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物地质处置中的水文地质问题分析核心探究

2019-01-22 09:38董建兴杨海军
智能城市 2019年17期
关键词:废物水文地质土壤

董建兴 杨海军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心,四川 成都 610081)

若能对废物地质处置中的水文地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能使这方面的地质处置效果更加显著,降低相应工作开展中的问题发生率。因此,在对废物地质处置方面进行研究时,应给予其中的水文地质问题分析更多地考虑,并对其分析过程加以控制,从而为废物地质处置工作的顺利完成提供参考依据。在此基础上,有利于获取到废物地质方面的更多信息,满足其高效处置要求。

1 废物地质处置概述

在进行废物地质处置方面的研究工作时,需要了解这方面处置的相关内容。具体包括:(1) 所谓的废物地质处置,是指在填埋、地下贮罐 (池) 等形式的配合作用下,将废物(液) 置于地下或永久贮存的方法,在垃圾卫生填埋处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 废物地质处置计划实施中,可能会因渗漏问题的发生,造成地下水、土壤污染现象的出现。因此,需要对这方面处置中的水文地质问题加以分析,为有效的废物地质处置工作开展提供支持。

2 废物地质处置中的水文地质问题分析

基于废物地质处置的研究,在获取应用价值良好的研究成果过程中,需要关注这方面处置中的水文地质问题,进而完善相应的处置方案。在此期间,相关的水文地质问题包括以下方面。

2.1 地下水污染问题

废物地质处置作业开展中,固态或液态废物渗滤液的渗漏问题发生,将会对其处置区域下方或周围的地下水造成污染影响,引发地下水污染问题,对水质方面产生了潜在威胁。同时,地下水污染问题的出现,也会给废物地质处置水平提升方面带来制约作用,影响着处置计划的实施效果,需要通过对有效的处置方案制定与完善、处置工作的高效开展等方面的综合考虑,减少对地下水的影响,并拓宽废物地质在实践中的处置工作思路。

2.2 地质处置下的土壤渗透问题

土壤 (岩层) 渗透能力是土壤特有的或内在的渗透特性,一般用渗透速度来度量。土壤渗透能力受含水量、水的埋藏深度、土体结构、地表植被、土壤胶体等因素的影响,且渗透能力高的土壤,含水量低,可为土质状况分析方面提供参考信息。实践中对废物地质方面进行处置时,会造成土壤渗透方面的问题发生,导致这方面的处置效果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具体表现为:(1) 渗滤液中的悬浮物质、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产生的残体、土壤颗粒的机械破碎及其自身胶体膨胀影响等,会降低土壤渗透能力,引发孔隙不畅通的问题,可能会影响废物地质处置效率;(2) 通过对土壤渗透问题的深入分析,有效开展废物地质处置工作,并从方案可行性、成本经济性等方面入手,健全这方面的处置方案并进行充分利用,实现对废物地质的科学处置;(3) 废物地质处置中,因部分人员对土壤特性、地质方面的科学处置等缺乏充分考虑,导致这方面处置中因泄露现象的出现,引发了土壤污染问题。

2.3 其他方面的水文地质问题

结合废物地质处置状况,在完成其中的水文地质问题分析工作时,也需要对这些方面的问题加以思考。

2.3.1 污染影响方面的滞后问题

在废物地质处置计划实施中,重力作用下的渗滤液会对地下水产生不利影响。在此期间,由于不同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下污染物的迁移及其周围分布的地下水运动方面存在差异,从而引发了污染影响方面的滞后问题,即水质比水量滞后。

2.3.2 污染物迁移效应方面的问题

废物地质处置区域饱水带实际作用的发挥,会使渗滤液中的污染物发生迁移。在其迁移过程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与土壤发生反应后的过滤、沉淀作用等,会造成处置计划实施中污染物迁移效应方面的问题,进而对地下水的水质产生了相应的影响,需要在有效的措施支持下予以应对。

3 应对废物地质处置中水文地质问题的相关措施

在了解水文地质问题的基础上,为了提升废物地质处置水平,则需要找出相关的应对措施加以处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积极开展水文地质调查分析工作

通过对废物地质处置区域实际情况及其处置工作高效开展要求的考虑,应重视水文地质调查分析工作的积极开展,为地下水的大致分布范围、径流及补给区的确定提供参考信息,满足废物地质处置工作针对性开展要求,促使其在实践中的处置效果更加显著。同时,在水文地质调查分析工作的支持下,通过对相应分析成果的整合利用,有利于完善废物地质处置方案,更好地执行其处置工作计划,从而达到这方面处置中水文地质问题科学应对的目的,避免影响废物地质处置效果及工作质量。

3.2 重视信息化处置方式的高效利用

结合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及废物地质处置状况,在应对其处置中的水文地质问题时,需要通过对信息技术应用优势的考虑,给予信息化处置方式高效利用方面足够的重视,从而为废物地质处置水平的提升打下基础。具体表现为:(1) 加强信息技术使用,提高信息化处置方式在废物地质处置中的利用效率,为相应的处置计划实施提供技术支持,进而实现这方面的处置目标,避免废物影响范围的扩大,并为其中的水文地质问题分析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增强其应对工作落实效果;(2) 基于信息化处置方式的废物地质处置,能够提升处置过程中水文地质问题分析方面的信息化水平,不断优化处置方式,降低固体或液体废物污染问题发生率,促进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3.3 其他方面的措施

基于废物地质处置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应对,也需要考虑这些措施的科学使用:(1) 注重性能可靠的防渗装置使用,提高水文地质专业资料的利用效率,促使废物地质处置更加科学、合理,充分发挥其处置工作的实际作用,避免对环境方面产生不利影响;(2) 通过对创新理念、专业理论知识等要素的整合利用,不断加大废物地质处置中水文地质方面的研究力度,确保日后相应处置计划实施有效性;(3) 不断积累水文地质问题分析方面的实践经验,并在计算机三维空间中对这方面的地质状况进行动态模拟分析,促使废物地质处置方案能够不断完善,满足处置工作高效开展要求,逐渐提升水文地质问题应对方面的工作水平。同时,需要开展好专业培训活动,并将奖惩机制实施到位,从而提高废物地质处置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其水文地质问题分析方面的专业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可使水文地质方面的资料更加丰富,满足废物地质科学处置要求,避免对其处置效率及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未来在提升废物地质处置水平、改善相应作业计划实施状况的过程中,需要对这方面的水文地质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促使相应的处置工作开展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与此同时,应提高对废物地质处置的正确认识,使相应的工作计划能够实施到位,逐渐实现对与之相关的水文地质问题的科学分析。

猜你喜欢
废物水文地质土壤
ITER放射性废物管理现状和对CFETR放射性废物管理的启示
深度睡眠或有助于有效排出废物
土壤
基于抽水试验计算水文地质参数的分析与确定
土木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危害及应对措施
基于GPRS实现自动化水文地质抽水试验
基于转移概率的三维水文地质结构划分
肩负起医疗废物集中处理的重任
灵感的土壤
为什么土壤中的微生物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