年到《东北画报》任摄影记者的,在报社工作的几十年间,我拍摄了大量反映时代风貌和社会面貌的专题摄影作品.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我关注的题材大多是各行各业的先进典型,我希望通过这些作品引导和鼓励更多的人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在全社会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

我将大部精力都投入到我所热爱的摄影工作,根本无暇顾及家庭,更少有时间陪伴家人。为了弥补这种缺憾,我只能在业余时间多为家人拍些照片,将家人的日常生活状态纪录下来,然后将这些作品制作出来,装成相册,供家人闲暇时翻看,为他们平淡的生活平添几分乐趣,也算是我向家人表达爱的一种方式吧。

这些作品虽然纪录的是我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但反映的却是几十年来我们国家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已是耄耋之年,无法为国家做贡献了,但希望我的后代能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工作,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八面来风

国展牵动着千万摄影人的心,影响着广大摄影爱好者的创作方向和创新思路,也必然还会受到更多人群的关注。未来,国展也力求以更开放、更包容的姿态,吸引更多领域、更具活力的高水平作者的参与。为此,我们采访了不同群体的基层摄影人,既有地方摄影协会、基层摄影组织、摄影教育机构的代表,也有图片库及商业资深摄影师,以期听一听他们如何看待国展以及对国展的希望和建议。

吴燕峰

惠州市大家摄影文化研究院院长

北京摄影函授学院惠州分院院长

本届国展我们北京摄影函授学院惠州分院全体师生都全力以赴积极地创作和参展,一共有79位学员和老师的300多幅作品投稿。在商业创意类获得了一个评委推荐奖作品《不朽·老兵》(林海摄影)和一个入选作品《G时代》(陈桥顿摄影)。

赛后我们也组织了学员座谈会,总结参展经验和讨论创作体会,以及一些关于国展的大话题。大家建议国展在征稿要求和评选方式上还可以改革。国展应是体现国家级别水平的一次展览,对作者个人和主办方集体来讲都必须慎重、尊重和负责。就举单幅为例子,征稿建议要求作者选送不低于四幅作品,以作者四幅作品体现的整体水平来评,入选后再进行单幅的挑选。

颜劲松

台州市摄影家协会理事

百幅作品被国际、国内收藏家收藏

国展是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摄影赛事,我身边的和熟悉的国内各界摄影人,无不为之而付出過辛勤和汗水。我个人参与了三次国展投稿,自我总结了一下,觉得做得了以下几点,就容易胜出。第一:作品需立意新颖,符合时代精神,具有独特的风格。第二:艺术感强,形式感强,抓人眼球。第三,宁缺毋滥,宁少勿多,不能凑数。第四,投自己擅长的组别。我第一次参加国展应该是25届,因没有做足充分的准备,颗粒无收。第二次是26届,最终两组作品入选,其中一组是评委会推荐奖。第三次,就是今年的27届,商业创意类入选了一组,艺术类一组也是评委会推荐奖。所以我觉得想在国展中胜出,一定要胸有成竹,作品过硬,并且掌握一定的规律和技巧,也许就能在千军万马中突围和胜出。

徐刚

宁波新方特摄影俱乐部负责人

全国摄影艺术展览是中国摄影人最为关注的优秀作品展示交流平台之一,入选的作品无论从题材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同时,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也是中国摄影的一个风向标。第27届国展突出了“提倡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宗旨,首次在纪录类拓展出一个长期关注单元,旨在鼓励深入生活、潜心进行深度创作的摄影师,受到摄影人极大的欢迎。我们宁波新方特摄影俱乐部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本地摄影人的组织和培养,积极参加了历届国展及各类展览和摄影赛事,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次就有俱乐部版主林文强的《色彩与桥梁》作品入选,而2015年第25届国展上他的《急速刀锋》也曾获优秀作品。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做好摄影俱乐部组织工作,为向国展输送更多优秀的摄影人而不懈努力。

隋晓龙

中国摄影家协会商业摄影委员会委员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客座讲师

全景中国签约摄影师

国展是中国摄影届的盛事,能参加国展是很荣幸的事,更不用说在展览中获得奖项了。国展应该是也一直是摄影人心中最高水准的代表和象征。

我个人是很向往国展,也有幸参加并展出过作品,是我念念不忘的记忆。我当然会继续努力,准备参加下一届国展。

不过国展一直以来对商业类的重视程度似乎并不很高,国内摄影圈也有一种态度,觉得商业摄影师没什么厉害的,不就是拍广告吗,很死板很俗气。我觉得这种认识相当有问题,真正的商业摄影师的技术水平都是碾压级的,审美水平也相当高,并且乐于接受新事物新知识,在广告等舞台上为中国争了不少气,很多摄影师的水平接近并超过了欧美摄影师的水平,而且新人涌现的很多。但他们没有在摄影圈混,圈子里对这些人也了解不多,造成互相的陌生。

在当下这个时代,摄影应该更好的融合而不是封闭,希望国展以更开放的心态,更具国际化的视野,给商业摄影更好的展示舞台,从学术上真正接纳认可商业摄影。

刘建国

包头贵冠摄影俱乐部老师

现在摄影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而成为除了文字和语言之外,人们的又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所以中国摄协必须要担当起引领中国摄影前进方向的大任。

首先,在政治引领上应做到有旗帜、有号召、有标准、有要求、有结果。在一个历史时期要有一个鲜明的历史主题,提倡大家注重哪些拍摄方向弘扬哪些正能量,它的艺术标准是什么,要有要求。再者,在评比中先前确定在标准以外的东西,再好也不能网开,从根源上打掉随波逐流、扎堆创作、一窝蜂产出、画面雷同的现象。其次,在艺术培养上耍做到重思想、重艺术、重指导。再次,摄影本身是来源生活,是展示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过度造假是这种艺术形式的大敌,一些造假形式的长期泛滥,与各种比赛中的纵容不能说没有关系。

初晓璐

Getty Images、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

长期从事新闻、纪实及风光类拍摄

航拍长城作品被电影《流浪地球》采用

我虽然在摄影这个圈子,但是长年奔波忙于工作,很少了解圈内的事,所以没太关注国展的消息。但我感觉年轻人参与国展的比较少,我的建议就是多和一些年轻摄影师喜欢的摄影社区比如500px、图虫这些平台合作推广效果会比较好。很多喜欢摄影的年轻人觉得国展更多的是“老法师”们的舞台,国展就应该打破这种刻板的印象,可以通过用年轻人比较喜闻乐见的形式、方法去展现和推广,让年轻人一看到就觉得比较有新鲜感。

其次应该让一些體制外的知名摄影师或艺术家参与评选的过程,而不是全部让体制内的班子去评。这样能让年轻人感到有自己的偶像参与,也就更容易有追随愿望。有更广泛的评选人也能够让年轻人更觉得有亲和力、吸引力和公正性。

再次在奖项的设置上,应该有更多贴近年轻人的奖项(比如最高人气奖这类的设置,当然需要好好斟酌),让年轻人真正有兴趣关注国展。

王启运

山东省潍坊市摄协副主席

启运影像俱乐部总经理

我有幸参与了本届国展的筹备和服务工作,使我大开眼界。第一次亲历了国展评选的全过程,国展工作组和各位评委严肃认真的态度令我钦佩不已,优秀作品也带给我很大的启发。因为这次国展就在潍坊本地举办,我们俱乐部的会员也热情空前高涨地积极参与了投稿。一届国展落幕预示着下届国展的启动,我会积极创作新的好作品参与国展。同时,努力当好摄影人的‘后勤部和‘纽带桥梁,组织更多更好的本土影友和优秀的摄影作品走进下届国展。

猜你喜欢
国展纪录摄影
“国展”评委
2017中国军民融合材料与装备配套展览会在国展举办
《科教·纪录》
中国刷新一箭多星纪录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