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的成因及治理研究
——以贵州为例

2019-01-22 07:42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9年7期
关键词:喀斯特地貌喀斯特石漠化

罗 璐

(贵州财经大学 贵州贵阳 550004)

1 关于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的成因及治理研究现状分析

对于喀斯特地区来说,由于其本身土地具有脆弱性,很容易导致土地发生石漠化,形成石漠化是土地极端化的行为。形成土地石漠化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自然原因,二是人为原因。就贵州地区来说,其中人为因素造成的影响比较大。人类的不正常的生产活动开展以及干扰等行为,极易造成土地石漠化。而土地石漠化会导致当地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现象层出不穷。针对此现状,贵州地区采取了治理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治理水平仍然有待提升。

2 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的成因

2.1 自然因素

就贵州地区来说喀斯特地貌所占比例还是非常大的,而且喀斯特地貌本身就非常脆弱,及其容易发生变质。自然因素是造成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的一个主要因素,因为喀斯特地貌中的基岩很多都是碳酸岩石,如果遇到一些雨水天气以及大风天气等,很容易造成岩石的风化,那么岩石中所包含的一些腐蚀性物质就容易随地形或者风力的作用扩散其覆盖的范围。而且对于贵州地区来说,常年降雨比较集中,而且地形地势也比较复杂,因此非常容易造成表层土壤的流失,导致土壤的肥沃程度降低,而且也会影响整个土层的稳定性,在大雨天气也很容易引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的结构。

2.2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导致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在战争年代,战争对于当地的环境就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后来自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之后,我国各行业的发展规模逐年扩大,人们为了追求幸福生活,在土地上进行生产耕种。尤其就农民种植庄稼来说,一些不合理的措施导致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例如不合理的使用化肥以及农药等,长此以往,再加上喀斯特地貌自身的脆弱性,很容易导致土壤遭受损害,自然当地的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也比较大。

3 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的治理方法分析

3.1 大面积实行退耕还林以及天然林资源保护等措施

就贵州地区来说,应对喀斯特地区石漠化首要的治理方法就是大面积实行退耕还林以及对天然林资源进行保护。通过实行退耕还林措施,当地的一些土壤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因为减少了农药以及化肥的使用。另外对农民以及一些企业的不合理开垦土地等也进行了治理。对于天然林资源实行了保护措施,极力遏止农民的乱砍滥伐现象。贵州省在自从实施该政策一直到现在,对于石漠化的治理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实际问题。

3.2 加强石漠化治理技术研究

如果在石漠化治理措施方面不进行技术的投入,仅仅依靠一些简单的治理措施,例如退耕还林等,治理的效果是不明显的。所以,需要不断加强对石漠化治理技术的研究。植物修复技术是石漠化治理的关键技术,所以需要重点研究适合于石漠化地区生长的植物物种。另外还需要对不同时空尺度下石漠化形成机制进行研究,明确石漠化形成的驱动因子才能够有针对性的采取治理措施。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石漠化基础信息系统、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等。

4 关于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的成因及治理研究前景分析

关于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的成因及治理研究前景分析主要从两个方面出发。第一,贵州地区的各地政府都应该不断地加强重视,加强保护环境的宣传力度,并且还要给予资金方面的支持,进一步推动治理工作更好的的开展。第二,目前贵州的石漠化得到了初步的遏制,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提升治理措施水平。首先,需要加大退耕还林的面积。其次,要不断完善相关方面的技术手段,尽量减少人力成本投入,更好提升治理水平。

结语

本文通过对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的成因及治理研究现状及前景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且针对其形成原因提出了治理策略。综上所述,为了进一步缓解目前贵州省的石漠化问题的严重程度,在加强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的基础上,要不断创新治理措施,更好的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对其进行治理,从而才可以取得更加明显的治理效果。除了治理手段的更新之外也要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猜你喜欢
喀斯特地貌喀斯特石漠化
滇东北岩溶地区石漠化时空演变过程分析
鲁甸县石漠化发展趋势及综合治理对策
云南省石漠化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
广西南宁市岩溶土地石漠化状况及动态变化分析
“别有洞天”的喀斯特王国
喀斯特
————水溶蚀岩石的奇观
黄宾虹表现喀斯特地貌的山水画技法分析与创作实践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钻孔灌注桩溶蚀地质施工技术措施
贵州地区牧草养殖水平初探
重庆金佛山喀斯特等入选世界自然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