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湖之省”亮出绿色本底

2019-01-21 09:31唐浚中
当代党员 2019年1期
关键词:华工湖北省长江

唐浚中

正确把握“五大关系”,用好长江经济带发展“辩证法”,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推动湖北科学发展、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1000多年前,唐代诗人李白登黄鹤楼送别孟浩然,淋漓尽致地描绘出长江在邈远天际间的奔流盛况。

今天,诗仙早已驾鹤离去,而黄鹤楼依旧矗立在蛇山之巅,守望着湖北境内星罗棋布的湖泊和眼前这条滚滚东逝的大江。

拥有长江岸线上千公里的湖北省,是三峡工程坝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区,也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

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指引下,“千湖之省”湖北正以重拳整治污染、提升黄金水道中部地位、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等举措,让长江亮出绿色本底。

重拳治污还绿于民——全面推进长江大保护九大行动,突出抓好长江等主要流域和三峡库区等重点区域的生态环境修复,实施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河湖水系连通、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程,建设长江绿色生态廊道

2018年12月2日,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戴家湖公园。

63岁的王要武牵着孙子漫步在蜿蜒小道上,大口呼吸着新鲜空气,享受着冬日里少有的暖阳。

移步工业记忆园,一个用废旧齿轮做成的日晷出现在王要武面前,随着太阳移动,眼前晷针的影子也在晷面上迈开步子。

对王要武等青山区居民来说,这个日晷不仅记录着时光的流逝,也在向人们述说着它和它脚下这片土地的历史。

20世纪50年代,为支援武钢(现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王要武的父母同来自全國各地的人们一起踏入青山区,开始了热火朝天的炼钢运动。

随着武钢建设,为之配套的青山热电厂正式投产,戴家湖成了青山热电厂的生产用地。由于电厂每天产生的1200吨粉煤灰都被排到了这里,戴家湖从此成了热电厂的贮灰场。

10年后,粉煤灰填平了戴家湖,让这里变成了泥泞的“大操场”;又过了10年,粉煤灰堆成了一座20米高的小山;再后来,由于发现煤渣可以制砖,无数砖厂又在戴家湖周边拔地而起,将戴家湖挖成了窟窿……

党的十八大以来,绿色发展理念渐渐深入人心,湖北省下决心对这一系列污染问题展开系统整治。

2013年底,总投资4.26亿元,改造面积达到50.67万平方米的立体开发戴家湖、建立生态公园的修复方案正式启动。

历时一年半,戴家湖又恢复了绿意葱茏、生机盎然的场景……

戴家湖的复生,正是湖北省转变发展理念、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具体体现。

过去,在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下,众多化工企业选择在长江沿岸建厂。

在临江的湖北省宜昌市,由于当地磷矿储备丰富,化工产业已发展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然而,这些企业的烟囱里大多冒着刺鼻的气体,入江排水口里也常年流淌着浑浊的污水,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

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指引下,湖北省开展了长江经济带化工污染整治专项行动。

2017年9月,湖北省印发《湖北长江大保护九大行动方案》。

2018年5月,在开展长江大保护九大行动的基础上,湖北省决定集中力量打好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修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步伐再次加快。

打造“黄金水道”——大力实施产业护江和绿色引擎工程,深入实施“万企万亿技改工程”,积极推进沿江高铁、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等建设,加快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

2018年12月6日15时,武汉市阳逻港二期作业监控室。

工程技术部经理王亚盯着屏幕中的监控画面,喜悦溢满脸庞:随着岸桥将第815000个标箱放上货船,阳逻港二期再次刷新了年吞吐记录。

“长江联盟平台协议的签订,让我们与上下游港口之间的合作更为紧密,货物中转效率大大提升。”信息部经理闵东波说,随着武汉在长江航道上地位的提升,长江上游越来越多的货物在此中转,经上海换乘海船出境,通海大通道更为顺畅。

2018年11月16日,武汉市阳逻港二期码头,运载能力达1140个标箱的“汉海1号”巨型货船开启首航,再次打破内河航运货船的吨位记录,进一步巩固了武汉在长江航道上的中心地位。

其实,地处长江与汉水交汇处的武汉,自古以来依水而立,因港而兴,凭借“九省通衢”的区位优势和纵横交错的水运交通,本就拥有“货到汉口活”的传奇地位。

随着“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推进,打造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水运强省的战略被写入湖北“走在前列、建成支点”的重要 规划中。湖北省交通运输厅也将水运定位为“十三五”时期交通运输发展的突破口。

“航运中心本质上是一个经济概念,通过构建‘以港口为纽带,铁路、公路、水运、航空有机衔接的多式联运体系,进一步提升综合交通物流功能,目的是更好地引导产业布局,促进中西部经济交流和对外开放,进而有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湖北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说。

如今,湖北全力推进“以港兴城、以港兴园”示范项目,配套建设港口与临港工业园,初步实现“港为城用,城因港兴”的双赢格局。

黄石棋盘洲、黄梅小池、枝江姚家港等50多个“港园一体”项目日渐成型,一批总投资百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开始在沿江布局。

“建成支点 走在前列”——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突出发展第一要务、激发创新第一动力、广聚人才第一资源,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中,形成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以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

2018年12月7日,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华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室。

在一张手机面板上,一台超快激光器产生的激光束瞬间穿透了一个精细到插不进一根头发的小孔,为手机实现IP68级防尘防水提供了可能。

而在几十公里外的一座汽车生产车间里,一套由华工科技研发的汽车车身激光焊接装备,在一分钟内完成了一辆汽车车顶的焊接,使车身零件数量减少约25%、车身减重20%以上,让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得以提升……

在这一个个场景背后,是华工科技扎根传感器、激光加工等技术领域并成功推广应用的剪影。

然而,这样一个高科技企业,也曾在技术上受制于人。

“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和核心生产环节,华工科技过去更多的是做激光设备的后端组装,附加值较低。”华工科技技术中心主任夏勇说,随着自主研发能力的增强,华工科技在激光领域有了长足进步,利润实现了成倍增长。

在东湖高新区,与华工科技一样实现类似转变的高科技企业还有很多。

20多年前,一个名叫烽火科技的光纤企业在满目荒凉的土地上建厂。

彼时,中国光纤行业发展相对滞后,企业没有设备、没有原材料、没有技术指导。

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烽火科技集团在国内首次实现了560Tb/s超大容量波分复用及空分复用的光传输系统实验,让一根光纤供67.5亿对人同时通话成为现实,这标志着我国在“超大容量、超长距离、超高速率”光通信系统研究领域又迈上了新的台阶……

正是这一个个高科技企业的崛起,让东湖高新区形成了以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高技术服务等五大千亿级产业为主导,集成电路和新型显示、数字经济两大新兴领域蓬勃发展的“5+2”产业体系。

这片5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也成为中国最大的光通信研发基地,中国最大的光纤光缆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每天,有44项科研成果从这里走向市场。

因此,这片热土有了一个更为响亮的名字——“中国光谷”。

如今,通过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湖北省正朝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努力把湖北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的这一目标不断前行。

猜你喜欢
华工湖北省长江
一战英招华工遣返问题研究
大连中华工学会旧址纪念馆
长江之头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春风化雨 深入浅出——记湖北省优秀理论宣讲员龙会忠
鲜为人知的华工“一战”故事
湖北省将再添6座长江大桥
湖北省今年将建成农村公路1.5万km
李鸿章为秘鲁华工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