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地区嘎乌举隅

2019-01-21 05:46许晓东
收藏家 2019年1期
关键词:宝盒绿松石梦蝶

□ 许晓东

图1 擦绒及霍康夫人1937年纽瓦克博物馆藏

图2 佩戴龛式嘎乌的西藏贵族约1922~1940年纽瓦克博物馆藏

图3 戴髻顶宝盒的西藏贵族1935~1937年纽瓦克博物馆藏

图4 银鎏金佛龛式嘎乌盒西藏 19世纪长15、宽11.2、厚3.5厘米承训堂藏

图5 银嵌珊瑚松石嘎乌盒西藏 19世纪末~20世纪初长11.7、宽10.7、厚3.4厘米承训堂藏

图6 铜瑞兽纹嘎乌西藏,20世纪初高17.5、宽13.4、厚6.7厘米梦蝶轩藏

嘎乌流行于喜马拉雅地区,是当地居民随身携带的祭坛,为密宗修行人出远门时佩戴,一者祈求本尊加持,二者于修法时可取出供奉。其尺寸从不足3厘米,至30余厘米,材质有金、银、鎏金银(铜),甚至铁、珐琅。表面装饰各式祥瑞图案,期盼招致好运。信徒在嘎乌中加入个人圣物,如版刻或手抄的祷文、经咒、种子字、诸神画像或造像、香料、草药、稻谷、泥土、珠子、水晶、受佛僧开光之材料制作的布条或药,不一而足。许多嘎乌不加封,故可不断加入新的仪式物品,用来增加法力。嘎乌在转售易主之前,原拥有者会移出所有个人物品,用盒体擦拭全身,以免附带其上的运气转移到新主人处。

嘎乌通常制成小盒型,佩挂在颈上(图1)。西藏男性独有的佛龛形嘎乌,通常以绳穿系,斜跨于左腋下(图2)。有的小嘎乌穿过发辫盘于头顶前方,这类小嘎乌又称髻顶宝盒,为西藏男性所使用(图3)。

嘎乌的形制多样,主要有龛形、方形、圆形、椭圆形、六边形、八边形(两个曼陀罗交错叠加)。有的男女通用,有的则男女有别。如上述龛形嘎乌、髻顶宝盒为西藏男性所独有。八边形嘎乌则为喜马拉雅地区女性所专享。女性使用的嘎乌通常较为小巧,而且都坠挂于胸前。

图7 银鎏金轮回图嘎乌西藏,19~20世纪直径16.4、厚6.5厘米梦蝶轩藏

图8 铁不动明王嘎乌西藏,19世纪高11、宽9、厚5.6厘米梦蝶轩藏

图9 银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嘎乌西藏,19~20世纪高15、宽12.5、厚5.8厘米梦蝶轩藏

图10 金嵌绿松石髻顶宝盒西藏,18~19世纪长6.6、宽5.1、厚2.7厘米承训堂藏

图11 银鎏金嵌宝石嘎乌喜马拉雅山区,19~20世纪初长10.1、宽10.3、厚2.2厘米

图12 铜鎏金宝盒项链西藏,18~19世纪项链:长37厘米宝盒:长7.5、宽5.5、厚1厘米承训堂藏

图13 银鎏金嵌珊瑚嘎乌西藏,19~20世纪长12.8、宽10.8、厚4.8厘米承训堂藏

西藏地区嘎乌

西藏地区所用嘎乌分传统与新式、男式与女式两类。图4为西藏男子佩戴的龛形护身嘎乌盒,盒内供奉金质多闻天王,右手持胜利幢,左手持吐宝鼠。盒盖银质,正面中央龛门以双层联珠勾边,内侧底部为双层莲台与莲花,两侧饰莲枝。龛门外侧顶部錾刻火焰如意宝,预示对佛法的敬仰。底部山水之上有一瑞兽“荣耀之脸”(Kirtimukha,藏语“紫班扎”,Tzipah),有辟邪镇宅之功能。其侧有吉祥八宝胜利幢、海螺、宝瓶、宝伞、金鱼、莲花、吉祥结和金轮。这些图案在西藏人心中是吉祥、幸福、圆满的象征。盒底錾刻立于莲花之上的十字金刚杵。是典型的西藏传统嘎乌。

图5嘎乌方形,侧壁附带四个系环,穿绳携带。盒盖以联珠勾边,四角镶嵌珊瑚珠各一,中心镶嵌一颗绿松石珠。盒盖整体构图作两层方坛内包两层圆坛形。中心绿松石珠外为一周八瓣莲花形。其外一周上方为摩尼宝,两侧各有升龙一,承云纹。下方为江牙海水。最外层装饰带之上方为龙纹,下方为“荣耀之脸”,两侧为吉祥八宝图案。其锤工艺非常精美。

图6之嘎乌铜质,正面上下各钉有如意云头形铜饰片一,其上錾刻波浪纹衬托瑞兽“荣耀之脸”,其下錾刻金翅鸟“迦楼罗”(Garuda)。嘎乌底部为摩羯。“摩羯”(Makara)为河水之精,能融化万物,是法力无边的海兽,能滋养人民,使之得以生息繁衍。嘎乌顶部有竹节形管,可以穿绳佩戴。此件嘎乌包含三种守护兽,具有明显的护佑功能。

图7之嘎乌银鎏金质,盒面錾刻轮回图。轮回图藏语称“斯巴霍”,是吉祥伏妖、辟除不洁的厌胜之物。画面上方有鎏金四臂观音、文殊菩萨和金刚手三怙主,藏语称“日松贡布”,分别代表大悲、大智和大力。中下部为四个手握丳戈、怀抱巨轮的阎摩罗阇,巨轮内部周边是十二左右侧面各有两个用于悬挂绳索的相邻的鎏金环耳,其上錾刻四瓣花蕊。千手千眼观音有十一面,代表所有诸佛;千手表示遍护众生;千眼表示遍观世间。中央二手合掌于胸前,代表领会一切法性。右二手持水晶念珠,表接续慈悲;右三手以施胜印,表解救饿鬼;右四手持法轮,表利生肖,中央是九宫和八卦。巨轮外部周围錾刻八吉祥图案,两侧錾刻十相自在等图案。盒体侧面有莲枝缠绕的八吉祥图案,左右各有两个用于悬挂绳索的环耳。此件嘎乌以传统辟邪题材装饰盒面,突出其护身功能。

图8嘎乌铁质,较为少见。嘎乌正面錾刻妙莲花枝环绕不动明王。不动明王盘坐于双层莲台,现忿怒相,背负猛火,右手持利剑,左手持罥索,作断烦恼之姿。嘎乌背面刻有十字金刚杵。嘎乌侧面刻莲枝与回纹。左右有环扣。不动明王是奉大日如来的教令,示现忿怒相降伏一切恶魔之大威势明王,被视为大日如来的化身或使者。不动明王与观音菩萨和地藏菩萨并列,是民间佛像的三大主尊。

图14 铜鎏金嵌宝石曼荼罗式嘎乌西藏,20世纪高13.4、宽13、厚5.1厘米梦蝶轩藏

图15 金嵌宝石嘎乌拉萨,约20世纪40年代盒:高13.7、宽14.4、厚4 厘米项链:通长78厘米梦蝶轩藏

图9 嘎乌盒面錾刻立于单层莲台之上的千手千眼观音,观音面部鎏金。莲台左右两侧分别是文殊菩萨和金刚手菩萨。背面盒盖由黄铜制成,上方錾刻十字金刚杵。盒益众生事业。左二手持金莲,表无轮回祸患;左三手持净瓶,表洗除烦恼,左四手持弓箭,表方便及智慧双运。其余九百九十二手以施胜印,表施众生各种成就。

图10为古代西藏噶伦官员头饰,藏语称为“巴角嘎乌”,意思为顶髻宝盒,古代西藏俗官系于顶髻上作装饰的小盒子。金质,椭圆形,镶有天然绿松石,背面饰十字金刚杵纹,从中心向四方散射,象征着绝对的定力。佛教中有顶髻相之说,顶髻相是佛三十二相之一,乃尊贵之相。因如来顶髻若见薄皮则为红色,故后世所造立之图相中,多于顶髻基部之前面,嵌入红色宝石,或将前顶头部无发处涂成红色。因此,西藏四品以上俗官用红缎带绑扎顶髻,并佩戴顶髻宝盒,以示身份尊贵。

以上均为西藏男性所用嘎乌。西藏女性所佩嘎乌则更小巧,亦更华丽。图11为聚居在喜马拉雅高山地带的夏尔巴妇女所佩戴之嘎乌,展示出当地金工的最高水平。此嘎乌形制取自金刚杵,中间方形两端呈桃形,尖端各镶嵌松石一颗。中心泪滴形的松石上托一颗切割红宝石,象征莲花苞,下端伸展出累丝装饰的卷草叶,铺满盖面,外沿刻莲瓣。下端及吊环均镶嵌松石及红宝石,富丽堂皇。图此类嘎乌若上层曼陀罗之左右两侧边略内弧,则又衍生出另一种嘎乌,如图15所示,镶嵌三十六片绿松石以及带切面的红绿玻璃、水晶和珍珠。中心弧边四方形内镶嵌四颗圆形水晶、四颗长方形带切面的绿玻璃和十一颗极小的红色宝石。其外四个三角形边饰形成另一对十字金刚杵。12之嘎乌式宝盒以联珠勾勒龛形,开光内饰度母一尊,姿态闲适,其周镶嵌绿松石。图13为西藏传统牧区妇女佩戴的嘎乌护身盒,椭圆形盖面由两片银薄片打制合成,中心镶嵌珊瑚珠,四周錾刻鎏金莲瓣一圈,中层累丝卷草纹为地,缀以三颗珊瑚,外沿密布莲纹一圈,间以35片镀金的卷云纹薄片。

另有一类嘎乌作曼陀罗式,亦为西藏传统护身盒。如图14,表面中部为三层立体方形,每层以联珠纹为边。中间一层,中部镶嵌一颗绿松石,四周以累丝线条及金珠构成的花朵点缀。第二层锤鍱、錾刻一圈莲瓣,四角各镶嵌一颗水滴形南红玛瑙为花蕾,外侧相间镶嵌绿松石和玛瑙珠一周。最外层为规则的累丝卷草纹,四个顶角嵌绿松石珠。四边外侧的等腰三角形饰累丝卷草纹,中间镶嵌青金石、玛瑙和绿松石,象征莲花。盒体背面錾刻十字金刚杵。每个三角边饰均由一对长方形红色玻璃、三颗雕刻绿松石和一镶嵌七颗多切面水晶的花朵形饰件组合而成。嘎乌盒配有由红色珊瑚、宝瓶形金珠及若干金间隔珠穿连而成的项链。此类嘎乌盒为已婚贵族妇女所佩戴,多采用印度玻璃镶嵌,具异域风情。以多色带切面玻璃替代宝石,是19世纪之后流行的做法。另有一件八角星形宝盒,采用錾刻镶宝石工艺制作。护身盒呈八角形,如两个四边内凹的正方形相交迭,以贯珠勾边,通体鎏金。配可拆装嵌松石莲瓣网状护盖,盒内供奉无量寿佛像一尊。盒体背后上下有环扣。护身盒造型优美,构造独特,较为罕见(图16)。

图16 银鎏金嵌宝石八角形护身盒西藏,19~20世纪初高、宽13、厚3.2厘米承训堂藏

图17 金象头神嘎乌尼泊尔,19世纪高7.8、宽7.6、厚1.3厘米承训堂藏

尼泊尔贵族妇女之嘎乌

与西藏比较,在尼泊尔,嘎乌多为女性所使用。图17金像头神嘎乌盒面突出四头多臂的象头神,合抱其配偶菩提(Buddhi)。菩提与象头神均带舞蹈动作。左下角的狮子是象头神的坐骑,右下方的老鼠则是菩提的坐骑。二神的头顶、项颈、手臂、脚踝皆佩有饰品,立于莲台之上。其后有放射状的头光、身光,四角錾刻叶形图案。顶端一对系环处镶有两颗透明玻璃。盒内可收贮圣物,增强附身符的效力。多头多臂形象是象头神(Ganapati)的密教化身,被奉为学识、音乐之神,既可排除困难,亦保佑丰产、抵御饥荒尤其是害虫引起的饥荒。象头神在尼泊尔同时受印度教及佛教信徒信奉,是当地最受爱戴的神袛;在西藏曾有一段时期亦受敬奉。此嘎乌盒既可单独使用,亦能与其他同类嘎乌成组佩戴。

图18 银鎏金嵌宝石长寿锁形嘎乌尼泊尔,20世纪高8.7、宽8.1、厚5.6厘米梦蝶轩藏

图18 长寿锁形嘎乌采用银鎏金累丝镶宝石工艺。前后两盒面均有宝石镶嵌的立体纹饰。盒面中央为累丝镶嵌红珊瑚、绿松石和青金石的金翅鸟,左右两侧密布镶嵌的宝石珠。打开前盒盖,可以看到盒盖背面为十相自在图。前盒体内中部为累丝镶嵌绿松石无量寿佛,佛像莲座上镶有松石和珊瑚。两侧为累丝卷草纹镶嵌珊瑚和绿松石的莲花。后盒面为累丝镶嵌绿松石、红珊瑚和青金石的瑞兽“荣耀之脸”,上部两侧为镶红珊瑚的莲花花蕾。打开后盒盖背面亦有十相自在图。后盒体内有累丝镶嵌红珊瑚与绿松石结跏趺于单层莲台之上的四臂观音,周围遍布累丝卷草纹镶嵌珊瑚和绿松石的莲花。宝盒合页为镶嵌绿松石与红珊瑚的金刚杵。

图19之嘎乌由两个用银锤鍱成的碗形组合而成。一缀金,嵌绿松石、珊瑚、青金石;一素面无纹。盒面中央是一朵镶嵌了绿松石花瓣、珊瑚花蕊的八瓣莲花,莲花也是嵌松石十字金刚杵的中心。盒顶有三个并排的镶松石圆环供金属链穿过。盒面边缘共嵌40颗松石。不丹男士见有佩戴类似银质双盒嘎乌,唯两侧饰对称三环。

图20之嘎乌作十字交叉形,珍珠勾勒外轮廓。十字交叉之间又侈出三角叶形。盒表镶嵌切面玻璃及绿松石。四个大尖角处各饰金花一朵,绿宝石花心。盒面中心于金丝涡卷纹地上镶嵌一绿松石宝瓶,周围环绕若干以红玻璃为心、绿松石为瓣的花朵。其外,25颗水滴形绿松石环绕一周。显示出受西方宗教影响的痕迹。

图21之嘎乌表面锤鍱装饰八臂大黑天护法,持剑、金刚杵、铃及其他宝物。膝上为其明妃,足旁二神兽。两侧为方形牌饰各一,中心嵌雕花珊瑚,周围嵌九宝。金链由枣形、扁鼓形、包金金刚菩提籽穿连而成。九宝又称九曜,由九种不同颜色之宝石对应不同的星体及方位,如红宝石代表太阳神与中,珍珠代表月亮及东南等,源自古印度占

图19 金盖银盒嘎乌尼泊尔,19~20世纪高10.4、直径6.3、厚6.6厘米

图20 金十字形嘎乌盒尼泊尔,20世纪高13.8、宽13.5、厚2厘米梦蝶轩藏

图21 铜鎏金大黑天项链尼泊尔或印度北部,19世纪链长:36.8厘米大盒:高8、宽6.5、厚1.8厘米梦蝶轩藏

西藏、尼泊尔嘎乌之工艺特色

本文所介绍之嘎乌,均为“雪漠玲珑:喜马拉雅与蒙古珍品”展(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18年9月20日至2019年2月24日)之展品。

猜你喜欢
宝盒绿松石梦蝶
晚秋
超拔
西藏绿松石、琥珀与珊瑚首饰赏析
荷塘美
梅花宝盒
甜蜜的小惊喜
美国产的绿松石品质是最好的吗?
宝盒里的任务
十月
绿松石收藏 红海还是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