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葵食疗价值及栽培管理要点

2019-01-24 02:49周淑荣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吉林长春130112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9年1期
关键词:粉剂可湿性幼苗

●周淑荣(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 吉林 长春 130112)

●郭文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长春离职干部休养所 吉林 长春 130022)

落葵又名木耳菜、胭脂菜、豆腐菜、天葵、软浆叶、承露、藤菜、紫角叶、紫豆菜、篱笆菜、御菜、染绛子、红果儿、藤葵、非洲菠菜、紫葛叶、繁露、软姜子、皇宫菜、软叶菜,为落葵科落葵属一年或多年蔓生草本植物。原产中国和印度,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以中国和非洲栽培较多。其作为蔬菜食用至少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本草纲目》记载:“落葵三月种之,嫩苗可食。五月蔓延,其叶似杏叶而肥厚软滑,作蔬和肉皆宜。”落葵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但南方栽培较为普遍,在南方热带地区可作多年生栽培,在北方多采用一年生栽培。

1 营养价值与食疗作用

落葵以幼苗、嫩梢和叶片做菜食用,其质地柔嫩、细滑多汁,清新爽口,可热炒、做汤、凉拌或沾鸡蛋面糊油炸,味道清香脆嫩,像木耳一样爽口,深受消费者青睐。据测定,每 100g落葵食部含水分92.7g、蛋白质1.7g、脂肪0.2g、碳水化合物3.1g、粗纤维0.7g、灰分 1.6g、钙 205mg、磷 29mg、铁 2.2mg,另外落葵还含有胡萝卜素4.55mg、硫胺素0.08mg、核黄素 0.13mg、尼克酸 1.0mg、Vc102mg。

落葵除具有食用价值外,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其味甘、微酸,性寒,无毒,具有清热解毒、润燥滑肠、利尿凉血的功效,民间多用于治疗胸膈烦热、大便秘结、小便短涩、阑尾炎、痢疾、便血、斑疹、疔疮等症,捣烂外敷可治外伤出血、烧烫伤及痈毒。

落葵叶碧绿、梗红、花红、果紫,攀缘生长,适于庭院、窗台、阳台搭架栽培,也可用于小篱栅的装饰美化栽培,有立体绿化效果,能遮阳降暑,并且极具观赏价值。落葵抗逆性强,栽培容易,病虫害少,是天然的绿色蔬菜。

2 植物学特征

落葵植株生长势较强,根系发达,侧根分布深而广,在潮湿的土表易生不定根。茎肉质,光滑无毛,柔嫩多汁,绿色、淡紫色或紫色,分枝能力强,长达数米,具左旋缠绕性。单叶互生,全缘,无托叶,卵圆形、心脏形或近圆形,顶端钝尖或渐尖,叶片绿色或紫红色,叶肉质光滑。叶柄长2cm左右,少数3.5cm左右,中央有凹槽。叶腋处着生穗状花序,长5~20cm,一个花序上着生花10~30朵。花两性,无梗,无花瓣,萼片4枚,萼片下部白色,上部淡紫色至浅红色,或上、下萼片均为白色,萼片茎部连合成管状。雄蕊4枚,着生在萼片管口处,雌蕊有花柱3枚,基部合生。花期6~10月,果为浆果,广卵形或扁圆形,直径5~10mm,成熟时呈紫红色,果肉紫红色,多汁。果实内有种子1粒,球形,直径4~6mm,紫褐色,种子千粒重25g左右。

3 生物学特性

落葵喜温暖,耐热、耐湿性较强,不耐寒冷。20℃以下生长缓慢,遇霜冻茎叶枯死。种子发芽适温为20℃左右。露地播种,土温15℃以上时才能发芽出土。生长适温为25~35℃,35℃以上时只有要充足的水分仍可正常生长。

落葵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在中性或偏酸性疏松肥沃的沙质土壤中生长良好。落葵为短日照植物,春季播种,需到秋季日照缩短后才能开花结实。光照充足,有利于营养生长,较耐阴。

落葵从播种到开花结实一般需要90~120天,分枝性强,新叶长出快,可不断采摘叶片或进行摘心,以促发新枝、新叶。

4 种类与品种

落葵根据花色可分为红花落葵、白花落葵和黑花落葵3种,作为蔬菜用栽培主要为红花落葵和白花落葵两种。

4.1 红花落葵

红花落葵茎淡紫色至粉红色或绿色,叶长与宽近乎相同,侧枝基部的几片叶较狭长,叶基部心脏形。根据茎、叶的主要特征可分为红梗落葵、青梗落葵和广叶落葵3个品种。

4.1.1 红梗落葵 红梗落葵又叫赤色落葵、红叶落葵,简称红落葵。茎紫色至粉红色,叶片深绿色,叶脉附近为紫红色,叶片卵圆形至近圆形,顶端钝尖,叶片长、宽各为6cm左右。穗状花序,花梗长3~4.5cm左右。

4.1.2 青梗落葵 青梗落葵为红梗落葵的一个变种,除茎为绿色外,其他特征特性与红梗落葵基本相同。

4.1.3 广叶落葵 广叶落葵又叫大叶落葵。原产于亚热带及我国的海南、广东等地。茎绿色,老茎局部带粉红色至淡紫色,叶深绿色,心脏形,顶端急尖,有较明显的凹缺,茎部急凹入,下延成叶柄,叶柄有较深的凹槽,叶型宽大,穗状花序,花梗长8~14cm。品种较多,如江口大叶落葵和贵阳大叶落葵等。

4.2 白花落葵

白花落葵又叫白落葵、细叶落葵。茎淡绿色,叶绿色,卵圆形至长卵圆形,基部圆,顶端尖或微钝尖,叶型小,穗状花序有较长的花梗,花疏生,以采收嫩梢为主,栽培较少。

5 栽培

5.1 栽培季节

露地栽培时,自春季晚霜过后至夏末均可播种,但以4~5月份和7~8月份播种落葵产量高,品质好。为提早和延后上市供应,可采用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等保护设施栽培,播种期可提早到2月份,或者推迟到10~12月份,达到周年生产、周年供应。

5.2 整地施肥

选择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地块,播种前每亩(667平方米/亩,下同)施入腐熟有机肥2000kg、过磷酸钙20kg,施肥后深耕细耙后,做成平畦或垄。

5.3 栽培方式与方法

根据食用要求的不同,有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栽培方式。

5.3.1 直播 以采收幼苗为主的多采用直播方式。为了分期上市,第一茬可在土温稳定在15℃左右时,在塑料大棚或日光温室中播种。春季温暖后可在露地分期直播,播种后40天左右即可采收幼苗上市。

由于落葵种子种皮坚硬,出芽困难,春播前需要用35℃温水浸种1~2天,然后置于28~30℃的温度条件下催芽,每天用温水淘洗两次,当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夏、秋季由于温度高,播种时只需浸种,不需要催芽,一般播种5天后即可出芽。

南方高温多雨地区采用深沟高畦直播,畦宽1.5m左右;北方干旱少雨地区多采用平畦直播,可撒播、条播或穴播。

撒播的每亩播种量为8~9kg;条播的每亩播种量为6~7kg;以采收叶片为主的,可以采用穴播,行距20cm、株距15cm,每穴播种3~4粒,每亩播种量为4~5kg。播种后浇足水,覆盖细土2~3cm,踏实。早播或迟播的需要覆盖稻草或地膜以保温、保湿,以利于出苗。出苗后及时撤除覆盖物,及时中耕除草,防止杂草争夺养分。在整个生长期随水勤施少量速效氮肥,促进茎叶加速生长。当幼亩长出5~6片真叶时,即可陆续采收幼苗上市。间拨后留下的幼苗,可在长到25cm高时,留下茎部3~4片叶采摘嫩梢,每次采摘后每亩及时追施尿素10kg左右,可连续采收多次。

5.3.2 育苗移栽

以采收嫩叶及嫩梢为主时,多采用育苗移栽方式。

5.3.2.1 育苗

根据栽培季节可在露地、拱棚或温室中播种育苗。在露地育苗时选择地势高躁向阳、排灌方便的地块,做成1.5m宽的畦,干旱地区用平畦,多雨地区用高畦,一般用露白的种子进行均匀撒播于床面上。撒播后覆盖细土1~2cm,稍踏实后覆盖地膜或碎草保湿、保温。幼苗出土后温度保持在25~30℃,床面保持湿润,撤除覆盖物,在保持幼苗生长所需适温的同时,降低棚温进行炼苗,使幼苗生长健壮。当幼苗长出4片真叶、高8~10cm时,即可定植。

5.3.2.2 定植 春播的当10cm地温稳定通过15℃时即可定植,北方一般在5月上中旬定植,华北地区在4月中旬以后定植。起苗前需要将苗床浇透水,带土坨移栽,减少伤根。开沟栽苗,将带土坨的苗栽在沟内,栽后培土,再顺沟灌水,待渗水封沟后覆平畦面,栽植深度一致。一般搭架栽培的,株、行距为30cm 50cm,每穴栽3~5株。不搭架栽培的,株、行距为20cm 25cm,株距为15~20cm,每穴栽1~3株。也可利用宽、窄行定植,以利于管理和采收。

5.3.2.3 水、肥管理 移栽缓苗后及时中耕,上架前进行最后一次中耕,并适当培土。保持土壤湿润,雨后应及时排水防涝。落葵生长前期生长量小,需要肥、水量较少,为促使植株早发快长,应该在缓苗后每亩追施尿素或者复合肥15kg,追肥后灌水一次。当植株进入旺长期或者开始采收后,每亩追施尿素20kg,追肥后灌水一次。以后每采收一次都需要适当施肥浇水。生长盛期还可用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喷肥。整个生长期均应保持土壤湿润,但忌积水,应该小水勤浇。施肥原则是前轻、中多、后重。植株生长期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并适当为植株培土,促使植株健壮生长,促进多发新梢,叶片肥大。

5.3.3 整枝、采摘

5.3.3.1 以采摘嫩梢为主的整枝及采摘方法当苗高30cm时,基部留3~4片叶采摘嫩梢。待叶腋发出侧芽后,选留两个健壮侧芽,使其长成两个一级侧枝,抹除其余侧芽。第2次采摘嫩芽后,在一级侧枝上选留2~4个健壮侧芽,使其长成2~4个二级侧枝后抹除其余侧芽。进入生长旺期后,在二级侧枝上选留5~8个健壮侧芽,使其长成三级侧枝。生长后期植株生长势减弱,留侧芽应减少至1~2个,及早摘除花序,以减少养分消耗,促使茎梢生长健壮和叶片肥大,品质好,产量高。

5.3.3.2 以采摘嫩叶为主的整枝及采摘方法定植后,当苗高30cm左右时搭架,最好是搭栅栏式支架。开始时应引蔓上架,以后植株会自动攀缘上架。植株上架后开始整枝,先在主蔓的基部留两个健壮侧芽,使其长成两条骨干枝蔓,骨干枝蔓上不再保留侧芽成蔓,当骨干枝蔓生长达到架顶时摘心,摘心后,再从骨干枝蔓的基部选留一个强壮的侧芽,逐渐取代原骨干的枝蔓,当原骨干的枝蔓不具有生长能力时,从紧贴新骨干的枝蔓处剪掉,以减少养分消耗。采用这种方法整枝,植株上的叶片虽然不多,但叶片肥厚柔嫩,品质好,商品价值高。

6 留种

落葵为自花授粉作物,留种可不必隔离。一般从春播的植株中选留生长健壮、无病虫、符合本品种特征的植株留种。当留种植株达到30cm左右时搭架,架高2m。当蔓伸长后及时摘心,促发侧蔓。为使留种植株生长健壮,适当控制肥水,避免营养生长过旺,促其抽生花茎,要少摘或不摘叶。10~11月,果实陆续成熟,应随熟随采收,防止果实脱落。采摘后的种子搓去果皮,在光照下曝晒,待充分干燥后贮藏。成熟种子发芽年限可长达5年左右。

7 病虫害防治

7.1 落葵褐斑病

适当密植,避免浇水过量和过多施用氮肥。发病初期可用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0%的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或用50%的多硫悬浮剂1000倍液、50%的腐霉利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8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

7.2 落葵灰霉病

防止浇水过量。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枝、叶集中烧毁或深埋。避免种植过密,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发病初期可用50%的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或50%的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36%的甲基硫菌灵5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5%的硫菌·霉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10天喷1次,连喷2~3次。

7.3 落葵炭疽病

采用高畦或起垄栽培,雨后及时排除积水,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发病初期可用50%的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36%的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77%的可杀得微粒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或用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50%的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混合喷雾防治,效果更好。每隔10天喷1次,连喷2~3次。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7.4 落葵花叶病

及时灭蚜防病,在蚜虫迁飞期连续喷洒10%的溴马乳油1 500~2 000倍液或50%的辟蚜雾可湿性粉剂2 500~3 000倍液、10%的吡蚜啉可湿性粉剂1000~2 000倍液、50%的抗蚜威2 000~3 000倍液防治蚜虫。在出现轻花叶症状时,连续喷洒20%的病毒A可湿性粉剂或1.5%的植病灵乳剂100倍液,每隔7天喷一次,促使叶片转绿、舒展,减轻危害。

7.5 小地老虎与蛴螬

发生小地老虎时,可用新鲜菜叶浸入90%的敌百虫晶体400倍液10分钟,捞出后于傍晚撒施田间进行诱杀,也可用2.5%的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90%的敌百虫晶体800倍液喷洒毒杀,每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

发生蛴螬时,可选用50%的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80%的敌百虫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或灌根毒杀。

猜你喜欢
粉剂可湿性幼苗
种玉米要用“锌” 幼苗不得花白病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报告
香葱疫病与霜霉病如何用药剂防治
粉剂灭巢法毒杀红火蚁
10%嘧草醚可湿性粉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默默真爱暖幼苗
“五老”倾注心血 呵护“幼苗”成长
粉剂农药使用两大误区
红色热土育幼苗
西宁地区莴笋霜霉病防治药剂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