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感音神经性聋的中医体质辨识

2019-01-25 03:57徐婧瑶李学永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感音突聋偏颇

徐婧瑶,韩 梅*,李学永,鞠 晗

(1.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2.蚌埠市中医医院,安徽 蚌埠 233080)

耳聋按病变的发生部位分为传导性聋、感音神经性聋[1]、混合性聋。感音神经性聋系由耳蜗和听神经病变所致,阻碍声音的感受与分析或影响声音信息传递,由此引起的听力减退。刘艳平等[2]研究发现该病于1982年由Abe首次提出,但对其认识不足,起初认为是一种以低频听力下降为表现的轻度突发性聋。由此证明了其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有别于突发性耳聋,在临床并非少见,甚至有增多的趋势。杨晓琦等[3]研究表明:随着医师对原因不明的、急性起病的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研究的关注,关于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聋的临床症状与特点的报道愈多。所发现的症状如低频下降型[是指1 000 Hz(含)以下频率下降,至少250 Hz、500 Hz处听力损失大于20 dBHL]并伴低音调耳鸣、 耳闷胀感或自听增强等相应的特点。

本病重在防治。此次研究是以中医体质理论为基础,采用临床调查的方法,通过对低频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体质的研究,分析低频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的常见体质类型,从而研究出低频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的易感体质类型,为本病的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是2016年3月-2017年3月就诊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低频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研究过程中,脱落3例,总共符合低频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有57例。

1.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熊大经、刘蓬主编《中医耳鼻咽喉科学》[4],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田勇泉主编的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5]拟定。暴聋主症:轻者听音不清。暴聋者耳聋突然发生,以单侧多见,常伴有耳鸣及眩晕;渐聋者听力逐渐减退,可单侧或双侧发病。部分耳聋可呈波动性听力减退。低频感音神经性耳聋:内耳听毛细胞、血管纹、螺旋神经节、听神经或听觉中枢器质性病变均可阻碍声音的感受与分析或影响声音信息传递,由此引起的听力减退。结合相关听力学检查,必要行影像学、血液学、免疫学、遗传学等方面实验室检测,可为确诊提供依据。

1.3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以上的中医、西医诊断标准者;2)年龄、性别不限;3)为2016年3月-2017年3月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门诊或者住院病人;4)愿意配合完成调查者;5)思维活动及理解表达能力正常者。 排除标准:1)入院后或进一步检查后确诊患者不是低频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2)不愿意配合调查者。

1.4 体质类型辨析标准 中医体质分类和判定方法参照2009年中华医学会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1.5 方法

1.5.1 设计调查表 记录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等一般数据,并对舌、脉、大小便等进行调查,记录体质调查表中相关统计结果。

1.5.2 调查实施 对符合纳入标准者,记录性别、年龄、症状、舌脉等详细情况以及体质调查表中的相关数据。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低频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的体质特点及构成比例 见表1。

表1 低频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的体质特点及构成比例

2.2 低频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体质平和质及偏颇质构成 见表2。

表2 低频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体质平和质及偏颇质构成

3 讨论

在所有感音神经性聋中,除特发性突聋等极少数病种有可能自愈或通过适当治疗而治愈,如张景波等[6]发现,甘露醇不仅能减轻内耳迷路水肿,亦对耳蜗具有保护作用,早期使用20%甘露醇静滴治疗突聋80例,总有效率达84%,证明了甘露醇在突聋治疗中的优势作用。赵文杰等[7]发现,突聋在发病 1 周内高压氧疗效最好,证明了高压氧对突聋的疗效较为显著。张连生等[8]观察发现舒血宁和东菱克栓酶联合用药治疗特发性突聋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采取将82例特发性突聋患者按治疗措施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舒血宁和DF-521,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证明了联用舒血宁和DF-521治疗特发性突聋,治疗肯定;早期应用,治疗更佳。李苹[9]对慢性期突聋疾病通过改善微循环降低高脂血症的方式治疗通过16 例慢性患者听力不同程度改善,证明了运用扩张血管、扩容药、降低高血脂、抗血小板聚集药综合治疗,可使慢性期突聋的听力获得乐观的听力改善。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方法的治疗,有可能使听力得到部分或全部恢复外,其余几乎均无有效的药物和手术治疗方法,如郑烨贤等[10]分析鼓膜置管后鼓室给予地塞米松联合全身激素治疗重度特发性突聋的效果和影响其预后的因素,运用回顾性分析49例重度特发性突聋患者临床资料,证明了在重度特发性突聋患者的治疗中,全身联合鼓膜置管鼓室给予地塞米松治疗与单纯全身给药的疗效相比没有明显差异。耳鸣或眩晕等伴随症状对重度特发性突聋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影响。方莲娜等[11]将80例(80耳)突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40耳,治疗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用舒血宁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2组其他治疗相同,10 d为一个疗程。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行纯音测听,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听力改善情况,证明了前列地尔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其治疗突聋后可使血液流变学指标下降,听力改善。

由于低频感音神经性聋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神经营养药、利尿药、血管扩张药等常规应用,疗效多不确切,根据熊雪莲等[12]通过研究发现,突聋的发病有一定的临床特征,针对其特征,将预防、治疗和后期的听力干预纳入健康教育的全过程,采取全面的健康教育措施,才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最大限度的挽救听力、帮助全聋患者接受听力干预,顺利回归社会。章红卫等[13]通过选取2008年1月-2011年8月26例突聋患者治疗后遗留严重耳鸣所产生焦虑症和抑郁症者,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护理,比较心理护理后对患者所产生的积极影响。结果:实施心理疏导和心理护理以后,突聋治疗后遗留耳鸣患者全部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证明了对严重耳鸣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习服疗法,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反应和焦虑程度,达到了药物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体质”是在中医理论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病理生理学概念。“体”,指身体,“质”为性质、本质。所谓体质,就是机体因为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等的盛衰偏颇而形成的素质特征。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发现,调查样本57例低频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中仅有7例平和质患者,占总发病人数的12.28%,余发病人为偏颇体质的50人,约占总人数的87.72%。由此得出结论偏颇质的人易于罹患本病,平和质患者的患病率较偏颇质低,这可能与平和质的人群体质的性质有密切的关联。

通过此次调査研究发现,低频感音神经性聋的患者中,罹患本病的患者多为偏颇体质类型,其中尤其以湿热质和气虚质的病人居多,所以偏颇体质易患本病,故笔者认为在临床工作中为了尽可能的防治本病,众多的医护工作者应兼顾患者的体质特点,这样在诊治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猜你喜欢
感音突聋偏颇
感音神经性耳聋及针灸治疗
基于“脑肠相通”理论探讨调和胃肠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的机理
“突聋”的年轻人多了
突聋 三周内请务必就诊
“效力”盲区VS尺度偏颇——浅析多元情绪下舆情处置的能力困境
让鱼儿自己咬钩
浅析主持人的主持方式与“接地气”类节目的融合
突发性耳聋的基因学研究进展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苏联对华政策的偏颇
对年薪制的内涵理解不可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