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绿水青山中“黔”行

2019-01-21 09:31王雪
当代党员 2019年1期
关键词:乌江养鱼网箱

王雪

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将大生态上升为全省三大战略行动之一,筑牢绿色屏障、建设生态法治、发展绿色经济,推动贵州在绿水青山中大步“黔”行

2018年9月的一天清晨,趁難得有空,贵州省原遵义县渔业协会会长韩爱群又来到位于遵义市播州区的乌江库区转悠。

雾漫仙境,远山青黛,近水微澜……尽管已多次领略过乌江美景,可韩爱群还是为眼前美景惊叹不已。

1997年,韩爱群跟随养鱼热,从遵义市区辗转到30公里外的播州区,开始了她的网箱养鱼之路。

在此后的18年里,韩爱群见证了乌江库区的网箱养鱼规模从零星发展到百里,也目睹了乌江水从清澈碧透变成乌黑发臭。

如今,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乌江库区已换新颜。

地处长江上游的贵州省正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持续用力筑牢绿色屏障、与时俱进建设生态法治、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经济,使青山常在、碧水长流。

筑牢“绿色长城”——筑牢生态屏障,以实施污染源治理工程为抓手,守住山青、天蓝、水清、土净的底线

乌江,长江一级支流,它从播州穿境而过,留下了声名远播的“乌江鱼”,令食客慕名而往。

支撑这一美味的,正是乌江流域堆积成山的网箱。

自1995年起,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的贵州省遵义市开始大力发展网箱养鱼,而随着乌江流域梯级电站的开发,乌江、思林等水库相继形成,水产业发展迎来千载难逢的机会。

在此背景下,乌江水库成为乌江流域网箱养鱼最集中、规模最大的区域,仅播州境内就有近1000亩。

韩爱群就是在这时走上了网箱养鱼之路。

然而,网箱养鱼在带来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隐患。

由于网箱养鱼的过度发展,大量饵料和鱼类粪便沉入江底,导致乌江水体严重富营养化。

“经济增长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看着乌江水从清澈见底变成乌黑发臭,韩爱群内心极度矛盾。

2016年,在卖完最后一批鱼后,韩爱群主动离开了生活近18年的地方,成为乌江水库第一批上岸的渔民之一。

为还乌江一江清水,2017年,遵义出台了《遵义市整治网箱养殖实施方案》;2018年4月,贵州省农业委员会召开了乌江流域网箱取缔攻坚会,率先在全国实行全域取消网箱养鱼。

在攻坚会召开仅18天后,贵州省境内河流最后一个网箱即被拆除。至此,经历30余年的网箱养鱼退出了贵州的历史舞台。

取缔网箱养鱼只是贵州省筑牢生态屏障的其中一环。

2017年4月16日,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将“大生态”上升为全省三大战略行动之一,围绕“大生态”的系列政策举措纷纷出台。

聚焦全面落实“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贵州省先后出台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年度实施方案,加快实施“青山”“碧水”“蓝天”“净土”四大工程。

为生态“留白”,给自然“种绿”,贵州省在2017年完成退耕还林和营造林1504.4万亩,治理石漠化面积1116平方公里。

除此之外,贵州省还开展十大污染源、饮用水源地“双源”治理工程,启动磷化工企业“以渣定产”,累计淘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171台、385.9蒸吨……

创新“环境审判”——建设生态法治,成立环境资源审判庭,探索体制机制创新,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和服务

2007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家环境保护法庭——清镇市人民法院环境保护法庭(现更名为环境资源审判庭,以下简称“环资庭”)在贵阳市清镇市红枫湖畔揭牌,开中国环境司法走专门化道路的先河。

一个月后,环资庭就将“第一把火”烧向了因磷石膏废渣处理不当而严重污染红枫湖水的贵州天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天峰公司就在红枫湖保护区范围内建起磷石膏尾矿库,堆放了上百万吨的磷石膏废渣。

渣场渗滤液通过地表、地下排入红枫湖的上游河流羊昌河,使红枫湖连年爆发蓝藻,水质恶化至劣V类。

“我们在现场看到,废渣堆放面积堪比两个足球场,堆放高度与地面落差高达10米。”触目惊心的画面,让环资庭庭长罗光黔震惊不已。

于是,贵阳市两湖一库(红枫湖、百花湖、阿哈水库)管理局于2007年12月代表受到侵害的民众提起公益诉讼。

“经过质证和几轮辩论,不到20天,我们便判令天峰公司消除环境危险。”罗光黔说,在后续执行过程中,天峰公司主动全面关停生产线,使红枫湖的污染源头得到彻底清除。

以天峰案为起点,环资庭逐步明晰了“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司法保障”的基本审判思路,在开展环境公益诉讼、探索跨区域集中管辖、推行环保案件“三诉(刑事、民事、行政)合一”等方面,创下了多个全国第一。

2010年,由环资庭审理的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中华环保联合会诉定扒造纸厂一案,成为全国首例由环保团体提起并获得判决的环境公益诉讼案。

“环保审判的目的不是打压企业,而是通过审判让排污企业整改并修复环境。”罗光黔说,2007年至今,环资庭共受理各类环境案件1969件。目前,贵州全省9个地州市均设立了环资庭,实现了全覆盖。

不仅如此,贵州省还积极完善绿色制度,为生态环境保驾护航。如与重庆市、四川省、云南省共同建立长江上游四省市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机制和长江上游地区省际协商机制;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等国家试点;取消地处重点生态功能区的10个县GDP考核……

“现在,我们不仅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还知道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清镇市红枫湖镇大冲村村民黄学伦笑着告诉记者。

打造“绿色金山”——发展绿色经济,聚焦发展生态利用型、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环境治理型“四型”产业

从乌江水库上岸后,韩爱群并没有放弃养鱼,而是带着此前积累的资金,入股了贵州山至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开展稻鱼综合种养项目,开始了她的新生活。

每年谷雨前后,韩爱群把秧苗插进稻田的同时,也把鱼苗放了进去。

鱼儿在田里畅游,对水稻有松土、减少病虫害、促进水稻根系发育等作用。同时,水稻又为鱼儿遮阴蔽日,并引来各种昆虫为其提供天然饵料,让它们迅速“增肥”。

稻养鱼、鱼养稻,在这片稻鱼和谐共生的田地里,生态价值、经济效益实现了双丰收。

如今,韩爱群通过稻鱼综合种养的大米,远销上海、广东等地,并于2017年在第六届广东罗定稻米节上获得金奖。稻田里养出的鱼,在本地市场也供不应求。

而这片600多亩的稻田,在2017年还被评为国家级稻鱼综合种养示范区、全国稻鱼综合种养产业联盟示范基地。

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是贵州省把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福利和民生福祉的重中之重。

以大生态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贵州省聚焦发展生态利用型、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环境治理型“四型”产业,将大生态与大扶贫、大数据、大旅游、大健康、大开放相结合,产业发展路径选择逐渐明朗。

在此背景下,遵义市湄潭县金花村大力发展茶旅,打造了“七彩部落”这一名片;铜仁市江口县寨沙侗寨将民房变民宿,使村民收入成倍增长;铜仁市思南县规划建设思南乌江综合港区,使乌江生态经济走廊融入长江经济带……

数据显示,2017年,贵州全省绿色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达37%,成为长江上游地区唯一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单位;2018年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增速高于全国3.2个百分点。

在绿水青山中“黔”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绿色发展理念正在贵州大地开花结果。

猜你喜欢
乌江养鱼网箱
又见乌江
为什么自来水不能养鱼?
自刎乌江(二)
自刎乌江(一)
10kV配网箱变局放检测案例分析
全国首例网箱豢养江豚繁育成功
乌江,乌江
池塘小网箱养殖黄鳝
怎样避免网箱养鱼患“营养不良”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