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医学专业人文课程问题及改进研究

2019-01-20 08:11芮亚然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医学生课程体系医学

张 毅,芮亚然

高职医学专业人文课程问题及改进研究

张 毅,芮亚然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医学部,河北 唐山 063004)

人文课程对医学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至关重要。高职人文素质培养中存在着人文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因此需要构建完善的人文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模式,重视课程实践和人文价值观教育,以培养医术和医德结合的医学人才。

人文课程;医学生;发展性素质培养

1969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S. E. Luria指出:“医学在本质上具有二重性,它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人文学,需要人文滋养。”[1]在现代医学教育培养中,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至关重要,通过医学专业课程和人文素养课程构建医学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使其具有精深的医学专业学识和能力,同时也具有人文素养。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强调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操守[2],即既要有医术也要有医德。2016年12月我国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深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具有人文情怀、崇尚医德的合格医疗卫生人才,高等医学院校应构建全面医学教育培养体系。但目前来看,医学类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医学人文素养教育现实状况并不乐观。有研究表明,中国临床医学教育课程中,医学人文类课程占比1%,历史人文类课程占比4%[3],可见当前医学教育体系中人文教育十分薄弱。加强高职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构建完善的医学专业人文课程体系迫在眉睫。

1 高职医学专业人文课程存在的问题

1.1 人文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职院校医学专业开设的人文教育课程,主要体现为《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人际沟通与技巧》《卫生法学》这4门医学人文必修课程。有些医学院校设有专门的医学人文研究部,主要承担医学人文课程的教学及研究工作。但整体看,人文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实施起步较晚,课程体系不够完善,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来看,较之医学专业课程,高职医学专业的人文课程实践水平低,同时缺乏吸引力。

当前高职医学人文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为:(1)医学人文课程体系存在散乱性和随意性,相关高职院校缺乏对课程体系的整体性考虑和筹划;(2)一些高职院校思政类课程过多,人文课程如果再增加,就会导致课程量过大,高职医学生不堪重负,教学质量难以保证;(3)医学专业课程与人文课程综合交叉设置的较少,没有体现学科体系综合化的发展趋向;(4)高职医学院校在设置人文课程时没有关注高职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现实,在实施过程中缺乏案例分析和讨论型实践类课程,具体形式单一。

1.2 人文课程教学模式有待加强

高职院校医学专业的教学模式较为传统,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人文课程教学基本沿用了传统讲授法,将丰富而多彩的人文素质课程上成了枯燥单一的理论性讲解课程,导致学生缺乏兴趣,教学效果欠佳。究其原因,高职院校多为中专升格,人文课程实施与总体教学水平有限,学生整体生源质量、教师队伍水平与本科医学院校相比相距甚远。

总体看,相当部分高职医学人文素质教育采用以理论教育为主、讲授为主的传统模式,在具体实施中,也没有很好地将医学人文素质培养和医疗实践融于一体,仅仅停留于书本+黑板+讲义层面。另外,在教育评价中,人文教育课程考核与医学专业课程考核并未作出区分,大多采取纸笔测试,以考核成绩为衡量学习效果的标准,人文课程的教学评价考核方式缺乏创新,这些都导致人文素质培养效果的低效。

1.3 医学人文课程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实践教学是人文课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教师进行人文课程教学大多以理论教学为主,较少将具体实施方式、内容与实践结合,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明显。事实上,高职医学生人文实践教育是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是对人的生存、发展、自由和解放等需要的一定程度的适合、接近。通过人文类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育高职医学生的人文价值,使其在职后专业工作中认识到关爱生命的重要性。

2 高职医学专业人文课程改善措施

2.1 构建完善的医学人文课程体系

在高职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人际沟通与技巧》《卫生法学》4门课程作为高职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精心组织人文课程的理论教学和相关实践,将伦理学、心理学、相应法规等教育贯穿于高职医学生的专业教育中,从而更好地促进高职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科学合理地设置人文课程是高职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要改变当前高职院校的人文课程设置当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必须以培养高职医学生人文素质为基本指向,根据人文素养教育的内在规律以及高职医学生自身特点和成长特点,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

2.1.1 人文课程的设置要精练

高职院校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相应的人文课程设置偏少,因此要对已有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适当增加人文类课程。在课程选择上要突出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比如医学伦理学、医学哲学等;课程设置方式中选修课和必修课相结合,既要保证完成人文教学的目标,又要给高职医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人文课程的实施模式要突出课堂案例讨论课、场景模拟实践课和理论课的结合,构建完善的人文课程体系,突出人文课程的实用性,把人文教育和医学实践相结合,并注重联系医学领域的社会问题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如可效仿哈佛大学医学院开设的“病人与医生”课程,通过对与病人相关的道德、社会、医疗费用等问题的讨论与分析,使高职医学生逐步理解对病人产生影响的诸多社会因素。

2.1.2 加强人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高职医学院校在培养高职医学生全面素质时,一定要重视人文课程的改革,改变人文课程的随意性等现状,将人文课程真正纳入专业培养课程体系中去,使人文课程成为与自然科学、医学专业课程并重的课程,加强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渗透。高职院校应当根据自身情况,设立人文教学和研究的专门机构,承担人文教育教学任务,保证其具体实施[4]。建设人文课程体系,要根据专业发展的教育目标,分析各人文课程的功能和作用,结合高职医学生素质培养的现实需要,确定所要开设的主干课程。建议将医学课程和人文课程相交叉的边缘性学科作为主干课程,如医学哲学、医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学、医学史、医学语言学、医患沟通技巧等等,各院校可以根据具体办学情况设置。

2.1.3 打造人文精品课程

医学教育培养体系中的人文课程需要打造精品,使其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对高职院校而言,需要从自身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等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调配应有的教育教学资源,结合已有优势,打造一两门人文精品课程,以此带动其他课程发展,为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保驾护航。具体地,可从如下方面着手。其一,制定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和精品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为精品课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其二,要重视抓好教材建设,编写或选择方面应符合人文教学特色,教材要具有前瞻性和贴近性的特点,内容符合医学人文的发展趋势,贴近日常医疗实践活动;其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方法,将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等多种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法应用到精品课程建设中,启发高职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高职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发挥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达成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目标。

2.2 优化医学人文课程教学模式

2.2.1 规范性与选择性相结合

人文课程教学模式应多样化,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依据课程本身特色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忽视对基本知识特别是理论知识的系统讲授,用大量的视频或课外活动等方式取代课堂的系统讲授,以削弱知识含量和理论深度为代价而换来的所谓“课堂效果”,虽然表面看起来热热闹闹、形式多样,但并不受学生的青睐。需注意的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是不能随便丢弃的。一门课选择什么教学模式要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学生特点等来决定,具体到方法和手段层面,若不能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发展则坚决不能用。在操作层面的确定中,可考虑教学实验、实践以及教学空间等实际情况,系统讲授基础上辅之以案例分析、问题研究、主题论辩、行为体验等,构成“教学方法群”,有研究表明此类教学模式实践效果很好[4]。

2.2.2 操作性与创新性相结合

人文课程实施中,具体的操作模式应注意理论与实践结合,特别强调其实际操作性,同时考量其适宜性。教学中,具体的教学方法的采用,要通过教学活动才能够展示其全貌和适度与否。无论何种教学模式和方法,都是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首先必须让教师和学生能够接受,愿意运用,并且经过教学活动检验其效果。在人文课程教学实施中,教师要勇于、敢于、善于突破习惯性固有模式,进行创新,并通过教学效果的反馈进行调整和控制,再进行实践和调整,直至满意度的提升。例如《医学伦理学》这类理论性比较强的选修课程,可采用课堂讲授为主的方法,同时辅助案例分析、问题研究等方法;而像《人际沟通与技巧》这类操作性特点突出的课程,除课堂讲授方法外,最好同时辅助案例分析、实际操作、行为体验等方法。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可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2.3 重视医学人文课程教学实践

医学人文课程教学虽然是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但不能涵盖全面素养教育的全部。在加强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也需要重视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2.3.1 加强实践基地建设

课程教学在理论层面为高职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奠定了基础,但实践能力的培养因为课时的原因受到限制。实践基地为高职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比如,可以使用理论授课、视频教学、分组讨论、角色扮演、沟通默契大考验、实况录像回放、学员谈体会、教师点评等手段和方式,以达到让高职医学生提高医德认知和情意水平、掌握人文医学知识、强化医患沟通技巧、增强团队协作精神、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目的。

2.3.2 重视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

第二课堂不仅是高职医学生丰富课余生活的重要环节,同时也为高职医学生人文素质提升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在第二课堂,高职医学生与他人主动交流、合作的过程,其实就是人文实践的过程。人文实践不仅让理论得以验证,还加深高职医学生对人文精神的认识;不仅习得知识、经验,还提升高职医学生动手能力,这些都是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此外,还可以结合专业现实情况开展人文主题的多种活动,如世界卫生日、国际护士节、全国助残日、艾滋病宣传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全国敬老日活动等,以此达到高职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目的。也有的学校尝试组织高职医学生到相关机构展开宣传和相关活动,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提升了人文素质培养[5]。

2.4 重视医学人文价值观教育

2.4.1 重视对高职医学生的价值观教育

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整体观点和根本看法。高职医学生的价值观虽然基本定型,但依然还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在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教师需要及时帮助高职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首先,要让高职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价值观教育。教师可以组织高职医学生主动参加一些社会公益劳动、社区服务、社会公益事业等,让他们自觉领悟人生的价值在于为社会做出贡献,在于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每一个高职医学生都应具有社会主义公民的责任意识,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奉献青春的理想信念。其次,要结合课堂教学渗透价值观教育。教师要充分考虑高职医学生的实际情况,精选教学内容,在课堂上,既让高职医学生学得科学知识,又使他们获得积极向上的心灵感悟和情感体验,逐步提升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6]。

2.4.2 创设人文教育氛围

高职院校应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教,引导学生形成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求大同的精神追求,密切挖掘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共融、共通之处,将其融于医学专业培养全过程及每个环节,让高职医学生在浓厚的、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3 小结

高职医学专业人文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医学生通过人文课程的学习,在形成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养成崇高的职业操守和人文素养。将人文教育渗透到高职医学生的专业培养中来,这是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唯有将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整合,才能培养医学生关注现实、关爱生命、关怀平民的医学人文态度,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1] 管园园,王锦帆,沈洪兵.医学生医学人文实践能力培养探讨[J].医学与哲学,2014,35(9A):88-89.

[2] Blease C. In defence of utility: The medical humanities and medical education[J]. Med Humanity, 2016, 42(2): 103-108.

[3] 马娜,叶稳安.高等医学院校学生人文精神培育模式探索和实践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67):1-2.

[4] 王永华.浅议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与公共体育课程改革[J].当代体育科技,2018,8(35):64-65.

[5] 常素梅,张晓芳.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路径探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8,13(12):85-87.

[6] 籍亚玲,朱志良,滕超.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探索[J].大学教育,2018,7(11):41-43.

[7] 李瑛.医学生人文素质发展性评价体系的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11.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Humanities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Medical Specialty

ZHANG Yi, RUI Ya-ran

(Department of Basic Medicine, Tangsh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Tangshan 063004, China)

The course of humanities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cultiv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humanistic quality.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cultivation of humanistic quality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uch as unreasonable setting of humanistic courses and single teaching mod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 perfect humanistic course system, optimize the teaching mode, an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education of curriculum practice and humanistic values in order to cultivate medical talents who combine medical skills with medical ethics.

humanities course; higher vocational medicine major; humanities quality

G71

A

1009-9115(2019)06-0119-04

10.3969/j.issn.1009-9115.2019.06.028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1804030304)

2019-05-06

2019-10-01

张毅(1978-),女,河北唐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

(责任编辑、校对:高俊霞)

猜你喜欢
医学生课程体系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减肥与断食晚餐认识的比较研究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医学的进步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