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岸绿产业优

2019-01-21 09:31唐余方
当代党员 2019年1期
关键词:钛白铜陵市江豚

唐余方

安徽省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提出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的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长江安徽段的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都在不断提升。

在奔腾不息的长江中,有416公里横贯安徽省,被称为八百里皖江。

八百里皖江流经安庆市、池州市、铜陵市、芜湖市、马鞍山市,其中不乏重工业基地。

在这次采访中,我们专门选择了重工业较为集中的铜陵市和马鞍山市进行采访,有了一些让人意外的收获:在铜陵市,曾经没有市民愿意来的滨江岸线,如今已经成了滨江生态公园;在马鞍山市,这座因钢铁而兴的城市,迎来了产业的转型升级……

安徽省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提出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的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长江安徽段的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都在不断提升。

生态修复——始终把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作为首要任务,开展长江环境污染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长江安徽段非法转移、倾倒固废污染环境违法犯罪,统筹推进铁腕治矿、重拳治砂、从严治岸、科技治超、精准治污

2018年12月6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铜陵市滨江生态公园内的码头书屋。

走进书屋,以书架为墙的四壁呈现在眼前,透过玻璃幕墙,长江宽阔的江面一览无余,往来轮船不时发出沉闷的汽笛声。

这个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藏书5000余册的码头书屋,如今已然成了铜陵的“网红书屋”,即便是在这个寒冷冬日,依然有不少市民冒雨前来。

“你可能想象不到,以前这里是三通货运码头和采砂场,环境很糟,属于典型的‘临江不见江,市民都不愿意来这里。”码头书屋负责人袁琨说。

介绍完书屋的基本情况后,袁琨又带记者来到图片展示区。

在其中一张老照片里,记者看到了码头书屋以前的样子——船舶四处停靠,建筑垃圾随意倾倒,江砂堆成了一座座小山……

为了保护长江生态环境,满足市民亲水观江的愿望,2012年底,铜陵市委、市政府启动滨江生态岸线整治,上起金山西路,下至老洲渡口,全程4.1公里,沿线的码头、违法搭建等全部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三十几万平方米的绿化带和各类休闲设施。

正是在这次整治中,三通码头在保留原环境的基础之上,被改建成了一个书屋,成了八百里皖江首个将码头改造成书屋的项目。

铜陵市滨江生态岸线的整治,只是安徽省持续修复长江生态环境的一个缩影。

为了构建“绿色港航”,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和港口船舶污染防治工作,马鞍山市彻底拆除了82家非法码头。

在芜湖市,100多个船舶交易市场被全部拆除并清场完毕,部分江段已经开展复绿工作。通过清理,释放长江干流岸线约26.5公里,清理出滩涂陆域面积约243.5万平方米……

不仅如此,安徽省还科学划定1公里、5公里、15公里三道生态防线,即沿江1公里范围严禁新建项目,沿江5公里范围严控新建化工项目,沿江15公里范围严把各类项目准入门槛,从源头上堵住污染源。

保护江豚——重规划、重整改、重修复、重法治、重投入,以加强江豚自然保护区建设为着力点,切实构筑长江江豚等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的保护网络

在码头书屋附近江域,袁琨曾看到过江豚两次。

当看到一个黑亮的身体跃出江面时,袁琨一再确认,没错,那就是长江里的“微笑天使”——江豚。

江豚是生活在长江的两种鲸类动物之一,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它被誉为“水中大熊猫”,也被称为长江生态的“晴雨表”。

不过,由于受到长江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这些年来,江豚的数量一直在急剧减少。目前,整个长江干线的江豚总量仅有1000余头。

保护江豚,早已成为一件迫在眉睫之事。

由于沙洲发育充分,汊道众多,水域环境良好,铜陵江段一直是长江淡水豚类栖息的黄金水域。早在上世纪80年代,铜陵市就已经开始保护长江淡水豚。

1985年,铜陵市在大通镇建立了“安徽省铜陵白鱀豚养护场”。

1987年,张西斌来到养护场工作。

“养护场最初的目的是保护长江白鱀豚。后来,我们发现长江江豚和其他珍稀水生动物也和白鱀豚一样,面临着严重威胁,于是养护场就扩大了保护范围,白鱀豚的保护任务我们不放弃,同时也要保护好江豚和其他水生动物。”张西斌说。

2000年,安徽省政府在养护场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人才技术条件上,批准建立了“安徽省铜陵淡水豚省级自然保护区”。6年后,国务院正式批准其为“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1年,保护区从长江捕获了4头江豚,两雌两雄,经过17年的繁育,保护区目前已经有了11头江豚。

每每谈及这11头江豚,张西斌都格外深情。

“2018年5月3日,又有一头小江豚出生了,现在它已经半岁了。”张西斌说。

这些年来,为了保护长江水生动物和江豚的栖息环境,安徽省作了很多努力——

2018年初,安徽省农委出台政策,全省44个水生生物保护区逐步全面禁捕,到2018年底前禁捕保护区内的渔民全部退出捕捞,实现永久禁止生产性捕捞作业,促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助推长江大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2018年11月,为了防止船只误伤江豚,芜湖海事局发出航行通告,决定对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缓冲区实施船舶交通管制,对过往船只限速限航……

看着一系列保护措施的出台,对于江豚和长江的水生环境,张西斌也有了更多的希望:“保护江豚,实际上就是保护长江。”

动能转换——着眼推进旧动能腾退化解,加快打造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机器人等2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培育建设智能语音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在安徽金星钛白(集团)有限公司,不少员工都对几年前的那场生存危机记忆深刻。

金星钛白是一家以钛白粉为主导产品的传统化工企业。由于受到钛矿资源制约和国外技术垄断,我国钛白粉生产厂的生产大多为硫酸法,金星钛白也不例外。

然而,硫酸法钛白粉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酸性废渣、废水、废气,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这些年,面对生态环境和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金星钛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

正当企业感到步履维艰时,一条转型升级之路也在徐徐展开。

在马鞍山市慈湖高新区的服务引导下,金星钛白对原有的低端非颜料级钛白粉装置进行技术改造,采用绿色环保的硫酸法金红石钛白粉技术,引入全流程的清洁生产工艺。

在提升生产技术的同时,金星钛白还摒弃了以前的经营模式,坚持环保先行、科技保障,走清洁生产的道路:生产中产生的余热被用于发电,热能被回用;处理酸性废水产生的钛石膏,也实现了变废为宝,成为建材原料……

在慈湖高新区,像这样转型升级的企业还有很多——

在新恒达轻质墙体材料有限公司,企业不仅组织研发队伍改变原材料构成,还主动停下红红火火的生产线,自己动手拆除了两台燃煤锅炉;

在马鞍山立马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企业先后投资1600多万元,使生产实现了“人工—半自动—全自动”升级,不仅提升了产品质量,還实现了绿色发展……

这样转型升级的案例,在安徽省沿江五市都能看到。

近年来,沿江五市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新材料、电子信息、机器人等一批新兴产业规模日益壮大,对产业增长的贡献度不断提升。

目前,沿江五市已经形成了全省100%的通用航空器、85%的大型农机、70%的工业机器人、65%的新能源汽车、60%的化工新材料产能,“水清岸绿产业优”的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正在形成。

猜你喜欢
钛白铜陵市江豚
30多头野生江豚出现在长江
长江江豚科考日记
“微笑天使”长江江豚,你在哪里?
硫酸法金红石型颜料生产钛白试验研究
铜陵市大通古镇防洪墙设计
2018012 一种钛白废酸中回收钪的方法
铜陵市公务人员体育消费调查研究
钛白工业节能减排研究进展及新思路探讨
互联网+时代下大众阅览点对青年之影响——以安徽省铜陵市全民阅览点为例
TALC公司增设中国产钛白销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