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标准化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功能

2019-01-27 17:11田晓平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 2019年9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标准化标准

田晓平(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1 引言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理性认识和科学把握,坚持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贯穿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领域和全部过程的所有活动的组成部分反复进行重点强调,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有机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增强驾驭风险本领,健全各方面风险防控机制”要求后,在2019年1月21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又进行了全面系统、科学完整阐释,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标准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治理世界的科学思维理念和方法手段,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风险管理的基础性制度和有效工具引起高度关注和推广运用,习近平总书记更是作出“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标准化在便利经贸往来、支撑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规范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的重大判断,提出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以标准助力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瞄准国家标准提高水平,加快形成推进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等新思想、新战略、新举措,尤其是关于强化环保和安全标准的硬约束,运用精细的标准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等要求,深刻揭示了标准化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内在联系和实践验证,顺应了国际社会风险管理标准化发展大势,反映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对标准化的实践需求,提出了新时代以标准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全新思路和重要路径。承担统一管理标准重要职责的市场监管部门应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站位,融会贯通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运用标准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的重要论述,把加强风险管理标准化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发挥标准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作用。

2 学习借鉴先进国家和国际社会风险管理标准化理念和做法

人类是在面对侵扰伤害等各种风险挑战的劳动交往和斗争中产生和发展的,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历程就是不断防范化解风险的过程,对危机的恐慌和对安全的渴望始终是人们的美好生活第一需要,更是管理风险、防控化解危机的内生动力。标准化作为人类求便利简化统一、求节约省力提效思维理念与劳动生产和交往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为防控化解风险提供了科学路径和有效工具,积累了丰富的科学、技术方法和实践经验。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生产力和经济社会的高度发展而到来的全球化,在促进人类市场发育、经贸往来、科技文化交流和共同进步的同时,也不断使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内部结构发生变革、世界竞争愈加激烈和复杂,技术革新节奏变幻莫测,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难以预料,人们面临风险因素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风险管理成为全球治理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率先总结人类和本区域规避防范风险的科学、技术和经验综合成果,1995年就联合制定了全球第一个国家层面的风险管理标准AS/NZS 4360《风险管理》,把风险管理作为国家治理所有活动和所有层级与部门的一部分进行规范,经1999年、2004年两次修订,成为风险管理国际标准制定蓝本。日本2001年成立风险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并制定了JIS Q2001:2001《风险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实施导则》;英国1996年出台BS 8444-3:1996《风险管理 第3部分:技术系统风险分析指南》、2000年制定BS 6079-3:2000《项目管理 第3部分:与项目风险相关的经营管理指南》;加拿大1997年制定CAN/CSA-Q850:1997《决策者风险管理指南》;2003年奥地利与瑞士联合制定了ONR 4900《组织与系统风险管理》标准族;美国2004年将全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发起组织发布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修订升级为COSO-ERM《企业风险管理框架》规范全面风险管理。国际标准化组织高度重视标准化对风险管理的重要作用,密切关注全球化时代人类面临风险的变化和世界各国标准化为促进风险管理做出的努力,2002年就制定发布了ISO/IEC Guide 73:2002《风险管理 术语》,2005年技术管理局决定成立风险管理工作组,着手协调世界各地出现的各种风险管理标准,开始制定适应各种规模、各种类型组织的国际指南性风险管理标准,经过多年努力于2009年修订ISO/IEC Guide 73:2002发布了ISO Guide 73:2009《风险管理 术语》,制定颁布了ISO 31000:2009《风险管理 原则与实施指南》,ISO/IEC 31010:2009《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技术》,2013年制定了ISO 31004:2013《风险管理ISO 31000标准执行导则》,2018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对ISO 31000:2009第一次进行更新和升级形成ISO 31000:2018《风险管理 指南》,成为任何规模和类型组织实施风险管理更加成熟的最高级别的文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标准已成为世界‘通用语言’,世界需要标准协同发展,标准促进世界互联互通”,世界各国风险管理标准凝结着人类与风险斗争积淀的科学、技术、方法和经验,特别是国际风险管理标准族集各国智慧之大成,反映了风险管理特点规律,被国际上普遍认同和遵循,我们应联系实际认真学习借鉴,掌握基本原理与精髓精华,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世界先进标准,运用标准化的科学理念与方法,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供有力有效的技术支撑。

3 总结梳理国内以标准化防范化解风险的实践探索和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把工作的基点放在出现较大的风险上,准备好对策。这样,即使出现了大的风险,天也不会塌下来”,要求把应对风险贯穿中国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党和国家面对更为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各种现实的和潜在的风险因素,积极融入全球治理和风险防范,中国作为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正式成员2008年成为常任理事国,是2005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管理局决定成立风险管理工作组28个成员国之一,并于2007年成立了全国风险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始终以研究总结防范化解一系列风险实践为国际标准制定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坚持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推进中国风险管理和防范。我国积极参与和推动ISO 31000:2009起草制定,经投票通过在发布稿采用了我国对“风险”术语的最新定义;主动与国际接轨制定了GB/T 23694—2013《风险管理 术语》、GB/T 24353—2009《风险管理 原则与实施指南》、GB/T 27921—2011《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技术》,积极使用和推广ISO风险管理标准族。各领域先后制定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了GB/T 24420—2009《供应链风险管理指南》、GB/T 26317—2010《公司治理风险管理指南》国家标准,在建筑、煤矿、机械、环境、交通、信息技术等领域逐渐制定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起草党的十八大报告时就力主写进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内容,一以贯之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贯穿新时代新征程各个领域和全部过程的所有活动的组成部分,提出“中国将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善于运用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态度、专业的方法、精细的标准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增强社会治理整体性和协同性,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增强社会治理预见性、精准性、高效性”等全新要求,明确部署了标准化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职责任务。我国标准化工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深化风险管理标准研究和标准实施,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农村综合改革、新型城镇化、高新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循环经济、服务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十多个领域培育了6000余项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项目,把实施风险管理标准作为重点内容,探索以标准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和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的做法经验,取得了明显成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就是首批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先进典型。标准化工作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运用精细标准提高防范风险能力的重要论述,顺从国际风险管理大势,结合中国国情和改革开放实际,深入推进风险管理标准化研究创新,总结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促进防范化解风险的经验做法,持续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供科学的标准化理念和高质量的标准引领。

4 完善和实施符合中国国情的风险管理标准框架与标准体系

ISO 31000标准族以科学、技术、经验综合成果为基础,公开获得世界各国风险管理最先进思维理念、方法理论、科学技术,并通过修正、修订保持与最新水平同步,已成为世界公认的风险管理规则,被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加拿大、英国、日本、美国等主要国家等同采用。ISO 31000标准族采用中国对风险术语的定义,明确指出风险是“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影响可能偏离预期——正面的和/或负面的”,形成了对风险的全面全新认识,开辟了人类管理、防控、驾驭、化解风险,引领未来的新纪元。ISO 31000:2018以“价值创造与保护”“鼓励创新并支持目标实现”为核心目的确立风险管理原则,把“风险管理是所有组织活动的一部分,包括与利益相关方的交流和沟通”整合的特点作为第一原则,表明风险管理不是一项游离于其他管理和业务、主观臆断、可有可无的孤立活动,反映了风险贯穿于实现目标所有活动的客观规律和风险孕育机遇、可以众志成城化危为机、化险为夷的辩证思维;明确“管理风险是治理和领导力的一部分”,注重从组织治理开始,突出高层管理人员和监督机构职责与风险管理的整合,强调顶层设计和资源配置,反映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申明风险管理标准的原则、框架、流程适用于“各种类型和规模”的“任何组织、任何类型、全生命周期、任何活动”,是类似于ISO 9000和ISO 14000的“最高级别的标准,将对ISO和IEC的其他标准起指导作用”的标准,2015年修订的新版ISO 9000标准族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采用基于风险的思维”,美国COSO-ERM2017版按照ISO 31000指导进行了修订,ISO 31000标准族对治理风险具有科学理念引领和方法论指导里程碑意义。我国积极参与和响应ISO风险治理框架体系建设,相应制定了风险管理标准族,等同采用ISO Guide 73:2009制定了GB/T 23694—2013,但GB/T 24353—2009却没有体现ISO 31000的风险管理“框架”这一核心内容,在“流程”中砍掉了“沟通与咨询”这一关键环节,GB/T 27921—2011也就相应不健全不完善。ISO 31000:2018聚焦价值创造与保护,重点强调整合所有组织活动,突出沟通与咨询民主决策,强化领导力与承诺责任担当,更符合风险管理新时代特征和新实践要求,更切合自身特点和规律,更为简洁、更利于理解和运用。健全中国风险管理标准框架,如若制定不出比国际标准更严谨缜密的文件,建议等同采用ISO 31000:2018,并与ISO密切联系同步修订 GB/T 27921,制定“风险管理 GB/T 27921标准执行导则”, 完善适应新时代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需要的标准框架。最重要的是应贯彻落实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党和国家关于新时代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决策部署,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组成部分,把制定风险管理标准体系作为形成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的重要内容,以风险管理标准框架为指南,明确以创造和保护价值为核心的原则,推动各级组织机构、各个行业领域建立所有活动的风险管理标准体系,将风险管理纳入各级治理和决策职责,规范沟通与咨询,确立范围、环境、准则,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评估,风险应对、监督与审查、记录与报告程序流程,织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标准网络,大力推进风险管理标准化实施,在深化开展各领域各类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中探索风险管理标准化做法经验,建立和创新实施风险管理标准化制度和长效机制,在全国形成敢于正视风险不惧怕、勇于承担风险不麻痹、勤于化解风险不松懈的良好局面,在运用标准化与风险斗争中善于发现和创造转机,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和伤害,以标准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5 结论

风险管理标准化是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共同创建的防范化解危机的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为人类在驾驭风险中发现蕴藏机遇、减少负面影响提供了锐利武器和纽带桥梁,中国在构建、运用和推广风险管理国际标准框架中已经做出了重大贡献,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社会在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同时,面临的外部和内部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也在逐渐变化和增加,呈现出交织性、复杂性、综合性等特点,我们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以及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实施风险管理标准化是一条便捷有效的正确路径选择。掌握风险管理标准框架的基本理念和原理,有利于各级、各类组织对风险敢于担当、敢于斗争,保持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有利于洞察各类风险因素的变化趋势和走向,把握规律和转机,创造和保护实现奋斗目标的价值;有利于厘清各级领导干部的职责,把防范化解风险作为各级、各行业领域、各项实践活动绩效的有机组成部分,增强自觉意识和内生动力;有利于调动全体人民规避风险、战胜危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创造性,提高应对好每一场重大风险挑战的能力。标准化应不负时代重托,再接再厉,加大力度,持续推进风险管理标准化建设,巩固深化风险管理国际标准的运用和推广,完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风险治理标准框架和标准体系,狠抓标准实施落地,用风险治理标准化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浩然正气和磅礴力量!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标准化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标准化简述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