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发展研究现状
——以复印报刊资料统计数据为据(2014—2016)

2019-01-23 02:37万晓琼
区域经济评论 2018年1期
关键词:报刊全文经济学

万晓琼

近年来区域经济学研究稳步前行,成果迭出,本文以复印报刊资料区域经济学期刊为统计样本,根据近三年复印报刊资料转载论文和全年索引,采用可信的资料统计,对中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学术论文的发展状况作出系统梳理和分析研究。

一、2014—2016年区域经济学科学术论文转载概况

1.复印报刊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转载情况分析

复印报刊资料的转载,以“人文社科学术论文质量评估体系”为选文标准,分为主要指标(所占权重85%)和辅助指标(所占权重15%)。其中主要指标以“指标通用、分类设置权重”为原则,针对不同学科领域的差异和规律,分学科形成不同的指标权重分配方案,研究论文的评价主要指标包括学术创新程度(所占权重34%)、论证完备程度(所占权重25%)、社会价值(所占权重26%)、难易程度(所占权重15%);辅助指标包括课题立项(所占权重50%);发表载体(所占权重50%)。并按此标准给每一篇转载论文评分,再形成篇均分、综合指数等指标。

根据教育部的学科分类,区域经济学作为经济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复印报刊资料对应区域经济学的期刊为《区域与城市经济》。区域经济学遵循复印报刊资料研究论文评价比标准,统计三年来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数据如下:2014年共转载13194篇;2015年共转载12612篇;2016年共转载12338篇。《区域与城市经济》收入中国内地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数据:2014年为4983篇,全文转载165篇,转载率为3.311%,占转载总量的1.251%;2015年为4071篇,全文转载158篇,转载率为3.881%,占转载总量的1.253%;2016年4522篇,全文转载174篇,转载率为3.8476%,占转载总量的1.4103%。三年总计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总量38144篇,《区域与城市经济》转载论文497篇,占比1.303%。(见图1)

图1 2014—2016年复印报刊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全文转载情况(篇)

2.全文转载来源期刊的发文、转载情况

2014年《区域与城市经济》共转载论文165篇,覆盖101种期刊(全年共发文17641篇),其中94篇来自于52种经济学专业期刊及以书代刊(发文8325篇),转载率为1.129%;71篇来自于49种综合性期刊(发文9316篇),转载率为0.762%。2015年《区域与城市经济》共转载文章158篇,覆盖98种期刊(全年共发文18957篇),其中95篇来自于53种经济学专业期刊及以书代刊(发文10337篇),转载率为0.919%;63篇来自于45种综合性期刊(发文8620篇),转载率为0.731%。2016年《区域与城市经济》共转载文章174篇,覆盖115种期刊(全年共发文18705篇),其中98篇来自于59种经济学专业期刊及以书代刊(发文8497篇),转载率为1.153%;76篇来自于56种综合性期刊(发文10208篇),转载率为0.745%。(见图2、图3)

图2 2014—2016年复印报刊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全文转载来源刊情况(种)

图3 2014—2016年复印报刊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全文转载来源刊情况(转载率)

综上可知,2014—2016年经济专业期刊的转载篇次和转载率均高于综合期刊,说明专业期刊凭借其专业的办刊理念、凝聚优秀的经济学科专家、作者,把握经济学学术研究前沿,积极引领聚焦经济热点,形成区域经济学研究优秀成果的集聚效应,在刊发区域经济学论文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另外,2014—2016年,无论是经济专业期刊还是综合期刊,区域经济学论文的转载率均较为稳定,说明期刊界虽然越来越关注经济领域的研究成果,在总体上加强了经济学论文的刊发,但优质区域经济学研究论文质量比较稳定。

2014-2016年区域经济学系列期刊全文转载来源刊排名情况如下(见表1至表3):

3.全文转载论文第一作者所属单位统计

2014—2016年复印报刊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全文转载论文的第一作者所在单位主要是高等院校。2014年全年转载的165篇文章的第一作者来自于91个研究机构,其中有120篇文章的第一作者来自于66个内地高等院校,比例高达72.73%;26篇的第一作者来自社科院社科联系统(其中14篇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比例为15.76%;19篇来自其他研究机构,比例为11.52%(见图4)。2015年全年转载的158篇文章的第一作者来自于97个研究机构,其中有117篇文章的第一作者来自于67家高等院校,比例是74.05%;20篇来自社科院社科联系统(其中9篇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比例为12.66%;21篇来自其他研究机构,比例为13.29%(见图5)。2016年全年转载的174篇文章的第一作者来自于99个研究机构,其中有144篇文章的第一作者来自于81家高等院校,比例高达82.76%;19篇来自社科院社科联系统(其中5篇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比例为10.92%;11篇来自其他研究机构,比例为6.32%(见图6)。综合三年情况(见图7),三年转载的497篇区域经济学文章,其中第一作者来自于内地高等院校的论文有381篇,比例高达76.66%。

表1 2014年复印报刊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全文转载来源刊排名表

表2 2015年复印报刊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全文转载排名表

表3 2016年复印报刊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全文转载排名表

图4 2014年复印报刊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全文转载的第一作者所属单位统计图

图5 2015年复印报刊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全文转载的第一作者所属单位统计图

图6 2016年复印报刊资料区域经济学论文全文转载的第一作者所属单位统计图

图7 2014—2016年复印报刊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全文转载的第一作者所属单位统计图

2014—2016年区域经济学全文转载论文第一作者所在高校统计排名情况见表4至表6。

表4 2014全年转载论文的第一作者所在高校排名

表5 2015年全年转载的第一作者所在高校排名

表6 2016年区域经济学论文全年转载的第一作者所在高校排名

通过上述转载数据分析可见:

1.区域经济学研究成果迭出,稳步前行,三年来,区域经济学研究论文数量呈现稳定状态,转载情况也比较稳定,尽管近些年来随着国家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区域经济学科作为显学,成为热门学科,但是区域经济学科总的来说,发展比较稳定。

2.区域经济学转载榜单的变动不大,整体的期刊影响力和研究力量分布比较稳定,每年的转载期刊排名靠前的期刊和高校排名靠前的机构变动不大,相似度很高,且高校排名与教育部区域经济学学科排名大体一致。

3.优秀专业期刊多年来坚守经济学研究主阵地,优势显著。在排名靠前的学术期刊中,基本上均为经济学专业期刊,少有综合性期刊入围,说明专业期刊在反映区域经济学研究成果方面占据主体地位。

4.高校系统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稳定主体,高等院校系统的作者转载论文占区域经济学转载总量的比例高达76.66%。说明区域经济学的研究主体主要还是分布在高等院校。

二、2014—2016年区域经济学研究状况

1.2014年区域经济学研究状况

2014年中国经济在发达经济体经济运行分化加剧,发展中经济体增长放缓,世界经济复苏依旧艰难曲折的国际经济形势下,面临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基本保持国民经济的平稳健康协调发展,进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2014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新一轮改革的重启、区域经济政策的密集出台和市场作用的增强,我国区域增长格局发生重大转变,区域协调性明显增强,区域经济进入重要“转折期”。学界对区域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区域经济空间格局与联系强度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通达性与区域网络化的促进与形成、区域经济联系强度与区域关联度的提升以及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优化等领域。

二是跨区域协调研究。党的十八大奠定改革开放的主基调后,新一届中央政府逐渐形成新的区域发展思路,提出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推进跨区域协调发展,重点提出实现京津冀和长江经济带两大经济带协调、协同发展。学界的研究主要围绕各区域如何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实现区域的协同发展上,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江经济带、新丝路经济带等地跨区域协调、协同发展以及跨区域协调机制建立的探讨上。

三是区域经济转型研究。主要侧重于区域类型的区域经济转型研究,如包括资源型区域、沿海地区、西部地区等区域的转型发展和转型升级;以产业转型为重点内容的区域经济转型研究,主要包括产业转移与升级改造、支柱产业与产业集群及产业体系、产业空间布局、产业低碳化转型等方面;以创新为重要驱动力的区域经济转型研究,包括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创新环境的研究。

四是“一带一路”倡议研究。主要集中在“一带一路”的顶层设计、体制机制创新、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包括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产业与经贸合作、金融合作、能源合作、人文交流合作等方面)、国内省份的定位与对接等方面。

2.2015年区域经济学研究状况

2015年中国经济运行的总体特征是稳中趋缓、稳中有进、稳中有忧,各领域分化加剧,动力转换过程中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存。2015年在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国内经济走势下行的压力下,我国仍然基本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预定目标,并且为“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开始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最终完成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2015年国内外区域经济学研究都有很多亮点:(1)国外区域经济学的研究。一是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间的均衡发展问题,重点研究区际关系;二是特定地区的经济开发、地区发展战略和综合布局研究;三是关于区域经济研究中的数学模型问题。主要集中在空间异质性和规模收益递增在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性方面。(2)国内区域经济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一是由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发展构成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持续研究,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任务的研究,三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四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区域经济影响研究,五是老少边穷等特殊地区的发展问题特别是扶贫开发问题的研究,六是海洋开发与海洋经济发展研究。

3.2016年区域经济学研究状况

2016年是中国经济开局之年,面对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世界经济增长乏力以及错综复杂的国内形势,我国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促进民生保障改善,更加注重预期引导,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2016年区域经济领域主要围绕区域发展战略、区域发展差距、城市发展模式及城市群建设等问题展开讨论。

第一,区域发展三大战略研究:(1)推进“京津冀”一体化的战略研究。建立三地协调机制,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产业协同发展、加快周边城市体制改革和城市功能建设、统筹治理大气污染和产能过剩等问题作为重点,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推进。(2)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研究。对沿线国家科学分类,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做实做细政府间合作,制定研究双边或多边可接纳、互动互补、操作性强的“一带一路”方案。(3)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研究。主要集中在长江经济带的区域合作机制方面的研究。

第二,区域发展差距研究。影响区域差距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城镇化对区域差距的影响、空间集聚对区域差距的影响、资本流动对区域差距的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对区域差距的影响。

第三,城市化与城市群建设研究。(1)城市发展模式研究。(2)城市群建设研究。提升核心城市功能,促进城市合理分工;优化空间结构,现实可持续发展;构建政府之间的合作治理机制,实现共赢发展。

猜你喜欢
报刊全文经济学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简明经济学
百强报刊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小学生必读》再次入选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报刊
青年再造
发现“西方中医”
反腐
来信
在“门”字内加字可以组成新的字,试着填填下面的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