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纪录电影国际获奖历程的回顾
——基于1949-2009年体育胶片纪录电影的分析

2019-01-27 01:16张宏伟董新光鹿姗姗
浙江体育科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纪录北京体育

张宏伟,董新光,鹿姗姗

(1.首都体育学院 管理与传播学院,北京 100191;2.苏州大学 体育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6;3.北京国资公司,北京 100033)

在新中国电影事业的辉煌成就中,体育纪录电影以其独特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其杰出代表的获奖体育纪录电影,更是功不可没。但是,尚未见对体育纪录电影获得国际电影奖项(以下简称国际获奖)研究,更未见国际获奖的专题研究。学界多有体育纪录电影发展历程研究(周鼎2008,方金娴2008,蒋文雯2009,曹芳2010,王庆福2012等),但均未见其讨论获奖情况。关于体育纪录电影国际获奖情况,多见于媒体对单部电影报道,也散见学术文献:多是在讨论某部体育纪录电影时谈及其获奖情况(沈杰1985,单万里2005,高峰2009,高维进2013),或是讨论某位纪录电影人时谈及其作品获奖(陈光忠2012)。国际获奖体育纪录电影,不仅是中国体育纪录电影的杰出代表,更是中国体育纪录电影走向世界的见证和标志,向世界传播了优秀的中国体育文化。本文研究内容为新中国1949至2009年以胶片为载体的体育纪录电影国际获奖情况。

1 国际获奖的起步期

相比中国电影的第一次国际获奖,1935年《渔光曲》获得苏联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誉奖[1]。相比中国新闻纪录电影的第一次国际获奖,1950年《百万雄师下江南》等获得捷克斯洛伐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纪录片名誉奖[2]。相比中国体育纪录电影的第一次国内获奖,1955年《永远年青》获得1954年文化部“好、快、省”影片奖长纪录片奖[3]。中国体育纪录电影的国际获奖则迟了几十年。已知1949年新中国建立直至改革开放初1981年,即新中国建立32年,中国体育纪录电影未有国际获奖。原因值得研究。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国体育纪录电影事业也迎来发展新阶段。1982—1984年先后有6部中国体育纪录电影,获8项国际电影奖项。创造了新中国体育纪录电影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历史。

1.1 《飞毽》是第一部国际获奖体育纪录电影

1982年是中国体育纪录电影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沉寂了32年之后,乘改革开放东风,《飞毽》和《美在运动中》先后国际获奖,开启了新中国体育纪录电影国际获奖的破冰之旅。

新影拍摄的《飞毽》记录了花键运动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开展情况。在1982年7月1日至7日举行的第三节突尼斯国际体育电影节中获得三等奖[4],成为新中国第一部国际获奖的体育纪录电影。1983年,该片再获波兰第二十届克拉科夫国际短片电影联欢节荣誉奖和匈牙利第七届国际体育电影节国际体协普及技巧体育奖,成为新中国第一部获3国电影节奖项的体育纪录电影。该片捕捉了花键运动所具有的民族特色、古老传统、文化韵味和运动之美。向世界展示了这项在我国已传承两千多年的花键运动,它的动作奇巧难变多姿多彩,既有游戏又有比赛,广泛普及城乡冬夏,深为男女老少喜闻乐见。

20天后,第35届科尔蒂娜电影节于7月26日在意大利举行,新影拍摄的《美在运动中》获得特别奖[4]。该片记录了当时我国技巧和艺术体操运动。内容包括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圈、球、带、绳、棒、操等技巧,向世界展示了技巧和艺术体操的运动之美、人体之美和气韵之美。更传达了刚刚从“文革”束缚中解放出来的中国人对体育之美的理解,对美的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关于新中国第一部国际获奖体育纪录电影。所见文献包括《中国新闻纪录电影史》均将《美在运动中》列《飞毽》之前[5],似乎《美在运动中》是新中国第一部国际获奖体育纪录电影,值得商榷。前文已证,虽然《美在运动中》拍摄于1980年,早于《飞毽》。但《飞毽》获奖时间早《美在运动中》20天。因此,《飞毽》是新中国第一部国际获奖体育纪录电影无疑。

1.2 四部影片同年获奖

体育纪录电影首获奖后,在1984年有4部电影国际获奖,成为国际获奖部数最多的年份。《拼搏——中国女排夺魁记》获在意大利举办的第一届国际排球电影节第一名“海鸥展翅奖”,《腾飞吧,中华健儿》获意大利第四十届都灵国际体育电影节二等奖,《体操新星》和《民族体育盛会》均获突尼斯第四届国际体育电影节荣誉奖。中国体育纪录电影第一次在一届国际电影节有2部电影获奖,向世界充分展示了新中国体育纪录电影的水平和能力,也证明了改革开放对中国电影生产力的解放。

《拼搏——中国女排夺魁记》内容为1981年中国女排参加第三届日本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以全胜夺冠的过程。

《腾飞吧,中华健儿》内容为1983年上海第五届全国运动会盛况,包括朱建华创造跳高世界纪录在内的中国优势项目杰出选手和运动队的精彩表现,也包括赛场之外的火炬传递、萨马兰奇为荣高棠授勋、乒坛老将告别和上海群众体育活动的场景。

《体操之星》记录了广东江门市业余体校在少年儿童中科学选材,开展体操训练活动,培养优秀后备人才的动人场景。内容包括创造儿童训练方法、全身心投入体操事业的教练夫妇;双杠、单杠、鞍马和自由体操、平衡木、高低杠等项目的优秀小选手的精彩表现和傲人成绩。

《民族体育盛会》纪录了1982年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盛况。这是中国第一次全部56个民族共同参加传统体育比赛和表演的 “全家福”。该片不仅记录了盛大的开闭幕式,还包括大会竞赛项目和众多表演项目。通过鲜明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展示了各民族亲如一家、团结和睦。

2 国际获奖的持续期

随着我国体育纪录电影在国际崭露头角,1985至1990年再有4部影片国际获奖,继续着中国体育纪录电影走向世界的步伐。1985年《民族体育盛会》继上年突尼斯获奖后,再获匈牙利第八届国际体育电影节匈牙利电影总局“民族传统体育最佳影片奖”和该届电影节电影组织委员会奖,中国体育纪录电影第一次一部电影在一届国际电影节获双奖,同时《轻骑姑娘》也获该届电影节电影银牌奖。1987年《民族体育之花》获突尼斯首届国际奥林匹克电影节国际影视大奖,《陈式太极拳》获匈牙利第九届体育电影节“卫生工作者工会奖”。1990年《八卦掌》获得意大利第45届都灵国际电影节大众体育联盟奖[6]。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纪录电影在国际电影舞台收获颇丰。

《轻骑姑娘》选题内容独特为我国女子摩托车运动员的训练生活。影片以丰富的视角和变化的镜头,记录了女运动员驾车高速飞驰、穿越各种地形地貌、障碍器物等的高难驾驶技巧和惊险造型,给人以青春、勇敢的审美享受,也折射了中国妇女的精神品格和社会地位。

《民族体育之花》记录了1986年8月第三届全国民运会的盛况。新影继1982年首届民运会再次关注民族运动员,其拍摄内容与之前《民族体育盛会》较为相似。

《陈式太极拳》关注了传统体育代表陈式太极拳,拍摄组来到陈式太极拳的起源地陈家沟,拍摄全村男女老少齐练拳的场景,也采访了普通练习者、太极拳大师和外国学拳者。系统地向世界介绍了源远流长的太极拳,展示了太极拳这一独特体育瑰宝与文化魅力。

《八卦掌》八卦掌同太极拳、形意拳一样,都是中国武术内家拳的主要拳种,都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瑰宝,但其电影内容不详。

总之,在此时期中国体育纪录电影4部次获突尼斯电影节奖、4部次获匈牙利电影节奖,1部次获波兰电影节奖;4部获意大利三地电影节奖。实现了中国体育纪录电影自立于世界体育纪录电影之林的梦想。

3 国际获奖的停滞期

自1990年《八卦掌》国际获奖之后,1991—2002年的12年,未见中国体育纪录电影国际获奖,其原因也值得进一步研究。

4 国际获奖的腾飞期

1999年9月北京奥申委成立,正式启动申奥,2001年莫斯科申奥成功,2008年举办北京奥运会。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给使用胶片拍摄体育纪录电影、进而给中国体育纪录电影国际获奖带来难得历史机遇。在2003—2009年7年间,有4部中国体育纪录电影、7部次,获11项国际电影奖项。在世界体育纪录电影史上烙下了深深的“中国印”。

4.1 首获米兰国际体育电影节大奖

2003年体育记录电影《新北京,新奥运》获得第21届米兰国际体育电影电视节最佳影片大奖、“国际奥林匹克博物馆奖”和纪录片组报道类最佳体育宣传片荣誉花环奖等3项奖,这是我国影片第一次获得有“体育奥斯卡”之誉的米兰国际体育电影电视节奖项,且同获3个奖项,登上了世界体育纪录电影荣誉顶峰。

《新北京,新奥运》是北京奥申委在2001年7月莫斯科申办陈述时放映的宣传片。影片以戏、绿、龙、水、动、愿、乐、健、艺、韵等10个章节,将丰富素材紧凑串联,通过快切式镜头转换,向观者提供尽可能丰富信息,强化观者视觉体验和思考。影片以俯视视角关注北京古今著名建筑,以近景和特写捕捉体育与生活中的人,在色彩明丽精致画面中,展示北京多姿多彩的民族与现代体育、享誉世界的竞技选手和日常生活中男女老幼,展现蓝天碧水下人与自然和谐、现代化与古文明辉映、科技与人文共通、体育与文化交融。影片中以民众娴熟体育动作和张张笑脸,表现北京奥运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市民的热情,从而传递给世界,这是一个崭新的北京,一个美丽、和谐、开放、友好的北京,一个完全可以信赖托付的北京。中国式“张艺谋风格”的体育纪录电影,深深打动了国际奥委会委员,更征服了米兰国际体育电影电视节评委,取得巨大成功。

2004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再获第22届米兰国际体育电影电视节“菲亚特奖”,这也是本届电影节唯一的最高奖。该片是北京奥组委向世界诠释北京奥运会会徽的宣传片。主体是阴刻的中国印章用印后,在中国红底色上留下的一个变形为奔跑着拥抱胜利人形的“京”字。

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寓意深刻,在中国文化中,印章代表权力,汉字“京”代表中华文明,中国红色象征热烈吉祥兴旺,寓意奥运会定会红红火火圆满成功;奔跑着拥抱胜利的变形人形的“京”字,既寓意这是充满青春活力的体育盛会,追求卓越和胜利;更寓意人是奥运会主体,这是以人为本、为运动员中心的奥运会;印文无边框、并且变形人形的“京”字有三处突破边缘,寓意这是开放的奥运会、开放的北京;也寓意这是突破创新的奥运会,必将给世界带来惊喜。《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就是要把这些深刻的寓意,艺术、直观、生动地传达给了世界。这是一个难度极大的任务,影片获奖说明她取得的成功。

影片继续着《新北京、新奥运》的“张艺谋风格”,以丰富素材紧凑串联、快切式镜头转换、构图精致的画面、中国诗词上下半阙的结构,诠释了“中国印·舞动的中国”的主题。

影片上半部分用中国水墨画般清新淡雅的画面讲述了中国的治印、印章、文字、书法的历史,在山水云林、笔墨纸砚中诠释了所以采用印章、汉字、书法形式载体的源流。在深邃古朴灵动鲜活的中国文化意境中,用几乎囊括了所有出现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人与物上带有中国红色彩的明丽画面,诠释了所以采用中国红色的源流,真切地传达了中国印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传统的,更是鲜活的。

影片下半部分用大量过往奥运会激烈比赛场面以及运动员胜利与失利、欢笑与痛苦、汗水与泪水的画面,生动表现着奥运会主题。但影片仍是独具匠心地摘取运动员、器械和观众等人与物身上带有中国红色的画面,在强化奥运会主题中,继续点化中国印的中国红渊源。

并且无论上下两部分,那多次间或出现、或独占画面或在敞开的大红宫门前的红衣长袖舞者,用红绸舞成舒展圆环的画面,反复形象地表现并强化着“舞动的北京”和圆满奥运的主题。

4.2 北京奥运主题的延伸

2008年《筑梦2008》获第26届米兰国际体育电影电视节特别奖最佳纪录片奖和纪实纪录片最高奖媒体评论奖。2009年该片再获第10届美国纽坡特国际电影节纪录片杰出贡献奖和第1届俄罗斯体育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成为第一部在3个国家电影节获得4项奖的中国体育纪录电影。

《筑梦2008》以人为中心,跟踪纪录了2001年7月北京申奥成功后至2008年开幕前7年间的人物个体,一个为建设“鸟巢”搬迁的普通农民家庭的祖孙三代人;为北京奥运会做准备的中国女子体操队的3个后备队员和教练;为奥运备战的跨栏运动员刘翔和教练孙海平;一支为保卫北京奥运会训练的北京公安局特警队员们;更有一座惊世建筑鸟巢的诞生及它的一群设计者和建设者。

2009年《永恒之火——北京奥运会》获第27届米兰国际体育电影电视节最高奖绝对佳作奖和奥林匹克精神大奖、加拿大第33届蒙特利尔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大奖等3项大奖。该片是国际奥委会授权新影拍摄,中方团队完成的第29届奥运会官方电影,是国际奥委会第22部奥运会官方电影,是中国承制的第一部奥运官方电影,成为了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收藏的第3部中国电影。

《永恒之火——北京奥运会》以东方中国的视角,运用朴实的镜头语言和时空转换的手法,以运动员为中心,开创性地从2008年3月开始,内容包括雅典圣火采集及传递,中外典型运动员运动生涯中鲜为人知的故事,更纪录了北京奥运会举办期间博尔特、鲍威尔、刘翔、布雷西拉西耶、洛佩兹、凯尔和托马斯等运动员的参赛历程。期间有胜利的欢笑或失败的泪水,有跌宕起伏的人生旅途或震撼人心的心路历程,诠释奥运会和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实质。

影片以此向世界传递信息,北京奥运会是一次跨越国度、种族、肤色、宗教信仰、财富地位、生活方式等的公平正义、人人平等的体育盛会,她承认并尊重每个国家每个选手的价值和尊严,给每个选手展示自己、做最好自己的机会,是一个和平和谐和睦的体育大家庭。北京奥运会不仅意味着更高更快更强,不仅意味着输赢胜负,更意味着挑战自我、挑战极限,意味着参与和包容,蕴含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和向往,闪烁着人性的璀璨光辉。饱含奥林匹克精神和理想的北京奥运之火,不仅是体育之火,更是生命之火、友谊之火、永恒之火,必将生生不息,直至永远。

总之, 此时期4部中国体育纪录电影,以北京奥运会重大事件为主题获8项有“体育奥斯卡”之誉的意大利米兰国际体育电影电视节大奖,3部次获美国、加拿大和俄罗斯电影节3项奖,创造了中国体育纪录电影空前的国际声望和荣耀。

由于影片和影片文字资料的欠缺,本研究是初步的,意在对我国体育纪录电影国际获奖进程和影片概况做一个简要梳理。文中对影片内容的叙述多数是根据作者观看影片或阅读相关资料而成,故难免粗浅和片面,甚至错误。当进一步查找资料,再做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纪录北京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北京,北京
出版纪录
我们的“体育梦”
《科教·纪录》
央视纪录频道国际版简论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