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激发极化法在金矿普查中的应用

2019-01-24 03:49王华明
世界有色金属 2018年21期
关键词:激电变质金矿

王华明

(中陕核工业集团二一一大队有限公司,安徽 池州 710024)

1 工作区地质概况

工作区位于陕西省凤县簸箕湾村北侧,处于华北板块南部与秦岭板块北部接合部、秦岭板块北部西和~凤县~镇安晚古生代断陷带。区内出露的岩性主要有:泥盆系中统青石垭组白色变质细砂岩、泥盆系上统下东沟组灰色变质细砂岩、泥盆系中石碳统青灰色千枚岩、印支期花岗岩。

区内金矿化主要为构造蚀变岩型,受北东向或近北东向构造蚀变带控制,地表规模较大,品位较低,在安沟地区簸箕湾地段落实了Ⅰ号蚀变岩型金矿化带,地表控制长度120m,品位在0.21×10-6~2.20×10-6之间。为了给下一步深部揭露提供科学的依据,急需一种经济适用又快捷的有效方法快速查明矿体深部及浅部延伸方向上的变化情况,根据国内外研究表明,激发极化法不失为攻深找盲最有效的物探方法之一。

2 物性参数特征

为了解工作区主要岩性的电性参数,采集了36件岩矿石标本进行电性参数测定,金矿化中灰色变质细砂岩13件,千枚岩10件,正常变质细砂岩13件。测定结果显示,金矿化变质细砂岩极化率最高,平均1.90%,变化范围在1.20%~2.61%之间;千枚岩极化率次之,平均为1.25%,变化范围在0.84%~1.64%之间;正常变质细砂岩极化率最低,平均为0.81%,变化范围在0.53%~1.21%之间。可见金矿化中灰色变质细砂岩极化率较高且稳定,是区内引起激电异常的主要极化体,本区金矿化变质细砂岩具有较高极化率及低阻的特点,和围岩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电性差异,具备开展激电工作进行极化率测量,寻找含金构造蚀变岩型矿体的地球物理前提。

3 物探工作方法

3.1 激电中梯测量

本次激电中梯扫面采用长导线法,一线供电,三线测量。AB极距900m,MN=40m,测量范围300m。旁测线的最大距离为120m,满足不超过供电极距1/6的条件。

3.2 激电联合剖面测量

根据激电中梯扫面结果、在异常地段布置激电联合剖面测量工作,技术选择同激电中梯测量,工作时采用100m和200m两种A0极距,无穷远极垂直测线布置,保证C0≥5A0,全区共布置联合剖面3条。

3.3 激电对称四极测深

激电对称四极测深是在激电联合剖面测量的基础上,在激电联合剖面测量确定的极化率曲线反交点附近布置测深工作。

根据实际需要,AB/2=450m,布极方向与剖面方向相同,当改变MN测量极距时,重复观测两个测点,并在野外现场绘制草图,以便随时确定最大AB极距。

4 激发极化法成果解释

(1)在本次激电中梯测量中,仅发现了极化率弱异常晕1片,编号Y号(见图1)。Y号ηs异常晕位于基线附近,近北东向展布,带长1.26km,宽10m~50m左右,形态稳定,连续性好,几乎穿过整个测区,在测区西侧63号测线处封闭。推测可能使TC-1号探槽控制的Ⅰ号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化带在厚盖区走向上的延伸引起的,由此说明Ⅰ号构造蚀变岩型金化带具有较高极化率的特性。从激电联剖资料看(见0号线激电联剖面地质、物探综合剖面),0号剖面,100m极距在26号点附近出现了反交点,200m极距也在26号点附近出现了反交点,表明该部位极化体在浅部、深部都存在。从激电测深资料看,见图3,0号剖面电测深ηs拟断面图,AB/2在0m~25m及50m~450m范围都有高极化率异常存在,而据我们掌握的资料表明,工作区中表现为高极化率特点的是金矿化中灰色变质细砂岩,因此我们推断该位置的极化率异常是由金矿化变质细砂岩引起的,并且规模较大,且向深部的延伸程度很大。2004年度在0号剖面26号点附近的地表揭露工程TC-1探槽中见到了较好的金矿化,品位在2.2×10-6左右,证明这一推断是正确的。

(2)从31号剖面的联剖资料可知,100和200m极距都在24号点与26号点之间出现了反交点,表明该部位极化体在浅部、深部都存在。从31号剖面测深资料可知(图3),AB/2在25m~450m范围内都有高极化率的极化体存在。以上这些电性特征与矿化中灰色变质细砂岩(0号测线)引起的异常很相似,因此我们认为该处的异常是由TC-1号探槽控制的Ⅰ号金矿化带向测区西部的延伸引起的,并向深部有很大程度的延伸。

(3)从16号剖面的联剖资料可知,100m极距在26号点与28号点之间出现了反交点,而200m极距没有出现反交点,说明该部位极体在浅部存在,未向深部延伸,从16号剖面电测深资料可知(图3),只在AB/2为30m~120m的范围有高极化率的极化体存在,而在深部不存在。以上这些特征同样与0号测线引起的异常很相似,因此认为该处的异常也是由矿化灰色变质细砂岩引起的,极有可能是Ⅰ号金矿化带向测区东侧的延伸,向深部的延伸程度很小。

图1 激电中梯ηs等值图

图2 0号线激电联剖图

图3 激电测深ηs拟断面图

5 异常验证与评价

为了验证以上推断,特此在相应位置布置了TC-7、TC-17、TC-18三个探槽及BT-2剥土及KD-1160坑道进行异常验证与评价。通过一系列工程揭露,在安沟地区簸箕湾地段落实了Ⅰ号蚀变岩型金矿化带,地表控制长度1.36km,金品位在0.21×10-6~2.20×10-6之间,在KD-1160坑道见到了4m宽的金矿化带,最高金品位3.20×10-6,由此证明Ⅰ号金矿化带在地表及深部均有较大的延伸,说明我们前面的推断基本上是正确的。

6 结论

可见,在安沟地区开展的物:探综合找矿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对寻找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化带十分有用,激发极化法不失为攻深找盲最有效的物探方法之一。

猜你喜欢
激电变质金矿
大功率激电测深方法在豫西董家埝银矿床勘查中的应用
高频大地电磁测深与激电中梯在金矿勘查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十大金矿排名
大功率激电测量在冀北温家营—马家沟银多金属矿勘查中的应用
加纳Amanforom矿区Ⅲ号隐伏金矿带的发现与评价
激电联合剖面在判断矽卡岩型矿床矿体产状中的应用
Premier金矿公司简介
西岭金矿——中国最大单体金矿
变质
采用稀土-B复合变质剂提高ZG30MnSi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