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民政局“六度”目标工作法为困难群体撑起蓝天

2019-01-26 17:21张思明
中国民政 2019年3期
关键词:城阳区六度救助

「背景」

为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兜住兜牢兜好民生底线,增强困难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城阳区以扩广度、提精度、增密度、加力度、转态度、升温度为目标导向,统筹各类救助资源,引导多元主体参与,着力构建全覆盖、大统筹、精准化的社会救助新模式。

「举措」

(一)扩大救助对象覆盖面。一是将“新市民”纳入低保和救助范围。在城阳区稳定就业的外来转移人口家庭,有固定住所且家庭成员均在城阳区连续缴纳社会保险满3年的,可以在城阳区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在城阳区办理居住证满1年、就业或创业并缴纳社会保险或纳税满1年、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的外来务工人员和外来在校大学生,可申请临时救助和医疗救助。二是建立了城阳区“支出型”困难家庭认定办法,通过“收支两条线”进行综合衡量,将居民家庭所必需的合理刚性支出纳入贫困评估范围,将符合条件的纳入低保保障范围,同等享受低保家庭各类社会救助政策。(二)提高社会救助精度。一是通过搭建大救助信息平台,实现全区15个部门、6个街道的救助信息充分共享,推进救助资金精准分配。二是在各街道设立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窗口,不仅为困难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同时也为群众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咨询服务。三是实现民政、人社、税务、教体、残联、公积金等部门和各家银行的信息联网,开展全方位立体核对,推进救助对象精准认定。四是通过在社区确定3至4名社会救助代办员(信息员),及时发现困难群众,主动救助。(三)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一是推进“学有优教”行动。建立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机制,通过发放生活补助金、助学金和减免学杂费等形式实施困难家庭子女教育资助全覆盖,并引导社会力量为困难家庭学生实施“爱心午餐”项目。二是推进“病有良医”行动。落实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补充保险、医疗救助政策,建立低保家庭医疗兜底救助制度,为困难家庭医疗费用全部实现“一站式”即时救助。三是推进“劳有宜业”行动。每年组织政府补贴培训,加强岗位供需信息对接,多渠道开发公益性岗位。四是推进“民有善保”行动。落实全民参保计划,实现困难群体参保全覆盖,大力推进医养结合,大力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五是推进“弱有力助”行动。设立政府专项资金,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开展系列关爱活动。(四)加大救助力度。一是建立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实现低保标准城乡统一。二是逐步提高救助标准,加大临时救助力度。三是创新建立困难家庭医疗兜底救助制度,低保家庭政策范围内的医疗费用实现全额救助。四是提升城乡特困人员供养标准。(五)转变服务态度。一是实行救助办理首问负责制,由首问责任人负责办理或负责协调、联系相关部门办理服务对象所要求办理的各类事项,负责解答服务对象提出的各类问题,并负责将办理结果告知服务对象。二是推行救助政策一次性告知制度。工作人员在接待服务对象过程中,必须把需要告知的全部有关事项一次性告知救助申请人,手续齐全的马上办,不能马上办好的告知办事时限,让困难群众“最多跑一次”。三是实现救助事项一次办好。各街道建立社区代办员队伍,全程代办帮办社会救助各类业务,基本实现困难群众办事“零跑腿”。(六)提升民生温度。以“阳光城阳”建设为抓手,多渠道、多形式为困难群体提供物质帮助、精神关爱、服务救助等多种帮扶,建立多项社会帮扶制度,建立全方位的救助网络。

「亮点」

通过“六度”目标工作法,青岛市城阳区民政局不断健全完善“大救助”工作机制,逐步实现救助对象全覆盖、救助政策相衔接、救助项目多样化、救助信息全共享,使全区社会救助工作由分散向统一转变,由单一向综合转变,由零星向整合转变,避免“交叉点”和“空白点”,形成了标准适度、政策配套、广覆盖、多层次、长效性的社会救助体系,有力地保障了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

猜你喜欢
城阳区六度救助
青岛市城阳区礼德小学 “五育并举”,让校园充满活力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水下救助抢险
栀子花,六度开
青岛市城阳区绿地中攀援植物的应用调查
救助小猫
青岛市城阳区草坪应用现状调查研究
三维六度互联影视空间启动
三维六度互联影视空间启动
三维六度互联影视空间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