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神美学视角下的幼儿绘本设计探究

2019-01-27 11:20江南大学214122
大众文艺 2019年19期
关键词:顾恺之传神图画

(江南大学 214122)

东晋画家顾恺之的“传神”美学在我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最初的“传神”原本只是关于人物肖像方面,它要求人们不仅要塑造逼真写实的人物形象,还应当表达人物特色和内心情感,后续苏轼在顾的基础上进行延展:“法当于众中阴察之”等理论使我们至今受益匪浅。然而这样优质的理论并不仅局限在人物画作中,宗炳在《画山水序》中就曾在原本的传神理念上提出“畅神”的观点,认为山水中的“神”是画家对自然山川的心灵感受。随着时代的发展,书法、雕塑等领域都有了传神思想的体现,且根据艺术特色的不同有着多彩的创新与融合。幼儿绘本由于其欣赏主体的特殊性,有着与其他美术领域不一样的特点,但仍能找到传神思想的体现与融合。

一、幼儿审美需求中的“形与神”

幼儿阶段是个人人生中较为特殊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幼儿由于其心理基础和思维方式的局限性,使得幼儿具有直观、爱想象、好奇、移情的审美特点。从视觉角度来看,幼儿往往喜欢相对具象的事物,倾向于能够满足他们想象需求的图画内容,并喜好拟人化的视觉形象。

从内容的角度来看,美国幼儿心理学家布雷顿曾在《儿童美术心理与教育》一书提到过,幼儿对画面的喜欢与否,往往取决于画面的内容是否是幼儿熟悉且有着美好寓意。也就是说不论表现形式如何,如果幼儿看不出内容就很可能不喜欢,并且画面的内容还应当是令他们舒适的。如此来看,幼儿的审美特点可以总结为:既要有具体有趣的形象特征,又要有美好的精神内涵。从“传神”角度来看:需要有具象有趣的“形”,也要蕴含着美好品质思想的“神”。

二、幼儿绘本中的形与神

(一)变化拟人的“形”

传神论的中的形神关系可以说是中国与西方绘画精神的明显区分了。西方绘画写实求真,中国绘画寄情求神,这取决于最初二者画派发展的背景与需求。不同于西方追求知识和“真理”为目的的绘画渊源,中国画有着浓郁的寄托人物情怀、抒发人生感悟的特点。然而与传统意义中的“形”不同,幼儿书籍图画中的“形”并不是只要求图画内容多么细致和写实,而是在原本事物的基础上进行夸张变形和人物化。

在幼儿书籍的图画中,根据小朋友的审美思维等需求,图画主体内容的形需要兼具直观性与抽象性,这种表现形式并非指对客观事物的完全写实与临摹,但同时又不能过于抽象不利于幼儿理解。研究表明,在绘画作品风格上,幼儿大多偏爱夸张和拟人风格的绘画作品,这是因为夸张和拟人的表现风格可以突出画面内容的“亲切感”,使作品中的动物等事物比现实中更可爱,更人性化,能有效消除幼儿对于这些真实事物的恐惧。因此这里的“形”是指相对具体而非写实的表达。

(二)童真趣致的“神”

形是神的基础,神是形的升华。如同我国所有传神画作中以形表神的精神一般,幼儿书籍图画中的神当然也是存在的,如果说人物画中的神是指人的神韵,山水画中的神是指作者的情感和对大好山河热爱的抒发,幼儿绘本中的神应当是活灵活现的角色形象和幼儿的美好情感与纯净心灵的体现。幼儿绘本中的神同样不似传统那般,具有深意或者崇高的境界,而是十分符合幼儿的特点——“浅显易懂,童真有趣”,这和幼儿的审美能力与思维基础是分不开的。

幼儿的审美能力是低级的、非艺术性的,不同于成人和艺术家,他们还不能表现出对图画作品中艺术形式、创作技法和神韵内涵的理解。以孙悟空为例,在这一形象中,设计者采用了戏曲京剧脸谱的表现手法,蕴藏着浓郁的中国气息:孙悟空强大、聪颖、不受拘束,故事情节还包含着戏曲文化、社会人生的感悟和影射(与封建制度的对抗等)。然而由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心智发展还不足以理解这样的“精神”,但他们能够理解和感受孙悟空坚强、勇敢、有智有谋、机灵可爱的人物特征,并以他为榜样更好地成长

三、传神理念在幼儿绘本中的应用与融合

艺术是相通的。这种相通性并不应仅仅体现在艺术的各个领域,同样体现在同一艺术领域的不同层面。幼儿绘本中的图画表现与内涵,并不符合传统“形神”的概念,但是其核心思想是一样的:做一件事做到极致。对于幼儿来言,他们还不能明白什么叫“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但是不妨碍他们感受简单童趣又蕴含哲理的“形与神”。作为设计者的我们,“传神论”中的许多方法仍旧十分有益于我们学习和创作。

(一)“凡人意思,各有所在”

苏轼曾在顾恺之的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认为“凡人意思,各有所在”,提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精髓和传神的地方。对于幼儿来说每个事物的“意思”相对简单,凸显特征就可以帮他们很好的辨别:大象有着宽阔的耳和长长的鼻,和七个小矮人一起的是白雪公主。但需要注意的是原概念中的“意思”完全属于画中人本身,例如曾鲁公眉毛后的三道纹,而幼儿图画中的“意思”则是多个角色的结合,并有着共性的特点。

书籍《猜猜我有多爱你》中,角色造型上大兔子高大稳重,小兔子小巧可爱。一些场景很传神还原了兔子的动作特点,有一些场景又模拟人类的动作特征。俩个角色建立在生动的兔子形象上,却又包含着人类的感情:小兔子如同所有这个年纪的小朋友一样,喜欢比较、天真稚嫩;大兔子则是无数父母的缩影——呵护幼儿的童趣与包容。在这两个形象中,他们各有自己的特点,却又蕴含着共性,是一个具体兔子的形象,也是千千万万父母和孩子的缩影。

(二)以形写神

以形写神传神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强调形对于神的重要性,也强调神才是最终目的,形是为神服务的。这一点中需要注意的是,以形写神不只是单单的描摹写实,而是要根据创作的主体来设计。顾恺之和苏轼曾分别给出相应的作画思路——“欲使自然为图”“法当众中阴察之”,意思是说:以自然事物为临摹对象观察对象,多观摩学习才能创作出神态自的作品;且在自然的状态下观察客体会更有利于了解和刻画对象的神韵。

《小兔子睡不着》书中罗拉的角色形象以现实中的小朋友为基础,人物造型举止生动,不论是揉着眼睛的大大哈欠,还是眼角耷拉却仍然强撑笑意的表情与造型,都让人觉得十分传神且具有感染力,这些效果都与作者有着和幼儿长期相处的经验是分不开的。

(三)迁想妙得

迁想妙得作为顾恺之传神论中的又一重要理论思想,理念核心仍然是神,在《洛神赋图》和《女史箴图》中,顾恺之依据一定的情节背景,结合人物形象和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获得了成功。把山水、动物花鸟等看作是有生命的,这简直与幼儿绘本中的创作手法不谋而合。绘本中迁想妙得不仅仅体现在人物角色的造型上,情节等想象力的使用是又一体现。很多书籍的人物主体都有着奇幻的经历,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这些形象便是设计者依据一定事实的创作出来的,他们投入了自己的感情,是作者主观意向和情感的表达,也引导着幼儿尽情想象。

(四)置阵布势

传神论还涉及到了构图的描述。《世说新语巧艺》曾记载过顾恺之画谢鲲时将谢鲲放置于山间丘壑当中,因谢鲲的“一丘一壑,自谓过之”,这样的环境与他是相称的。针对幼儿的视觉审美特点,也有不同的排版方式。《小手摸摸全知道》这本书,由于针对人群是0-2岁的幼儿,所以该书的主体造型简洁明了,画面主体位置居中,背景纯净,这是根据这一阶段幼儿注意力的特点特意突出主体、弱化背景。同时表达的主题轮廓清晰又不复杂,整体基础上包含细节,照顾了0-2岁幼儿的视觉能力和审美特点。

四、结语

类似这样可以学习和参考的形式有很多,唯一不变的是以幼儿的具体情况为基础,加上相应的美学思想和理念作为指导,就可以使我们迸发新的灵感。“传神思想”自东晋传至今,影响了多个领域,毫无疑问,推陈出新和凝练精华是学习传统思想精髓的好方法,而不同视角下的思想和幼儿书籍的融合也会为我们设计者带来更多灵感和思考。

猜你喜欢
顾恺之传神图画
刻画人物如何『传神』
《传神文笔足千秋——〈红楼梦〉人物论》
《洛神赋图》之三
诗笔白描,写照传神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顾恺之募捐
顾恺之的“痴绝”
图画捉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