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甲脒和噻虫胺防治柑橘木虱高效配方的筛选初试

2019-01-23 08:35谢秀挺秦文婧黄水金
生物灾害科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噻虫胺木虱杀虫剂

孙 杨,谢秀挺,秦文婧,黄水金*



双甲脒和噻虫胺防治柑橘木虱高效配方的筛选初试

孙 杨1,谢秀挺2,秦文婧1,黄水金1*

(1.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西 南昌 330200;2.江西省赣州市柑桔科学研究所,江西 赣州 341000)

柑橘木虱对常规杀虫剂的抗性不断上升,为减缓抗性的发展,更好地利用现有杀虫剂资源,对双甲脒和噻虫胺进行混配配方筛选。在盆栽实验中,进行不同配方对成虫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实验,接着通过田间试验检测防效。在6个配方中,筛选出3个具有速效性的配方,20%双甲脒EC和48%噻虫胺SC的配比按有效成分计算分别为:134.00 mg/kg : 80.40 mg/kg,134.00 mg/kg : 60.00 mg/kg和100.00 mg/kg : 60.00 mg/kg,这些配方药后3 d矫正死亡率分别100.00%、96.51%和96.37%。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前两个配方的3 d防效均为100.00%,10 d防效为96.91%和96.45%,表明这两个配方具有速效性。本研究结果可为柑橘木虱的化学防治提供新策略。

柑橘木虱;双甲脒;噻虫胺;复配

柑橘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HLB)是最具毁灭性的一种柑橘病害,严重威胁柑橘产业的生存和发展。柑橘木虱(Kuwayama)属半翅目木虱科;据现有研究,它是柑橘黄龙病(HLB)唯一的自然虫媒,是柑橘生产中最重要的害虫[1-3]。柑橘木虱成虫具翅能飞行,雌成虫繁殖能力强,一般平均产卵量为170~200粒,最多260粒,卵孵化率在85.7%~95.8%[4]。因此,对柑橘木虱成虫的防治尤为重要。

目前,控制柑橘黄龙病发生和传播的最重要的方法是化学防治,即利用杀虫剂控制木虱的种群数量[5-6]。然而,杀虫剂的不合理应用,如单一品种或者相同类型的杀虫剂连续、大量使用,导致了柑橘木虱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邓学明等[7]发现柑橘木虱对毒死蜱产生了8.8 倍的抗药性,Naeem等[8]发现印度和巴基斯坦地区柑橘木虱对吡虫啉的抗药性高达200倍以上。柑橘木虱对常规药剂的抗药性日趋严重[9]。

在尚无可替代高效药剂的现状下,为了充分发挥现有药剂的作用,提高杀虫效果,对其进行复配,寻找最优配方是可行性较高的选择,且探索成本低,可操作性强。本文以双甲脒和噻虫胺为对象,通过盆栽实验与田间试验,筛选出对柑橘木虱防治效果较好的配比,为柑橘木虱的化学防治提供新策略。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药剂

20%双甲脒 EC由潍坊市凯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原产自爱利思达生命科学株式会社),48%噻虫胺 SC来自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 供试虫源与植株

本研究中,药剂配方筛选实验于2016年7月26日至9月22日在赣州市柑桔科学研究所网室内进行。供试的柑橘木虱成虫、若虫、卵等全部来源于网室内常年饲养的未经药剂处理的敏感品系。供试植株为新发嫩梢的九里香或柑橘幼苗。田间药效试验于2017年在柑橘研究所附近农户家柑橘园中进行。供试植株为4年生柑橘树,虫源为自然发生。

1.3 实验方法

1.3.1 配方筛选实验 A:速效性。20%双甲脒EC和48%噻虫胺SC的不同配比设计详见表1。

将单株带有新发嫩梢的九里香或柑橘幼苗倒置、浸入药液中5~10 s后取出,自然晾干后移入纱网笼中。随后,将虫龄在4~8日龄的木虱成虫接入纱网笼。每个药剂配方处理设置3次重复,每个重复40~50头;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纱网笼置于室外,使试虫与植株均处于自然状态,并在接虫后第1、3和7天统计死亡率。

B:持效性。在速效性试验中,选择接虫后第3天木虱成虫校正死亡率在95%以上的配方作为进一步研究对象。

根据选出的配方,使用相同的方法处理幼苗,在药剂处理后第8天接入木虱成虫(数量、虫龄参见速效性实验),每个药剂配方处理设置3次重复。接虫后第1、3、7和15天统计死亡率。

1.3.2 配方的田间防效 选择1.3.1.A和1.3.1.B中均表现出优良速效性和持效性的配方组合进行田间防效试验。2017年8月17日至9月7日在柑橘研究所附近农户家柑橘园中选择4年生柑橘树进行试验。每个药剂处理3次重复,每个重复至少2棵柑橘树以上,柑橘木虱成虫数在50头以上;均匀喷雾,直至药液少量下滴。8月17日调查基数,18日进行喷雾,此后分别于第1、3、10、15和20日进行调查,统计死亡率,并换算防效。

1.4 数据处理

矫正死亡率=(处理死亡率-对照死亡率)/(100-对照死亡率)×100% (1)

防效=[1-(处理区药后活虫数×对照区药前活虫数)/(处理区药前活虫数×对照区药后活虫数)]×100% (2)

原始数据采用SPSS 18.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样本间进行多重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的Duncan`s新复极差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速效性配方的筛选

连同单剂在内,对8个不同比例的配方进行实验。表1显示,仅使用单剂的情况下,有效浓度为134.00 mg/kg的20%双甲脒EC药后1、3和7 d的死亡率都不到80%,可见此浓度下无法达到快速杀灭木虱的目的。有效浓度为80.40 mg/kg的48%噻虫胺SC药后1、3和7 d的死亡率分别为66.32%、92.87%和99.29%,经计算后的矫正死亡率为66.06%、92.71%和99.25%。药后3 d的矫正死亡率接近95%,7 d达到95%以上。单独使用噻虫胺在此浓度下可以快速杀灭木虱成虫。

在复配的6个比例中,可以看出134.00 mg/kg浓度下的双甲脒与噻虫胺在1:0.60和1:0.45条件下,3日矫正死亡率在95%以上;当双甲脒浓度下降为100.00 mg/kg后,1:0.60即80.40 mg/kg的噻虫胺与之混用达到速效性要求。接下来,对这3个比例的组合进行持效性实验的测试。

表1 两种药剂不同配比下对柑橘木虱成虫防治的速效性

*经计算显示矫正死亡率大于95%

2.2 持效性配方的筛选

植株经药剂处理后8 d再接虫进行实验。如下表2中,所有3个组合的药后15 d的死亡率都没有达到80%。实验结果表明,这些组合无法满足持效性的要求。

2.3 配方的田间防效

前述实验筛选出3个具有速效性的药剂组合,持效性暂无保证;然而考虑到田间试验的复杂性,其与盆栽实验有区别,课题组还是选择其中两个组合,即20%双甲脒EC(134.00): 48%噻虫胺SC(80.40)和20%双甲脒EC(134.00): 48%噻虫胺SC(60.00)进行田间试验。

表2 两种药剂不同配比下对柑橘木虱成虫的持效性

从表3可以看出,这两个组合在药后3 d防效达到100%,优于单独使用噻虫胺,更高于单独使用双甲脒。药后10 d防效分别为96.91%和96.45%,在95%以上。然而,到了药后15、20 d,134.00: 80.40组合的防效均下降至约80%,134.00: 60.00组合更是下降至66.90%。这些结果表明组合的持效性下降。

表3 两种药剂不同配比下对田间柑橘木虱的防治效果

△:两种配方相同时间的防效进行比较,相同字母表示无显著差异;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显著水平为值小于0.05

3 小结与讨论

近年来,用于防治柑橘木虱的杀虫剂使用量不断增加。然而,由于忽视科学合理用药,抗药性问题也逐年增加,严重威胁柑橘木虱的防治效果[9-10]。对现有杀虫剂进行复配,寻找高效配方是可持续利用杀虫剂资源的重要策略。双甲脒属于有机氮类杀虫杀螨剂,除果树、蔬菜害螨外,还可用于防治同翅目梨黄木虱、桔黄粉虱等,但较少用于对柑橘木虱的防治[11-12]。噻虫胺是新烟碱类杀虫剂,要用于防治水稻、蔬菜、果树上的半翅目、鞘翅目害虫,高效、安全,且具有高选择性[13];近年来有报导称其用于柑橘木虱的防治[14]。有研究表明,双甲脒与其他种类的农药混用有一定的增效作用[15]。本研究对不同配比的20%双甲脒EC和48%噻虫胺SC配方进行盆栽实验和田间试验,筛选合适配方以服务于生产实践。

仇贵生等[12]研究发现,使用20%双甲脒EC(1 500倍稀释液或134 mg a.i. /kg)对梨木虱的5日田间防效为91.83%~97.28%。本研究中,相同浓度双甲脒单剂盆栽实验的3 d和7 d对柑橘木虱的矫正死亡率分别为59.13%和79.09%(表1)。虽然梨木虱和柑橘木虱有所区别,但效果差异之大也显示双甲脒防效的不稳定性。梁载林等[14]使用20%噻虫胺防治柑橘木虱时,2 500倍稀释液浓度的药后3 d、7 d的防效为86.77%和91.98%。该浓度与本研究中80.40 mg/kg的相似,结果也相近(表1)。然而程晓琴等[16]使用48%噻虫胺SC 2 400倍液的防效为93.93%(药后1 d)、90.72%(药后3 d)和89.68%(药后7 d)。程晓琴等浓度近似为200.00 mg/kg,远高于80.40 mg/kg,但效果并未见明显提升(如大于95%,或接近100%)。由此可见,噻虫胺单剂防治柑橘木虱的效果有待商榷。

本研究对双甲脒和噻虫胺进行复配,在剂量没有大幅变动的情况下,有3个配方(表1)的3 d矫正死亡率达95%以上,7 d达100%。对其中2个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药后3 d防效达100%,10 d防效也在95%以上。该结果说明筛选出的配方速效性能优越,可推荐用于柑橘木虱的快速杀灭,为柑橘木虱的化学防治提供思路。

[1] Halbert S E, Manjunath K L. Asian citrus psyllids (Sternorrhyncha: Psyllidae) and greening disease of citrus: a literature review and assessment of risk in Florida [J]. Florida Entomologist, 2004, 87(3): 330-353.

[2] Hijaz F, Lu Z, Killiny N. Effect of host-plant and infection with ‘Liberibacter asiaticus’ on honeydew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Asian citrus psyllid,[J]. Entomologia Experimentaliset Applicata, 2016,158(1): 34-43.

[3]孙秀新, 师沛琼, 许炜明, 等. 华南地区柑橘木虱与柑橘粉虱内共生菌检测及其共生菌的系统发育关系分析[J]. 应用昆虫学报, 2016, 53(4): 772-781.

[4]杨余光. 光、温湿度对柑桔木虱发育、繁殖与存活的影响[J]. 生态学报,1989,9(4):348-354.

[5]王奇志, 刘育梅, 李书明, 等. 假臭草花精油的化学组成及对柑橘木虱的驱避和致死活性[J]. 应用昆虫学报, 2018, 55(1): 117-125.

[6] Boina D R, Bloomquist J R. Chemical control of the Asian citrus psyllid and of huanglongbing disease in citrus [J]. Pest Management Science, 2015, 71(6): 808-823.

[7] 邓明学, 潘振兴, 谭有龙, 等. 广西果园柑橘木虱对毒死蜱等 6 种农药的抗药性监测[J]. 中国植保导刊, 2012, 32(4): 48-49.

[8] Naeem A, Freed S, Jin F L, et al. Monitoring of insecticide resistance inKuwayama (Hemiptera: Psyllidae) from citrus groves of Punjab, Pakistan [J]. Crop Protection, 2016, 86: 62-68.

[9]田发军, 刘家莉, 曾鑫年. 柑橘木虱抗药性研究进展[J]. 应用昆虫学报, 2018, 55(4): 565-573.

[10] Boina D R, Bloomquist J R. Chemical control of the Asian citrus psyllid and of huanglongbing disease in citrus [J]. Pest Management Science, 2015, 71(6): 808-823.

[11]陈为民. 双甲脒[J]. 中国柑桔, 1992, 21(2):33-34.

[12]仇贵生, 张平, 张怀江, 等. 几种杀虫剂对梨木虱田间防治效果的评价[J]. 植物保护, 2007, 33(2): 121-122.

[13]李慧明, 王旭, 刘君良. 18%噻呋·噻虫胺悬浮种衣剂的研制及田间防效[J]. 现代农药, 2018, 17(2): 27-30,37.

[14]梁载林, 曹相余, 杨亚男, 等. 20%噻虫胺悬浮剂防治柑橘木虱田间药效试验[J]. 广西植保, 2018, 31(1): 22-24.

[15]王学东, 王慧利, 薛银根, 等. 双甲脒与溴氰菊酯、氰戊菊酯混用对麦长管蚜的增效作用研究[J]. 农药, 2001, 40(10): 24-25.

[16]程晓琴, 赵政, 夏长秀, 等. 叶喷和土施化学药剂对柑橘木虱的防效研究[J].应用昆虫学报, 2018, 55(4): 646-653.

Preliminary Screening of High-effect Complex Formulations of Amitraz and Clothianidin to ControlKuwayama

SUN Yang1, XIE Xiu-ting2, QIN Wen-jing1, HUANG Shui-jin1*

(1. The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Ji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Nanchang 330200, China; 2. Research Institute of Citrus Science, Ganzhou, Jiangxi 341000, China)

With the increasing resistance ofKuwayama to conventional insecticides, complex formulations of amitraz and clothianidin were screened to slow dow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sistance and take better use of existing pesticide resources. In pot experiments, different quick and lasting-effect formulation against adults was tested. The control efficacy of the formulation was tested by field experiments. Among 6 formulations, 3 of them had quick-effect. The ratio of 20% amitraz EC and 48% clothianidin SC were 134.00 vs 80.40 mg/kg, 134.00 vs 60.00 mg/kg and 100.00 vs 60.00 mg/kg. The corrected mortality rate of 3rdday after treatment were 100.00%, 96.51% and 96.37%, respectively. In field trials, the control effects of 134.00 vs 80.40 and 134.00 vs 60.00 on 3rdday were 100%, and they were 96.91% and 96.45% on 10thday.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d a new strategy for chemical control overKuwayama.

Kuwayama; amitraz; clothianidin; complex formulations

S436.66

A

2095-3704(2018)04-0294-05

2018-10-16

2018-10-26

江西现代农业科研协同创新专项(JXXTCX2015002-002)和长江中游柑橘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2017YFD0202003)

孙杨(1988—),男,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农业害虫综合治理研究,sun2007yang@126.com;

黄水金,研究员,博士,sjhuang@ aliyun.com。

10.3969/j.issn.2095-3704.2018.04.61

孙杨, 谢秀挺, 秦文婧, 等. 双甲脒和噻虫胺防治柑橘木虱高效配方的筛选初试[J]. 生物灾害科学, 2018, 41(4): 294-298.

猜你喜欢
噻虫胺木虱杀虫剂
烟草对柑橘木虱的诱杀效果研究
The great monarch migrations
不同剂型噻虫胺对柑桔木虱的田间防治效果
气候变化对柑橘木虱潜在地理分布的影响
新颖杀虫剂Broflanilide的开发
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在冬枣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选择杀虫剂 先看是啥虫
噻虫胺研究开发进展综述
亚洲柑橘木虱带菌率的周年变化动态
冬末春初是防治柑橘木虱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