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SP2型单元制动缸常见故障分析及改进建议

2019-01-25 06:09王益民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监察室
上海铁道增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制动缸吊耳缸盖

王益民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监察室

盘型制动技术广泛应用于新型客车制动系统,它采用盘形制动装置替代传统的双侧闸瓦踏面制动装置,具有结构紧凑,制动效率高,能够充分利用制动粘着系数,有效缩短列车制动距离,减轻车轮踏面磨耗,降低检修工作量的特点。单元制动缸是盘型制动技术的关键部件,在车辆制动及缓解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作用是否良好将直接关系到客车的安全运行。

1 SP2型单元制动缸主要故障

目前,装用在主型25G、K、T型客车的单元制动缸有 SP、PDZG、SYSZ、STG等系列型号,按照作用方式可分为膜式制动缸(SP系列)和活塞式制动缸(PDZG、SYSZ、STG 系列),SP2型单元制动缸属SP型膜式制动缸,在检修和运用中,常见故障有:吊销及压板螺栓锈死、单元制动缸漏泄、单元制动缸缓解不良、调整螺母失效等。

2 故障原因分析

2.1 吊销及压板螺栓锈蚀

由于转向架构造和运行环境方面的原因,绝大多数SP2型单元制动缸经过长期运行后,安装吊销及压板螺栓被油泥、粪便等异物长期侵蚀导致其生锈,分解时,两条压板螺栓(M6×20)锈死,稍一用力就会被拧断,安装时需要重新打眼攻丝。长时间的锈蚀,也使吊销与吊耳锈蚀在一起,检修人员在取出吊销时,不得不用氧气烘烤,甚至将吊耳切断,从而使整个单元制动缸报废,造成检修成本浪费。

2.2 单元制动缸缸体或外侧缸盖连接处漏泄

在运用和检修中,单元制动缸时常出现漏泄故障,造成漏泄的主要原因是:

(1)分解检查不细致,检修人员在分解检查时,未发现膜板龟裂老化、损伤或穿孔,膜板往复运动中,薄弱处在张力作用下裂开或损伤扩大,造成缸体前端或缸体与缸盖间漏泄。

(2)膜板材质不良,胶质含量不高或存在制造缺陷,装用后,随着温度变化时,膜板弹性下降,缺陷处裂开、穿孔,造成缸体前端漏泄。

(3)组装时螺栓紧固不均匀或缸体、缸盖变形,缸体与缸盖受力不均匀,造成缸体与缸盖间漏泄。

(4)模板结构、模板夹紧方式不合理。

2.3 制动、缓解不良现象

检修运用中,经常出现单元制动缸缓解不良故障,主要原因是:

(1)检修过程活塞杆的丝杆与引导螺母、调整螺母间选配不当,出现卡滞,造成活塞杆无法自动调整。

(2)密封不良,长期运用中活塞筒与缸体之间、护管与丝杠组成之间产生污垢,发生锈蚀,出现卡滞现象,使活塞伸缩发生困难,从而影响了单元制动缸的制动缓解性能。

2.4 单元制动缸不起调节作用或一次调节量小,达不到制动效果

在检修与运用中,单元制动缸还容易出现调整螺母组成、引导螺母组成与活塞筒内壁发生卡滞现象,从而使丝杠组成起不到调节作用或一次调节量较小,达不到制动调节效果;甚至造成调整螺母啮合部分被扭断。调整螺母与挡铁啮合部分磨耗过大等问题。

3 改进建议

(1)吊耳处压板螺栓由M6×20换装为M8×20螺栓(同时吊耳孔眼改扩为8 mm)。或可改为内止销限位,止销螺孔可采用油封。

(2)吊耳内孔加镶耐磨套,吊销表面硬化处理,增加耐磨性,加强日常保养,保持销孔间的油润性能。

(3)厂家新造或厂修时将模板夹紧方式做如下改变:紧固螺栓由M8×35更换为M10×35;数量由12条减少到8或10条,具体见图1。

图1 膜板结构改进前后对比图

(4)在单元制动缸丝杠与缸体间加装橡胶保护套。以确保其不被外部雨水等侵蚀;改进单元制动缸的密封方式,提高密封性能,尽量避免外部污物侵入缸体内部。

(5)在单元制动缸缸体上(缸体端部向模板方向40 mm处)加工两个8 mm注油孔,注油孔横向中心线与吊耳纵向中心线一致。方便运用部门日常维修时,每三个月加注一次低温5号油,以确保活塞筒与缸体的润滑。

(6)改善调整螺母的材质,提高螺母的强度,增强其抗扭切性能;改进两个螺母组成与丝杠组成的配合间隙,使其在一个厂修期内仍保持良好啮合;提高调整挡铁、引导挡铁与鞲鞴筒内壁的加工精度。

当然,SP2型单元制动缸任何结构形式的改进,只是设计上的优化,在现有条件下,只有从检修、运用的基础入手,认真落实段修工艺,加强工序质量卡控,提高库检试风质量,严格执行途中巡视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故障,才能确保客车绝对安全。

猜你喜欢
制动缸吊耳缸盖
M16吊耳螺栓断裂失效分析
120型控制阀二局减作用对制动缸压力影响研究
一种300t焊接设备顶部起重吊耳的设计研究
制动缸性能试验台研究
一种发动机缸盖水堵自动上料拧紧装置设计
船用吊耳结构优化
板式吊耳设计中的相关计算
模拟缸盖工艺在当代内燃机制造业中的应用
高性能连体缸盖关键铸造工艺研究及应用
缸盖气门导管座圈的加工及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