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PDCA循环为核心的持续护理应用效果评价

2019-01-25 06:11梁月贞郑秀丽梁葵弟赖小惠马友秋卢爱莲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病区督查督导

梁月贞,郑秀丽,梁葵弟,赖小惠,马友秋,卢爱莲

(东莞市第六人民医院,广东东莞 523008)

PDCA循环是一种全面的质量管理工具,包含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调整(adjust)四个方面,目前已越来越多应用于科研项目管理、医疗质量提高等方面[1]。从2017年开始,我院将以PDCA循环法为核心的持续质量改进分项目督导管理运用到医院的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首先回顾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的护理质量管理情况,测评护理服务品质管理、病区管理、分级护理与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等各项护理质量指标。自2017年1月开始,实施以PDCA循环法为核心的持续质量改进分项目督导的护理管理措施。

以2016年1月-2016年12月传统护理管理期间作为开展前,以2017年1月-2017年12月实施PDCA循环法为核心的持续质量改进分项目督导管理后作为开展后,比较开展前后的护理质量,并与开展前后各抽取500名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比较开展前后的患者护理满意度。

1.1 开展前 未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分项目督导管理方案前,管理人员依据管理规范对科室实施传统的护理管理。护理部督查人员依据《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评价标准》[2]每月1~2次对临床护理单元进行督查,护理单元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制度规范流程落实情况、病区管理情况、分级护理与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情况。督查人员记录存在问题并及时反馈给临床护理单元,由临床护理单元进行整改,督查人员再进行效果评价。

1.2 开展后 开展持续质量改进分项目督导管理后,遵循PDCA循环的方法,分步循环进行。

1.2.1 Plan(计划阶段):参照开展持续质量改进分项目督导管理前的督查结果,根据存在的问题拟定改进措施,医院修订、完善护理服务评价标准,制定如下分项目目标管理制度和标准:⑴医嘱执行制度、危重症患者抢救规程与患者告知制度等;⑵病区管理,包括患者转运与陪护、院内感染控制、仪器设备管理及环境安全制度等;⑶分级护理与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标准,包括分级护理培训、患者基本信息收集、患者健康宣教、护理记录、潜在安全事件评估、病情动态评估方法等;⑷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定基础环节管理制度,将护理人员的法律、法规责任心教育纳入计划,同时将安全意识与责任意识形成制度以方便落实和检查。

1.2.2 Do(执行阶段):⑴及时正确执行医嘱,加强医生、护士、患者三方之间的沟通,及时将动态监护情况告知医生,及时修正更改的医嘱,确保医嘱执行的质量以减少护理纠纷[3];按照相关告知制度规定,在制度规定的时间内及时告知患者或患者家属患者病情、抢救治疗和护理方法等,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和配合,从而有利于患者的抢救和治疗,同时也可避免不必要的纠纷。⑵在医生未到前应对危重症患者实施必要的抢救措施,并建立静脉通道;监测患者血压、脉搏、心率等生命体征,评估患者用药情况,并对高风险因素进行预处理,以降低转运风险等级;检查患者静脉通路是否通畅,对躁动不安的患者给予适当约束,保障患者安全。⑶加强针对手术、气管插管或切开、使用呼吸机、长期卧床、留置导尿管等院内感染高危患者的专项护理:患者及时翻身扣背,促进排痰;每天两次口腔护理与阴部护理;开窗通风,室温控制在18~22℃,湿度50%~60%;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注意手卫生;常用的简易呼吸器、呼吸机等设备由专人保管,保持蓄电池功能正常,以保障仪器的正常使用。⑷加强分级护理培训,做好患者基本信息收集、健康宣教、护理记录、潜在安全事件评估、病情动态评估等工作。将护士按照护理经验分组,高年资护士与年轻护士配合,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及时更新、修正患者信息,调整护理等级与护理计划,对于有疑问的患者可由护士长召集相关护理人员进行讨论,共同制定护理级别。根据患者血压、脉搏、心率等监测指标、病情变化及用药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对高风险因素进行预处理[4]。⑸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增强护士的责任感,使他们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通过法律、法规责任心教育,提高法律、规章制度等的学习效率,同时加强基础环节管理制度,在工作中加强安全意识与责任意识教育,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1.2.3 Check(检查阶段)和Adjust(调整阶段):按照重点安排,护士长对科室某个项目按标准进行重点督查,护理组长协助。将发现的问题汇总,能解决的立即给予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每周组织护士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由大家提出整改措施,对计划进行相应调整,并给予落实。适时进行效果评价,以促进持续改进。

1.3 观察指标

1.3.1 护理质量评估:依据护理前后采用我院制定的《质量持续改进分项目督查记录表》,对护理服务品质与病区管理、分级护理与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进行打分,各项均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工作完成质量越高。

1.3.2 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采用护理部制定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护士是否仪表端庄,着装规范,文明用语,礼貌待人;护士是否解释、回答问题耐心仔细;住院护士是否主动热情接待患者,并经常到病房看望患者,主动关心患者,以及向患者介绍住院期间注意事项;对病房护理的总体满意度。调查结果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与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比较满意率。

1.4 统计分析 应用SPSS 20.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数据对比采用卡方校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开展前后护理质量 开展后,护理服务品质与病区管理、分级护理与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各项护理质量指标评分分别为97.23%、93.53%和95.33%,均明显高于开展前的91.86%、81.24%和86.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开展前后护理满意度满意度 开展前,患者总满意度为89.0%;开展后,患者总满意度为97.4%。开展前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开展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附表 开展前、后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改善医院的护理水平,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成为了医院工作的重点之一,而护理质量和安全质量在护理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5]。

本研究中,将以PDCA循环为核心的质量持续改进分项目督查引入科室质量管理,循环重复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调整(adjust)4项活动,由于有护士长对科室某个项目按标准进行重点督查,促使科室护士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了护士主动服务意识及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能确保各项护理措施落实到位,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我院开展以PDCA循环为核心的持续质量改进分项目督导后,护理服务品质与病区管理、分级护理与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得分均明显高于开展前;同时,由于护理质量的提高,患者对我院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开展前。

综上所述,我院通过在护理管理工作中落实以PDCA循环法为核心的持续质量改进分项目督导措施,能够明显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而能全面促进和提升医院整体的医疗护理质量。

猜你喜欢
病区督查督导
PDCA循环法在基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职业防护中的应用研究
荷兰高效教育督导如何炼成
用“长牙齿”的教育督导推动政府履职
借助“元督导”思维,提升学校督导效能
基于循证的层级管理模式在手外科病区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
立足督、导、评 创新督导工作
绿水青山里的奋斗足迹之森林资源督查
明察暗访 国务院大督查直击民生“小”事
闭环管理在儿科病区医院感染防控中作用研究
环境保护部表扬强化督查第一轮次优秀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