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石涛“自我观”看版画创作
——以明万历《齐云山志》为例

2019-01-27 12:00江南大学214122
大众文艺 2019年6期
关键词:石涛山川版画

(江南大学 214122)

石涛是一位杰出的山水画家,善长花鸟人物,与髡残、八大山人、弘仁并称“清初四僧”。他的画如其人,风格抑郁沉雄,下笔洒脱不俗。他的画多源于自然,常收尽天下奇峰,以作草稿,也正由于主体的不同,所创作的作品,山水多无定态;花鸟常画风高雅清隽;构图则巧妙多变,尽管如此,他的作品仍脱离不开自身与自然的融合,每一处处理,都凝聚着与自然的交流。

除了师法自然,石涛还受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的影响。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肯定了人要有自己的尊严和独立意识,他在其著《画语录》中,就曾将这种独立意识转化为个人对艺术个体精神的自我肯定。并提出,创作艺术就要回归到“一画”本身,实则就是要回归到“我”本身。而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则主张“天人合一”的物我论。就是认为道本体是专一的,所以心也应该专一,才能与道本体合一。不仅在理论上如此,他在绘画作品中,也认为物与我、自然与我,都是相互交融在一起的,认为山水画家只有除俗去愚,对生活采取虚静恬淡、因任自然的情感态度,才可能使审美主体进入“无为”的精神境界,从而与审美客体相融合一。既然已受儒、道家思想的影响,强调人本身的重要性和“天人合一”的观念,那么佛家的所提倡的佛性自然也会渗透其中。石涛幼年为了活命不得已遁入空门,大半生都在参禅习佛。“心即是佛”是禅宗的基本观,学佛之人要达到空无的境界必须超越“自我”、忘掉“自我”。他的“一画”思想直接来源就是受他老师旅庵本月禅师的启发,这些经历也恰恰将他对禅宗的理解渗透至他的作品及绘画理论中。不仅思想、生活上受其影响,在政治经历中,当时的异族入侵、同室操戈,使他对清政府及官方画派的态度既有迎合,又有距离和排斥。随着时间的推移、理想的破灭和心灵的成熟,促使他逢迎之态渐少,反之革新、个性之见跃起。

石涛是一位画家,那么他的“自我观”存在在绘画界也就不足为奇了。那么是否在其他的艺术领域也会有“自我观”的出现呢,下面笔者以明万历刊本《齐云山志》为例,着重探究“自我观”在版画领域的体现及运用。

明万历本《齐云山志》中的插图是由明代专业画家丁云鹏绘制的,此本共五卷五册,有岳图十幅,插图体貌完整,绘制精美,内容详实,可谓古代山志中的精品,至今尚存。其插图作者丁云鹏,字南羽,号圣华居士,明嘉靖三十六年生,休宁县人(今安徽休宁)人。同石涛一样,丁云鹏是一位专业的画家,擅长人物、花鸟、山水画创作。丁云鹏出生于行医世家。其父丁瓒(号点白),是嘉靖进士,以医术闻名又兼工书画,也喜好收藏古物。父亲的喜好营造了他成长的环境,家庭氛围的熏陶对他的影响很大,其父的爱好,使他对绘画产生了浓厚兴趣,进而走上了职业画家的道路,逐渐闻名遐迩。其母又有其贤内助之称,因此家庭环境的熏陶对丁云鹏未来从事艺术创作是具有着一定的影响的。除此之外,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化思潮、交友、师承关系等也均对丁云鹏的艺术创作、绘画风格起到了直接影响,进而形成了他独特的美学观。

丁云鹏创作的《齐云山志》是一本山川版画,描绘的是齐云山的整体风貌。顾名思义,“山川版画”是指山水形式的版画,而版画的创作则是源于画稿的,有了画稿再在其基础上进行刊刻、印刷、出版。既然如此,那么丁云鹏创作的《齐云山志》画稿就成为了此刊本中至关重要的部分。

一、表现手法

丁云鹏曾在人物画的画法上效法李公麟,白描手法自然就十分擅长了。明万历《齐云山志》全篇看下来,以白描画法起止,不论是山石的轮廓还是结构的塑造都以线条表现。线条的运用,这或许在山水画中是十分常见的了,但在版画中,由于工具的局限,全篇全以线条造型这完全不是版画一贯的表现手法。甚至还是增加难度的。可丁云鹏偏偏通过对齐云山主体的认识,将其刻画与白描手法结合,选择这样一种方式来参与版画的创作,这无非是对版画的一种突破,更是对山水画与版画结合的一种挑战。石涛也曾在以“我”观自然中提及,把客观的自然山川通过画家转化为具体在画面上的山川形象,就需要“自我”将自然之理与绘画之法协调统一。“知其质而非法,其法微矣”补充说明绘画创作在绘画方法掌握上也是不容忽视的,这是画家“自我”所起作用的进一步强调。由此可见,单从表现形式上来看,丁云鹏就是以自我的一种认知、观念来完成对齐云山的创作的,每个人看到齐云山的感受都是不同的,或许是豪迈的,或许是绵柔的,又或许是圆润的,但丁云鹏却不受艺术类型的限制,以白描手法来表现一种严谨、细致的姿态。这不正是其“自我观”的抒发吗。

二、构图

明万历《齐云山志》是一个长卷式的山川版画,描绘的是齐云山的全景。既然有被地方志收录,自然具有着一定的资料性、真实性、区域性。那么它的准确度也是相当高的。从图一到图十一,每一处的亭台楼阁都描绘的十分细致,不仅如此,蜿蜒的山路、沿途的流水瀑布都十分准确的进行了刻画。此处为什么峰,什么崖,地势低平处又有清流成潭,这不论是地势的因素还是自然的构造无不在画面中精彩的体现。通过对明万历《齐云山志》构图的研究,不难发现,作者丁云鹏在创作时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在照搬自然的基础上又兼具了构图的独立性和连续性,这种“我”与自然的结合,可以说是石涛“自我观”的一种体现。

综上所述,丁云鹏参与的版画创作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版画表现手法,他的创作融入了个人情感及主观认知,也就是将“自我观”渗透到版画的创作中。石涛的自我认识——尊受,指出,绘画的根本是要从画家的内心出发、在日常的生活中善于尊重自己对山川自然的感受,要先有感受再上升到认识,又由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而明万历《齐云山志》这本精彩的刊本,无疑是荟聚了丁云鹏对自我、自然的认识和总结,他本就是专业画家参与版画创作的典范,再加上其“自我观”的融入,又为版画史的发展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如汹涌的浪潮一般,推动着版画的发展。

猜你喜欢
石涛山川版画
版画作品选登
山川锦绣,赞以长联
清朝画家石涛“北漂”记
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
逐风骑行——擦色刻版画
山川雨意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动豆
朱良志
——石涛研究三著
《苍松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