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一岛终老

2019-01-23 12:02
关键词:守岛王继才开山

素材导读

王继才(1960年—2018年),男,200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全国“时代楷模”,江苏省“海防模范民兵哨所”、江苏省灌云县开山岛民兵哨所原所长。

1986年,王继才、王仕花夫妇作为预备役民兵,受命守卫开山岛。1993年开山岛民兵哨所被国防部嘉奖为“以劳养武”先进单位,并获江苏省军区一类民兵哨所的美誉。2018年7月27日,王继才因病医治无效不幸在灌云去世,终年59岁。

素材呈现一

守岛卫国,三十二年向海生

北纬34°31′,东经119°52′,距离连云港灌云县燕尾港12海里,海面突兀地耸立着一座灰色小岛——开山岛。这个仅有0.013平方公里的孤岛,是黄海前哨,不能无人值守,1985年部队撤编后设立民兵哨所。1986年7月,王继才夫妇成为开山岛的第五批守岛人。前四批人员,都因环境恶劣、生活寂寞而相继离开,其中守岛时间最长的也只有13天。

1986年,王继才瞒着家人独自上了岛。第一晚,王继才害怕,一宿没敢合眼,煤油灯也亮了一夜。从那天起,王继才感到害怕就喝酒,觉得孤独就抽烟。很快,他抽完了带上岛的30盒烟、喝完了30瓶白酒,甚至“看到老鼠都感到亲切”。王继才独自守岛48天后,王仕花决定辞职上岛。回忆起岛上第一晚,王仕花仍微微有些颤抖,“海风扯着嗓子往屋里钻,屋外似乎满是老鼠、蛇发出的声音……我特别害怕,让老王睡在靠门的地方,把门挡着,我蜷缩在最里头……那一夜,太黑太黑,太漫长太漫长了。”

32年来,夫妇俩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都留在了这座孤绝的小岛。王继才说:“祖国的海岛,你不守,我不守,谁来守?”

“前20年,伴着我们的只有煤油灯、煤炭炉、收音机……其中的滋味,别人没法知道,我也没法描述。”王仕花說。光收音机,他们就听坏了20台,煤油灯用坏了10多盏。

与孤独为伴,他们并没有消沉。日复一日,夫妻俩以岛为家,升旗、巡岛、观天象、护航标、写日志,从未间断,出色地完成战备值勤任务。岛上至今留存着多面被风雨撕扯过的国旗、40多本海防日志。

王继才总琢磨:如何让后来人不再像他们这样孤独?在满是石头的岛上种树、种花,让这个“家”变绿、变温馨、变热闹,是他想出的办法。他托渔民从岸上一点点捎来泥土,用石头垒砌一个个小园子。第一年,栽下100多棵白杨,全死了;第二年,种下50多棵槐树,没有一棵活下来;第三年,一斤多的苦楝树种子撒下去,夫妇俩从喝的水中挤出淡水悉心浇灌,终于长出一棵小苗……几十年过去。“你看,岛上现在生长着数十株苦楝树、3棵桃树、2棵梨树、3棵葡萄,还有柿子、草莓、菊花、牵牛花……有阴凉,有花香,还有果子招待客人。”细数着一花一木,王仕花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树大如盖,果实累累。这座孤岛,不再孤单。

但考验,远不止这些。

孤悬海中的开山岛,常人不愿来,但却是走私、偷渡等违法犯罪分子觊觎的“宝地”。1999年,孙某把厚厚一沓百元大钞放在王继才面前,想在岛上开办赌博、色情场所。当时,王继才每月工资只有150元,大女儿因为家庭拮据辍学,儿子上学、盖房子还欠了10多万元的债务……贫穷,几乎要击垮这个家庭。

“打住,钱你拿走。”老王斩钉截铁,“我不会为钱出卖良心、突破底线。”眼见王继才不为所动,利欲熏心的各路人用上各种手段威逼利诱,而王继才软硬不吃,即便被狠狠鞭打、儿子被死亡威胁,也不为所动。苦,他已经尝够了。但在原则面前,他似乎又特别容易忘记苦。

“他真能忘掉这苦吗?”记者问。

“肯定忘不掉。”王仕花不假思索,“老王浑身是病,从来舍不得看。我们吃穿都是节省又节省,恨不得一分钱掰成八瓣花……但穷,也要穷得有志气啊!守国,可不能为国丢脸啊!”

人生价值,在于精神的丰富、信仰的坚定。

王继才也是给这座岛美丽颜色的人。“每次升起国旗,才觉得这座岛是有颜色的。”他常说,“岛虽小,也是国家的领土,我要让国旗永远在岛上高高飘扬。”可是在岛上升旗,经常要面对恶劣的天气。一次遇到台风,王继才怕国旗被刮跑,顶风跑到山顶将国旗抱在怀中。返回途中一脚踩空,从半山腰滚下来,摔断两根肋骨。王仕花赶紧冲过去,王继才对疼痛轻描淡写,却咬紧牙关说:“旗帜就是阵地,人在旗帜在,旗在阵地在。”

人们说:“王继才夫妇都是平凡的人,却做出了崇高的事业。”而王仕花说:“小小的岛上,做的每件事都是普通的事、分内的事。”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减)

素材呈现二

学习现实中的英雄

孩子们喜欢看魔法奇幻的小说,幻想自己骑上魔法扫帚,有着无边的魔力,一飞上天,无所不能。

32年,11680天。王继才守岛卫国的故事比荒岛生存记更加震撼。一朝上岛,一生为国。

有多少老师会给孩子们讲述发生在现实世界里王继才的故事?在江苏灌云县,一个面积只有两个足球场大的开山岛;一个小岛上唯有的生命就是王继才夫妇、三只小狗、五条泥鳅和三只不会打鸣的公鸡;一个每天早上5点,夫妻俩就准时在岛上举行的两个人的升旗仪式;一种每天两次巡岛,观天象、护航标、写日志的重复生活……难以想象的情节真实存在着。

和孩子们心中年轻的偶像相比,王继才太不一样。也许,孩子们还不习惯这样的真实磨炼,无法理解有一千个离开的理由,他为什么不离开,而这,才是王继才,这也正是教育所在。可以举着荧光棒,轻声哼唱,但缺少了一份磅礴;可以无言,悄无声息,自有一种伟岸倔强。现实没有魔法,但却可以有一种精神、一种信仰比施了魔法更令人赞叹、着迷。

现实不是小说,英雄亦不是众人皆知、耀眼四射。在倡导阅读的今天,教育同样需要将孩子引向关注现实世界。因为,无边的世界是他们更广阔的教科书。现实世界的人与事,一方面会给他们带来空间和时间上的亲近感,一方面有着无法想象的丰富与复杂,从幻想步入现实,由表层进入深层,从疑惑逐渐理解,从看不见到看见。阅读,让人遥想;现实,让人对照。

每个时代都需要英雄,英雄也来自凡人;每个孩子都需要被引导,引导需要多种方式。民兵护边员王继才应该被更广大的教师、家长、学生知道,并成为探讨的话题,如同他们曾经耳闻的文天祥、岳飞、雷锋、董存瑞、杨利伟一样,在义与利、国与家、坚守与诱惑之间做出自己的选择,也因此用行动、时间刻画出自己的形象,用生命塑成一座精神的丰碑。

教育,让人找到自我,认识自我。如果有这样的意识,有这样的契机,学生有可能就会寻找开山这个小岛,陪伴王继才的小狗、公鸡,查阅王继才的资料或者模样,思考另一种不同的人群、不同的生活,进而体悟:什么是爱国?什么是英雄?什么是担当?什么是孤独?什么是劳动?什么是生存?什么是奋斗?什么是希望……爱国不是众目睽睽的高歌,英雄不单是硝烟战场的英勇顽强,担当是近在身边的自觉,孤独是挑战自己的利器,劳动是维持生活的创造,奋斗是突破惯性的执拗,希望是绝望中的信念。

从他人回到自我,构建内心成长的精神内核是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现实中谁都没有魔法、没有幻影,但可以有一种英雄的气度征服人心,理解失望到希望的挣扎、平凡到崇高的跨越,提升心灵与思想的高度,這是一种成长。

(选自光明网)

素材解读

作为一个普通人,王继才的离去,没有带走一片朝霞、一朵浪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为国守岛的人,他的离去感动了中华大地。

王继才是个再平凡不过的人,但他并不平庸,他将孤独、枯燥、清苦的日子,过出了价值。他忠于信仰、不忘初心,谱就了壮丽的人生篇章。这个世界从来没有理所应当的和平,没有坐享其成的繁荣。正是像王继才这样的人默默负重前行,才让祖国人民岁月静好。“我慢慢明白,守岛不仅守的是我们一个家,守的是身后千家万户。”王仕花手指前方。岸边灯火跳动,生活宁静安详。

事业的崇高,不仅仅在于本身是否宏大壮丽,更在于不懈的坚守、付出和可贵的赤子之心。

王仕花说:“他守着岛、守着国,我守着他、守着家。”这话说得轻描淡写,还有人听出了浪漫的味道,实际上,他们都是平常人,上有老人、下有小孩,曾拥有稳定的普通生活。然而,王继才信守诺言,舍小家顾大家,在艰辛面前誓不低头,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就在开山岛所在的连云港,精卫填海的神话世代流传。古有精卫填海矢志不渝的传说,今有夫妻守岛爱国奉献的时代楷模。我们看到,在不懈的奋斗中,在精神的感召下,平凡人在不平凡的岁月成就了一段新的传奇。

猜你喜欢
守岛王继才开山
开山号子喊山歌
守岛就是守国——女儿眼中的父亲王继才
话剧小岛往事
王继才 瞭哨抛家赤胆琦
守岛的士兵
少林功夫拳(二)
车欲开山辟路 新概念必先行
开山利器 岩石一次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